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亚洲排名大洗牌!你的母校是升是降?

puppy

最新QS亚洲大学排名出炉啦,这次简直是大洗牌,看得人心潮澎湃!北大历史性地登顶亚洲第一,新加坡双雄依然稳坐前排。最让人惊喜的是,港校集体强势回暖,马来西亚高校更是成了最大黑马,进步神速!当然,有升就有降,几家欢喜几家愁。所以,你最关心的母校或梦校,今年是“上大分”了还是意外滑落了呢?这不仅关乎咱校友的荣誉感,更和你的申请、未来简历的含金量息息相关哦!赶紧来看看完整榜单和我们的深度解读吧!

2025 QS亚洲大学排名速览

划重点啦!没时间看全文的同学先收好这份“备忘录”:

- 王者换人:北京大学首次登顶,成为亚洲第一!清华大学位列第五。

- 港校“王者归来”:香港大学冲上亚洲第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排名均有显著提升,集体回暖势头强劲。

- 新加坡双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依然稳坐前五,实力毋庸置疑,发挥稳定。

- 黑马奔腾:马来西亚高校表现抢眼,多所大学排名上升,成为留学“性价比”新选择。

- 日韩稍显平淡:部分顶尖名校排名略有下滑,竞争压力巨大。

- 核心提示:排名是重要参考,但绝不是唯一标准。你的专业、导师和个人发展才是王道!

嘿,各位在lxs.net奋斗的小伙伴们!

上周我跟一个去年毕业的学妹小A吃饭,她刚跳槽到一家心仪已久的互联网大厂。聊起面试经历,她说了一件特有意思的事儿。

她说,终面的时候,面试官看着她的简历,笑着说:“哦?港中文的呀,你们学校今年QS排名又升了嘛,势头很猛啊。” 小A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既有点小骄傲,又有点小紧张。她后来跟我说:“你知道吗,那一瞬间我才真正感觉到,母校的排名,原来不只是一串数字,它真的会像一个隐形的标签,跟着你走进职场,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必须聊聊最新出炉的《2025 QS亚洲大学排名》的原因。这不仅仅是学校之间的“神仙打架”,更是和我们每个留学生的申请难度、简历含金量、甚至校友圈的“面子”都息息相关的大事!

今年的榜单,那叫一个“刺激”,简直是大洗牌。你心心念念的梦校是“上大分”了,还是不小心“掉段位”了?别急,咱们这就掰开揉碎了,好好盘一盘!

北大历史性登顶,内地高校的“荣耀时刻”

咱们先从最顶层的神仙打架说起。今年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北京大学首次摘得亚洲第一的桂冠!这可是QS亚洲排名发布以来,中国内地高校第一次站上这个位置。隔壁的清华大学也稳稳地排在亚洲第五,同样是顶尖水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内地顶尖学府,在学术声誉、雇主评价、研究影响力等多个维度上,已经达到了亚洲之巅。这对我们内地学生来说,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以后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或者跟海外同学交流时,提起自己的母校来自中国内地,腰杆都能挺得更直了!

当然,新加坡双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依然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这两所学校就像是班里那种从不偏科、成绩永远稳定的学霸,不管排名规则怎么变,它们总能在前排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想在亚洲深造,又追求顶级国际化教育环境的同学来说,NUS和NTU永远是绕不开的选项。

港校集体回暖,吹响“反攻”号角

要说今年最让人惊喜的,绝对是香港高校的集体“逆袭”!

前几年,因为各种因素,港校的排名和申请热度似乎有些波动。但今年的榜单,简直是宣告了“王者归来”!

香港大学(HKU)的表现最为惊艳,直接从去年的亚洲第五跃升至今年的亚洲第二,重回巅峰!这背后,是港大在国际研究网络、学术声誉等指标上的强劲得分。想想看,对于正在申请或者已经拿到港大offer的同学,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消息,简历的含金量瞬间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还不止于此,香港中文大学(CUHK)也从去年的第12名上升到第10名,重返亚洲前十。香港城市大学(CityU)更是像坐了火箭,从第23名飙升至第17名!香港理工大学(PolyU)也前进3位,来到第23名。这种集体性的强势反弹,说明香港高等教育的根基依然非常扎实,并且正在快速恢复其作为亚洲教育枢纽的活力。

我有个朋友去年还在纠结是去英国一所排名差不多的学校还是去城大,最后选了城大。前几天榜单出来,他兴奋地在朋友圈发文:“感觉自己买到了‘潜力股’,一年时间净赚6个名次!” 这种喜悦,相信很多在港和申港的同学都能感同身受。

别睡了,快看“黑马”马来西亚!

如果说港校是“王者归来”,那马来西亚高校就是今年榜单上当之无愧的“最大黑马”!

长期以来,很多同学留学只盯着英美澳加或者东亚的日韩新港。但现在,是时候把目光投向东南亚这片宝地了。马来西亚的顶尖大学,正在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

领头羊马来亚大学(UM)今年排在亚洲第11位,虽然比去年的第9略有下滑,但依然是准前十的水平,实力强悍。更关键的是它身后的“集团军”: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排在第25,马来西亚国民大学(UKM)排在第28,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排在第35。一个国家有多所高校稳居亚洲Top 50,这本身就说明了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在飞速提升。

为什么马来西亚高校这么“香”?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学弟小王,本科背景一般,申请英澳名校没什么优势,预算也有限。后来他听了建议,申请了马来亚大学的商科。他说,那里的教学质量完全不输很多西方名校,全英文授课,教授很多都有海外名校背景,而且学费加生活费一年下来,可能还不到去英国读一年的一半。毕业后,无论是回国发展还是在东南亚找工作,UM的牌子都相当硬气。

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优质国际教育的同学来说,马来西亚绝对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宝藏留学地”。

日韩名校的“甜蜜烦恼”

有升就有降,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内地、香港和马来西亚高校高歌猛进的同时,一些传统的东亚教育强国——日本和韩国的顶尖名校,今年的排名则显得有些“落寞”。

比如,日本的东京大学从去年的第11位下滑至第14位,京都大学也从第16位跌至第17位。韩国方面,首尔大学从第13位降至第16位,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也从第8位下滑至第13位。

看到这里,正在准备申请日韩学校的同学先别慌!这绝不代表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或者科研实力下降了。东京大学依然是那个东大,首尔大学也还是那个SKY之首。它们的排名下滑,更多是因为亚洲高等教育的竞争实在太“卷”了。

一方面,QS排名指标中“国际化”占了不小的比重(如国际教师、国际学生比例)。日韩高校在这方面相对欧美或新加坡、香港的大学来说,传统上略显保守。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高校在科研产出、论文引用等方面投入巨大,进步神速,此消彼长之下,排名自然会发生变化。

所以,如果你是真心喜欢某所日韩大学的学术氛围、某个教授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必因为排名的一时波动而动摇。学校的底蕴和实力,不是一两年排名变化就能完全定义的。

排名升降,到底跟我们有啥关系?

聊了这么多,我们还是要回到最根本的问题:这花里胡哨的排名,到底对我们留学生意味着什么?

1. 对于申请者: 学校排名上升,特别是大幅上升,通常意味着好消息,但也是“坏消息”。好消息是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更强了;坏消息是,下一年的申请门槛很可能水涨船高,竞争会更加激烈。就像今年的港校,可以预见,25fall的申请季绝对会是一场“恶战”。反之,如果一所你很喜欢的学校排名略有下滑,说不定反而是个机会,申请难度可能会相对平稳一些。

2. 对于在读生和毕业生: 这就是最直接的“面子”和“里子”问题了。母校排名上升,你说出去有面子,写在简历上更好看,甚至能像小A一样,在面试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加分。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职业生涯。当然,如果排名下降了,也不必过分焦虑,你的个人能力和经历才是决定你价值的核心。

3. 对于整个留学圈: 排名的变化,反映了全球高等教育格局的变迁。中国内地、香港的崛起,马来西亚的亮眼表现,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化、更高性价比的留学选择。我们不再需要把目光局限在传统的留学国家,亚洲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充满机遇和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舞台。

聊到最后,想跟大家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追排名,看榜单,这很正常,人之常情嘛。谁不希望自己的母校闪闪发光呢?但千万别被排名绑架了。

排名就像是餐厅的“米其林星级”,它能告诉你这家餐厅大概在什么水准,但它没法告诉你,那里的招牌菜合不合你的胃口。

你真正热爱的专业,那个能点燃你激情的教授,那座能让你成长的城市,还有那些和你一起熬夜赶due、一起探索世界的同学……这些东西,是任何排名都无法量化的。

所以,把这份榜单当作一份“留学市场调研报告”吧。用它来拓宽你的视野,了解最新的趋势,但最终做决定时,一定要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毕竟,学校的排名再高,也只是你人生的一块跳板。真正能让你跳多高、走多远的,永远是你在这几年里学到的知识、锻炼的能力,和那颗永远保持好奇、不断探索的心。

你的未来,终究是握在自己手里的。排名是锦上添花,但真正让你闪闪发光的,是你自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1218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