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地新加坡必办事项清单 | 贴心TIPS |
|---|---|
| 办理电话卡 | 樟宜机场就能办!推荐Singtel/StarHub预付卡,信号稳定流量多。想省钱可以考虑Circles.Life等线上运营商。 |
| 办理银行卡 | 带上护照、学生准证(Student's Pass)或IPA Letter。DBS/POSB是学生首选,ATM遍地都是,非常方便。 |
| 办理交通卡 | 任何地铁站(MRT)都能买到EZ-Link卡,也可以直接用带感应功能的银行卡(比如Visa/Mastercard)。 |
| 下载必备APP | Grab(打车/外卖), Google Maps, Singpass(政府事务必备!), Foodpanda(外卖), Telegram(本地人常用)。 |
还记得我刚降落在樟宜机场T3航站楼的那个下午吗?空气里混着热带特有的潮湿和淡淡的兰花香,我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心里一半是“我终于来了!”的兴奋,另一半是“接下来我该干啥?”的茫然。手机没网,看着指示牌上的陌生文字,想找个地方办电话卡却不知道哪个运营商好,那一刻,感觉自己就像个被投放到新地图里的新手玩家,血条很满,但装备为零,连个新手任务指引都没有。
相信我,这种感觉你一定也会有。所以,这篇指南诞生了。它不是官方的旅游宣传册,也不是枯燥的办事流程,而是一个踩过无数坑的学长,想拉着你的手,像朋友一样聊聊,怎么在这个被叫做“小坡”的国家,从第一天起就玩得转、吃得开、过得爽。咱们不扯那些虚的,直接上干货!
生存第一步:搞定电话卡和银行卡,不然寸步难行
在新加坡,没有手机网络和银行卡,你真的会体会到什么叫“寸步难行”。点餐要扫码,付款用PayNow,连进出学校公寓都可能要用到手机App。所以,落地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搞定这两样。
先说电话卡。樟宜机场里就有Singtel、StarHub、M1三大运营商的柜台。别犹豫,直接办一张预付卡(Prepaid Card)。为什么?因为你刚来,还没有稳定的住址证明和学生准证,办月租套餐(Postpaid Plan)会很麻烦。预付卡即买即用,非常灵活。
给你个真实案例:我同学小A为了省事,在淘宝上买了张7天旅游卡,想着先用着。结果7天后卡失效了,他上课时突然断网,小组作业的资料都下载不了,急得满头大汗。后来再去办本地卡,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多花了一份钱。所以,一步到位最省心。
那么选哪家呢?Singtel信号覆盖最广,有点像国内的中国移动,价格稍贵但稳定。StarHub和M1性价比高一些。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流量是关键。比如Singtel现在有个25新币的hi! SIM Card套餐,能给你50GB的5G流量,有效期四周,还附带一些通话时长,对于刚落地需要疯狂用Google Maps导航、联系家人朋友的你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你也可以考虑一些线上运营商,比如Circles.Life或者GOMO,它们通常会提供更诱人的流量套餐,但需要线上申请,卡会寄到你住址,适合安顿下来之后再办理。
搞定了电话卡,下一步就是银行卡。新加坡最主流的银行是DBS/POSB、OCBC和UOB。对学生而言,我首推DBS/POSB。为什么?因为它的ATM机和分行数量是全新加坡最多的,根据DBS官网数据,全岛有超过1100台ATM,你几乎在每个商场、地铁站都能找到,取钱存钱超级方便。而且它的手机银行App做得非常好用。
去开户需要带什么?记住这个组合:护照 + 学生准证(Student's Pass)。如果学生准证还没办好,就带上移民局发的原则性批准信(In-Principle Approval Letter,简称IPA Letter),再加上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有些银行可能还需要地址证明,你可以用租房合同或者学校宿舍开具的证明。建议提前在银行官网上预约,不然直接去网点排队可能会等到天荒地老。开户时,记得开通PayNow功能,它直接绑定你的手机号,别人给你转账,或者你在食阁买东西,报个手机号就能完成,方便到飞起!
安家落户:租房这门技术活,教你一眼识破“照骗”
住宿是留学生活最大的一笔开销,也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新加坡的房租可不便宜,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A)2023年第四季度的数据,私人住宅的租金指数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所以,找个好房子,能让你的幸福感飙升。
房子类型主要分三种:HDB(政府组屋)、Condo(私人公寓)和学生宿舍。HDB最接地气,价格也最亲民,一个普通房(Common Room)的单间月租金大概在800-1200新币。Condo呢,通常有游泳池、健身房、BBQ台等设施,环境好,安保也严,当然价格也上去了,一个普通房单间可能要1200-1800新币,甚至更高。学生宿舍最省心,但空间通常较小,且可能有宵禁等规定。
去哪里找房源?PropertyGuru和99.co是本地最大的两个房产网站,信息很全。你也可以在Facebook上搜索相关的租房小组,或者通过学校的推荐渠道。但无论通过什么渠道,请记住一个血泪教训:没亲眼见到房子(或者视频通话确认),绝对不要付大额定金!
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照骗”案例。学妹小B在网上看到一个房间,照片拍得跟五星级酒店一样,阳光明媚,一尘不染。房东说房子很抢手,催她赶紧付一个月的押金锁定房源。小B没多想就转了钱。结果等她到了新加坡,按地址找过去,才发现那栋楼根本不存在!房东也拉黑了她。1000多新币就这么打了水漂,刚落地就遇到这种事,心情别提多糟糕了。
所以,如何避坑?
1. 实地看房:照片可以P,视频可以剪辑,但你亲自走进那个空间的感觉是骗不了人的。检查一下墙壁有没有霉点,空调能不能正常制冷,马桶冲水顺不顺畅,问问同住的室友邻里关系怎么样。
2. 核实房东身份:签合同前,要求房东出示他的身份证(NRIC)和房屋所有权证明,确保他真的是房主,而不是转租的“二房东”。
3. 仔细阅读租约(Tenancy Agreement):看清楚租期、租金、押金、违约条款。特别是“外交条款”(Diplomatic Clause),这个条款允许你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学校项目取消)可以提前解约,对留学生很重要。
4. 留存证据:入住当天,把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拍下照片和视频,特别是那些已经有损坏的地方,发给房东确认。这样退租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说不清的损坏而被扣押金了。
喂饱你的胃:从食阁开始,做个地道“吃货”
聊到吃,新加坡绝对是天堂。这里的美食文化核心在一个地方——Hawker Centre(我们常说的“食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开放式食堂,几十个摊位汇集了中式、马来式、印度式等各种风味的美食,关键是,价格超级亲民!
刚来的你,可能会对着菜单发懵。别怕,跟着我点,保证不会错。想吃点带劲的?来一碗Laksa(叻沙),椰浆的香浓和辣椒的辛辣在口中碰撞,米粉爽滑,配上鲜虾和豆泡,一口下去,热带风情就来了。推荐去东海岸路的“328加东叻沙”,这家店连米其林都推荐过,一碗大概7-8新币。
想吃点清淡又经典的?那必须是Hainanese Chicken Rice(海南鸡饭)。鸡肉嫩滑多汁,米饭用鸡油和香料煮过,粒粒喷香。位于Maxwell Food Centre的“天天海南鸡饭”门口永远排着长队,但只要你尝过,就会觉得所有等待都值得。一份套餐也就6新币左右。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最最日常的“续命餐”莫过于Cai Png(菜饭/经济菜饭)。自己选菜,两菜一肉或者三菜一汤,一般只要3.5到5新币就能吃得饱饱的,营养又均衡,是省钱的不二之选。
除了这些,还有炒粿条(Char Kway Teow)、福建面(Hokkien Mee)、沙爹(Satay)……新加坡的美食地图,够你探索整整四年。别总去商场里的连锁餐厅,多去家楼下的食阁转转,那里才有最地道的人间烟火气。
浪起来!周末拒绝宅,预算有限也能玩出花
谁说新加坡小到“一眼望得到头”?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玩!只要你愿意探索,这里的周末可以比你想象中精彩一百倍,而且根本不需要花很多钱。
想看海?那就来一次跳岛游(Island Hopping)。从滨海南码头(Marina South Pier)出发,花15新币买一张往返船票,就可以在圣约翰岛(St. John's Island)、龟屿(Kusu Island)和拉扎鲁斯岛(Lazarus Island)之间自由穿行。拉扎鲁斯岛有新加坡最美的海滩之一,沙子又白又细,被称为“玻璃海”,非常适合野餐和放空。
我最喜欢的一次经历,是和一个朋友带着三明治和饮料,在拉扎鲁斯岛的沙滩上躺了一下午,什么都不做,就看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货轮,感觉整个世界的喧嚣都被隔绝了。这种简单的快乐,成本不到20新币。
喜欢徒步和自然的,麦里芝蓄水池(MacRitchie Reservoir)是你的不二之选。那里的树梢吊桥(Treetop Walk)是必打卡的项目,走在悬空的桥上,脚下是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还能看到各种猴子和鸟类。整个徒步路线是免费的,你只需要准备好水和一双舒适的鞋子。
如果你想体验更“野”一点的,可以坐船去乌敏岛(Pulau Ubin)。岛上保留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村庄风貌,租一辆自行车环岛骑行(租车约10-15新币/天),穿过椰林和橡胶园,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新加坡市中心摩天大楼的体验。
融入Local圈:从听懂一句“Can Lah!”开始
留学,不只是拿一张文凭,更是融入一种新的文化。在新加坡,融入的第一步,就是尝试理解那魔性又可爱的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
Singlish不是“烂英文”,它是一种融合了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方言的独特本地语。一开始你可能会听得一头雾水,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它的魅力。
教你几个高频词:
• Lah, Leh, Lor, Meh:放在句末的语气词,表达不同的情感。比如“Can Lah!”(当然可以啦!),“Why you like that Leh?”(你干嘛这样咧?)。
• Chope:占座。在食阁,你会看到很多人用一包纸巾放在桌上,就是“Chope”位置了,这可是不成文的国民礼仪。
• Makan:吃饭(源自马来语)。朋友约你,会说“Go makan?”
• Shiok:形容“爽、棒极了”。吃到好吃的东西,可以说“Wah, this laksa so shiok!”
• Paiseh:不好意思、尴尬(源自闽南语)。不小心撞到人,说一句“Paiseh”,对方马上就懂了。
我刚来的时候,完全听不懂小组的本地同学讨论时说的“This project deadline so tight, die liao, can finish on time or not ah?”(这个项目截止日期太紧了,死定了,能按时完成吗?)。我只能尴尬地笑。后来,我鼓起勇气问他们每个词的意思,他们非但没有嘲笑我,还非常热情地给我科普。当我第一次尝试用“Can lah!”来回答他们的问题时,看到他们会心的笑容,我感觉自己和他们的距离瞬间拉近了。
所以,别害怕,多和本地同学交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CCA),让他们带你去吃他们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主动一点,你会发现新加坡人其实非常友好和热情。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点慌乱、会犯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别把自己当成一个匆匆而过的游客,试着像本地人一样去生活。去楼下Kopitiam(咖啡店)点一杯Kopi C Siew Dai(咖啡加淡奶少糖),学着用纸巾占个座,周末去东海岸公园骑骑车、吹吹海风。
新加坡这个国家,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你的留学生活不应该只有图书馆和due-date。大胆去探索,去体验,去交流吧。几年之后,当你回想起这段时光,记忆里最深刻的,可能不是某场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是在食阁里那碗让你大汗淋漓的叻沙,是和朋友在乌敏岛骑车时的笑声,是那句你终于能脱口而出的“Shiok!”。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小坡”故事吧,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