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排名大洗牌!最新QS榜单速看

puppy

正在准备去日本留学的宝子们,快看过来!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出炉,日本大学圈这次简直是经历了一场“大地震”!虽然东大、京大这些“老大哥”地位依然稳固,但后面的学校排名变化超级大,可以说是彻底洗牌了。比如,东北大学这次就强势反超了大阪大学,坐稳了第三的宝座,是不是很意外?还有大家超关心的早稻田和庆应,它们今年的表现又如何?这些变化可直接关系到咱们的选校策略和未来规划,赶紧来文章里看看你的梦校是升了还是降了,顺便挖一挖排名背后的秘密吧!

小编温馨提示:看榜前必读
1. QS排名今年算法有变,这直接导致了日本大学排名的“大洗牌”,不能用老眼光看新榜单哦!
2. 综合排名只是“开胃菜”,你心仪的专业排名、教授的研究方向才是真正的“主菜”。
3. 排名升降很正常,别因为梦校掉了几名就心态崩了。这篇文章会带你分析背后的原因,帮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完了完了,心态崩了呀!”

凌晨一点,我的微信收到了来自备考日本留学的小A同学一连串的语音轰炸。点开一听,背景音还夹杂着疯狂敲击键盘的声音。

“小编小编,你快看最新的QS排名!我准备了快一年的大阪大学,怎么一下子掉出日本前三了?东北大学什么时候跑它前面去了?还有,我保底的学校排名居然涨了好多,我是不是要申不上了?这还怎么选校啊,我感觉我之前的留学规划全白做了!”

听着小A快要哭出来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屏幕前千千万万个和她一样焦虑的留学生。每年排名发布,都像是留学圈的一场“年度大戏”,几家欢喜几家愁。但今年,这场戏的剧情尤其“抓马”。

没错,就在前不久,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新鲜出炉,日本大学圈真的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东大、京大这两位“老大哥”的地位虽然依旧雷打不动,但后面的队伍可以说是彻底重新洗牌。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选校定位、申请策略,甚至是未来的职业规划。

所以,别再一个人对着排名干着急了!今天,我就带大家好好捋一捋这份“信息量爆炸”的新榜单,看看你的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再一起挖一挖排名数字背后的秘密。准备好小板凳,咱们开聊!

日本大学圈“大地震”?先看懂这张总榜!

在深入分析之前,咱们先快速过一遍日本TOP级别大学在这次QS 2025榜单上的表现。我不放密密麻麻的表格,就挑重点的说,让你一目了然:

第一梯队(雷打不动):

  • 东京大学 (世界排名#32)
  • 京都大学 (世界排名#50)

第二梯队(战况激烈):

  • 东京工业大学 (世界排名#104)
  • 东北大学 (世界排名#113)
  • 大阪大学 (世界排名#117)
  • 名古屋大学 (世界排名#153)
  • 九州大学 (世界排名#167)
  • 北海道大学 (世界排名#173)

私立双雄:

  • 早稻田大学 (世界排名#181)
  • 庆应义塾大学 (世界排名#208)

看出问题了吗?最大的“新闻”就在第二梯队!曾经稳坐日本第三把交椅的“帝国大学”——大阪大学,这次不仅被东北大学超越,甚至还排在了东京工业大学的后面,位列日本第五。而东北大学则稳住了阵脚,守住了日本第四的位置。与此同时,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排名都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这些“明星选手”。

东北大学凭什么“弯道超车”?

这次排名最大的讨论点之一,就是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正式在排名上领先了老对手大阪大学。这在很多熟悉日本大学格局的同学看来,简直是“活久见”。

东北大学到底凭什么?难道是宫城县的牛舌特别好吃,给QS的评分员加了印象分?开个玩笑啦!

其实,东北大学的强势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国际研究网络(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这两个新增指标上的优异表现。东北大学坐落在仙台,虽然不像东京、大阪那样是国际大都市,但它一直以学术风气严谨、研究实力雄厚著称,特别是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那可是世界顶级的存在。鲁迅先生当年留学的地方,学术底蕴真不是盖的。

举个例子,一位正在东北大学读材料学博士的学长就分享说,他的研究室和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每年都有交换项目,导师也经常带着他们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这种频繁的国际交流,直接提升了学校在“国际研究网络”上的得分。此外,东北大学还是日本最早设立“绿色未来研究机构”的大学之一,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正好踩中了QS新指标“可持续性”的得分点。

所以你看,东北大学的“超车”,不是一蹴而就的偶然,而是它长期以来在国际合作和前沿研究领域积累的必然结果。对于那些想静下心来搞科研、做学术的同学来说,东北大学的吸引力,现在可是肉眼可见地增强了。

大阪大学“失守”,冤不冤?

聊完了赢家,我们再来看看这次排名中略显“失意”的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从去年的世界第80名,跌至今年的第117名,这个降幅确实不小,也难怪小A同学会那么焦虑。

阪大真的变差了吗?答案是:绝对没有!

大阪大学作为日本顶尖的“帝国大学”之一,其在医学、工学、人间科学等领域的实力依然是yyds(永远的神)。那问题出在哪?主要还是出在QS的“游戏规则”变了。

前面我们提到,QS新增了几个指标,同时调整了原有指标的权重。比如,“学术声誉(Academic Reputation)”的权重从40%降到了30%,“师生比(Faculty Student Ratio)”的权重也从20%降到了10%。而大阪大学恰恰是在这两个传统强项上得分非常高的选手。权重一降低,它的总分优势自然就被削弱了。

一位申请过阪大的同学就吐槽说:“阪大的申请材料要求特别繁琐,对学术背景卡得非常严,能进去的都是学霸。但学校确实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觉,在国际宣传和合作上感觉不如其他学校那么‘会玩’。” 这种“埋头做学问”的风格,在旧的评价体系里很吃香,但在强调“国际能见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新体系里,就稍微有点吃亏了。

所以,如果你是阪大的真爱粉,完全没必要因为这次排名就动摇。它的学术硬实力、教授水平和毕业生的业界认可度丝毫没有下降。排名的波动只是算法调整的结果,而不是学校本身出了问题。选校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所学校的风格和资源,是否真的适合你自己。

早庆之争:这次谁赢了?

说完了“国立双雄”的恩怨情仇,我们再把目光转向私立大学的“绝代双骄”——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和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这场相爱相杀了百年的“早庆战”,在今年的QS榜单上又有了新剧情。

从结果来看,早稻田大学这次的表现相当亮眼,从去年的世界第199名一跃进入前200,来到了第181名。而庆应义塾大学虽然也有小幅上升,但依然排在早大之后,位列第208名。

早大赢在哪?关键在于“国际化”。早稻田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日本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拥有大量的英文授课项目(SGU项目),留学生比例也非常高,校园里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这种多元文化的环境,让它在“国际学生比例”和“国际教员比例”这两个指标上占尽优势。

我的一个朋友就在早大的国际教养学部(SILS)读书,据她描述,上课基本就是个“小联合国”,同学来自几十个国家,课堂讨论的激烈程度和思维碰撞的火花,是很多传统日本大学难以比拟的。这种高度国际化的氛围,自然会受到QS排名的青睐。

那么庆应就输了吗?当然不是。庆应的优势在于“雇主声誉(Employer Reputation)”和“就业成果(Employment Outcomes)”这两个指标。庆应一直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其毕业生在日本财界和商界拥有极其强大的人脉网络(三田会)。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CEO都是庆应出身。对于目标明确,想在日本顶级企业就职的同学来说,庆应的这块“金字招牌”分量极重。

所以,早庆之争,从来没有绝对的赢家。想体验最多元的文化、感受最自由的学风,早稻田可能是你的菜。而如果你更看重校友资源、追求精英路线和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那庆应的魅力无人能挡。选择谁,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追求。

排名“魔改”?QS到底在玩什么新花样?

分析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隐隐感觉到,这次日本大学排名“大洗牌”的幕后推手,正是QS自己。没错,从去年开始,QS对它的排名算法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堪称“魔改”。而2025年的排名,正是这次改革效果的全面显现。

简单来说,QS引入了三个全新的评价指标,并且调整了原有指标的权重。这三个“新人”分别是:

1. 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 - 占比5%):这个指标考察的是大学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影响力。比如学校有没有开设相关的研究课程,在节能减排、社会公益等方面做得怎么样。这反映了全球高等教育越来越关注大学的社会责任。

2. 就业成果 (Employment Outcomes - 占比5%):这个指标非常实在,直接看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这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因为它让排名更接地气,更能反映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实际效果。

3. 国际研究网络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 - 占比5%):这个指标衡量的是一所大学研究伙伴的多样性和国际性。简单说,就是看你的“科研朋友圈”够不够大、够不够国际化。这鼓励大学打破地域限制,进行全球性的学术合作。

这三个新指标的加入,就像往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了三块巨石,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游戏规则。那些在国际合作、毕业生就业和社会贡献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比如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早稻田大学,自然就迎来了排名的上升。而一些更侧重传统学术声誉、风格相对保守的大学,比如大阪大学,排名就可能会出现暂时的波动。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回头看这份榜单,是不是就清晰多了?

别慌!这份排名,咱们留学生到底该怎么用?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部分来了。面对这份“面目全非”的榜单,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立刻推翻之前的选校列表,还是“头铁”地坚持原计划?

别慌,小编给你几个大白话建议,保证管用。

第一,看综合排名,更要看专业排名。

综合排名就像是看一个人的整体形象,而专业排名才是看他的“业务能力”。你的梦校综合排名可能掉了,但它在你心仪的那个专业领域,可能依然是“王者”。比如,你想学理工科,东京工业大学虽然综合排名在日本第三,但它的工程技术领域排名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你想学商科,一桥大学虽然在世界综合排名里不显眼,但它在日本商科界的地位,就如同东大在综合领域的地位一样,无可撼动。

所以,打开QS官网,除了看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也一定要点开Subject Rankings,输入你感兴趣的专业,看看在那个赛道上,谁才是真正的“大神”。

第二,数据是冰冷的,研究室才是“滚烫”的。

这一点,尤其要对准备申请大学院(研究生)的同学们说。在日本读研,你的体验好坏,90%取决于你跟的教授和所在的研究室(ゼミ)。一个好的教授,不仅能给你学术上的指导,更能为你提供宝贵的人脉和行业资源。

大学的排名再高,如果你不幸跟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放养型”教授,或者研究室的氛围让你窒息,那你的留学生活也只会充满痛苦。反之,即便是在一所排名不那么靠前的大学,如果你能进入一个由学术大牛带领、氛围积极向上的研究室,那你未来的发展前景绝对一片光明。

所以,花在研究排名上的时间,不如多花点时间去学校官网,仔细研究你感兴趣的教授的论文、著作和研究方向,甚至可以鼓起勇气,给教授写一封邮件(套磁信),介绍一下自己。这种“主动出击”远比被动地看排名要有效得多。

第三,你的“体感”比排名更重要。

选学校,就像谈恋爱,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你喜欢大城市的繁华热闹,还是小城市的宁静安逸?你喜欢自由开放、社团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还是严谨治学、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

比如,同样是顶尖大学,在东京的东大和在仙台的东北大学,带给你的留学体验会是天壤之别。在早稻田,你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和国际交流项目淹没;而在庆应,你可能会感受到更强的精英意识和为未来铺路的紧迫感。

这些东西,是冷冰冰的排名数字无法告诉你的。多去看看学长学姐的分享,多在社交媒体上了解不同学校的真实生活,问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想在未来几年里,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说到底,QS排名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所大学的全球定位和综合实力。但它绝对不应该是我们选校的唯一标准,更不应该成为束缚我们手脚的枷锁。

你的梦校排名升了,恭喜你,这说明它的实力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你的梦校排名降了,也别灰心,这可能只是“游戏规则”变了,它的核心价值依然闪光。

真正重要的,是透过这些变化的数字,去思考你留学的初心是什么,你到底想从这所大学里获得什么。是前沿的知识?是宝贵的人脉?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还是一个更好的自己?

想清楚这个问题,那么无论排名怎么“洗牌”,你都能做出那个最适合你、让你绝不后悔的选择。

好了,现在,关掉这篇文章,去看看你心仪的那个教授的主页更新了没有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8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