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MI学音乐是种什么神仙体验?

puppy

总听人说好莱坞MI是音乐人的梦想殿堂,但那儿到底什么样?跟你讲,这绝不是上几节课那么简单!想象一下,你的老师可能就是手握格莱美的大神,身边坐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未来之星,天天泡在录音棚和排练室里搞创作,出门转角就可能撞上一个行业大佬。这里不仅有高强度的专业训练,更有无与伦比的实战机会和人脉圈子。想知道在梦想之地学音乐,究竟是“历劫”还是“飞升”?来看看最真实的分享吧!

来MI前,你最好知道的几件事
1. 这不是一所传统大学,这里是音乐人的“技术练兵场”和“人脉孵化器”。
2. 准备好迎接高强度的练习和“内卷”,但收获绝对超值。
3. 人脉 > 课本,主动社交、组乐队、参加Jam是你最重要的功课之一。
4. 好莱坞遍地是机会,也遍地是挑战,心态要放平,脸皮要够厚。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阿哲。

还记得我刚落地洛杉矶的那个晚上吗?拖着两个大箱子,打车穿过亮着无数霓虹灯的好莱坞大道,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梦想味道。当时我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我真的来了,来到了Musicians Institute(简称MI),这个传说中音乐人的“霍格沃茨”。那时候的我,跟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一样,心里一半是朝圣般的激动,一半是对未知的忐忑。我到底能不能在这里活下来?这里的学生是不是个个都是天才?我能在这里找到我的乐队,我的未来吗?

几年过去,当我从MI毕业,在好莱坞的录音棚里熬了无数个大夜,也跟一些小有名气的音乐人合作过之后,我才真正明白,在MI的经历,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残酷,也精彩得多。它不只是一张文凭,更像是一场大型的、沉浸式的“音乐生存游戏”。今天,我就想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在好莱a坞MI学音乐,到底是种什么神仙体验?是“历劫”还是“飞升”?

你的老师,可能是格莱美奖杯的收藏家

咱们先从最硬核的说起——老师。来之前,你可能觉得大学老师就是照本宣科,但在MI,情况完全颠覆你的想象。这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兼职”的,他们的主业是活跃在音乐行业一线的乐手、制作人、工程师。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的第一节贝斯私教课,推门进去,看到一个和蔼的大叔。他跟我打完招呼,随手拿起贝斯弹了一段,我当场就傻眼了,这技术、这律动,简直了!后来闲聊我才知道,我这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老师Stu Hamm,是贝斯界的传奇人物,常年跟着吉他大神Joe Satriani和Steve Vai全球巡演。你能想象吗?那个在YouTube上被无数人膜拜的大神,现在就坐在你对面,一个音一个音地纠正你的指法,告诉你他在跟某某巨星巡演时是怎么处理那段solo的。那种感觉,就像是武侠小说里,一个无名小卒突然被扫地僧指点,打通了任督二脉。

这在MI不是个例,而是常态。吉他系的可能有机会跟格莱美得主Carl Verheyen(Supertramp乐队吉他手)学习;鼓系的老师可能是为Pink、Shakira录过音的顶级录音室鼓手;声乐系的主任Lisa Popeil,不仅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还曾为“阿凡达”的配乐献声。根据MI官方的数据,学校超过150名教职员工都是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其中不乏格莱美奖、艾美奖的获得者。

他们教给你的,绝不仅仅是乐理和技巧。他们会告诉你录音棚里真正的“规矩”,比如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谱子并演奏出制作人想要的感觉;他们会分享在巡演大巴上的趣闻,告诉你如何处理和乐队成员的关系;他们甚至会在课上直接说:“我下周有个录音活儿,缺个吉他手,你们谁准备好小样(Demo)了,下课给我听听。”这种机会,是你看多少教科书、刷多少教学视频都换不来的。在这里,知识不再是死的,而是活生生的、带着行业温度的实战经验。

身边坐着的,是未来的格莱美提名者

如果说大神级的老师是MI给你的“顶级装备”,那么你身边的同学,就是能陪你“组队打怪”的最佳战友,当然,也是最强的竞争对手。

MI的国际学生比例非常高,常年维持在40%以上,学生来自全球超过50个国家。你走进一间合奏课(Ensemble)教室,可能鼓手来自巴西,自带桑巴律动;贝斯手来自日本,编的line精巧又细腻;主唱来自瑞典,嗓音里透着北欧的清冷。大家因为音乐这门世界语言聚集在一起,文化背景的碰撞能擦出极其绚烂的火花。我曾经和一个来自韩国的键盘手、一个来自意大利的鼓手组过一个Fusion乐队,我们排练时甚至需要用翻译软件来沟通复杂的乐理概念,但音乐一响,所有的障碍都消失了。

这里的“卷”也是真实存在的。你觉得自己每天练琴8小时已经很努力了?对不起,走廊里那个家伙可能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抱着吉他。你觉得自己写了一首不错的歌?隔壁班的同学可能已经自己制作并发行了一张EP。这种环境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是最强的动力。你会发现,你永远不能停下脚步。

但MI最宝贵的一点是,它教会你如何把竞争变成合作。学校有无数的演出机会、Jam Session(即兴演奏)和组队项目。你在食堂排队打饭时,可能就认识了你下一支乐队的主唱。我印象最深的是,MI的墙上到处都贴着“鼓手求组队”“主唱寻制作人”的小广告。大家的目标非常明确: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搞音乐,一起闯天下。

你知道Anderson .Paak的乐队The Free Nationals吗?他们就是MI的校友,乐队的核心成员正是在MI学习时认识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你今天一起排练的同学,很可能就是明天格莱美舞台上的新星。这个“人脉圈”,是你离开学校后最宝贵的财富。直到今天,我在洛杉矶接到的很多工作机会,都来自于MI时期的同学推荐。大家在这里建立的,不仅是同学情谊,更是未来在行业里互相扶持的“革命友谊”。

24小时开放的录音棚,是你的第二个家

对于学音乐的人来说,设备和场地就是我们的“武器库”。MI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整个校园就像一个巨大的音乐工厂。根据官网最新的介绍,MI拥有超过20个世界级的录音棚和后期制作室。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预约到配备了SSL或Neve这种顶级调音台的录音棚,去实践你在课堂上学到的混音技巧。这些设备,在外面租用一小时可能就要花费数百美金,但在MI,你只需要通过学生系统预约就行。

我刚来的时候,最震撼的就是这里的排练室(Rehearsal Room)。几十个房间,配备了全套的鼓、贝斯音箱、吉他音箱和PA系统,而且很多都是24小时开放。在期末考试前,你会看到每个排练室都灯火通明,里面传出各种风格的音乐。我和我的乐队,曾经为了准备一场showcase,在排练室里连续泡了三天,累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醒了接着排。那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一起奋斗的感觉,真的热血又难忘。

除了录音棚和排练室,MI还有专门的电脑音乐实验室(Computer Lab),里面装满了最新的音乐制作软件和插件;有现场音响实验室(Live Sound Lab),你可以学习如何搭建一套完整的现场演出音响系统;还有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音乐厅,每周都有学生和老师的音乐会在这里上演。

这里的哲学是“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学习)。你不是在纸上谈兵,而是每天都在和真实的设备、真实的环境打交道。这种高强度的实践,能让你的成长速度呈指数级增长。可能你来的时候还是个只会用GarageBand的“小白”,一年后,你已经能熟练地操作复杂的模拟调音台,独立完成一整首歌的录音和混音了。

出门左转是星光大道,右转可能遇见制作人

MI的地理位置,本身就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坐落在好莱坞日落大道(Sunset Blvd)的核心地带,这里是全球流行音乐的神经中枢。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校园生活,是和整个音乐产业无缝衔接的。从学校步行几分钟,就是著名的Amoeba Music唱片店,是摇滚乐迷的朝圣地。再走远一点,就是The Roxy、Whisky a Go Go这些传奇的Live House,无数伟大的乐队曾在这里演出。下课后,你不是回宿舍打游戏,而是可以花十几美金去看一场世界级乐队的现场,近距离学习他们的台风和演奏。

更重要的是,机会无处不在。好莱坞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录音棚、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MI会定期邀请行业大佬来开讲座(Masterclass),比如邀请了格莱美获奖制作人Finneas O'Connell(Billie Eilish的哥哥)来分享创作经验,或者请华纳音乐的高管来讲述行业趋势。我曾经参加过一场Metallica贝斯手Robert Trujillo的讲座,他不仅分享了技术,还讲了很多在顶级乐队生存的心得,听完感觉受益匪-浅。

而且,你永远不知道会遇见谁。在学校旁边的咖啡馆,你旁边坐着的可能就是一位正在寻找新声音的音乐总监。在乐器店里,帮你试吉他的店员可能就是某个著名乐队的巡演技师。这种环境会逼着你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因为机会可能在下一个转角就出现了。你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你的作品,练习好你的口语,勇敢地去介绍自己。在好莱坞,谦虚可能不是美德,“酒香也怕巷子深”。

是“人间炼狱”还是“一步登天”?其实都是

说了这么多“神仙体验”,那是不是来MI就等于拿到了成功的入场券?别天真了。光环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挑战,这才是MI最真实的“历劫”部分。

这里的课程强度非常大。一学期通常要修好几门课,包括私教课、合奏课、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等等。每个老师都会留大量的作业。私教老师要求你下周扒掉一首非常复杂的曲子;合奏课老师要求你们乐队排好三首歌,并且要有自己的改编;录音课的作业可能是让你录制并混缩一个五人乐队……这些任务叠加在一起,意味着你几乎没有所谓的“课余时间”。你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教室、琴房、录音棚。

最折磨人的是定期的演奏考试(Playing Final)。你需要在所有专业课老师面前,像开一场小型音乐会一样演奏你这学期学习的曲目。那种压力,不亚于参加一场选秀比赛。我见过有同学因为紧张,在台上脑子一片空白,弹错了音符,当场就哭了。老师的评语也通常非常直接,甚至尖锐。他们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对你客气,因为他们是在用行业的标准来要求你。

这种高压环境,是一场残酷的筛选。有的人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退学;有的人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爱音乐,转行做了别的。但能坚持下来的人,都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成长。你不仅在技术上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你知道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稳定发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如何面对批评并从中学习。这些,是比任何演奏技巧都更宝贵的“生存技能”。

所以,在MI的经历,既是“历劫”,也是“飞升”。它会打碎你对音乐不切实际的幻想,然后帮你重塑一个更坚韧、更专业的音乐人格。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当你熬过去,回头看时,你会感谢那段把自己逼到极限的日子。

好啦,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MI。它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是一个梦想的加速器,也是一个现实的试炼场。

如果你只是想混个文凭,那千万别来,因为你会非常痛苦。但如果你真的热爱音乐,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准备好了迎接挑战,那么MI会给你一个超乎想象的平台。在这里,你付出的每一滴汗水,熬的每一个夜,都会在你未来的音乐道路上,以某种方式回报给你。

所以,在MI学音乐是“历劫”还是“飞升”?答案是,你将在这里历经磨难,然后脱胎换骨。准备好你的拨片和勇气了吗?好莱坞的舞台,也许就在等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86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