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劝退专业黑名单,速来避雷

puppy

嘿,正在为日本留学选专业头疼的你,先停一下!千万别凭感觉选,有些专业听着高大上,对咱们留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个“坑”。想象一下,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钱,毕业后却发现工作难找,或者薪资根本对不起你的付出,是不是超崩溃?这篇文章就是来帮你“排雷”的,咱们会聊聊那些传说中的“劝退”专业,比如为什么某些文科专业是就业重灾区,还有一些看似热门的专业为啥对外国人不友好。不想让几年青春和努力白费,就赶紧来看看吧!

小编真心话:选专业前必读
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点“扎心”,因为它打破了很多关于日本留学的美好滤镜。但相信我,提前了解这些“坑”,远比你花了四年时间和上百万人民币,毕业后才发现走错了路要好得多。我们的目标不是劝退你,而是帮你做出最明智、最不后悔的选择。毕竟,留学这场昂贵的投资,谁都想有个好回报,对吧?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前几天,我收到一封私信,来自一个叫“小樱”的学妹。她跟我说,她拿到了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offer,全家人都为她高兴,觉得“早大+文学”听起来就特有文化、特有面子。但她自己却很迷茫,因为她听说文学专业在日本找工作超级难,她问我:“学长,我是不是选错了?我真的很喜欢日本文学,但我也害怕毕业就失业。”

看到她的留言,我仿佛看到了四年前的自己,同样是怀揣着对日本文化的热爱,一头扎进了一个看似“高大上”的专业,结果在毕业求职(就活)时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所以,今天这篇,咱们不聊风花雪月,就来点最实在的,扒一扒那些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性价比极低、堪称“劝退”级别的专业。这不只是我个人的血泪史,更是结合了无数前辈的真实经历和日本官方的就业数据。准备好了吗?咱们马上发车,带你避雷!

第一大天坑:情怀不能当饭吃的“纯文科”

首先要点名批评的,就是以“文、史、哲”(文学、史学、哲学)为代表的纯文科专业。我知道,很多同学来日本就是因为喜欢动漫、文学、历史,觉得能深入研究这些东西简直是梦想成真。

但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类专业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简直是Hard模式中的地狱难度。

为什么坑?

第一,语言要求高到离谱。你以为考个N1就够了?天真了!在这些专业的课堂上,教授讨论的是古文、是和歌、是各种微妙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你的竞争对手是那些从小读着夏目漱石、讲着敬语长大的日本同学。你用尽全力也只是“理解”,而他们是“融入”。这种差距,在写论文和做发表的时候会让你感到绝望。

第二,就业出口窄如针眼。咱们直白点,这些专业培养的是学者和研究员。但日本大学的教职岗位早就饱和了,一个萝卜一个坑,连帝国大学的博士都挤不进去,更别说我们外国人了。那转行去企业?企业HR会歪着头问你:“请问,研究《源氏物语》对我们公司的销售额有什么帮助吗?” 你学的屠龙之技,在商业社会里毫无用武之地。

真实案例 & 数据支撑

我认识一位前辈,庆应大学文学部毕业的高材生,日语好到可以跟日本人聊古典文学。毕业时,他满怀信心地参加“就活”,结果投了100多家公司,要么简历石沉大海,要么一面就被刷掉。面试官最常问他的问题就是:“我们看不出你的专业和我们的业务有什么关联。” 最后,他进了一家小小的翻译公司,每天做着重复的文字工作,月薪到手不到20万日元。他苦笑着说:“我花了四年时间,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对企业来说‘没用’的人。”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学校基本调查》,人文科学(包括文史哲)毕业生的正式就职率,常年低于法学、经济学、工学等专业。比如在2023年的调查速报中,虽然整体大学就职率很高,但在细分领域里,人文科学的毕业生进入“无业”或“临时工”状态的比例,总是比理工科和社会科学要高一些。对于本国学生尚且如此,留学生的处境只会更艰难。

第二大雷区:看起来高大上,但外国人玩不转的“资格类”专业

有些专业,比如法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特别是临床心理方向),在国内听起来都是金饭碗,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于是,一些同学就想当然地认为,在日本读这些专业也一定前途无量。但事实是,这些领域对外国人设有极高的壁垒,你很可能读了四五年,最后发现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为什么坑?

法学(Law):日本的法律体系非常独特,而且自成一派。想在日本当律师、检察官或法官,必须通过通过率极低的“司法试验”。根据日本法务省的数据,近年来司法试验的合格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也只在40%左右。这还是对于顶尖法学院的日本毕业生而言!对于留学生来说,光是阅读那些充满古语和特殊敬语的法律条文,就已经是天方夜谭了,更别提和日本考生竞争了。毕业后,你既不能在日本从事法律核心工作,回国后,日本的法律知识也基本用不上,处境会非常尴尬。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这个就更不用说了。首先,日本的医学部极难考,录取分数线常年是所有学部中的最高峰。其次,医学教育周期长、学费高昂。最关键的是,毕业后要参加日本的“医师国家试验”,这对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要求都是顶级的。就算你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医师执照,还要面对日本医院内部论资排辈、等级森严的职场文化,以及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想在这套体系里生存下去,难度可想而知。

心理学(Psychology):如果你只是学理论心理学,那它和纯文科的困境差不多。但如果你想当心理咨询师,也就是“临床心理士”,那又是另一条荆棘路。这个资格在日本是需要专门的研究生院教育和认证的,考试难度不低。更重要的是,心理咨询是一项极度依赖语言和文化共情的工作。你能理解一个日本人因为“读空气”而产生的社交恐惧吗?你能体会他们那种“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压力吗?当你的来访者用微妙的言语和暧昧的表达来描述内心痛苦时,你可能根本get不到点。这种文化隔阂,是成为一名合格咨询师的致命障碍。

真实案例

我大学社团里有个朋友,当初怀着“正义感”选择了法学部。他以为毕业后可以进律所,像日剧里那样帅气地喊出“异议あり!”。结果读了两年就后悔了。他说,课堂上老师讨论的判例,背景全是日本的社会文化,他根本无法感同身受。毕业后,他司法试验想都不敢想,最后只能去一家公司的法务部做一些合同整理的辅助工作,专业知识基本没用上,和那些经济学部、商学部毕业的同学拿着差不多的工资,干着差不多的活儿。

第三大误区:看似热门,实则“卷”到没边的“泛商科”与“传媒类”

“那我选商科总没错吧?经营学、国际关系,听起来就很国际化,很适合留学生。”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要小心了。这类专业确实是留学生选择的大热门,但也正因为太热门,导致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你以为你的优势是“国际化”,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你最大的“幻觉”。

为什么坑?

经营学/商学(Business/Commerce):这是留学生扎堆最严重的专业之一。门槛相对较低,学的东西也比较“万金油”。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你没有核心竞争力。在求职时,你会发现你的竞争对手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还有数以万计的日本本土毕业生。在小组面试(Group Discussion)中,日本学生讨论起案例来得心应手,而你可能连他们的商业黑话和敬语都听得一知半解,很难插上话。除非你就读于东大、一桥、早庆这类顶级名校,并且拥有闪亮的实习经历和过硬的综合素质,否则你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人海里。

国际关系/国际教养(International Relations/Liberal Arts):这个专业听起来非常高大上,学的课程也很有趣,跨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但它的问题在于“博而不精”。毕业后,除了“英语好”和“视野开阔”这两个模糊的标签,你很难说清自己到底会什么。找工作时,定位非常模糊。去外企?你的英语可能比不过欧美回来的日本人。去日企?你的日语和对日本社会的理解又比不过本土学生。最后,大部分毕业生还是流向了普通的“总合职”(general staff),和所有专业的毕业生一起竞争,所谓的“国际”优势荡然无存。

传媒/新闻学(Media/Journalism):想进日本的电视台、报社、出版社?我劝你三思。传媒行业是一个极度依赖人脉(コネ)和文化底蕴的领域。新闻稿的写作、电视节目的策划,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一个外国人,很难真正融入这个圈子。而且,日本的传媒行业正在衰退,岗位逐年减少,竞争异常激烈。根据日本总务省的调查,广告行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乏力,传统媒体更是举步维艰。留学生想在这里分一杯羹,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真实案例 & 数据支撑

我的后辈小林,在一所不错的私立大学读国际关系。他英语托福100+,日语N1,自认为很有优势。但“就活”开始后,他才发现自己错了。他去参加一家大型商社的说明会,现场几百人清一色的深色西装,几乎全是日本人。在小组讨论环节,题目是“如何提高某款清酒在东南亚的销量”,周围的日本同学立刻从市场、渠道、文化等角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语速快得飞起。小林全程懵圈,偶尔想插句话,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那次经历让他备受打击。

根据日本大型求职网站Mynavi的调查,像三菱商事、三井物产这样的顶级商社,每年收到的应届生简历都超过一万份,而最终录取的只有百人左右,录取率低至1%。在这样的千军万马中,一个专业特色不明显、又没有文化优势的留学生,想杀出重围有多难,可想而知。

写在最后:那我们到底该怎么选?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点慌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还能学什么?”

别急,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贩卖焦虑,而是想让你在做选择时,多一个维度的思考。情怀和热爱很重要,但我们终究要回归现实,要考虑未来的生计。

给你几个最实在的建议吧,都是大白话:

第一,倒着推。别先想“我想学什么”,先想想“我毕业后想干什么”。如果你想留在日本工作,那就去研究一下现在日本什么行业缺人,什么岗位对外国人友好。比如IT行业,由于人才缺口巨大,对外国籍员工的接受度非常高,甚至很多公司可以用英语工作。再比如机械、电气、材料等传统工科,日本制造业底子厚,技术扎实,毕业生非常抢手。

第二,发挥你的“不可替代性”。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你的母语和你的中国背景。选择那些能让你这个优势最大化的专业。比如,你可以学商科,但专攻“中日贸易”或“中国市场营销”方向;你可以学旅游,专门研究如何吸引和服务中国游客。把你的专业知识和你的身份背景结合起来,你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人才。

第三,技术才是硬通货。说句最现实的话,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在陌生的国度,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远比一个虚无缥缈的“学历”更靠谱。编程、设计、工程、数据分析……这些技能是跨国界的。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回国,拥有核心技术的人,永远都有饭吃。

选择专业,就像是为未来的人生设定一个起点。这个起点,没必要去追逐那些听起来光鲜亮丽的热门,更不应该被不切实际的情怀所绑架。找到那条最适合你走的路,哪怕它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只要能让你走得稳、走得远,就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几年后,你不会像当年的我一样,拿着一张漂亮的文凭,却在求职的十字路口茫然四顾。祝你好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94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