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大学速览 (Quick Look) | |
---|---|
世界排名 | 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第13位,全澳第一 |
学生规模 | 约65,000名学生,其中国际生比例高达40%以上,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 |
地理位置 | 主校区Parkville紧邻墨尔本市中心,步行可达,交通超便利 |
校园趣闻 | 校园里有自己的邮政编码(3010),简直是一座迷你城市! |
嘿,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留学生网站(www.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还记得我去年申请季的时候,帮表妹看学校资料,我俩对着电脑屏幕,把墨尔本大学的官网翻了个底朝天。每一张官方宣传照都拍得无可挑剔:古典的砂岩建筑、阳光下绿草如茵的南草坪、实验室里专注的眼神……一切都完美得有点不真实。表妹当时就托着下巴问我:“姐,你说真实的墨大,真的长这样吗?会不会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啊?”
这个问题,估计也是屏幕前你心里的嘀咕。选学校,就像一场隔着千山万水的“网恋”,我们只能靠着有限的图片和冰冷的数据去想象未来的几年生活。那种既期待又怕失望的心情,我太懂了。
所以,当我上个月收到墨尔本大学的官方邀请,有机会深入校园内部探秘一番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太棒了!我得替我的读者们,替所有像我表妹一样心怀好奇的准留学生们,去看看最真实的‘买家秀’!”
所以,这篇不是冷冰冰的攻略,也不是官方口吻的介绍。这是一篇热乎乎的、带着我个人体温的“探校日记”。我想带你一起,穿过那些明信片一样的风景,去触摸这所百年名校的真实脉搏。准备好了吗?咱们出发!
第一站:穿越时空,霍格沃茨真的存在!
我们的探校之旅,从最负盛名的Parkville主校区开始。一踏进校园,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一边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一边是瞬间能让你安静下来的学术殿堂。空气里似乎都飘着书本和咖啡混合的味道。
来之前,我早就对传说中“霍格沃茨风”的法学院图书馆(Law Library)心心念念了。它其实是Baillieu Library的一部分,但那个古典阅览室,绝对是全校最上镜的角落,没有之一!
推开厚重的木门,哇,我真的有被惊到。挑高的拱形穹顶,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照亮了整齐排列的长条木桌。每一张桌子上都有一盏复古的绿色台灯,柔和的光晕笼罩着埋头苦读的身影。空气中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翻书的轻响。那一刻,你真的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充满仪式感和神圣感的事情。
我小心翼翼地找了个角落坐下,看到身边一个金发小哥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全是复杂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据说,期末季的时候,这里的位置需要提前“抢”。一位法学院的学长偷偷告诉我,这里不仅是学霸们的“修炼圣地”,也是一个能让你瞬间静下心来思考的地方。就算你不是法学院的学生,也可以进来感受气氛,但一定要保持绝对安静,毕竟,打扰未来的大律师们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墨大的“古典美”可不止于此。像标志性的Old Quad(旧四方院),建于1854年,是学校最古老的建筑。走在回廊里,抚摸着被岁月侵蚀的砂岩墙壁,仿佛能听到百年来学者们的思辨与回响。这里现在经常举办音乐会和展览,让古老的建筑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第二站:未来感爆棚,这里是学生的“中央车站”
如果说老建筑是墨大的底蕴,那全新的学生中心就是它跳动的现代心脏。告别了法学院的古典气息,我们下一站来到了2022年才全面开放的“学生生活区”(Student Precinct)。
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开放、明亮、充满活力!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学生中心”就是个办手续、打印东西的地方的刻板印象。这简直是一个集学习、社交、美食、娱乐于一体的超级综合体。
我们重点参观了其中的Glyn Davis Building,它的设计太酷了!大量的木质结构和玻璃幕墙,让整个空间通透又温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空间,从可以一个人专注的“学习胶囊”,到适合小组讨论的圆桌区,再到可以躺着看书的懒人沙发,满足你对学习姿势的所有想象。
我发现这里最受欢迎的是“学生厨房”(Student Kitchen)。里面微波炉、烤箱、热水一应俱全,很多学生中午会带自己做的午饭来这里加热。旁边就是各种风味的美食小铺,从墨西哥卷饼到亚洲面食,选择超级多。我跟一个正在等餐的商科小姐姐聊天,她说:“以前吃饭得到校外找,现在这里方便多了,而且价格也比外面便宜。我们经常下课后约在这里,边吃边聊project,效率超高。”
这个耗资数亿澳元打造的学生生活区,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升级。它背后是墨大“学生为本”的理念。比如,这里是墨大学生会(UMSU)的大本营,他们为学生提供从学业支持、法律援助到心理咨询的全方位免费服务。这里还有专门的艺术文化空间,定期举办展览、戏剧表演和工作坊。我看到海报上写着下周有“陶艺体验课”和“独立电影放映会”,天啊,这大学生活也太丰富多彩了吧!
第三站:脑洞大开,在“悬浮”的工作室里造梦
作为一名文科小编,我一直对学设计和建筑的同学充满敬佩。他们的世界一定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我特意申请去参观了墨尔本设计学院(Melbourne School of Design, MSD)的大楼。
这栋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曾获得过澳大利亚建筑界的最高荣誉。从外面看,它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盒子,但走进去,你才会被内部构造所震撼。整个中庭是完全打通的,从地面直通屋顶。最最吸睛的,是那个悬挂在半空中的巨大木结构工作室,被称为“空中楼阁”(Hanging Studio)。学生们就在这个开放、交错的空间里工作,彼此的作品和思考过程一目了然,灵感在这里碰撞、交融。
我路过一个工作台,看到几个学生正在制作一个精巧的城市模型,旁边另一个小组在用电脑进行3D建模。空气里弥漫着木屑、胶水和咖啡因混合的味道,那是一种属于创造者的独特气息。带我们参观的老师介绍说,这栋楼的设计理念就是“透明”和“协作”。这里有顶级的数字制造实验室、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所有工具都向学生开放,鼓励他们把脑海中的疯狂想法变成现实。
这栋楼的可持续性设计也做得非常棒,它获得了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六星”最高评级。比如,屋顶的雨水会被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和冲厕,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减少能源消耗。在这里,你不仅能学到设计的知识,更能亲身体会到什么是面向未来的、负责任的设计。
不只是学习:校园生活的“隐藏菜单”
逛完了几个地标,我开始像个普通学生一样,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闲逛,而这恰恰让我发现了更多官网看不到的“隐藏菜单”。
首先是社团文化。墨大的社团数量超过200个,简直是“万物皆可成团”。在Union House的公告栏上,我看到了五花八门的招新海报:有正经的“商业分析社”“模拟联合国”,也有超级有趣的“巧克力爱好者协会”“哈利波特与魁地奇俱乐部”。每年开学季的“社团日”(Clubs' Day),整个南草坪都会被各个社团的摊位占满,热闹得像个大集市。这是你结交朋友、发展爱好的最佳时机。无论你的兴趣多么小众,在这里,你大概率都能找到同类。
然后是“咖啡续命”指南。在墨尔本这座“咖啡之都”,大学里的咖啡水平自然不能输。我替你们亲测了几家:
- Standing Room: 位于Brownless Biomedical Library旁边,是医学生和科研党的最爱。店面很小,主打一个“快、准、好”,Espresso出品非常稳定,是早八人必备的“清醒剂”。
- House of Cards: 在MSD设计学院楼下,环境超棒,落地窗外就是风景。除了咖啡,他们的Bagel也很有名。很多设计系的学生会抱着电脑在这里泡一下午。
- Carte Crêpes: 一个超火的法式可丽饼小餐车,经常停在Union Lawn附近。他们的咖啡也很不错,买一份甜甜的可丽饼,配一杯热拿铁,坐在草坪上晒太阳,简直是校园里最惬意的瞬间。
最后,是学长学姐推荐的“秘密学习基地”。除了几个大图书馆,很多学院有自己的小型图书馆,比如Giblin Eunson Library(商科和经济),人会少很多,也更安静。如果你喜欢有阳光的地方,天气好的时候,南草坪(South Lawn)和University Square的草地都是绝佳的露天阅览室。带上毯子和书,就能享受一个完美的下午。
一些官网不会告诉你的小秘密
在和学生们的聊天中,我还挖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小细节。
你知道吗?墨大独特的“墨尔本模式”(Melbourne Model)其实借鉴了北美的本科教育体系。简单来说,就是本科阶段提供更广泛的通识教育(比如文学、理学、商学),让你打好基础,探索兴趣;然后再通过入读专业性更强的硕士课程(比如法学博士、医学博士、工程硕士),来获得职业资格。这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还有,每周三在Union Lawn附近会有农夫市集(Farmers' Market)。新鲜的水果、蔬菜、面包、奶酪……价格比超市还便宜。很多学生和教职工都会来这里采购一周的食材。这不仅方便,也让你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另外,墨尔本市中心的“免费电车区”(Free Tram Zone)覆盖了很大一片区域,而墨大主校区就在免费区的边缘。这意味着,你去市中心逛街、吃饭、看展,很多时候交通是完全免费的,超级省钱!
这次探秘之旅,让我看到了一个远比宣传照更立体、更鲜活的墨尔本大学。它有历史的厚重,也有创新的锐气;有学霸们通宵奋战的图书馆,也有社团活动的热闹与欢笑;有世界顶级的学术资源,也有充满烟火气的校园生活。
选择一所大学,其实是在选择未来几年你看世界的角度,和你身边同行的人。这里没有完美的“卖家秀”,只有是否适合你的“买家秀”。
希望我的这篇“探校日记”,能帮你掀开墨大神秘面纱的一角,让你离那个真实的它更近一点。别怕,大胆地去探索,去提问,去想象你在这里的生活。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会在南草坪的阳光下相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