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党必看!EJU高分通关秘籍

puppy

正在为EJU头疼的你,是不是感觉刷了好多题,分数却还在原地踏步?别慌,EJU备考可不是死记硬背那么简单!这篇秘籍就像你的私人学霸朋友,带你解锁各科的“隐藏玩法”:日语记述题如何精准踩点拿高分,理科大题怎样建立万能解题思路,文综又该如何高效构建知识体系。我们把前辈们踩过的坑和总结的独家干货都打包好了,让你告别无效努力,在留考路上少走弯路,轻松冲刺理想院校!

小编悄悄话:备考EJU,心态比技巧更重要!
EJU是一场持久战,不是百米冲刺。感到焦虑、迷茫、甚至想放弃,都是超级正常的情绪。这篇文章不只是给你方法,更是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累了就歇口气,看看窗外的风景,告诉自己,每一步的努力,都在让你离梦想的校园更近一点。稳住,我们能赢!

深夜十二点,你是不是也曾像我的朋友小林一样,盯着桌上那本布满红色叉叉的EJU(日本留学生试验)模拟题集,长长地叹了口气?小林的目标是早稻田大学的商学部,一个需要EJU总分接近700分的“神仙”门槛。可他刷了三个月的题,日语阅读还行,但记述题万年30分上下,文综知识点背了又忘,分数总在620分左右徘徊,不上不下,像被困在了一个玻璃瓶里,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怎么也冲不出去。

“感觉自己就是个无效努力的典型,”他给我发消息时,字里行间都透着沮丧,“背了那么多年代和人名,做了那么多理科题,为什么分数就是上不去?是不是我真的不适合来日本留学?”

相信我,小林的困境,几乎是每一个留考生的必经之路。EJU的可怕之处,不在于题目有多难,而在于它考察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会用多少”。它需要的是高效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笨拙的死记硬背。今天,作为你在lxs.net的老朋友,我就来扒一扒EJU各科的“隐藏玩法”,把那些学霸们偷偷在用,却不轻易外传的通关秘籍,一次性都告诉你!

日语:不只是背单词,更是玩转思维的游戏

日语是EJU的重中之重,总分450分(读解听解400+记述50),占了半壁江山。根据JASSO(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以2023年11月为例),日语科目的平均分大约在260-270分之间。但如果你想冲刺GMARCH(学习院、明治、青山学院、立教、中央、法政)级别以上的名校,日语至少要达到330分,顶尖的国公立和早庆等私立名校更是要求350+。这中间近100分的差距,到底从哪里来?

记述题:50分的“白给题”,你真的会拿吗?

很多同学觉得记述题最玄学,分数全看阅卷老师心情。大错特错!EJU记述题的评分标准非常清晰,就是“踩点给分”。你只要把得分点写出来,分数就能拿到手。我的学妹小雅,最初记述题也是常年25-30分,后来她只用了一个月,稳定在了45分以上。她的秘诀就三步:

第一步:明确观点,一句话亮剑。 题目问你“是否赞成A”,你的第一句话必须是“我赞成A”或“我不赞成A”。不要绕弯子,不要说“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阅卷老师时间很紧,他需要一眼就看到你的立场。

第二步:给出两个理由,搭建骨架。 观点亮明后,紧接着就写“理由主要有两点”。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向老师展示了你清晰的逻辑结构。为什么是两点?因为EJU记述题通常只有400-500字的篇幅,两点理由,每点用150字左右展开,加上开头结尾,篇幅刚刚好。三点太仓促,一点又太单薄。

第三步:举例展开,让论证有血有肉。 这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每个理由后面,都要跟上具体的例子。例子不一定要多么高大上,可以是你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社会现象。比如讨论“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好是坏”,如果你说好处是“信息获取更方便”,那就举例“以前查资料要去图书馆,现在用手机APP几秒钟就能找到最新的学术论文”。这样具体的例子,远比空洞地说“提高了学习效率”要有说服力得多。

记住这个万能模板:“我赞成/反对。理由有二。其一,[理由A]。例如,[具体例子A]。其二,[理由B]。例如,[具体例子B]。综上所述,我认为……” 照着这个结构练习10篇,你会发现世界都清晰了。

读解和听解:放弃题海战术,学会“找关键词”

读解和听解的核心不是“全部看懂”,而是“找到答案”。EJU的文章和听力材料,信息量巨大,但问题通常只针对其中某几句话。你的任务,就是成为一个高效的“信息检索员”。

练习时,养成先看问题、再读文章的习惯。带着问题去原文里定位关键词。比如问题问“作者为什么对这个现象感到惊讶?”,你就去文章里找“驚いた”、“意外だった”这类表示情感的词,答案大概率就在这些词的附近。听力也是一样,听到提问后,迅速回忆刚才听到的内容里,跟问题相关的关键词在哪里出现过。这种“逆向定位法”能帮你节省大量时间,尤其是在考试后半段精神疲惫时,效果奇佳。

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告别题海,建立你的“万能解题思路”

很多理科生有个误区,觉得EJU理科就是不停地刷题,把所有题型都见过一遍就行了。但EJU的题目越来越灵活,总有你没见过的“新面孔”。这时,比刷题量更重要的,是你的解题逻辑框架。

我们来看一下理科的平均分,根据JASSO的数据,物理、化学、生物的平均分通常在60分上下(满分100)。这意味着,只要你能拿到80分以上,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竞争者。而这20分的差距,靠的就是清晰的思路。

一位考上东京工业大学的学长分享过他的“三步解题法”,几乎适用于所有理科大题:

1. 翻译问题: 把题目里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描述,用自己的话“翻译”一遍。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它给了我哪些已知条件(Initial State)?它想让我求什么(Final State)?这个过程能帮你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避免被无关信息干扰。

2. 寻找桥梁: 思考从“已知”到“未知”,需要用到哪些核心的物理定律、化学方程式或生物学概念。这就是“桥梁”。比如一道力学题,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受力情况,求它的加速度。这个“桥梁”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F=ma。把所有可能用到的公式和定理都在脑子里过一遍,或者在草稿纸上列出来。

3. 代入计算: 找到了正确的“桥梁”,剩下的就是纯粹的计算了。这一步要做的就是细心、细心、再细心。单位换算对了吗?正负号写错了吗?很多同学不是不会做,而是错在这些小细节上,白白丢分,非常可惜。

举个例子,一道化学的滴定问题。第一步“翻译”:我知道了酸/碱的浓度和体积,要求未知溶液的浓度。第二步“找桥梁”:核心公式是 c₁V₁ = c₂V₂。第三步“代入”:把数值带进去,注意单位统一(mL和L),小心计算。无论题目怎么包装,核心就是这么简单。养成这个思维习惯,再偏的题你也能找到突破口。

文科综合:历史不是睡前故事,是张巨大的知识网

文综(日本与世界)是文科生的噩梦,知识点又多又杂,涵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平均分也常年在130-140分左右(满分200)。想考好大学,文综没有170+基本没戏。很多同学像小林一样,抱着厚厚的教科书死记硬背,结果就是背了忘,忘了背,形成恶性循环。

文综高分的秘诀在于“串联”,把孤立的知识点串成一张网。

用时间轴串联历史: 不要一个一个地背诵历史事件。做一条巨大的时间轴,把日本史和世界史并排放在一起。比如,当日本处于明治维新时期,同时期的中国在干什么(洋务运动),美国在干什么(南北战争结束),欧洲在干什么(德国统一)。这样横向一对比,你就会发现很多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用专题图串联政经: 政治和经济部分,不要零散地记。可以画思维导图。比如以“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为中心,可以分出几个分支:国内因素(民主改革、制定产业政策)、国际因素(朝鲜战争特需、有利的国际环境)、具体表现(GNP跃居世界第二)、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石油危机)。把这些知识点用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考试时能迅速调取。

近年的文综考题越来越侧重近现代史和时事问题。比如,日本的少子高龄化对策、消费税的调整、以及国际关系(如日美安保条约的变迁)等都是高频考点。与其花大量时间去背诵平安时代的文学,不如多看看新闻,了解一下现代日本社会面临的真实问题,这会让你在考场上更有优势。

别让“假努力”拖垮你

说了这么多具体的方法,最后想和你聊聊心态。

备考EJU的路上,最怕的不是笨,而是用“我很努力”的假象来麻痹自己。每天在自习室坐满10个小时,但一半时间在刷手机、发呆,这不叫努力。把同一本练习册翻来覆去做了五遍,但从来不总结错题,每次都错在同一个知识点上,这也不叫努力。

真正的努力,是有方向、有反思、有迭代的。做完一套题,花一个小时订正,再花两个小时去分析:我为什么会错?是概念不清,还是计算失误,还是审题不清?把错题归类,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定期回顾。这个过程可能比你再多做两套题还要有效。

这条路,你不是一个人在走。你的身边有一起奋斗的同学,有为你担心的家人,还有像我们这样,一直在背后为你加油打气的网站和前辈。感到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抬头看看你申请书上写的那个名字,那个你做梦都想去的大学。那是你最初的梦想,也是你现在一切坚持的意义。

放下手机,去翻开那本你最头疼的练习册,就从一道题开始,用我们今天聊的这些方法试试看。你会发现,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分数,其实离你并不遥远。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08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