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学费”留学前必读TIPS |
|---|
| “零学费”≠“零成本”:公立大学免除的是“学费”(Tuition Fee),但注册费、学杂费、行政费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
| 生活费才是大头:房租、吃饭、交通、保险……这些日常开销加起来,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尤其是在大城市。 |
| 各国政策有差异: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免费”模式各不相同,德国有学期贡献费,法国对非欧盟学生有高额注册费,意大利学费则与家庭收入挂钩。 |
| 资金证明是门槛:就算学校不收学费,签证官也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钱在当地生活,比如德国著名的“限制提领账户”。 |
嘿,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Cici。今天想跟大家聊个特火的话题——欧洲免费留学。
还记得去年我那个学妹小A吗?她DIY申请,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硕士offer。一家人开心得不行,七大姑八大姨都在夸:“哎呀,小A真有出息,去德国留学,还不用交学费,这一下省了几十万啊!”小A自己也美滋滋地盘算着,感觉自己马上就要实现“花小钱,读名校”的人生理想了。
可没过几天,她就垂头丧气地来找我了。原来,学校邮件里清清楚楚地写着,虽然没有Tuition Fee,但她作为非欧盟学生,每学期要交1500欧的学费。而且,办签证前,她得往一个叫“Sperrkonto”的限制提领账户里存入11208欧元作为一年的生活费保证金。小A当时就懵了:“说好的免费呢?怎么七七八八加起来也要十几万启动资金?”
小A的经历不是个例。每年都有无数同学被“德法意公立大学零学费”的口号吸引,但真正开始准备时,才发现这顿“免费午餐”背后,藏着一张长长的账单。今天,Cici就带你一层层扒开这“免费”的外衣,看看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留学,咱们的钱包到底要经历什么考验。
德国:严谨的“免费”,账单也同样严谨
德国,这个以严谨和高品质教育著称的国家,是“免学费”留学大军中最热门的目的地。绝大部分公立大学确实不收学费,但德国人的严谨也体现在收费上,一分一毫都给你算得明明白白。
首先,你逃不掉的“学期贡献费”(Semesterbeitrag)
这可不是学费,德国人会告诉你,这是你为享受学生服务和福利交的钱。它通常包括了学生会费、行政管理费,以及最最值钱的——学期交通票!有了它,你可以在学校所在的整个州甚至更大范围内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简直是出行神器。这笔费用每个学校不一样,通常在每学期150到350欧元之间。
举个例子,全球闻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TUM),2024夏季学期的学期贡献费是152.30欧元。柏林自由大学则稍高一些,大约在310欧元左右,因为它包含了覆盖柏林ABC区的交通票。一年两次,算下来大概是300-700欧元,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笔固定开销。
注意!这个州是“例外”
凡事都有例外,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就是那个“特立独行”的仔。自从2017年起,这个州就开始对非欧盟国家的国际学生收取每学期1500欧元的学费。这里有海德堡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等一众名校。所以,如果你的梦中情校恰好在巴符州,那“免学费”这个福利就与你无缘了,一年3000欧的学费预算要提前准备好哦。
真正的重头戏:生活费与“限制提领账户”
德国留学最大的门槛,不是申请难度,而是那个让无数学生头疼的“限制提领账户”(Sperrkonto)。这是你办理德国留学签证时必须提供的资金证明。
简单来说,你必须提前将一整年的生活费存入德国一家银行的特定账户里。根据德国政府的最新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这个数额是每月934欧元,一年总计11,208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9万块。这笔钱存进去后会被“冻结”,你到了德国后,每个月只能从里面取出934欧元作为生活费。德国政府用这种方式确保你不会在德国饿肚子,可以说是“为你好”,但对咱们来说,这笔巨大的启动资金需要提前很长时间准备。
每月固定支出,一个都不能少
钱取出来了,怎么花呢?我们来算一笔细账:
1. 医疗保险(Krankenversicherung):在德国,没有医疗保险是万万不行的,入学注册时必须提供。30岁以下的学生通常选择公立保险,如TK、AOK等,费用每月大概在120欧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是1440欧元。这笔钱是雷打不动的强制消费。
2. 房租(Miete):这是生活费里最大的一块。德国城市间的房租差异巨大。在慕尼黑、柏林、汉堡这样的一线城市,想租个位置尚可的单间(WG里的一间),月租可能要500-700欧元。学生宿舍虽然便宜,大概300-450欧元,但位置少,排队动辄一两个学期。而在一些东德或者小点的大学城,比如莱比锡、德累斯顿,房租可能就亲民很多,300欧左右也能找到不错的住处。
3. 吃喝与日常开销:德国超市物价还算友好,如果自己做饭,一个月200-250欧元基本能搞定。但如果你经常下馆子或者喝咖啡,那花费就没谱了。再加上通讯费(20欧)、学习用品、社交娱乐等,每个月预留150-200欧元是比较现实的。
【德国留学一年开销清单(以普通城市非巴符州为例)】
学期贡献费:€250 x 2 = €500
医疗保险:€120 x 12 = €1,440
房租(取个中间值):€450 x 12 = €5,400
饮食和杂项:€350 x 12 = €4,200
总计:€11,540
看,这个数字是不是和限制提领账户的€11,208惊人地相似?没错,德国政府的规定就是根据这个基本开销算出来的。所以,在德国留学,即便学费免费,你每年至少也要准备出10万人民币的生活预算。
法国:浪漫不免费,精致的账单你得认
提到法国,就是浪漫、艺术和美食。法国的公立大学也以其高质量和低廉的费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生。但自2019年改革后,法国的“免费”对于非欧盟学生来说,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欢迎来到法国”战略下的高额“注册费”
以前,所有学生在法国公立大学都只需缴纳非常低的注册费。但现在,根据“Choose France”战略,法国政府对非欧盟/欧洲经济区的国际学生实行了差异化收费标准。这个费用虽然官方口径是“注册费”(Frais d'inscription),但数额看起来更像是学费。
根据2024年的标准:
本科(Licence)阶段:每年2,770欧元
硕士(Master)阶段:每年3,770欧元
博士(Doctorat)阶段:依然保持和欧盟学生同等待遇,每年约380欧元
看到没?对于读本科和硕士的同学来说,这笔开销可不小。虽然相比英美澳动辄几十万的学费,这仍然很有竞争力,但绝对不是“免费”了。当然,也有部分大学通过自己的基金会等方式,为国际学生提供了部分或全部的注册费减免,但这需要自己去申请,不是人人都有份。
学生生活与校园贡献费(CVEC)
和德国的学期费类似,所有在法国高校注册的学生,都必须在注册前缴纳一笔名为CVEC的费用。这笔钱用于改善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医疗服务。2024-2025学年的金额是103欧元。钱不多,但每年都得交。
巴黎居不易,生活成本看城市
聊到法国的生活费,巴黎和其他城市完全是两个世界。
1. 住房与房屋补助(CAF):巴黎的房租是出了名的贵。一个十几平米的studio(单间公寓),月租金轻松上800-1000欧元。即使是学生公寓(CROUS),也要400-600欧,而且极难申请。但在里昂、马赛、里尔、波尔多这些外省大城市,情况会好很多,合租一个房间可能400-550欧元就能搞定。
法国留学的一大福音是房屋补助(CAF - Caisse d'Allocations Familiales)。只要你有合法的租房合同,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申请。根据你的房租、收入和住房类型,CAF每月可以补贴几十到二百欧不等。比如你500欧的房租,可能就能拿到180欧的补贴,极大地减轻了负担。
2. 医疗保险:这一点法国比德国友好。国际学生注册后,可以免费加入法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Sécurité Sociale),看病能报销大部分费用(约70%)。很多同学还会再买一个补充保险(Mutuelle),每年100-300欧元,这样基本就能实现看病买药零自费了。
3. 饮食与交通:法国大学食堂(Resto U)是学生的天堂,提供包含前菜、主菜、甜点的一餐,学生价只需3.3欧元(持有奖学金的学生甚至只要1欧元)。自己做饭的话,每月250-300欧也足够了。交通方面,巴黎的Navigo月票学生价约75欧元,外省城市的交通卡则便宜很多。
【法国留学一年开销清单(以在外省城市读硕士为例)】
注册费:€3,770
CVEC:€103
房租(减去CAF后):(€500 - €150) x 12 = €4,200
医疗补充保险:€200
饮食和杂项:€400 x 12 = €4,800
总计:€13,073
这么算下来,在法国外省读硕士,一年的总花费大概在10-12万人民币。如果是在巴黎,这个数字可能要飙升到15万以上。所以,别只看学校排名,选个宜居又省钱的城市也很重要!
意大利:最“灵活”的免费,省钱全靠自己争取
意大利,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生活情调的国家。它的公立大学收费模式最为“灵活”,可以说是“真·福利”和“高收费”并存,能否省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努力程度。
按家庭收入计算的“学费”
意大利公立大学不叫“免费”,而是“低学费”。学费(Tasse universitarie)的多少,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家庭年收入证明(ISEE)来划分等级。家庭收入越低,交的学费就越少。
对于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来说,提供符合要求的ISEE材料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会把你划入一个中等或固定的缴费档次。一般来说,每年学费在500到4000欧元不等。比如博洛尼亚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国际生的学费通常在1500-3500欧元这个区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笔每年120-200欧元的注册税或大区税(Tassa Regionale),这是每个学生都要交的。
意大利留学的最大宝藏:助学金!
划重点!意大利留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五花八门、覆盖面极广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尤其是大区助学金(Diritto allo Studio Universitario - DSU),这简直是神仙福利。
只要你能提供符合要求的家庭低收入证明,成功申请到大区助学金,不仅可以全免学费,还能拿到每年5000-7000欧元的生活费补贴,外加免费的食堂饭卡和优惠的宿舍。这相当于学校出钱请你来读书!身边不少在米兰、佛罗伦萨、博洛尼亚的同学,都靠着助学金实现了“零成本”留学。所以,想去意大利的同学,一定要花大力气研究助学金的申请流程。
南北生活成本差异大
意大利的地域差异非常明显,北方富裕,南方悠闲,生活成本也天差地别。
1. 住房:在米兰、罗马、博洛尼亚这些北方热门城市,一个单间的月租金在450-650欧元。而在南部的那不勒斯、巴里等地,可能250-350欧元就能租到。南北差价非常可观。
2. 医疗保险:国际学生可以选择购买意大利国民健康服务(SSN),每年缴纳约150欧元(注意:此费用近年有波动,请以官方最新为准),就可以享受和本地人一样的公立医疗服务,性价比很高。
3. 饮食:意大利是美食之国,好在物价不算离谱。自己做饭每月200-250欧足矣。而且意大利有独特的Aperitivo(开胃酒)文化,傍晚去酒吧点一杯喝的,就能免费享用自助小食,有时连晚饭都省了。
【意大利留学一年开销清单(以在北方城市、未申请到助学金为例)】
学费:€2,000(取个平均值)
大区税:€160
医疗保险:€150
房租:€500 x 12 = €6,000
饮食和杂项:€350 x 12 = €4,200
总计:€12,510
在不依赖助学金的情况下,意大利北部一年的总花费大约在9-10万人民币。如果能成功申请到助学金,那这个数字将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实现收支平衡。
聊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德法意“零学费”的真相已经心里有数了。世界上没有绝对免费的午餐,欧洲公立教育的福利,更多是体现在它为你省下了高昂的学费,让你能用更低的门槛,接触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
但这不代表你可以“躺平”留学。你需要提前规划好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和至少第一年的生活费,需要去仔细研究每个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需要学会精打细算,管理好自己的财务。
别光盯着学校排名和“免学费”的标签就一头扎进去。多花点时间,算清楚那张真实的生活账单,才能让你心里有底,走得更稳。这顿需要“自带餐具和饭钱”的免费午餐,只要你准备充分,绝对是一次改变人生的超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