成为巴菲特同事?留学生逆袭就靠这场展会

puppy

嘿,你是不是也觉得留学生在海外找工作,就像大海捞针?简历投了无数,却总是石沉大海?别急,想象一下,如果能跳过网申,直接和巴菲特旗下那些大公司的招聘官面对面聊天,是不是超酷?最近这场超给力的展会,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抄近道”的机会。这可不是普通招聘会,而是顶尖企业云集的地方,你能直接展示自己,聊工作、聊未来,甚至当场拿到面试机会。想知道这是什么神仙展会,以及咱们留学生如何准备才能一举拿下offer,实现职场逆袭吗?快来看正文吧!

留学生求职逆袭关键点
心态转变:从被动等待(网申)到主动出击(线下社交)。
信息差:别人只知道这是股东大会,你得知道这是顶级招聘会。
准备工作:这不是去逛街,买一股股票、研究公司、准备简历和自我介绍,缺一不可。
核心目标:拿下面试,而不是当场拿offer。建立有效链接比什么都重要。

嘿,老铁,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的你吗?

我记得特清楚。我的学长Leo,一个CS专业的大神,GPA 3.9,刷题刷到LeetCode快包浆,简历改了不下20版。他信心满满地投入了秋招的洪流,目标是湾区的大厂。结果呢?海投了200多家公司,收到的面试邀请,五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最后还都挂在了奇奇怪怪的“文化契合度”上。

有天晚上,我们撸串的时候,他喝了口啤酒,眼睛有点红,跟我说:“我感觉自己像个笑话。每天打开邮箱都心惊胆战,要么是拒绝信,要么就跟石沉大海一样,连个响儿都没有。我真的怀疑,HR是不是把所有国际学生的简历都扔进了垃圾桶?”

这句话,是不是戳中了你心里最软的那块地方?我们漂洋过海,熬了那么多夜,写了那么多paper,不就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吗?可现实的求职市场,对留学生来说,真的就像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饥饿游戏”。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数据,虽然留学生在STEM领域的比例很高,但在毕业后三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比例,却明显低于本地学生。再加上H1B抽签中签率近年来一度跌破25%,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胆战。

但今天,我想给你聊的,不是怎么优化简历,也不是怎么准备行为面试。我想给你介绍一个“作弊码”,一个能让你绕开网申“黑洞”,直接跟决策者面对面谈笑风生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被誉为“资本家伍德斯托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

这到底是个什么神仙展会?

一听到“股东大会”,你是不是觉得特高大上,跟我们留学生没半毛钱关系?“那不是一群华尔街大佬喝着咖啡、聊着几百亿生意的地方吗?”

一开始我也这么想,直到我发现了它隐藏的副本——一个规模巨大、堪称“隐藏款”的招聘会。

每年五月的第一个周末,成千上万的人会涌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叫奥马哈的小城。他们来这里,是为了朝圣,为了亲耳聆听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R.I.P.)的投资智慧。但除了主会场的“巴菲特问答”环节,还有一个巨大的展厅,里面挤满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子公司。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公司。你想象一下:

  • 想做保险精算?这里有全球保险巨头GEICO和General Re。
  • 学物流供应链?北美最大的铁路公司之一BNSF Railway的展台就在那儿。
  • 搞航空航天?私人飞机领域的王者NetJets等着你。
  • - 梦想进入能源行业?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BHE)可是个庞然大物。
  • 更别提你爱吃的DQ冰淇淋、See's Candies糖果,甚至你脚上穿的Brooks跑鞋,他们都是“巴菲特家族”的一员。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每年都有超过60家伯克希尔旗下的公司在现场设展。这些展台前站着的,很多都不是普通HR,而是各个分公司的CEO、部门总监和高级经理。他们来这里,一方面是展示公司文化和产品,另一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物色人才!

想想看,当你的同学还在网上苦苦等待一个已读回执时,你已经可以和BNSF的运营总监聊铁路自动化对未来的影响,或者向See's Candies的市场负责人请教他们是如何做到百年品牌常青的。这种信息的浓度和人脉的质量,是任何线上招聘会都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说这是留学生的“逆袭”密码?

OK,展会很牛,公司很顶。但这跟我们留学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说这是实现逆袭的密码?

第一,它能让你被“看见”。

留学生求职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是简历过不了机筛。你的名字、你的学校地址、你的签证状态,这些都可能成为ATS系统(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把你筛掉的关键词。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超过75%的大公司使用ATS系统,而一个职位的平均申请者超过250人,这意味着你的简历可能根本没机会被一个真人看到。

但在奥马哈的展会上,没有冰冷的系统,只有活生生的人。你的自信、你的谈吐、你的热情、你对这家公司独特的见解,都能在短短几分钟的对话里,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识一个学妹,学的是食品科学,她直接在See's Candies的展台和他们的研发主管聊了半小时关于新口味巧克力如何平衡甜度和健康元素的看法,当场就被要了简历,第二周就收到了面试通知。这种事,在网申系统里,想都不敢想。

第二,竞争环境不一样。

你可能会说,去的人那么多,竞争岂不是更激烈?错了。每年去奥马哈的几万人里,绝大部分是投资者、巴菲特的粉丝和媒体。真正抱着明确求职目的、并且做足了准备的学生,其实是少数。当你在展厅里,穿着得体的商务休闲装,拿着精心准备的简历,自信地走向一个展台时,你已经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了。

你面对的不是成千上万和你一样专业的求职者,而是一个更广阔的人群。你的竞争优势会被无限放大。只要你敢于开口,你就有机会。

第三,直接获得“内推”级别的机会。

一场高质量的对话,胜过一百封冷冰冰的邮件。在展会上,如果你能给一个招聘官或者部门领导留下好印象,他可能会直接告诉你:“回去网申的时候,在推荐人一栏写我的名字”,或者更直接:“把你简历发到我私人邮箱,我帮你递给相关团队。”

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内推”吗?而且是“强内推”!根据LinkedIn的数据,通过内推获得工作的成功率是网申的10倍以上。一个叫David的中国留学生,学的是金融,他在股东大会上跟一位伯克希尔旗下再保险公司的VP聊了对于巨灾债券的看法,那位VP对他印象深刻,直接把他推荐给了公司在纽约的分析师团队。这个机会,就是聊出来的。

超详细实战攻略,照着做就行!

心动了?别急,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想把这场展会变成你的个人Offer收割机,下面这份攻略你得收好。

第一步:拿到入场券

想参加股东大会,你必须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别被“股东”两个字吓到,你不需要倾家荡产。伯克希尔的股票分两种:A类股(BRK.A)和B类股(BRK.B)。A类股一股几十万美元,咱们就别想了。但B类股就亲民多了,目前股价大概在几百美元(具体价格请实时查询)。

你只需要购买一股BRK.B,就可以成为巴菲特的股东,然后凭持股证明去官网申请参会凭证。每年大概3月份左右开放申请。这几百美元,就当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笔最划算的投资。你想想,一张演唱会门票、一个新手机,跟一个可能改变你职业生涯的机会比,哪个更值?

第二步:把功课做成“博士论文”级别

千万不要两手空空就去了。在出发前至少一个月,你就得开始做研究。

  • 列出目标公司清单:去伯克希尔官网,把旗下所有子公司的名单拉出来,一家一家地看。根据你的专业和兴趣,筛选出10-15家你最想去的公司。
  • 深入研究:对于你的目标公司,你要像研究你男/女朋友一样去研究它。它的主营业务、最近的财报、CEO最近的访谈、公司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些都要了如指掌。去它们的官网上看现在开放了哪些职位,特别是那些符合你背景的初级岗位或实习。
  • 准备你的“弹药”:针对每一家公司,准备2-3个有深度的问题。不要问“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这种弱智问题。要问比如:“我注意到贵公司在上一季度的财报中提到了供应链成本上升的问题,请问公司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优化物流效率的?”这种问题一出口,对方就知道你是有备而来的。

第三步:打造你的“30秒电梯演讲”

现场人多,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你必须在30秒内清晰地介绍自己,并引起对方的兴趣。你的电梯演讲应该包括:

  • 你是谁:姓名,学校,专业。
  • 你的亮点:你最强的技能或最相关的项目经历是什么?一句话概括。
  • 你为什么来:“我对贵公司的XXX业务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我希望能有机会……”

这个演讲稿一定要反复练习,说到滚瓜烂熟,听起来又非常自然。

第四步:物资准备,像去打仗一样

  • 简历:打印至少30份高质量的简历,放在一个专业的文件夹里。
  • 着装:商务休闲(Business Casual)是最好的选择。男生可以是衬衫加休闲裤,女生可以是得体的上衣配裙子或裤子。关键是干净、整洁、自信。
  • 名片:可以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学生名片,上面有你的姓名、电话、邮箱和LinkedIn主页。显得你很专业。
  • 一个好用的App:比如LinkedIn的App,方便你和新认识的人当场建立联系。

第五步:现场实战,脸皮要厚,心态要稳

展会现场会很嘈杂,鼓起勇气,面带微笑地走向你的目标。对话结束后,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礼貌地感谢对方的时间,并询问是否可以要一张名片或者添加LinkedIn。如果对方给了,一定要在24小时内发一封感谢信,信中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你们聊天的内容,并再次表达你的兴趣,附上你的简历。

记住,你的目标不是当场拿到offer,而是建立有效的链接,争取到一个后续的面试机会。所以,不要有压力,把它当成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你会表现得更好。

说真的,留学的路,从来都不好走。我们不仅要面对学业的压力,还要在陌生的环境里,和全世界最优秀的一群人竞争有限的工作机会。与其在求职的汪洋大海里,漫无目的地投递简历,等待一个渺茫的回音,不如换个思路,主动出击。

去奥马哈,去那个全美商业精英密度最高的地方,去让你未来的老板、未来的同事,亲眼看看你这个中国留学生有多优秀。这不仅仅是一场招聘会,更是一次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修行。

别再让你的才华,埋没在HR的邮箱里了。有时候,改变命运的,不是你比别人多优秀,而是你比别人多知道一个信息,多走了一步路。或许,你的第一份工作,你职业生涯的起点,就在奥马哈的那个展厅里,等着你去发现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768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