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就读:真刀真枪,offer飞来

puppy

还在纠结要不要来香港理工?让我这个过来人给你交个底!PolyU的学习真不是闹着玩的,各种小组项目和实践课堪称“硬核”,让你真正学到能写进简历、面试能聊的真本事。虽然过程会让你感叹“书都读不完”,但这种“真刀真枪”的磨练,让你在毕业季真的底气十足。当别人还在海投时,我们已经开始纠结去哪个大厂了。想知道这趟先苦后甜的留学之旅具体是怎样的吗?我的真实体验和独家求职秘籍都在文章里,快来看看吧!

学长真心话
PolyU 的 offer 不是终点,只是“魔鬼训练营”的入场券。心态摆正,准备开肝!这趟旅程绝对物超所值,但前提是,你得先活下来。

香港理工就读:真刀真枪,offer飞来

“所以,你简历上写的这个‘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项目,能具体讲讲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吗?”

坐在我对面的,是某家互联网大厂的面试官,表情严肃,眼神锐利。那是我毕业季的第三场面试,也是我最想进的公司。我深吸一口气,脑子里没有一丝慌乱,反而开始兴奋起来。因为这个问题,我准备了整整一个学期。

“当然,”我笑了笑,身体前倾,“这个项目是我们在《金融科技应用》这门课的期末大作业。我担任的是小组的Project Manager,负责……”

接下来的十五分钟,我把当时为了这个项目熬过的夜、跟组员吵过的架、改了不下五十版的PPT、以及最后如何在全系师生面前做pre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我讲到我们如何用Python跑数据模型,讲到我们如何为了一个技术细节争论到凌晨三点,还讲到期末答辩时教授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我们是如何现场临机应变,完美解答的。

面试官脸上的严肃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点头。面试结束时,他合上笔记本,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经历,你们PolyU的学生,确实很能打。”

一周后,我拿到了那个让我心动不已的offer。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当初在图书馆里抱怨“书都读不完”的日子,每一次被group project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瞬间,都是在为这一天积攒弹药。所以,如果你还在屏幕前纠结要不要来香港理工大学(PolyU),还在担心这里的学习压力,让我这个过来人给你交个底:没错,这里很苦,但当你手握几个大厂offer,纠结该“宠幸”哪一个的时候,你会感谢今天这个勇敢的决定。

欢迎来到“项目驱动型”大学,你的睡眠还好吗?

来PolyU之前,我对大学的想象还停留在“上上课、考考试、写写论文”的阶段。来了之后才发现,天真了。这里的核心玩法,叫做“Group Project”,而且是全年无休、花样百出的那种。

这么说吧,在PolyU,衡量一个学期忙不忙,不是看你有几门考试,而是看你同时有几个project在手上。我最“辉煌”的一个学期,同时要跟进五个小组项目,涉及市场分析、软件开发、财务建模、设计原型等各个领域。那段时间,我的Google Calendar被各种ddl(截止日期)和meeting(会议)塞得满满当下,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至于睡眠?那是什么,能吃吗?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小组作业吗,有那么夸张?夸张的不是形式,是内容。PolyU的教授们似乎有一个共识:拒绝纸上谈兵。他们布置下来的项目,往往都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模拟。比如我读商科的同学,他们的市场营销课作业,不是让你分析可口可乐的成功案例,而是直接给一个香港本地的初创品牌,让你为它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社交媒体推广方案,预算、KPI、执行细节,一样都不能少。

你敢信吗?我们有个学设计的哥们,他的毕业设计是与一家本地的NGO合作,为残障人士设计一款辅助生活的智能家居产品。从用户调研、概念设计、3D建模到制作出能用的原型,整个流程下来,他说感觉自己就像开了一家小公司,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一肩挑。这个项目后来不仅帮他拿到了A+的成绩,还被一家德国的设计公司看中,直接发了实习offer。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背后是PolyU强大的学术实力和业界联系。根据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PolyU位列全球第65位。但这只是一个综合数字,它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实力堪称恐怖。比如它的酒店及旅游业管理专业,常年霸榜全球前列(2023年QS排名全球第11);艺术与设计(全球第20)、建筑学(全球第19)、土木工程(全球第21)也都是王牌中的王牌。这些学院的教授很多本身就是行业大牛,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最前沿的行业洞察和资源。

所以,在PolyU读书,你会感觉自己不像个学生,更像一个“准职场人”。每天都在解决真实的问题,每天都在和不同背景的同学协作、碰撞、甚至争吵。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你要学着去管理时间、管理团队、管理预期。但当你把一个从无到有的项目,带着团队从一片混乱做到完美收官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一场100分的考试都无法比拟的。

从“Pre到麻木”到“面试杀手”,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如果说Group Project是PolyU的“体力活”,那Presentation(课堂报告)就是“精神磨练”。在PolyU,你可能一学期也遇不到几次闭卷考试,但你绝对逃不掉无穷无尽的Pre。

从几分钟的个人分享,到几十分钟的小组终期报告,你需要对着全班同学和教授,清晰、有条理、有说服力地展示你们团队的成果。一开始,我跟很多同学一样,一站上讲台就双腿发抖,对着PPT念稿都念不顺畅。但没办法,为了绩点,只能硬着ली上。

练得多了,胆子就大了。慢慢地,你开始研究怎么设计PPT更有视觉冲击力,怎么讲故事更能吸引听众,怎么预判教授可能会问什么问题,甚至怎么在组员掉链子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救场”。一个学期下来,你可能会做十几次甚至几十次Pre。到最后,站在台上当众演讲这件事,对你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在求职时就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了。面试,本质上不就是一场小型的个人Presentation吗?当别的学校的同学还在为“群面”如何脱颖而出而苦恼时,PolyU的学生早就习以为常了。对我们来说,跟几个陌生人快速组成团队,在半小时内分析一个商业案例并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最后派代表上台陈述,这不就是我们过去几年每个星期的日常吗?

我记得我参加一个投资银行的群面,题目是分析一家陷入困境的零售企业,并提出扭亏为盈的策略。同组有来自各个名校的学霸,大家都很优秀,但明显能看出有些人不适应这种高压的合作模式。而我,几乎是本能地就开始分配角色:“你负责财务数据分析,你来做市场竞品调查,我来搭框架和整合……”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最后做总结陈述时,我更是把我那套在课堂上练了无数遍的“讲故事”技巧用了出来,从公司的困境讲到我们的策略亮点,再到预期的商业价值,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小组的表现获得了面试官的高度评价,我也顺利进入了下一轮。后来我跟HR聊天,她说:“你们PolyU的学生,身上都有一股劲儿,就是那种解决问题的执行力和自信心,这是我们在招聘时非常看重的。”

这种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于你独立完成的每一个case study,你跟团队成员吵完又和好、最终一起拿下的每一个项目,你站在讲台上接受教授和同学“拷问”的每一次经历。PolyU的教育,就像一个高压锅,把各种知识和技能强行“压”进你的身体里,过程虽然煎熬,但出炉的,都是能扛能打的硬核人才。

毕业季不慌,因为简历上写满了“干货”

到了毕业季,PolyU学生的优势就更加凸显了。当很多同学的简历上还只有“GPA 3.x/4.0”和一些学生会、社团经历时,我们的简历已经可以写得像一个工作了一两年的职场新人了。

“项目经历”那一栏,我们从来不愁没得写。随便挑两三个课程项目,把项目背景、个人职责、使用工具、最终成果(最好有量化指标)写清楚,就是一段非常漂亮的经历。这些项目不是虚构的,是你有血有肉、亲身参与过的,面试官随便一个追问,你都能讲出三天三夜的细节。

除了课程项目,PolyU还有一个“王炸”,那就是强制性的“校企协作教育”(Work-Integrated Education,简称WIE)。这是所有本科生的必修环节,你必须完成一定时长的实习才能毕业。学校会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覆盖各行各业,其中不乏很多知名企业。这意味着,每个PolyU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有了一段正式的、被学校认可的实习经历。

这对找工作有多大帮助?简直是降维打击!根据PolyU官方发布的2022年毕业生就业调查,学士学位毕业生的就业率(包括升学)高达96.5%,平均起薪也超过了每月2万港币。这个数据在经济环境不那么明朗的当下,足以说明PolyU毕业生的竞争力。

我的一个学会计的室友,通过学校的WIE项目,进入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KPMG实习。实习期间,他跟着团队做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年审项目,虽然每天加班到深夜,但实实在在地接触到了最核心的审计工作。实习结束后,他因为表现出色,直接拿到了return offer。整个秋招季,当别人还在海投简历、参加一轮又一轮笔试面试时,他已经优哉游哉地开始规划毕业旅行了。

PolyU强大的校友网络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校的校友事务处会定期举办各种分享会、交流活动,邀请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学长学姐回来分享经验。比如著名时装设计师谭燕玉(Vivienne Tam)、前香港特首梁振英等等都是PolyU的校友。你在LinkedIn上加一个PolyU的校友,大概率会得到友善的回应。有时候,学长学姐的一句内推,比你海投一百份简历都有用。

所以,在PolyU,求职不是毕业前几个月才开始的冲刺,而是贯穿在你整个大学生涯中的一场“长跑”。你修的每一门课,做的每一个项目,参加的每一次实习,都是在为你的职业生涯铺路。等到终点线出现时,你会发现,你已经遥遥领先了。

如果你问我,再选一次,还会来PolyU吗?

我的答案是,会。但如果可以,我希望有人能提前告诉我,这里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躺平”的地方。它会逼着你成长,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它会打碎你对大学的浪漫幻想,让你提前感受职场的压力和挑战。

所以,如果你准备来,买一个好点的咖啡机,学会用效率软件管理你的时间和任务。别害怕跟组员争论,也别害怕在教授面前出糗。把每一次的小组作业都当成一次创业,把每一次的课堂报告都当成一次产品发布会。

因为,当你走出校园,面对真实的世界时,你会发现,那些让你痛苦不堪的,最终都将成为你最硬的铠甲。

那些曾经让你感叹“书都读不完”的夜晚,最后都会变成你纠结“去哪个大厂”的底气。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86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