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会大学宝藏中文专业,英语不好也能申

puppy

别担心,今天给你挖到一个宝藏——香港浸会大学的中文专业!这个专业不仅学术实力硬核,在香港本地名气响当当,课程还特别接地气,能帮你深入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前沿。更棒的是,它对咱们内地学生超级友好,英语要求不高,雅思6分甚至用六级成绩就有机会冲!想知道怎么申请,毕业后又能做什么吗?快点开文章,手把手带你解锁这个留港直通车!

小编悄悄话:申请前必看TIPS
英语要求友好:雅思6.0或大学英语六级(CET-6)450分就有机会,这在港校里简直是“清流”!
专业背景:虽然偏好中文、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但也欢迎有浓厚兴趣和相关经验的跨专业同学,文书里一定要写清楚你的热情!
申请材料:个人陈述(PS)是重中之重,别套模板,讲讲你对文学或某个文化现象的真实思考。成绩单、推荐信这些常规材料也要提前准备好。
毕业出路:留港(通过IANG签证)或回内地都很有优势,尤其在大湾区。教育、传媒、文化机构、公务员都是热门选择。

嘿,各位lxs.net的兄弟姐妹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挖宝留学项目的小编。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的表妹小A给我打了个电话,声音听起来丧丧的。她本科是国内一所普通一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现当代文学特痴迷,做梦都想去香港读研,感受一下不一样的学术氛围。可她有个硬伤——英语。六级考了三次,最好的一次才460分,雅思更是试水考了个5.5,看着港大、中大那些动辄雅思6.5甚至7.0的要求,她觉得自己“申港无望”,甚至开始自暴自弃地准备考公了。

“姐,我是不是特没用?喜欢的东西,连去追求的门槛都够不上。”电话那头,我都能想象到她垂头丧气的样子。

我听完,立马给她发了个链接,然后告诉她:“别急着否定自己,你看看这个。你的梦,说不定还有另一扇门。”

那个链接,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好好聊的——香港浸会大学(HKBU)的中国语言文学硕士(MA in Chinese Litera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专业。这绝对是很多像小A一样,有学术热情但被英语成绩绊住脚的同学的“天选之子”!

这个“宝藏”专业,到底牛在哪?

一提到香港的大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港大、科大、中大这“三大”。浸会大学听起来似乎低调一些,但你要是问香港本地人,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浸大的名声可是响当当的。它就像一个内功深厚的武林高手,不爱张扬,但实力不容小觑。

浸大的传理学院(传播学院)是亚洲第一,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实,它的人文艺术领域也同样硬核。根据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浸大在“艺术与人文学科”领域位列全球前300,语言学更是排在251-300的区间。这个成绩,足以证明它的学术底蕴。

浸大的中文系,更是它的王牌院系之一。这个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比如在香港文学研究领域泰斗级的人物陈国球教授,之前就在浸大任教多年,他的研究几乎是所有想了解香港文学的学生的必读。系里现在的老师们,也都是毕业于耶鲁、哥大、北大、台大等顶尖学府的博士,研究方向覆盖了从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到语言学、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

我认识一位去年刚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姐小C,她本科是双非院校的,当时就是被这里的课程设置吸引过来的。她说:“内地的中文系课程可能更偏向于宏大的理论建构,但浸大的课程特别‘活’。我们有一门课叫‘香港文学’,老师会带我们去实地探访作家笔下的油麻地、旺角;还有一门‘创意写作工作坊’,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真的让你动笔去写小说、散文,然后大家一起在课堂上像朋友一样讨论修改。这种体验,是纯粹看书本得不到的。”

这里的课程选择非常自由,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学、语言文化这两个方向中的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可以多选一些文学经典的课程;对社会文化现象感兴趣的,可以去上“性别研究”或者“电影与中国文化”。这种“小而精”、注重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能让你真正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申请门槛,真的没那么“劝退”!

好了,说到最关键的部分了,也是小A和很多同学最关心的问题:申请难不难?尤其是英语!

这里要大声告诉大家:真的不难!浸大中文MA对内地学生可以说是“关怀备至”了。

官方的语言要求是:雅思总分6.0,或者托福74分。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觉得压力小了很多?但更惊喜的还在后面——它接受大学英语六级(CET-6)成绩!分数要求是450分。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我们从大二就开始考的六级,过了450分,就等于拿到了一张申请浸大的入场券。我表妹小A的460分,完全够用!这个政策,几乎把因为英语而焦虑的同学的后顾之忧全都解决了。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案例。我的一个朋友小D,本科是国内一所二本院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大学均分83左右,六级成绩480分。他当时觉得自己这个背景申请香港有点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交了浸大中文的申请。他在个人陈述里,把自己对金庸武侠小说和香港流行文化的热爱写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思考。结果,在去年12月份,他就顺利收到了Offer。他说:“我感觉浸大真的不是只看你的出身和分数,他们更看重你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个领域,有没有自己的想法。”

当然,除了语言成绩,其他材料也要认真准备:

1. 本科成绩单: 学校没有明确规定GPA要多高,但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均分能在80分以上会比较稳妥。如果你的专业课成绩特别突出,就算总均分稍微低一点,也可以在文书里强调一下。

2. 个人陈述(PS): 这是你和招生官“对话”的唯一机会,一定要用心写!千万别用千篇一律的模板。你可以从一个你最喜欢的作家、一部作品,或者一个文化现象切入,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让招生官看到你独特的学术潜力和对这个专业发自内心的热情。

3. 推荐信: 找两位了解你的专业课老师来写。提前和老师沟通好,把你申请的专业、你的想法告诉老师,这样老师写出来的推荐信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

4. 专业背景: 虽然中文、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会更有优势,但浸大中文也欢迎跨专业的申请者。如果你是学新闻、社会学甚至理工科的,只要你能证明自己对中国文史有强烈的兴趣和一定的积累(比如读过很多书、写过相关的文章等),都有机会被录取。

在浸会读中文,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想象一下,你不用再挤上百人的大教室,而是和十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跟老师像开茶话会一样讨论着张爱玲小说里的意象。浸会大学以“小班教学”闻名,尤其是在研究生课程中,师生互动非常频繁。你随时可以举手提问,甚至和老师辩论。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能极大地激发你的思考能力。

校园环境也特别舒服。浸大位于九龙塘,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校园不大,但五脏俱全,绿化很好,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九龙塘文理中学”。从一个教学楼走到另一个,可能只需要五分钟,学习生活非常便利。图书馆虽然不大,但馆藏丰富,特别是关于现当代文学和香港研究的资料,有很多是内地找不到的孤本。

生活方面,香港的魅力就不用多说了。下课后,你可以坐地铁去旺角感受市井烟火,也可以去尖沙咀维多利亚港吹吹海风。周末,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去离岛行山,或者去西九文化区看一场艺术展。在这里,你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里的知识,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

那位学姐小C还分享了一个细节:“我们系的老师们真的都特别nice。有一次我论文没思路,给一个教授发邮件,他不仅很快回复了,还约我到他办公室,给我倒了杯茶,聊了一个多小时,帮我把整个框架都理顺了。那种被尊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真的很温暖。”

毕业了,我们能去哪儿?

读完这个专业,出路到底怎么样?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

首先,想留港发展的同学,机会非常多。毕业后,你可以申请IANG签证,无条件在香港逗留两年找工作。最对口的方向是教育行业。香港中小学的中文老师需求量很大,薪资待遇也相当不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想在香港当老师,通常需要再读一个为期一年的PGDE(教育文凭)课程。浸大的中文硕士背景,是申请PGDE的有力敲门砖。

根据浸大就业中心2022年的毕业生调查数据,人文学科的毕业生平均月薪超过了18000港币。除了教师,传媒和出版行业也是一个重要去向。香港有《大公报》、《文汇报》等许多报社、出版社,还有各种新媒体公司,都非常需要有深厚文字功底和文化视野的毕业生。此外,政府机构、非营利文化组织(比如香港艺术发展局)、大型企业的文案策划等岗位,也都很欢迎中文系的学生。

如果选择回内地发展,这个香港硕士学位同样是块金字招牌。尤其是在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拥有香港留学背景的人才非常吃香。你可以进入高校或中小学当老师,也可以去互联网大厂做内容运营、品牌策划,或者考取公务员。香港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批判性思维和国际化视野,会让你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

对于想继续深造的同学,浸大中文MA也是一个绝佳的跳板。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成功申请到香港本地(如港大、中大)或海外名校(如UCL、芝加哥大学)的博士项目,继续自己的学术之路。

写在最后的一些心里话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特别是那些和曾经的小A一样,因为某一个短板就觉得自己“不行”的同学:千万别轻易给自己设限。

留学的路有很多条,不是只有挤破头去追逐排名最高、门槛最吓人的那几条才叫成功。找到一个真正适合你、能让你学到东西、又能给你带来自信和快乐的地方,才最重要。

如果你的心中也藏着一个文学梦,如果你也渴望去体验一种不同的文化,别再盯着那个让你头疼的雅思分数唉声叹气了。去浸会大学的官网看看吧,去认真准备你的个人陈述,去把你对文字的热爱和思考,勇敢地展现出来。

那扇你以为紧闭的门,也许只要你换个方向,轻轻一推,就开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288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