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光环不再?回国求职真相扎心了

puppy

是不是感觉花了几十万读了个英国硕士,回国找工作时,那层“海归光环”好像没那么亮了?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面试时被HR灵魂拷问“一年能学到啥?”,真心有点emo。说真的,这届留英党回国求职,遇到的“扎心事”可真不少。咱们的学历在HR眼里到底还香不香?是大家期望太高,还是市场变了天?这篇文章就来跟你聊聊大实话,扒一扒英国留学生回国求职的真实困境和破局思路,希望能帮你少走点弯路,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写在前面:给回国求职的你
别光盯着学历:英国硕士学位是敲门砖,但不是万能钥匙。HR更看重你的实习经历、项目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整薪资期望:第一份工作的平台和成长空间比眼前的薪水更重要。参考国内应届生薪资水平,别让过高期望成为求职障碍。
主动出击:别等毕业才开始找工作。在英国期间就要开始规划,利用假期刷实习,参加线上招聘会,提前布局。
重塑你的故事:学会向HR清晰地讲述你一年学到了什么,你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都是宝贵财富。

嘿,我是 lxs.net 的小编。最近在后台收到好多私信,画风出奇地一致:

“小编,我UCL毕业,回来投了快一百份简历,就收到三个面试,是不是我太菜了?”

“哭了,面试被HR问‘你们英国一年硕士,除了玩和赶due,到底能学到啥?’,我当场就语塞了。”

“花了家里六十万,回来找工作月薪八千,感觉自己像个笑话,每天晚上都emo到不行……”

这些留言,看得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曾几何时,“英国留学”这四个字,自带一层金光闪闪的滤镜。我们以为,手握一张G5或王爱曼华的毕业证,回国就能轻松碾压,成为offer收割机。但现实却狠狠给了我们一巴掌。那层“海归光环”好像被现实的雨水冲刷得褪了色,甚至有点暗淡。

今天,咱们不灌鸡汤,也不贩卖焦虑。就想跟你像朋友一样,坐下来聊聊大实话,扒一扒这届英国留学生回国求职,到底有多难?以及,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海归”不再是稀缺品,咱们成了“普通的大多数”

先给你看个数据。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202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同时,留学回国人数也再创新高,突破了百万大关。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走在国内一线城市的街头,你随手抓十个年轻人,可能就有一个是海归。

我朋友小C,去年从曼彻斯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回来信心满满地应聘上海一家快消巨头的管培生。第一轮群面,12个人里,3个英国回来的,2个澳洲的,1个美国的,剩下的也都是国内985高校的。小C当时就懵了,她自以为的“海外视野”,在这一屋子“高配”的竞争者面前,瞬间显得平平无奇。

当供给远大于需求,“海归”就不再是那个被捧在手心里的“稀缺资源”,而是和国内千军万马的毕业生一起,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以前,HR看到一份英国名校的简历可能会眼前一亮;现在,他们可能一天就要看几十份这样的简历,早就审美疲劳了。我们不再是“特殊的一个”,而只是人才市场里庞大分母中的一员。

“一年能学到啥?”——HR的灵魂拷问与偏见

这可能是所有英国一年制硕士毕业生心中最深的一根刺。在国内普遍两到三年的硕士学制对比下,我们这短短的一年,在很多HR眼里,约等于“速成班”和“水学历”。

我专门去问了一位在互联网大厂做招聘的朋友,她很坦诚地告诉我:“不是我们有偏见,而是我们要对招聘结果负责。一个国内考研上岸的学生,经历了残酷的笔试面试,他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而很多英国硕士是申请制,我们无法判断学生的真实水平,加上学制短,课程紧,我们确实会怀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根据《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报告》显示,有超过40%的企业HR认为,一年制硕士的短学制是其求职中的劣势。他们担心留学生对国内市场不了解、缺乏实践经验、稳定性差。这种“刻板印象”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我们身上。

你可能会觉得很不公平。我们为了追赶进度,通宵达旦地泡图书馆,几十页的reading list一周就要啃完,三五千字的essay一篇接一篇,那种压力谁懂?但问题是,这些辛苦和付出,如果你不能在简历和面试中清晰地展现出来,那在HR眼里,就等于零。

月薪期望两万,现实给了一万:被“倒挂”的薪资期望

聊个最现实的问题:钱。出国留学,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动辄四五十万,好一点的学校和城市,六七十万也打不住。这笔巨大的沉没成本,让我们在找工作时,不自觉地拉高了薪资期望。

“我花了这么多钱,回来总得找个高薪工作回本吧?”这个想法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现实数据可能会让你心头一凉。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回国求职的留学生期望平均月薪约为1.5万元人民币,但企业愿意为海归应届生提供的实际平均薪酬,却在1万元左右。这个差距,就是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更扎心的是“薪酬倒挂”现象。我一个学姐,伦敦政经(LSE)金融硕士毕业,回国进了一家券商,起薪1.2万。而她同组的一个本科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在国内读研的同事,因为实习经历丰富,项目经验对口,起薪比她还高2000。学姐跟我吐槽说:“那一刻,真的感觉自己的学历被按在地上摩擦。”

企业是务实的,他们愿意为你的“能力”付费,而不是为你的“留学成本”买单。当我们的能力和经验,暂时无法匹配高昂的留学光环时,薪资被拉到和国内优秀毕业生同一水平线,甚至更低,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当我们在赶论文,国内同学已经在“刷实习”了

英国硕士课程的特点是:短、平、快。开学就进入正轨,圣诞节一个小长假,复活节一个长假,然后就是考试、毕业论文,一晃眼就结束了。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适应新环境、追赶课程进度和完成学术任务上。

而国内的同学呢?他们有大把的时间。研一就开始找日常实习,研二找暑期实习,一份实习做三到六个月是常态。等到毕业时,简历上已经有两到三段高质量、长周期的实习经历,甚至有人已经拿到了实习单位的return offer。

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经验差”。

举个例子,你想去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面试官问:“你对用户调研有什么经验?”

你的回答可能是:“我毕业论文做过相关的文献综述,也用过一些理论模型分析案例……”

而你的竞争对手,一个在国内读研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在字节跳动实习期间,完整参与了XX产品新功能的用户调研,从设计问卷、邀约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到撰写分析报告,全程跟进。我们最终发现了3个核心用户痛点,并推动了2个功能点的优化……”

如果你是面试官,你会选谁?答案不言而喻。在越来越注重“即插即用”的就业市场,一份闪闪发光的实习经历,往往比一纸名校文凭更有说服力。

别emo了!与其内耗,不如主动“破局”

说了这么多扎心的现实,不是为了让你彻底躺平,而是希望我们能看清形势,然后找到正确的发力点。光环没了,咱们就靠实力说话。下面这些大白话,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

第一,心态归零,把留学当成“高配Buff”,而不是“免死金牌”。

请务必丢掉“我留过学就高人一等”的幻想。你要认识到,你的竞争对手是全国最顶尖的一批年轻人。把英国硕士这段经历,看作是你人生履历中的一个加分项,它给了你更广阔的视野、更强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但它不能让你免于竞争,你依然需要像所有应届生一样,去拼实习、拼项目、拼能力。

第二,在英国时就“卷”起来,把劣势变成优势。

别等到毕业回国才开始着急。你的求职战争,从你拿到offer的那一刻就该打响了。

死磕实习:英国的圣诞假、复活节假加起来有一个多月,别光顾着去欧洲旅游。找一段远程实习,或者参加一个线上的项目,哪怕是无薪的,也能让你的简历不那么空白。英国大学的Career Service(就业指导中心)资源非常丰富,一定要利用起来,让他们帮你改简历、模拟面试。

打造你的“能力名片”:除了学位,你有什么硬技能?商科的同学,去学个SQL、Tableau;传媒的同学,把剪辑软件、新媒体运营玩转;理工科的同学,刷刷LeetCode,搞懂一个主流的技术框架。这些实打实的技能,是你在面试中最有力的武器。

用好你的校友网络:LinkedIn是个宝藏,主动去Connect你目标公司、目标岗位的校友,礼貌地请教一些问题。很多时候,一次有效的内推,比你海投一百份简历都管用。

第三,回国求职,学会“讲故事”和“降维打击”。

重塑你的简历:针对HR对“一年制硕士”的疑虑,你需要在简历和面试中主动出击。不要只写“XX大学硕士”,要具体写你学了哪些核心课程,参与了什么小组项目,你的毕业论文研究了什么方向,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把这一年的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过程,具象化地展示出来。

精准定位,放平期待:别再用“海投”战术了,那是浪费时间。认真研究你想去的行业和公司,针对性地修改简历。对于薪资,第一份工作,平台和机会远比那两三千块的差价重要。先进去,再谋求发展。很多时候,海归的后劲和发展潜力,会在工作一两年后才真正显现出来。

发挥你的独特优势:你的英语能力、国际视野在哪些岗位是刚需?比如,跨国公司的海外市场部、涉及出海业务的游戏公司、需要大量阅读外文文献的行业研究岗……找到这些“人无我有”的优势领域,进行“降维打击”。

写在最后,想跟你说,回国求职的阵痛,几乎每个留学生都会经历。感到迷茫、失落、甚至自我怀疑,都太正常了。但请你千万别因此否定自己,否定那段漂洋过海求学的意义。

留学的价值,从来不只是一份光鲜的工作或者一个漂亮的起薪数字。它在于你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勇气,在于你看过世界之后形成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于你能够包容不同文化的那份从容。这些软实力,会像种子一样,在你未来的人生和职业道路上,慢慢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求职的路或许崎岖,但别怕,咱们lxs.net的兄弟姐妹们都在。调整好心态,卷起袖子,一步一个脚印,属于你的那份offer,一定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420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