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毕业,如何丝滑拿下香港律师牌?

puppy

望着中环的璀璨灯火,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留下来,成为一名真正的香港律师?别担心,这条路其实没那么神秘!这篇文章就是写给你的超实用攻略。我们会掰开揉碎了讲清楚两条主要通道——读PCLL和考OLQE,到底哪个更适合你?申请PCLL有哪些隐藏加分项?OLQE的备考又有什么独家秘籍?还有大家最头疼的找实习(TC)环节,我们也有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快点进来看看吧,帮你把从LLM到香港执业律师的每一步都规划得明明白白,让你的律师之路走得更顺、更丝滑!

给想留在香港做律师的你,划个重点

尽早规划:香港律师之路竞争激烈,无论是申请PCLL还是找实习(Training Contract),战线都拉得很长。很多顶尖律所的实习申请提前两年就开放了,等你LLM快毕业再行动,黄花菜都凉了。

认清自我:PCLL和OLQE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你是刚毕业的小白,还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执业律师?你的学习能力、经济状况和职业规划,决定了哪条路更适合你。别盲目跟风,选错了成本很高。

英语和普通话: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英语是工作语言,法律文书全是英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务和内地相关,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让你在求职时脱颖而出,尤其是在“红圈所”和处理中港跨境业务时。

心态放平:你可能会被拒很多次,无论是学校还是律所。这是常态。关键是每次被拒后,复盘一下原因,调整策略,然后继续投下一家。玻璃心在这行是行不通的。

LLM毕业,如何丝滑拿下香港律师牌?

你还记得第一次站在中环,从中银大厦的缝隙里仰望IFC(国际金融中心)时的感觉吗?我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刚结束LLM第一学期的我,和朋友在中环的酒吧小酌。维港的灯火璀璨得像打翻了的珠宝盒,每一扇亮着灯的窗户背后,似乎都藏着一个精英律师的奋斗故事。

朋友举着酒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我:“你说,我们毕业后,有没有可能也在这里有间办公室?”

这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投进我的心里,激起了一圈圈涟漪。是啊,来香港读LLM,谁不是抱着一丝留下来的憧憬呢?可憧憬归憧憬,现实问题接踵而至:LLM学位可以直接在香港执业吗?传说中难于登天的PCLL到底是什么?听说还有个叫OLQE的考试?找实习(Training Contract,简称TC)是不是比申请学校还难?

别慌,当年我心里的这些问号,今天我来帮你一个个拉直。这篇文章,就是写给像当年我们一样,站在十字路口,既兴奋又迷茫的你。我们会把从LLM到香港执业律师这条路掰开揉碎了讲,让你看得明明白白。准备好了吗?Let's go!

第一道选择题:PCLL vs OLQE,你该走哪条路?

想在香港当律师(Solicitor,事务律师),主要就两条路:读PCLL,或者考OLQE。这俩可不是随便选的,它们对应着完全不同的人群和路径。选错了,浪费的不仅是钱,更是宝贵的时间。

PCLL:给“科班生”的必经之路

PCLL的全称是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Laws,法律专业证书课程。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香港法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实习班”,为期一年,主要是实务技能的培训,教你怎么写状书、怎么做客户访谈,而不是理论学习。

谁适合读PCLL?

简单来说,就是“法律科班生”。具体点,你的本科学位必须是香港本地大学的LLB(法学学士),或者英、澳等其他普通法地区受认可的LLB。如果你本科不是读法律的,或者你的LLB来自一个非普通法地区(比如中国内地),那就需要先通过一系列的Conversion Examinations(转换考试),把香港法核心课程的学分补齐,才能获得申请PCLL的资格。

一个残酷的真相:LLM学位本身,并不能让你直接申请PCLL。

很多同学误以为读个香港的LLM就能无缝衔接PCLL,这是最大的误区。PCLL的录取主要看你的“第一法律学位”(First Degree in Law)。你的LLM成绩再好,也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如果你的本科是非法学或者非普通法系的LLB,那么在读LLM的同时或之前,你必须搞定那些Conversion Exams。

PCLL申请有多卷?

香港只有三所大学提供PCLL课程:香港大学(HKU)、香港中文大学(CUHK)和香港城市大学(CityU)。每年的名额加起来大概在850个左右。然而,符合申请资格的毕业生远超这个数。僧多粥少,竞争自然激烈。

录取官最看重什么?GPA!GPA!GPA!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般来说,一个英制二级甲等荣誉(2:1 or Second Class Honours, Division One)是最低门槛。根据近几年的数据,能稳进HKU和CUHK PCLL的,大部分都是First Class或者非常强的2:1。比如,HKU PCLL项目在2022-2023学年,就收到了超过1000份申请,最终录取了约300人,录取率不到30%。

申请PCLL的隐藏加分项:

GPA是敲门砖,但不是全部。当大家GPA都差不多时,这些“软实力”就能让你脱颖而出。

  • 法律实习经历:你在哪家律所实习过?是国际大所(Magic Circle, US firms)还是本地精品所?实习经历不仅证明了你的实践能力,也表明了你对律师行业的投入。一份来自顶尖律所的实习证明,分量超乎你想象。
  • 模拟法庭/辩论赛:像Jessup、Vis Moot这类国际知名的模拟法庭比赛,含金量非常高。我认识一个学姐,本科学校背景一般,GPA也不算顶尖,但她带领团队在Vis Moot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面试时把这段经历讲得绘声绘色,最终被CUHK录取。这证明了你的研究、辩论和团队协作能力。
  • 语言能力:普通话!在香港,流利的普通话绝对是王牌。随着中港业务日益紧密,“红圈所”(指中国顶尖律所)在香港的崛起,能同时用英语和普通话工作的律师是香饽饽。在你的PS(个人陈述)里,一定要突出这一点。
  • 推荐信:找谁写推荐信很重要。最好是教你专业课、对你印象深刻的教授。如果能拿到一位在业界有声望的实务导师(比如你实习时的Partner)的推荐信,那就更完美了。

OLQE:给“老法师”的快速通道

OLQE的全称是Overseas Lawy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海外律师资格考试。顾名思义,这是给那些已经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执业的律师准备的。

谁适合考OLQE?

你必须已经是一个在海外执业的律师,并且有一定年限的“执业后经验”(Post-Qualification Experience, PQE)。这个年限要求很关键:

  • 如果你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等少数几个被“豁免”的司法管辖区执业,通常需要至少2年的PQE。
  • 如果你在其他普通法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执业,通常需要至少5年的PQE,且其中至少3年是在该地区获得的。

我身边就有个朋友,他在英国一家“银圈所”工作了3年,拿到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律师牌。后来他想回香港发展,就直接走了OLQE这条路。他花了大概半年时间准备,一次性通过了所有考试,比读一年PCLL再加两年TC要快得多。

OLQE考什么?有多难?

OLQE不是一个统一的考试,它分为好几个“Head”(科目),比如公司法、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财产法等。你需要考哪些Head,取决于你之前执业领域的经验。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

难度嘛,一点也不低。根据香港律师会公布的数据,OLQE某些科目的单次通过率可能低于50%。比如,Head I (Conveyancing) 和 Head II (Civil and Criminal Procedure) 通常被认为是老大难。这个考试非常注重实务,考题都是案例分析,要求你像一个真正的香港律师一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备考OLQE的独家秘籍:

  • 报班!报班!报班!除非你是天才,否则别想靠自学通过。市面上有一些成熟的OLQE备考机构,他们会提供详细的笔记、历年真题和考前串讲,能帮你迅速抓住重点。虽然价格不菲(通常一门课就要几万港币),但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 * 组建学习小组:找几个志同道合、同样在备考的小伙伴。大家可以分工整理笔记,互相提问,特别是模拟口试环节,一个好的“对手”能帮你发现很多盲点。 * 疯狂刷真题:OLQE的考点相对固定,历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材料。通过刷题,你能了解出题人的思路和答题的“套路”。

小结一下:

如果你是应届生或工作经验不足的法学毕业生,PCLL是你唯一的选择。路虽长,但基础打得牢。

如果你是已经在海外执业多年的资深律师,OLQE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快速通道。挑战大,但回报也高。

终极BOSS战:如何找到一份训练合约(TC)?

无论你是读完PCLL还是通过OLQE,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香港律师,都必须完成一个为期两年的“训练合约”(Training Contrac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C。这相当于律师界的“管培生”项目,你会在律所的不同部门轮岗,最后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找TC,是整个过程中最难、最“玄学”的一环。毫不夸张地说,它的难度远超申请PCLL。

供需失衡的残酷现实

我们来算一笔账:每年三所大学的PCLL毕业生加起来有850多人,再加上通过OLQE的海外律师,总人数接近1000人。但香港每年能提供的TC岗位有多少呢?根据香港律师会的数据,近年来每年大概只有600到700个。这意味着,每年都有几百名PCLL毕业生找不到TC,拿不到律师牌。

申请TC的时间线:提前两年!

这是无数留学生踩过的坑!很多国际律所(尤其是英美所)的TC申请,是提前两年开放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打算2026年9月开始你的TC,你需要在2024年的夏天就提交申请。很多LLM同学,等到LLM快读完了才开始看TC信息,结果发现心仪律所的申请通道早就关闭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你读LLM之前,甚至在你申请LLM的时候,就应该开始研究各个律所的TC申请截止日期了。

Vacation Scheme:通往TC的黄金门票

绝大多数国际大所的TC名额,都会优先给那些参加过他们“假期实习计划”(Vacation Scheme)的学生。这个实习通常在暑假或寒假进行,为期2-4周。它就像一个超长版的面试,律所会在这段时间里全方位地考察你。你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拿到TC offer。

我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他在一家美所做假期实习,带他的合伙人临时要一份关于某个冷门法律问题的备忘录。他通宵查资料、引经据典,第二天早上交出了一份20页的报告。合伙人非常满意,实习结束时,他顺利拿到了TC offer。他说:“那两周,我每天只睡4个小时,但每一分钟都觉得值。”

如何在一众学霸中脱颖而出?

  1. 简历和求职信(CV & Cover Letter):千万不要用一份简历海投所有律所。每一份申请都应该是定制的。去律所的官网,看他们最近做了哪些大deal,获得了什么奖项。在你的求职信里,提到你对他们某个具体案例的看法,展示你做过功课,并且真心想加入他们。
  2. 商业意识(Commercial Awareness):律所招的不是法学家,是能为客户解决商业问题的律师。多看《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面试时,当面试官问你“最近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商业新闻”时,你不能只说“我知道这件事”,而要能分析它背后的法律影响和商业逻辑。
  3. 利用好你的LLM背景:很多人觉得律所偏爱LLB毕业生,因为他们像一张白纸,好培养。LLM学生要做的,就是把你的“劣势”变成“优势”。比如,你LLM读的是知识产权法,那在申请以TMT(科技、媒体和通信)业务见长的律所时,你就是他们需要的人才。突出你的专业深度和成熟度。
  4. Networking,但别功利:积极参加律所的开放日、宣讲会和各种法律论坛。但Networking不是去发名片、加微信,而是去真诚地交流。问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比如“您觉得AI对贵所的争议解决业务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让对方记住你这个“有趣”的年轻人。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点焦虑了。又是GPA,又是实习,又是提前两年申请……感觉每一步都像在闯关打怪。没错,这条路确实不容易,它筛选掉了很多热情但准备不足的人。

但换个角度想,这不也正是这份职业的魅力所在吗?它需要你极度的自律、清晰的规划和强大的执行力。当你最终穿上律师袍,站在高等法院门口,回望来时路,你会感谢当初那个没有放弃、拼尽全力的自己。

别再只是望着中环的灯火羡慕了。现在就去打开你心仪律所的官网,查一下他们下一轮Vacation Scheme的申请DDL(截止日期)吧。行动起来,你的香港律师梦,才能照进现实。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53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