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落地新西兰?这份新生生存指南快收好

puppy

刚拖着行李箱落地新西兰,看着陌生的街道,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又有点懵圈?别慌!从怎么光速办好银行卡、电话卡,到去哪家超市买菜最划算,再到如何用地道App像本地人一样玩转出行和外卖,这份保姆级生存指南都给你盘点好啦。我们还整理了租房避坑、看病流程和省钱小妙招,全是过来人总结的实在干货。快点开看看,让你少走弯路,用最快速度安顿下来,元气满满地开启你的Kiwi留学生活!

落地新西兰 · 新手任务清单 Top 3
任务一:搞定电话卡
在机场就能办!One NZ (原Vodafone), Spark, 2degrees都有柜台。不想排队的话,去市区便利店或超市也能买到。建议先买个Prepay(预付费)套餐,后面再根据你的使用习惯换更合适的。
任务二:开设银行账户
带上护照、签证和地址证明(学校的录取信或住宿证明都行)去银行。主流银行ANZ, ASB, BNZ, Kiwibank都有免年费的学生账户。记得提前在官网预约,不然可能白跑一趟。
任务三:办张公交卡
如果你在奥克兰,请立刻去便利店买一张AT HOP卡(10纽币卡费);在惠灵顿是Snapper卡。刷卡坐车比付现金便宜太多了,而且上下车都要刷卡(Tag on/Tag off),千万别忘了!

还记得我刚到奥克兰那天的情景。飞机凌晨五点落地,天还没亮。我拖着两个加起来快60公斤的行李箱,站在机场到达大厅,看着来来往往的金发碧眼,听着周围纯正的Kiwi口音,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我真的到新西兰了。” 那种感觉很奇妙,一半是终于开启新生活的兴奋,一半是对未知环境的茫然和紧张。手机连着机场时断时续的Wi-Fi,给爸妈报了平安,然后呢?怎么去住的地方?SIM卡在哪买?肚子饿了去哪吃饭?所有问题一股脑地涌上来,差点当场宕机。

相信我,这种“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嘛?”的灵魂三问,是每个留学生的必经之路。所以,为了让你们的开局能顺畅一点,少踩一些我当年踩过的坑,我花了一周时间,把所有“过来人”的血泪经验浓缩成了这篇保姆级生存指南。从落地第一天需要办的三件事,到怎么吃、怎么住、怎么行,全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别慌,跟着这篇攻略走,你的Kiwi生活,会有一个超棒的开始!

第一站:安身立命三件套,光速搞定!

落地之后,别急着去打卡天空塔。先把下面这三样东西办好,你在这个城市才算有了“身份”,能让你接下来的生活效率提升80%。

1. 电话卡:你的“救命稻草”

没了网络寸步难行,这话在新西兰同样适用。查地图、找公交、联系朋友,全都得靠它。新西兰主要有三家运营商:One NZ (就是以前的Vodafone), Spark, 和2degrees。还有一些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比如Skinny。

怎么选?简单来说:

  • Spark:信号覆盖最广,如果你喜欢去郊外徒步、露营,选它没错。套餐价格稍贵,但经常送Spotify会员之类的福利。
  • One NZ:信号和Spark差不多,价格也类似。它的优势是有时候会有很划算的漫游套餐,方便你去澳洲或者斐济玩。比如他们现在一个35纽币的预付套餐,每月有5GB流量。
  • 2degrees:市区信号没问题,价格比前两家便宜一些。留学生用得很多,性价比不错。
  • Skinny:Spark的子品牌,租用Spark的网络,所以信号有保障,但价格是真心便宜!非常适合预算有限的学生党。比如一个月27纽币就有2.5GB流量,日常刷微信查邮件绝对够用。

我刚来的时候,就是在机场的便利店花25纽币买了一张2degrees的游客卡,用了一个月,熟悉环境后再换成了Skinny的月度套餐。整个过程超级简单,插卡、激活,前后不到十分钟,你就正式和这个世界恢复连接了。

2. 银行卡:告别现金,拥抱EFTPOS

新西兰是个几乎不用现金的国家。从买一杯咖啡到付房租,一张银行卡(当地叫EFTPOS卡)就能搞定。所以,尽快开个银行账户,把学费生活费存进去才安心。

主流银行有ANZ, ASB, BNZ, Westpac和Kiwibank。对留学生来说,它们都大同小异,关键是都提供“学生账户”,一般没有月度管理费。我当时选了ASB,因为他们的手机App界面做得特别清爽,转账方便,而且据说给学生批信用卡的额度会松一点(虽然最后也没用上)。

开户需要什么材料?

  • 护照和有效签证
  • 地址证明(Proof of Address)

这个地址证明对新生来说有点头疼。别担心,刚到还没租房的话,你可以用学校发的Offer Letter(上面有你的名字和学校地址),或者你预订的学生公寓、Homestay提供的住宿证明信。去之前一定记得在银行官网上预约(Book an appointment),不然直接冲过去,人家很可能没空搭理你。办好后,你会拿到一张EFTPOS卡,几天后会收到卡的密码信。从此,你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潇洒地“刷卡”了。

3. 交通卡:省钱出行的利器

除非你住学校宿舍,否则每天上学、出门玩都离不开公共交通。用现金买票不仅麻烦,还超级贵!所以,一张本地的交通卡是必须的。

每个城市的卡不一样。在奥克兰,它叫AT HOP Card;在惠灵顿,叫Snapper Card;在基督城,叫Metrocard。以奥克兰的AT HOP卡为例,在任何便利店(比如Countdown超市的服务台或一些Dairy shop)花10纽币就能买到。充值也很方便,可以在便利店、车站的充值机或者下载AT auckland的App在线充值。

用卡到底能省多少钱?举个例子,从奥克兰市中心坐公交去我之前住的区,付现金要5.5纽币,刷AT HOP卡只要3.8纽币,便宜了快30%!而且,记得一定要在官网用你的学生ID注册学生优惠(tertiary concession),审核通过后,票价直接再打对折!算下来,一趟只要不到2纽币,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啊!

第二站:填饱中国胃,超市&外卖全攻略

安顿下来,就该解决民生大计了。在新西兰下馆子不便宜,自己做饭才是留学生的日常。了解各大超市的“人设”,能帮你省下不少银子。

超市“三巨头”与亚洲宝藏

  • Pak'nSave (黄店):省钱党的天堂!它的模式类似仓储超市,装修简单,商品都是大包装堆在货架上,连购物袋都要自己带(或者现场买)。但价格是真便宜,尤其是每周特价的商品。我每周六的固定活动就是去Pak'nSave“进货”,买够一周的肉、蛋、奶和零食。
  • Countdown (绿店,现在陆续改名叫Woolworths了):最常见的主流超市,分店遍地开花,购物环境比黄店好,价格适中。记得办一张他们的会员卡Onecard,积分可以换代金券,每周还会有会员专属折扣。
  • New World (红店):定位比Countdown稍高一点,环境最好,有很多进口商品和有机食品,肉类和海鲜的品质也公认不错。价格会贵一些,但每周的特价宣传单(mailer)里也经常能淘到好东西。

除了这三家,想念家乡味道的时候,就得去华人超市了。像奥克兰的太平(Tai Ping)、大华(Lim Chhour),惠灵顿的华城(Yan's Supermarket),你能找到各种国内的调料、零食、速冻饺子、火锅底料,甚至老干妈和螺蛳粉!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的超市货架上看到熟悉的包装时,那种感动,只有留学生才懂。

懒人必备外卖App

总有那么几天,赶due到深夜,或者懒得不想动,外卖就是续命神器。新西兰主流的外卖App是Uber Eats, Menulog, 和Delivereasy。Uber Eats选择最多,覆盖最广,但配送费也相对较高。一杯奶茶10纽币,配送费可能就要7、8纽币,点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小技巧是多关注App里的优惠活动,比如满额免运费,或者和室友一起拼单,能划算不少。

另外,现在很多华人餐厅也开始用微信小程序点餐或者专门的华人外卖App,比如“熊猫外卖”(Hungry Panda),上面中餐的选择更多,也更符合我们的口味。

第三站:“住”得安心,租房避坑指南

住宿是留学生活中最大的一笔开销,也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不管是住学校宿舍、Homestay还是自己租房,都有一些门道。

去哪儿找房?

  • Trade Me:这是新西兰的“58同城”,最靠谱、房源最多的网站。上面有中介发布的整租房源(Rent),也有个人发布的招租信息(Flatmates Wanted)。
  • Facebook群组:搜索“Auckland Flatmates Wanted”之类的关键词,能找到很多本地的租房群。信息更新快,能直接和房东或室友联系,但信息鱼龙混杂,要擦亮眼睛,谨防诈骗。
  • 校内渠道:学校的官网或者学生中心通常也会有住宿信息和推荐。

租房黑话与避坑技巧

看房时,你会经常听到几个词:Bond(押金),法律规定最多不能超过4周的房租,这笔钱房东必须上交到新西兰的政府机构Tenancy Services保管,非常正规。Rent in advance(预付房租),通常是预付1-2周。Tenancy Agreement(租房合同),这是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签字前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

【血泪教训】我一个朋友当初租房,搬进去前没和房东一起做入住检查(Property Inspection)。墙上本来就有一条裂缝,他没在意。结果退房的时候,房东硬说是他弄坏的,扣了他200纽币的押金。所以,入住前一定要和房东一起检查房屋状况,把所有瑕疵,哪怕是地毯上的一小块污渍,都拍照记录在检查报告上,双方签字,这才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另外,新西兰有“健康住房标准”(Healthy Homes Standards),要求出租房必须有合格的供暖、保温、通风设备。如果看房时发现房子阴冷潮湿,墙角有霉点,千万别租,住进去不仅不舒服,还容易生病。

第四站:头疼脑热不用慌,看病流程详解

在国外最怕的就是生病。新西兰的医疗体系和国内很不一样,不是随便就能去大医院挂号的。

第一步:注册你的GP (家庭医生)

GP (General Practitioner) 是你看病的第一站。你需要找一个你家或学校附近的诊所(Medical Centre)注册。注册后,你就是他们的固定病人了,看病的诊费会便宜很多。比如,作为注册病人,看一次GP可能花费50-70纽币;但如果你是临时病人(Casual Patient),费用可能直接飙到100纽币以上。

第二步:学会使用你的学生保险

作为国际学生,购买医疗保险是强制的。这个保险非常非常重要!无论是看GP、买处方药,还是不幸需要去医院,所有花费的收据(Receipts)和证明(Medical Certificate)都要保存好。然后通过保险公司的网站或者App提交报销申请(Claim)。流程一般很简单,上传照片和文件,填写信息,快的话一两周钱就退回到你的银行账户了。

紧急情况怎么办?

如果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毫不犹豫地拨打111。如果只是急症,但又不到叫救护车的地步,可以去医院的急诊部(Emergency Department, ED)或者一些无需预约的紧急诊所(Accident & Medical Clinic)。但请记住,除非是真的紧急状况,否则去ED的费用会非常高昂。

第五站:Kiwi省钱大法,像本地人一样薅羊毛

留学生活,开源不易,节流才是王道。分享几个本地人都在用的省钱小妙招。

  • 亮出你的学生证:在新西兰,学生身份是个宝。买电影票、去博物馆、剪头发、甚至在一些餐厅和服装店消费,付款前多问一句“Do you have student discount?”,经常有惊喜。
  • 拥抱二手文化:Trade Me不仅能租房,还是新西兰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小到课本、台灯,大到家具、汽车,都能在上面淘到。另外,逛逛Salvation Army, SPCA Op Shop这类的慈善二手店(Op Shop),几纽币就能买到质量不错的衣服、厨具和装饰品,环保又省钱。
  • 超市购物看准时机:傍晚去超市,经常能碰到贴着黄色打折标签(Reduced to Clear)的商品,特别是熟食、面包和一些保质期临近的肉类,折扣力度很大。
  • 利用免费资源:城市里的公园、海滩、步道都是免费的,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徒步、野餐,是最好的放松方式。图书馆更是宝藏,不仅能免费借书、用电脑,还经常有免费的社区活动和课程。

刚开始的一切,都可能看起来有点难,要办的手续、要记的路、要适应的口音……但别怕,这些都是留学这段奇妙旅程的开胃菜。每搞定一件小事,比如自己成功坐对了公交,或者在超市找到了心心念念的辣酱,都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小小胜利。放轻松,深呼吸,大胆去探索,去犯错,去体验。你的新西兰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呢。欢迎来到中土世界!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9764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