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城求学地图:芝加哥大学全盘点

puppy

先别被“where fun comes to die”的名号吓到啦!这篇超全的求学地图,就是一位老朋友想递给你的“避坑”宝典。从让人闻风丧胆的Core课程到底是什么体验,到哈利波特式的学院制宿舍怎么选,我们都给你扒得明明白白。当然,大家最关心的海德公园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吃遍美食、玩转芝加哥这座宝藏城市,这里都有学长学姐最真实的建议。想知道真实的芝大生活到底是苦是甜?点开这篇,给你一份最接地气的答案!

芝大新生报到,学长学姐有话说
关于学业:Core课程是场“修行”,阅读量巨大,但绝对物超所值。别怕,你的同学们和你一样“痛苦并快乐着”。
关于住宿:选宿舍=选“家庭”。Campus North设施新,社交多;Max P是派对中心;Woodlawn安静学霸风。想清楚你想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活再选!
关于安全:海德公园不是“战场”,但也不是保险箱。天黑后别一个人乱逛,手机里SafeRide APP是你的保命符,UCPD的蓝色电话亭随处可见。
关于吃喝玩乐:别只知道啃食堂。53街的日料、法餐、奶茶店够你吃一个月。周末坐上172路公交,半小时就能到市中心看“大豆子”。芝加哥的精彩,远超你的想象。

还记得收到芝大offer的那天吗?我正窝在沙发里,一边啃着苹果,一边刷着邮箱。当看到那封以“Congratulations!”开头的邮件时,苹果“咕咚”一声掉在了地上。我激动地跳了起来,感觉自己的人生就要开启哈利波特般的魔幻篇章了。

可兴奋劲还没过三分钟,我就在网上看到了那句著名的“Where fun comes to die”(乐趣在此终结)。瞬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无数个在图书馆通宵、被论文逼疯的场景。我开始怀疑,选择这所全美最“卷”的大学之一,到底是不是个正确的决定?身边的朋友也投来同情的目光:“听说那儿学习压力超大,而且海德公园好像不太安全?”

嘿,如果你现在也有和我当初一样的忐忑和疑虑,那么恭喜你,找到了组织!这篇“求学地图”,就是一个过来人想悄悄塞给你的通关秘籍。咱们不谈那些虚头巴脑的官方宣传,只聊最真实、最接地气的芝大生活。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推开这所“哥特式象牙塔”的大门,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宝藏和“陷阱”。

破除“劝退”魔咒:Core课程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聊芝大,绕不开的就是它引以为傲又让人闻风丧胆的Core Curriculum(核心课程)。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你学的是物理、经济还是艺术史,都必须完成一系列横跨人文、社科、数理、生物、艺术等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国内大学的“公共课”?别天真了,芝大的Core,强度和深度完全是另一个次元。

这里的“人文课”(Hum),会让你在两个学期里啃完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到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等十几本大部头。每周的阅读量动辄两三百页,而且都是原著,没有捷径。课堂上,十几个人围坐一圈,教授不会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你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如果你没读完材料,那种坐立难安、汗流浃背的感觉,相信我,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认识一个学计算机的朋友Alex,刚来的时候对Core课程嗤之以鼻,觉得是浪费时间。他的第一节“社科课”(Sosc)讨论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硬着头皮读完了,结果在课上被教授一个关于“正义”定义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那种智识上的冲击让他第一次意识到,代码之外的世界原来如此复杂而迷人。一个学期下来,这个标准的理科男,张口闭口都是“福柯的权力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写代码的逻辑都清晰了不少。

根据芝加哥大学官网2023-2024学年的最新要求,本科生需要完成至少1500个学分单元的通识课程,通常分布在:人文(2-3门)、社会科学(3门)、文明研究(2门)、艺术(1门)、数理(2-3门)、生物(2-3门)以及一门语言能力要求。这套体系从1931年建立至今,核心理念从未改变:培养拥有广阔视野和批判性思维的“完整的人”。

所以,Core课程是魔鬼吗?是的,它会榨干你的时间和精力,让你无数次在深夜的Regenstein图书馆(学生们爱称“The Reg”)怀疑人生。但它也是天使。它逼着你跳出舒适区,去思考那些“无用”却根本性的问题。它让你和一群最聪明的大脑碰撞,那种智力交锋的快感无与伦比。多年以后,你可能会忘记某个具体的公式,但你永远会记得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抓住要点,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有理有据地捍卫它。这,就是芝大给你最宝贵的财富。

哈利波特式学院生活:宿舍House怎么选?

如果说Core课程是芝大学术上的硬核,那么学院制宿舍(House System)就是它温暖的内核。这套系统和哈利波特的四大学院非常相似:每个本科生都会被分到一个House,这不仅是你住的地方,更是你未来四年的“家庭”和社交中心。

每个House大约有70-100名学生,配备有自己的Resident Heads(通常是教授家庭)和Resident Assistants(高年级学长学姐)。他们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每周的茶歇、电影之夜,到去市中心看歌剧、滑冰,甚至组织House内部的各种奇葩比赛。这种紧密的社区感,对于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是消除孤独感、快速融入新环境的法宝。

芝大的宿舍楼主要分为南北两大区域,风格迥异。怎么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大学生活的基调。

北校区(North Campus):这里有最现代化的宿舍楼Campus North Residential Commons,设计前卫,设施堪比酒店,很多房间有独立卫浴。楼下就是星巴克和食堂,生活极其便利。这里的氛围也更活跃、社交活动更多。如果你是社交达人,喜欢热闹,这里绝对是你的天堂。住在Campus North的同学告诉我,他们的House每周都有主题派对,期末季大家会一起在公共休息室“抱团取暖”,凌晨三点还能点到外卖一起吃。

南校区(South Campus):以Renee Granville-Grossman Residential Commons (前称South Campus) 和Woodlawn Residential Commons为代表。Woodlawn是最新建成的宿舍之一,设施同样一流,但整体氛围比North要安静一些,更偏向学术。南校区离主要的教学楼和图书馆更近,对于那些想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上的“学霸”型选手来说,诱惑力巨大。一个住在Woodlawn的朋友说,他最喜欢的就是下楼走两分钟就到图书馆的感觉,省去了大量的通勤时间,而且House里的朋友也都是“卷王”,学习氛围特别浓厚。

当然,还有像Max Palevsky这样以社交闻名的老牌宿舍,以及更具历史感的Snell-Hitchcock。每个宿舍楼里的不同House,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设”和传统。比如,每年五月,全校最疯狂的活动——长达四天的Scavenger Hunt(寻物游戏),就是以House为单位参赛的。这项活动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寻物游戏”,清单上的项目从“造一个核反应堆”到“让大象和骆驼在校园里结婚”,无所不包。这不仅仅是游戏,更是House凝聚力的最佳体现。

所以在填住宿申请时,千万别随便选。花点时间去学校官网看看每个宿舍的介绍视频,甚至可以在Reddit的r/UChicago板块搜搜学长学姐对不同House的评价。问问自己: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是每天都有派对,还是能安安静静地看书?想清楚这个问题,你的选择就不会错。

海德公园生存指南:安全问题真的那么可怕吗?

好了,我们来聊聊那个让无数家长和学生都心惊胆战的话题——安全。芝加哥大学位于城市的南边,所在的Hyde Park(海德公园)社区,确实在历史上和周边地区的安全问题挂钩。打开新闻,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关于芝加哥治安的负面报道。那么,在芝大上学到底安不安全?

答案是:你需要非常谨慎,但不必过度恐慌。

首先,你要知道,芝加哥大学为学生安全投入了巨额资源。它拥有全美规模最大的私立大学警察部队之一——UCP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olice Department)。根据UCPD官网数据,其巡逻管辖范围达到了6.5平方英里,覆盖了海德公园及周边社区,有超过100名训练有素的警察24小时巡逻。校园里和主干道上,随处可见蓝色的紧急电话亭,一键就能接通UCPD。

其次,学校提供了一系列堪称“保姆级”的安保服务。最重要的一个,就是SafeRide。这是一个免费的班车服务,晚上5点到凌晨4点运行。无论你在校园的哪个角落,只要通过手机App叫车,几分钟内就会有车送你到宿舍门口。我敢说,99%的芝大学生在深夜离开图书馆时,都会选择SafeRide。这是一个绝对的“救命稻草”。

尽管有这些保障,但“安全意识”这根弦,你必须时刻紧绷。下面是一些过来人的血泪经验,请务必记在心里:

1. 明确安全边界: 通常来说,海德公园的核心区域,即北至Hyde Park Blvd (51街),南至61街,西至Washington Park,东至湖岸,是相对安全的。但尽量避免在天黑后独自前往边界地带,尤其是Washington Park以西和61街以南的区域。

2. 结伴而行: 晚上出门,哪怕只是去街角的便利店,也最好找个伴。如果实在要一个人,请走灯火通明的主干道,比如53街、55街或57街。

3. 财不外露: 不要边走路边刷着最新的iPhone,或者戴着非常昂贵的耳机。这会让你成为潜在的目标。保持低调,并且时刻留意周围的环境。

4. 订阅安全警报: 学校有cAlert系统,一旦周边发生安全事件,会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和邮件通知所有学生。收到警报时,请务必重视。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我的一个同学有一次为了抄近路,晚上10点多独自穿过了一个光线昏暗的小公园,结果被抢走了背包。虽然人没有受伤,但这个教训让他刻骨铭心。从此以后,他宁愿绕远路走大路,或者干脆叫一辆SafeRide。记住,你的安全,比省下那几分钟的路程重要一万倍。

喂饱你的“芝大胃”:从食堂到米其林

聊完了沉重的,我们来点轻松的。“Where fun comes to die”的另一层意思是,大家都在学习,没空吃喝玩乐。这绝对是个天大的误解!芝加哥可是世界级的美食之都和艺术之城,而芝大的学生,也绝对是“会学更会玩”的典范。

先说吃。校园里的食堂,比如Bartlett、Baker和Cathey,水平在全美大学里算中上。菜品会定期更换,有沙拉吧、披萨、汉堡,也有一些亚洲风味的菜肴,满足日常需求绰绰有余。但真正的美食探索,是从校园周边开始的。

海德公园的53街和57街是两条美食聚集地。在53街,你可以找到网红日料Ja' Grill的姐妹店、环境优雅的法餐厅Plein Air Cafe,还有永远在排队的Nando's烤鸡。想喝奶茶?Yep!Bubble Tea和Te'amo总有一款适合你。57街则更“接地气”,有芝大学生吃了半个世纪的传奇餐厅Medici on 57th,它的美式brunch和深盘披萨是无数人的最爱。还有一家叫Valois的自助式餐厅,是奥巴马在芝大教书时的最爱,物美价廉,充满了浓浓的社区气息。

如果海德公园满足不了你,那么整个芝加哥的味蕾地图都在向你敞开。坐上CTA的6路公交车或者Metra火车,不出半小时,你就能到达市中心(The Loop)或者中国城。你可以去Giordano's或Lou Malnati's品尝最正宗的芝加哥深盘披萨,那拉丝的奶酪绝对是“热量炸弹”般的幸福。你也可以去中国城吃一顿地道的早茶或者火锅,一解乡愁。芝加哥还是米其林餐厅的重镇,拥有包括三星的Alinea在内的20多家星级餐厅,钱包允许的话,绝对值得去体验一次巅峰的味觉艺术。

再说玩。芝加哥的文化生活简直丰富到令人发指。凭学生证,你可以免费参观全美顶级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亲眼看看梵高的《卧室》和莫奈的《睡莲》。你可以在千禧公园的“大豆子”(Cloud Gate)前拍下经典的游客照,夏天在草坪上听一场免费的交响乐。沿着密歇根湖的湖岸线骑行或跑步,风景美不胜收。

学校内部的娱乐活动也从不缺席。芝大有超过450个注册学生组织(RSO),从机器人社团到阿卡贝拉清唱团,总有一个适合你。Doc Films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学生电影社团,几乎每天都会放映经典电影,票价极低。每年春天,学校还会举办名为“Summer Breeze”的音乐节,邀请知名艺人来表演,是全校学生的狂欢。

所以,别再说芝大没意思了。这里的“Fun”不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安逸,而是需要你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平衡好学业和生活,你才能真正领略到这座风城的魅力。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刚入学时的自己,那个既兴奋又害怕的少年。四年过去了,芝大带给我的,远不止一张文凭。它教会我在压力下保持从容,在质疑中坚持己见,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找到自己的航向。

你未来也会有无数个在图书馆奋战到天明的夜晚,会为了一篇论文抓耳挠腮,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感到沮丧。但你同样会有和House的朋友们在公共休息室里彻夜长谈的温暖瞬间,有在课堂上提出一个绝妙观点后教授赞许的目光,有在市中心探索到一家宝藏餐厅时的欣喜若狂。

芝大的生活,是苦,但那份苦,是淬炼你心智的磨刀石。芝大的生活,也是甜,那份甜,来自于你每一次突破自我后的成长喜悦。

别怕,大胆地来吧。这座哥特式的学术殿堂,正等着你来书写自己的故事。欢迎来到芝加哥,欢迎回家。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1239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