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优秀是种戒不掉的习惯

puppy

嘿,你是不是也以为温哥华只是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养老”城市?来了之后才会发现,这儿的“优秀”氛围简直太上头了!它不是那种让人窒息的内卷,而是一种“玩要玩到尽兴,学要学到极致”的默契。身边的伙伴们,前一天还在图书馆啃书到深夜,第二天就穿着冲锋衣去雪山滑雪了。在这里,努力和松弛感从来不是反义词。这种环境会不知不觉地推着你,让你在看遍山川湖海的同时,也把自己打磨得闪闪发光。慢慢地,你会发现,优秀真的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温哥华生存心态小贴士
告别“躺平”思维,拥抱“全情投入”模式。生活不止有due,还有日出和山巅。
你的“对手”不是同学,而是昨天的自己和窗外的雪山。挑战它们,而不是身边的人。
社交不仅仅是吃饭喝酒,更是滑雪、徒步和组队刷项目的“战友情”。
学会用Google Calendar管理一切,才能在图书馆和滑雪场之间无缝切换。

嘿,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今天想跟你聊聊温哥华。

还记得我刚拿到UBC offer那会儿,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听说我要去温哥华,表情都挺微妙的。一个亲戚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温哥华好啊,好山好水好风光,就是个养老的地方,你去那边读书,节奏慢,正好养养身体。”

我当时信了。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午后阳光下,我在Stanley Park的草坪上,捧着一本书,海风轻拂,岁月静好。没有内卷,没有996,只有诗和远方。

直到我拖着两个23公斤的行李箱,真正降落在YVR机场,住进UBC的宿舍,我的“养老”梦,第一天就碎得稀里哗啦。

开学第一周,我认识了宿舍隔壁的Sarah。她是个ABC,每天穿着Lululemon,抱着瑜伽垫,看起来阳光又松弛。我心想,这不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吗?结果周五晚上,我约她要不要去downtown逛逛,她抱歉地摇摇头,指了指桌上一摞比砖头还厚的书:“Sorry, 我得准备下周的midterm,还得赶一个CS project的ddl,明天早上约了朋友去爬Grouse Grind,下午回来还得开个社团的会。”

我当时就愣住了。她看起来那么云淡风轻,行程表却排得比CEO还满。我这才意识到,我可能对温哥华,对这里的“优秀”,有什么天大的误解。这里根本不是“养老院”,而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它不会逼着你卷,但它会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你觉得“躺平”简直是一种虚度光阴。优秀,在这里,慢慢就成了一种戒不掉的习惯。

“养老”城市的假象?你怕是对学术强度有什么误解

很多人对温哥华的初印象,都来自于那些美得不像话的风景明信片。雪山、大海、樱花、枫叶……但在这层“滤镜”之下,是硬核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学术氛围。

咱们就拿数据说话。温哥华的两大名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和西蒙菲莎大学(SFU),可不是什么“社区大学”。根据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UBC位列全球第34位,在加拿大稳坐前三。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它的学术地位和清华、北大、复旦是一个梯队的。你想在这里轻松“水”个文凭?UBC的教授们会用一沓沓reading list和烧脑的paper告诉你:少年,你想多了。

我有个朋友在UBC的Sauder商学院,他说他们小组讨论,经常因为一个模型或者一个商业案例的分析,在图书馆吵到凌晨两三点,出门的时候天都快亮了。每个人都顶着黑眼圈,但眼里全是光。第二天,这些人可能又西装革履地出现在某个商业案例大赛的现场,逻辑清晰,口若悬河。

SFU也不是善茬。它连续多年被《麦克林》杂志评为加拿大最佳综合类大学第一名。特别是它的Beedie商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以严苛和高强度著称。SFU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是全北美最大、最成功的之一。这意味着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要在学习和全职工作之间无缝切换。我的学长Leo,在SFU读计算机,五年本科,他做了四期Co-op,分别在亚马逊、SAP这些巨头公司实习。毕业的时候,他手里不仅有学位证,还有近两年的宝贵工作经验和一份来自Amazon的return offer。

他说:“在SFU,你根本没时间迷茫。课程的压力和找实习的压力会推着你往前跑。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在疯狂地刷题、改简历、参加各种networking event。这种氛围下,你想‘摆烂’都觉得不好意思。”

这种“优秀”不是孤立的。它弥漫在空气里。你去的咖啡馆,旁边一桌可能就在激烈地讨论着一个创业idea;你坐的公交车上,邻座的学生可能在用平板电脑看lecture recording。温哥华的慢,是生活节奏的慢;但温哥华的快,是自我成长的快。

Work Hard, Play Harder:这里的优秀,带着一股松木香

如果说温哥华的“优秀”仅仅是学术上的内卷,那它和国内的大城市也没什么两样了。但这里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最会学习的那群人,往往也是最会玩的那群人。他们的优秀,不带“班味儿”,反而带着一股雨后森林里清新的松木香。

温哥华的地理位置简直是为“Play Hard”量身定做的。从UBC校园出发,开车半小时,你就能到Cypress或者Grouse雪山脚下。这意味着什么?你完全可以上午考完一门Final,下午就扛着雪板上山滑个夜场,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释放所有压力。

我认识一个滑雪俱乐部的大神,他是工程系的博士生,研究的课题是尖端的人工智能算法。每周,他至少有两天会泡在实验室里超过12个小时。但只要一到周末,他朋友圈的画风就立刻切换。今天是在Whistler挑战黑道,明天是在Garibaldi湖边徒步露营,后天又可能是在Kitsilano海滩玩沙滩排球。

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正因为学习和科研的强度太高,才更需要这些户外活动来‘充电’。当你在雪道上以80公里的时速冲下,或者在山顶看到壮丽的日出时,脑子里那些复杂的公式和代码都被清空了。那种感觉,比睡三天三夜还有用。”

根据温哥华市政府的数据,市内及周边地区拥有超过200个公园和绿地,徒步路径总长超过数百公里。从市中心到任何一个主要的省级公园,车程几乎都在一小时以内。这种“出门即自然”的便利,让“玩”的门槛变得极低。

在这里,衡量一个人是否“会生活”,标准很奇特。不是看你去了哪家米其林餐厅,也不是看你买了哪个奢侈品包包,而是看你的车顶有没有行李架(用来放雪板或皮划艇),你的鞋柜里有没有一双专业的登山鞋,你的相册里有没有一张和熊(当然是远距离安全拍摄)的合影。

这种“玩到极致”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它让你明白,人生不是单选题。你可以在图书馆里做学霸,也可以在山野间做个探险家。努力和松弛感,在这里从来不是反义词,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不止是学术和自然:温哥华的“野心”藏在细节里

温哥华的优秀,不仅体现在学术的深度和户外运动的广度,更藏在它蓬勃发展的产业机遇里。这个城市,有着与它悠闲外表极不相称的“野心”。

你可能不知道,温哥华被誉为“北方好莱坞”(Hollywood North)。每年有大量的顶级美剧和好莱坞大片在这里拍摄。《死侍》、《X档案》、《碟中谍4》等众多作品都留下了温哥华的印记。根据温哥华经济委员会(VEC)的数据,电影电视产业每年为本地经济贡献超过30亿加元。对于学电影、传媒、特效的学生来说,这里简直是天堂。你可能在街角的咖啡店就能偶遇正在拍戏的明星,你的学长学姐可能就在某个大片的剧组里实习。

除了影视,温哥华的科技产业更是异军突起,被称为“北方硅谷”(Silicon Valley of the North)。CBRE的报告连续多年将温哥华评为北美顶级的科技人才市场之一。亚马逊在这里建立了巨大的加拿大总部,微软、SAP、EA(艺电)等科技巨头都在这里设有核心研发中心。市中心Yaletown和Gastown那些古老的砖墙建筑里,藏着无数充满活力的初创公司。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机会。大量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就在你身边。我认识的一个学姐,在SFU读交互设计,她的毕业设计项目被一家本地的VR创业公司看中,毕业前就拿到了工作offer。她说:“在温哥华,你永远不会觉得自己的专业没有用武之地。只要你足够优秀,这座城市总有一个舞台为你准备。”

这种产业活力,也塑造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大家谈论的,不仅仅是GPA和考试,更多的是哪个公司的技术栈最有前景,哪个行业的风投最活跃,如何将自己的创意变成一个可行的商业项目。UBC和SFU都有自己的创业孵化器,比如entrepreneurship@UBC,每年扶持数百个学生创业项目,从资金到导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2022年,与UBC相关的初创公司吸引了超过13亿加元的投资。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的眼界会不自觉地被拓宽。你开始思考的,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世界,如何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拿到一个好看的分数。

被环境“推”着走:当优秀成为一种肌肉记忆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在温哥华生活压力也太大了。又要学习好,又要会玩,还要有职业规划,简直是“全能铁人三项”。

但奇妙的是,身处其中,你并不会感到那种令人窒息的“卷”。因为它不是一种攀比,而是一种相互激发。你看到室友凌晨还在啃书,你不会觉得焦虑,反而会想:“他都这么努力了,我也不能落下。”你看到朋友周末去征服了一座雪山,你不会觉得嫉妒,而是会兴奋地问他:“下次带我一个!”

这里的“优秀”,是一种正向的循环。你身边的人都在用行动告诉你,生活可以有多么丰富和精彩。这种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它会慢慢改变你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刚来的你,可能只想着完成作业,周末宅在家里刷剧。但慢慢地,你会被朋友拉去爬一次山,你会参加一次社团的case competition,你会去听一场科技公司的分享会。每一次尝试,都像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一篇论文,参加一次徒步,还顺便烤了个小蛋糕。

渐渐地,你不再需要别人来鞭策你。早起去图书馆,周末规划一次短途旅行,主动去LinkedIn上联系心仪公司的校友……这些行为都变成了自然而然的“肌肉记忆”。你开始享受这种把时间和精力都填满的感觉,因为你知道,每一次努力,每一次探索,都在把你打磨得更加闪亮。

这就是温哥华的魔力。它用好山好水治愈你的疲惫,又用无处不在的机遇和活力点燃你的激情。它让你在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的路上,走得兴致勃勃,而非筋疲力尽。

所以,如果你也即将来到温哥华,或者正在这里感受着这一切,我想给你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别光买教科书,给自己投资一双好的登山鞋和一件靠谱的冲锋衣,它们比任何奢侈品都更能带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别只盯着GPA,多去参加一些workshop和networking event。你遇到的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人,都可能在未来成为你职业道路上的贵人。

别害怕尝试。无论是去学滑雪、考个帆船证,还是和朋友一起搞个小小的side project。在温哥华,最浪费的不是时间,而是“我本可以”的遗憾。

最后,请扔掉“养老”的幻想吧。温哥华不会让你提前退休,它只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活成那个连自己都会羡慕的模样。优秀,在这里真的会成为一种戒不掉的习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205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