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加拿大才知道,CS才是版本答案

puppy

还在纠结来加拿大读什么专业吗?听过来人一句劝!当初我也以为毕业找工作不难,来了才发现现实有多“卷”。直到后来我才看明白,原来CS才是真正的版本答案。它不光是起薪高、Co-op机会多到拿到手软,更关键的是对咱们留学生来说,在“上岸”拿身份这件事上简直是开了挂。这篇文章没有大道理,全是我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跟你聊聊为什么CS在加拿大是“真香”专业,以及普通人如何也能抓住这个机会。无论你是正在选专业还是考虑转码,相信都能帮你少走弯路。

小编悄悄话: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干货
还在纠结来加拿大读什么专业吗?听过来人一句劝!当初我也以为毕业找工作不难,来了才发现现实有多“卷”。直到后来我才看明白,原来CS才是真正的版本答案。它不光是起薪高、Co-op机会多到拿到手软,更关键的是对咱们留学生来说,在“上岸”拿身份这件事上简直是开了挂。这篇文章没有大道理,全是我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跟你聊聊为什么CS在加拿大是“真香”专业,以及普通人如何也能抓住这个机会。无论你是正在选专业还是考虑转码,相信都能帮你少走弯路。

还记得我刚来多伦多那会儿,参加的第一个大型招聘会。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魔幻。

我当时读的是商科,自认为学校还不错,简历也改了不下二十遍。兴冲冲地跑到会场,结果发现,那些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展台前,队伍排得像贪吃蛇,拐了七八个弯。我身边一个同样读Finance的朋友,穿着笔挺的西装,攥着简历的手心全是汗,排了半小时队,跟HR聊了不到三分钟,就被礼貌地送走了。整个下午,我们投出去几十份简历,感觉都石沉大海。

但诡异的是,就在我们这边挤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另一边的几个科技公司展台,比如Shopify、Ceridian,虽然也排队,但气氛完全不同。我亲眼看到一个穿着连帽衫、背着双肩包的小哥,跟Shopify的招聘经理聊得眉飞色舞,当场就约了下一轮面试。后来在回家的地铁上,我无意间听到他和朋友打电话,说自己是滑铁卢大学CS专业的,已经拿了三个Co-op的面试了,正在纠结去哪个。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那种感觉,就像你在玩一个游戏,辛辛苦苦打怪升级,结果发现人家从一开始就选了版本最强的英雄,拿着神级装备,轻松碾压。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原来在加拿大留学和就业这个“游戏”里,CS(Computer Science)就是那个版本答案。

一、现实很骨感:为什么说其他专业“卷”到飞起?

先别急着反驳,我知道肯定有学商科、文科的朋友成功找到好工作的。但我们聊的是大多数普通留学生的普遍情况。我拿我最熟悉的商科举例子吧。

听起来高大上的金融、会计、市场营销,为什么难?因为供需严重不平衡。加拿大本地的好学校,哪个不把商学院当成金字招牌?Ivey, Rotman, Sauder, Schulich……每年培养出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再加上咱们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大家的目标出奇地一致:进银行、进四大、进大公司。一个初级Analyst的岗位,收到上千份简历是家常便饭。

我有个学会计的朋友,成绩GPA 3.8/4.0,考过了CPA好几门,为了找个实习,从大二就开始参加各种networking event,LinkedIn上的好友加了500+,咖啡喝了几十杯。最后找了三个月,才拿到一个中型公司的实习offer,时薪18加币。他说,感觉身体被掏空。这不是个例,是常态。

再看看数据。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近几年的劳动力调查,虽然商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不低,但起薪中位数明显低于STEM领域。202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专业的学士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后的年薪中位数能达到7万加币以上,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则在5.5万加币左右徘徊。这还是中位数,差距一目了然。

更关键的是“门槛”。商科很多岗位,特别看重你的“软技能”——沟通能力、人脉网络、对本地文化的理解。这些恰恰是很多留学生的短板。你英语说得再溜,也很难跟本地人谈笑风生,聊冰球、聊周末去的Cottage。这种无形的文化壁垒,在求职时是真实存在的。

而CS就不一样了。代码就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你的代码写得好,算法逻辑清晰,项目经验扎实,你就是公司需要的人。没人管你是不是社牛,你的硬技能就是你最硬的通行证。

二、真金白银的诱惑:CS的薪资和Co-op到底有多香?

聊完现实的残酷,我们来聊点开心的,那就是CS专业实打实的回报。两个字:给钱。

咱们直接上数据。根据求职网站Glassdoor和Payscale在2024年初的数据,加拿大软件工程师(Software Engineer)的平均年薪大约在9万到11万加币之间。这只是平均水平。如果你能进Google, Amazon, Microsoft这些大厂,毕业生的起薪包(base salary + bonus + stock)轻松超过12万加币,甚至能摸到15万加币的门槛。这是什么概念?很多专业奋斗五年十年都未必能达到的高度,CS毕业生一出门就拿到了。

我的学弟,UBC的CS本科,毕业后去了温哥华的Amazon,起薪总包接近14万加币。他跟我说,他同届毕业的同学,去Shopify、Salesforce或者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的,薪资水平都差不多。他们租着市中心的高级公寓,周末开着车去惠斯勒滑雪,生活质量肉眼可见地高。

高薪资的背后,是加拿大蓬勃发展的科技行业。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滑铁卢,这些城市都被称为“北方硅谷”。根据行业报告,仅在2023年,多伦多就新增了超过2.8万个科技岗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极其旺盛。这种“坑多萝卜少”的局面,直接推高了从业者的薪酬。

除了全职工作,CS学生在校期间的Co-op(带薪实习)机会也是多到“令人发指”。滑铁卢大学的Co-op项目是全世界闻名的。根据他们官网公布的数据,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平均时薪能达到25-30加币,做得好的甚至能拿到40-50加币/小时。一个为期4个月的Co-op任期,挣回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完全不是梦。

我认识一个滑铁卢CS的女生,她大学五年(因为Co-op会延长毕业时间)做了五期实习。第一份是在一个小startup,第二份在RBC银行的IT部门,第三份去了多伦多的IBM,第四份飞到加州去了Google总部,最后一份在Shopify。毕业时,她的简历金光闪闪,还没等她投简历,好几个公司的offer就主动找上门了。这种经历,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Co-op不仅是挣钱,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宝贵的本地工作经验。这对毕业后找全职工作,以及后面要说的“上岸”拿身份,是决定性的优势。

三、留学生的终极目标:为什么CS是“上岸”的VIP通道?

对于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说,毕业找工作只是第一步,最终目标是在加拿大安家立业,拿到永久居民(PR)身份。在这条路上,CS专业简直就是开了挂的VIP玩家。

加拿大的技术移民体系,无论是联邦的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还是各省的省提名(PNP),核心逻辑都是“打分制”。你的年龄、学历、语言成绩、工作经验都会换算成相应的分数,分数越高,被邀请的几率就越大。

CS专业如何在这里大显神通呢?

首先,工作岗位高度匹配。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网络安全专家等,都属于加拿大国家职业分类(NOC)中的TEER 0或TEER 1类高技能职业。这些职业在移民系统中权重非常高,能为你带来宝贵的50分工作经验加分。

其次,科技人才是“香饽饽”,省提名抢着要。很多省份为了吸引科技人才,都推出了专门的“科技人才通道”(Tech Pilot / Tech Draw)。比如BC省的BC PNP Tech,安大略省的OINP Human Capital Priorities Stream下的Tech Draw。这些项目会定期、定向地从池子里邀请科技行业的候选人,而且邀请分数往往比普通类别的要低很多!

举个真实的例子。2024年,安省的Tech Draw,邀请分数有时会低至470分左右,而同期的普通类别抽签,分数可能高达500分以上。这几十分的差距,就是普通专业学生苦学法语、再读一个学位都未必能追上的鸿沟。

我身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朋友,国内本科毕业后来加拿大读了一个college的IT项目,毕业后在多伦多一家中型科技公司做前端开发。工作满一年后,他的EE分数大概在480分左右。当时他很焦虑,因为这个分数在普通池子里没什么竞争力。结果没过多久,安省就来了一次Tech Draw,精准地把他“捞”了上来。从递交申请到拿到PR卡,总共不到一年时间。他感慨地说:“选对行业,真的能改命。”

可以说,读CS,你不仅在求职市场上占据了主动,更是在移民这条拥挤的赛道上,拿到了一张宝贵的“优先登机牌”。

四、不是天才也能行:普通人如何抓住CS的红利?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说得都对,但我数学不好,逻辑不强,不是学CS的料,怎么办?”或者“我已经读了别的专业,难道要从头再来?”

别急,这正是我想说的关键点:CS这条路,并不只为天才和科班生开放。对于我们普通人,尤其是想“转码”的同学,加拿大提供了很多非常友好的路径。

第一条路:申请“第二学位”或“对转专业友好的硕士”。

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专门为非CS背景学生设计的项目。比如UBC的Bachelor of Computer Science (Integrated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 (BCS),这个项目为期20个月,就是给那些已经有了一个本科学位的人快速进入CS领域的。还有SFU(西蒙菲莎大学)的Profess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Computing Science,同样欢迎不同背景的学生申请。这些项目课程紧凑,非常实用,毕业生的就业率极高。

第二条路:就读College的文凭或研究生证书课程。

这是性价比最高,也是最接地气的一条路。加拿大的公立学院(College)不是我们理解中的“大专”,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像安省的Seneca, Sheridan, Humber,BC省的BCIT,他们的Computer Programming或Software Development等两年制文凭课程,或者为期一年的研究生证书(Post-Graduate Certificate)课程,都非常受雇主认可。

这些课程的特点是:

  • 入学门槛相对较低,不苛求你本科的背景。
  • 课程内容超级实用,直接教你市场上最需要的技术栈(比如Java, Python, React, AWS)。
  • 学费比大学便宜,学制短,时间成本低。
  • 同样提供Co-op机会,让你在毕业前就能积累工作经验。

我认识一个国内学英语专业的女生,来了加拿大后发现工作太难找,毅然决然地申请了Seneca的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Analysis (CPA)三年制高级文凭。她说,刚开始学的时候确实很痛苦,但老师教得非常细致,同学之间学习氛围也很好。通过Co-op,她进了一家银行做软件测试,毕业后顺利转正。现在她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正在办理移民。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文科生转码,完全可行。

第三条路:参加Coding Bootcamp。

如果你已经有工签,或者时间非常紧张,Bootcamp(编程训练营)也是一个选择。像Lighthouse Labs, BrainStation这些机构,提供为期12周左右的全日制高强度培训。它的优点是快,缺点是学费昂贵,而且学习压力巨大,需要你有很强的自制力。不过,它确实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一条捷径。

所以你看,路有很多条。关键不是你现在站在哪里,而是你是否看清了方向,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聊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必须去学CS,也不是说其他专业就一无是处。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都不同,选择自己热爱的领域并做到极致,同样能获得成功。

但作为在异国他乡奋斗的留学生,我们在做选择时,可能需要更现实一些。我们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需要考虑哪个选择能让我们更快地在这里站稳脚跟,拥有选择生活的底气。从这个角度看,CS无疑是当前加拿大留学环境下,容错率最高、回报最确定的选择之一。

如果你还在为选专业而迷茫,不妨去网上找一些免费的编程入门课(比如Codecademy或freeCodeCamp),花一个周末的时间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排斥它。如果你已经在读其他专业,感到前路漫漫,也不妨去了解一下转码的各种可能性。多问问过来人,多做一些研究,为自己的未来多准备一个Plan B。

记住,留学这场仗,信息和选择,有时比单纯的努力更重要。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你在做决定时,心里更有底。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341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