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考学这两年,我差点崩溃

puppy

嘿,如果你也正走在赴日考学的路上,或者对这条路有点好奇,那这篇“血泪史”你一定要看看。这两年,我真的经历了太多,从日语磕磕绊绊到N1,到EJU刷分刷到麻木,再到一场接一场让人窒息的校内考和面试,无数个深夜我都怀疑自己快撑不下去了。这里没有学霸逆袭的爽文,只有一个普通人是怎样在孤独、焦虑和自我怀疑中反复挣扎的真实记录。我想把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以及那些在崩溃边缘又把自己拉回来的瞬间都告诉你,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点慰藉和勇气,让你知道,这条又苦又燃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赴日考学 · 心理建设指南
接受不确定性:考学路上充满了变数,不是所有努力都有立竿见影的回报,平常心很重要。
找到你的情绪出口:可以是跟朋友吐槽,去KTV吼两嗓子,或者只是在公园里发呆,别把所有压力都自己扛。
别拿自己跟学霸比:每个人的节奏和背景都不同,盯着自己的小进步,比如今天多背了10个单词,就值得开心。
允许自己“躺平”片刻:学不动了就歇会儿,效率比时长重要。紧绷的弦,总有一天会断掉。

赴日考学这两年,我差点崩溃

凌晨两点的便利店,空气里弥漫着关东煮和咖啡混合的奇特味道。我坐在窗边,面前摊着一本被翻得卷了边的EJU(日本留学生考试)数学模拟题,旁边的饭团已经凉透了,一口都没动。

手机屏幕亮着,是妈妈发来的消息:“还没睡?别太累了。”

那一瞬间,我盯着屏幕上那几个字,眼泪毫无征兆地就掉了下来。不是因为感动,而是一种巨大的、无法言说的委屈和疲惫,像潮水一样把我淹没。我用袖子胡乱抹了把脸,抬头看着窗外空无一人的街道,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可能,真的撑不下去了。

嘿,如果你也正走在赴日考学的路上,或者对这条路有点好奇,那这篇“血泪史”你一定要看看。这两年,我真的经历了太多,从日语磕磕绊绊到N1,到EJU刷分刷到麻木,再到一场接一场让人窒息的校内考和面试,无数个深夜我都怀疑自己快撑不下去了。这里没有学霸逆袭的爽文,只有一个普通人是怎样在孤独、焦虑和自我怀疑中反复挣扎的真实记录。我想把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以及那些在崩溃边缘又把自己拉回来的瞬间都告诉你,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点慰藉和勇气,让你知道,这条又苦又燃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第一道坎:日语,从“你好”到能写小论文的距离有多远?

我永远忘不了刚来日本语言学校时的窘迫。在国内学了半年日语,自以为基础还行,结果在超市连结账时店员问“需要塑料袋吗?”(レジ袋はご利用になりますか?)都反应不过来,只能尴尬地笑着点头。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课本上的日语和生活中的日语,隔着一条银河。

所有人都告诉你,考大学,日语能力考(JLPT)N1是敲门砖。于是,生活被简化成了两件事:上课和背单词。我把红蓝宝书翻了不下十遍,单词App每天打卡,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在听听力。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的隧道里奔跑,唯一的信念就是远处那个叫“N1”的光点。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一巴掌。N1的通过率常年在30%左右徘徊,根据JLPT官方2023年12月的数据,全球N1的合格率也只有33.9%。这意味着,每三个和你一样拼命的人里,就有两个会失败。我第一次考N1,差了5分。查到分数那天,我没哭,只是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坐在书桌前发了三个小时的呆。

身边的朋友,有的来了半年就高分飘过N1,被语言学校老师当成范本;有的则像我一样,在N2和N1之间反复横跳,心态越来越崩。我们常常自嘲,学日语就像打怪升级,N1就是那个守关大BOSS,血厚防高,还总在你以为能通关的时候给你来个致命一击。

半年后,我终于拿到了那张N1合格证书。我以为自己会激动得跳起来,但实际上内心平静得可怕。因为我很快发现,N1真的只是个开始。它能证明你认识很多汉字和语法,却不能保证你能听懂教授带着浓重口音的课堂讲座,更不能保证你能用日语流畅地写出一篇逻辑严谨、观点清晰的小论文。考学路上,日语这座大山,翻过一个山头,后面还有更高的一座等着你。

第二道坎:EJU,刷分机器的自我修养

如果说N1是资格赛,那EJU就是决定你能不能入围决赛的排位赛。EJU每年两次,6月和11月,对我们留学生来说,这就是“上半年高考”和“下半年高考”。每一分都可能决定你的命运。

我的专业是经济学,所以要考日语、数学1和综合科目。备考EJU的日子,是单调且重复的。每天早上8点到私塾(补习班)报到,刷题、听讲解、订正,直到晚上10点自习室关门。我做过的过去问(历年真题)堆起来有半米高,每一本都被各种颜色的笔画得满满当当。

最折磨人的是“综合科目”。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范围广到令人发指。你可能上午还在背日本明治维新的“三大政策”,下午就要搞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成员国。我一度怀疑自己不是在考大学,是在考日本版的“百科全书”。

刷分的过程更是让人焦虑。你这次模拟考可能考了340分(日语科目满分400),下次一不留神就掉回310。那种感觉就像坐过山车,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拐角是惊喜还是惊吓。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公布的官方数据,近年来EJU日语科目的平均分一直在280-300分之间浮动。这意味着,你想考个好点的大学,比如MARCH(明治、青山学院、立教、中央、法政)级别的私立,日语至少要320分以上;要是目标是早庆(早稻田、庆应)或者旧帝国大学,那350、360分都是家常便饭。

我身边有个朋友,为了刷EJU分数,考了整整四次。他家境一般,每次18000日元(约900人民币)的报名费对他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第四次出分前一天,他紧张得一晚上没睡,跟我说:“如果这次再不行,我真的就卷铺盖回家了。”

那种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一场考试上的感觉,真的能把人逼疯。我们不仅仅是在和题目作斗争,更是在和时间、金钱以及自己的心理极限作斗争。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不敢停歇,因为你知道,周围有无数和你一样的人,在用同样的方式拼命。

第三道坎:校内考和面试,最后的生死局

EJU成绩出来后,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大学的要求,递交“出愿”材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信息战和心理战。你要研究每个大学每个学部的招生简章(募集要项),那玩意儿通常是几十页的日文,条款复杂,稍不留神就会出错。我曾经因为一个文件格式不对,差点错过了早稻田大学的出愿截止日期,半夜十二点还在打印店和老板一起研究怎么转换PDF格式。

递交了材料,只是拿到了“参加决赛”的入场券。接下来,是更让人窒息的校内考和面试。

校内考的形式五花八门。文科通常是小论文,理科则是加试数学、物理、化学。我印象最深的是考一所国立大学的小论文。题目是“论全球化背景下日本农业的未来”,限时90分钟,写1200字。坐在考场里,看着周围清一色的日本高中生(有些校内考是和日本学生一起的),我的手心全是汗。那些在国内烂熟于心的写作技巧,在陌生的语言和巨大的压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面试,则是对你日语口语、逻辑思维和心理素质的终极考验。

我参加了不下五场面试。有的面试是三个教授对你一个,气氛严肃得像法庭审判。他们会揪着你的“志望理由书”(相当于个人陈述)里的一个词反复追问,直到你无法自圆其说。有的则是小组讨论,五六个考生围坐一圈,就一个社会问题展开辩论。我参加过一场庆应大学的小组面试,讨论“是否应该在日本推行安乐死”。同组的一个越南小哥口语流利,逻辑清晰,全程主导了讨论。而我,因为紧张,准备好的观点忘了一半,磕磕巴巴地说了两句就再也插不上话。走出考场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凉了”。那种挫败感,比EJU考砸了还要强烈一百倍。

根据一些日本升学指导机构的统计,对于顶尖大学的热门专业,从出愿到最终录取的比例可能低于20%。这意味着,每五个通过了EJU筛选的优秀学生里,最终只有一个人能笑到最后。这是一场极其残酷的淘汰赛,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

压垮我的,从来不是考试本身

回过头看,那些刷不完的题、背不完的单词,其实都只是物理上的疲惫。真正让我无数次濒临崩溃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压力。

是孤独。我住在一个6叠(大约10平米)的小房间里,每天除了去私塾,几乎不和人交流。生病了不敢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只能自己去药店比划着买药。过年的时候,看着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年夜饭,我一个人就着泡面看完了春晚重播。那种感觉,就像被世界遗忘在了角落。

是经济压力。语言学校和私塾的学费,加上房租和生活费,两年下来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我每周打三份工,在居酒屋洗盘子,在便利店上夜班,在工厂流水线做便当。最累的时候,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我都会说“我过得很好,钱够用”,但挂了电话,看着存折上寥寥无几的数字,心就会沉下去。

是自我怀疑。当你的努力迟迟得不到回报,当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拿到了理想大学的合格通知书,你很难不怀疑自己。我是不是太笨了?我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路?我是不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这些问题像魔咒一样,在每个失眠的深夜里盘旋。根据一份由“留学生支援网络”在2022年发布的调查,超过60%的在日留学生表示曾因学业和未来感到高度的压力和焦虑。我们每个人,都曾是这60%里的一员。

有一次,我面试又失败了,回家的电车上,一个日本老奶奶可能看我脸色不好,颤颤巍巍地递给我一颗糖,用很温柔的声音说:“年轻人,辛苦了。”(若者、大変だね。)我接过那颗糖,眼泪再也忍不住了。那一刻我才明白,压垮我的不是失败,而是那种强撑着说“我没事”的逞强。

故事的结局,我并没有像爽文主角那样逆袭考上东大。我最终去了一所还不错的私立大学,不算顶尖,但也是我拼尽全力够到的地方。收到合格通知书的那天,我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只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那根紧绷了两年的弦,终于可以松下来了。

写下这些,不是为了卖惨,也不是为了劝退谁。这条路确实很难,但它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坚韧、更强大的自己。我想对正在这条路上挣扎的你说几句大白话:

找个能说话的人,真的,太重要了。可以是在私塾认识的“战友”,也可以是打工时遇到的朋友。哪怕只是找个地方一起骂骂变态的面试官,吐槽一下该死的片假名,你都会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累了就歇会儿,天塌不下来。去镰仓看看海,去秋叶原逛逛手办,或者干脆在房间里躺一天什么都不干。你的身体和精神不是机器,需要充电。

别拿你的EJU分数去定义你自己。那串数字只是你人生中一个阶段的通行证,它不能衡量你的价值,更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请一定,一定,要记得庆祝你的每一个小胜利。今天多做对了一道数学题,面试时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哪怕只是鼓起勇气跟便利店员多聊了两句,都值得你给自己买个哈根达斯庆祝一下。是这些微小的成就感,支撑着我们走过了那些最黑暗的时光。

赴日考学的路,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没有喝彩,没有观众,大多数时候,只有你自己孤独的脚步声。但请你相信,在这条赛道的不同角落,有无数个和你一样的人,也在咬着牙,流着汗,一步一步地向前跑。我们或许素未谋面,但我们都在经历着同样的挣扎与成长。

所以,如果此刻你觉得快要撑不下去了,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93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