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破头的东大,究竟收了多少留学生?

puppy

把东大当梦校的你,是不是也天天刷着官网,心里却七上八下?都说东大是“神仙打架”,那这座顶级学府每年到底会给多少留学生发offer呢?我们不只看了个总数,还帮你深挖了一下:这些“天选之子”都来自哪些国家?中国学生占了多大比例?哪个学部才是真正的“卷王”?本科和大学院的录取难度又有什么天壤之别?别再自己瞎猜啦,快来看看这份超详细的数据分析,帮你精准定位,看看自己的梦校离你到底有多远!

东大留学生数据速览 (基于2023年官方数据)
在籍留学生总数 4,493人
中国大陆学生人数 2,689人 (占比约60%)
大学院 vs. 学部留学生比例 约 7.5 : 1 (3,246人 vs. 429人)
最“吸”留学生的大学院Top3 1. 工学系研究科   2. 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   3. 情报理工学系研究科

“滴答,滴答…”

夜深了,你是不是也跟我认识的一个学弟小林一样,正对着电脑屏幕上东京大学的官网发呆?鼠标指针悬在“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链接上,点进去又关掉,关掉又点进去。他上周跟我说,他感觉自己像个在彩票站门口徘徊的人,既渴望中大奖,又觉得自己手里的号码渺茫得可笑。

“学姐,你说东大那么难,每年到底会要多少留学生啊?是不是录取的都是些简历金光闪闪的大神?”

这个问题,估计是每个把东大当梦校的同学,午夜梦回时都会问自己的一句话。它背后藏着我们的渴望、不安,还有对未来的那么一点点不确定。大家都说东大是“神仙打架”的修罗场,但这个场子到底有多大?裁判每年会给多少张“入场券”?今天,咱们不搞玄学,不灌鸡汤,就来当一回数据侦探,把东大留学生录取的底裤扒个干净。看看这座你心心念念的象牙塔,离你究竟有多远。

一、先看大盘:东大校园里,到底有多少“自己人”?

咱们先来看个最直观的总数。根据东京大学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5月1日),全校在籍的外国人留学生总共有 4,493人。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还不少?别急,我们来拆开看看。

这四千多人里,亚洲学生是绝对的主力军,占了3,803人,差不多是85%!欧洲学生有369人,北美学生137人,其他地区的加起来也就一百来号人。这个结构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地缘相近,文化交流也更频繁。

现在,重点来了。在这近四千的亚洲学生里,咱们中国大陆的同学有多少呢?答案是:2,689人

你没看错,就是这个数字。简单算一下,2,689除以4,493,占比高达59.8%,约等于6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在东大的本乡或者驹场校区里,碰到的每10个留学生里,就有6个是你的同胞。食堂里排队,身后传来一句地道的中文,那概率可太高了。

我认识一个在东大读情报学的小A,他跟我开玩笑说:“我们研究室10个人,除了教授是日本人,剩下9个学生里有6个中国人,1个韩国人,1个越南人,还有1个印度小哥。开组会的时候,教授讲完日语,我们私下讨论直接自动切换成中文模式,效率瞬间翻倍。”

这个“玩笑”其实就是东大留学生生态最真实的写照。除了我们,排在第二的是韩国,有252人;第三是咱们的台湾地区,131人;第四是美国,100人。你看,第二名的韩国学生人数,连我们的零头都不到。所以,从宏观数据上看,东大对中国学生的接纳度是非常高的。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至少说明我们不是在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体系战斗,我们有庞大的“自己人”群体。

二、本科 vs. 大学院:两条路,两种完全不同的游戏难度

看到中国学生占了六成,你是不是瞬间觉得信心爆棚?先别急着开香槟。同样是进东大,从“本科”正门进,和从“大学院”侧门进,那难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这就像玩游戏,一个是地狱模式,另一个是困难模式。

我们再来看那组核心数据:在4,493名留学生中,大学院生(硕士+博士)有 3,246人,而学部生(本科生)只有区区 429人

这个比例有多悬殊?大约是7.5比1。也就是说,东大每招收大约8个留学生,其中差不多有7个半是去读研的,只有半个是去读本科的。所以,“考东大”这个词,在留学生圈子里,90%的情况下默认指的是“考东大的大学院”。

为什么本科这么难?

想作为“学部生”进入东大,主要就那么几条路:

第一条,也是最硬核的,就是和日本高中生一起参加“大学入学共通测试”(相当于日本高考),然后通过东大自己的校内考。这条路对留学生的日语、文化理解和学科知识要求和日本人一模一样,难度堪比登天,每年能走通的凤毛麟角。

第二条,是专门为留学生设置的“外国人留学生特别选考”。这条路稍微“友好”一点,主要看你的日本留学生考试(EJU)成绩、托福/雅思成绩,然后加上东大各学部的笔试和面试。听起来流程清晰,但问题是:名额太少了!东大每个学部每年通过这个方式招收的留学生,往往只有个位数。比如法学部、文学部、经济学部,每年可能就招那么2-5个人。你是在和全亚洲最顶尖的高中生竞争这几个名额,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第三条,是近些年比较火的英语项目,比如PEAK(Programs in English at Komaba)。这个项目的好处是不用考日语,用全英文申请和学习。但你别以为这是什么捷径。PEAK项目面向的是全球的精英学生,你的竞争对手是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学霸们,他们手握SAT/IB高分和各种国际竞赛大奖。我认识一个申请PEAK被拒的同学,IB成绩42分(满分45),还有丰富的模联和科研经历,照样没能拿到offer。

所以你看,东大的本科学位,对于留学生来说,就像是一个橱窗里的限量款奢侈品,好看,但真的太难拿下了。

为什么大学院机会更多?

相比之下,大学院的路子就宽敞多了。首先,日本的大学院,尤其是顶尖大学的理工科,非常依赖外国留学生来补充高质量的研究生源,推动科研发展。这是日本的国家战略,也是大学自身的需求。

其次,申请方式更灵活。大学院申请的核心是“教授内诺制”。说白了,就是你能不能被录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教授愿意接收你。你需要提前联系心仪的教授(这个过程我们叫“套磁”),把你的研究计划书、个人简历、成绩单发过去,让他对你产生兴趣。只要教授点了头,给了“内诺”,你再通过学校的统一材料审核和考试,基本就稳了。

这个制度给了申请者一个主动展示自己的机会。你的本科出身、在校成绩、科研经历、论文发表,都成了你和教授“谈判”的资本。我有个学姐,本科只是国内一所普通211,但她大三时跟着老师做了一个很不错的项目,有点小成果。她就拿着这个项目经验去“套磁”东大工学系的一位教授,来回发了十几封邮件,反复修改研究计划,最后教授被她的诚意和专业能力打动,给了内诺,她最终也顺利入学。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日本特色的“研究生”制度。这里的“研究生”不是我们说的硕士,而是一种预科性质的旁听生。很多同学会先申请成为心仪教授的“研究生”,在研究室里学习半年到一年,熟悉环境,也让教授熟悉你。之后再参加本研究室的硕士或博士入学考试,录取几率会大大增加。在4,493名留学生里,就有491人是在读的“研究生”,他们是进入大学院的强大后备军。

总结一下:想读东大本科,你需要和亚洲最强的“学霸卷王”们去抢那几百个名额;想读东大大学院,你需要用你的研究能力和规划去打动一个教授。哪个更容易,不言而喻了吧?

三、卷王争霸:哪个专业才是留学生的最爱(也是最卷)?

既然大部分同学都是冲着大学院去的,那下一个问题就是:哪个研究科的门槛快被踏破了?我们继续用数据说话。

理工科:当之无愧的“吸人大户”

在东大3,246名大学院留学生中,排名前三的研究科堪称“三巨头”:

  1. 工学系研究科:752名留学生。没错,一个研究科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覆盖了机械、电子、材料、建筑等所有热门工科方向,教授多,项目多,企业合作也多,自然成了留学生的首选。
  2. 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498名留学生。这个研究科设在柏校区,专注于跨学科研究,比如生命科学、环境学、信息学等前沿领域,非常受有志于科研的同学青睐。
  3. 情报理工学系研究科:329名留学生。随着IT和人工智能的热潮,这个研究科的人气一路飙升,几乎是所有计算机背景同学的终极目标。竞争也因此变得异常惨烈。

这三大研究科加起来,就囊括了近一半的大学院留学生。为什么理工科这么火?原因很简单:研究经费充足,教授招人意愿强,而且,最重要的,毕业后就业前景好。无论是留在日本进大厂,还是回国发展,东大的理工科金字招牌都极具分量。

文科:名额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品”

相比之下,文科研究科的留学生数量就少了很多。比如:

  • 经济学研究科:204名留学生。
  • 人文社会系研究科:182名留学生。
  • 法学政治学研究科:101名留学生。

数量少,并不意味着不卷。恰恰相反,文科的竞争是另一种维度的“卷”。首先,文科研究对语言的要求极高,你的日语不仅要流利,还得有深度,能写出逻辑严谨、论证充分的学术论文。其次,文科的教授数量相对较少,每个教授每年招收的学生名额也更有限。最后,文科的申请,除了研究能力,有时还会看重你思想的深度和独创性,这比单纯的GPA和科研项目更“玄学”。

我认识一个考东大经济学的同学,N1满分,托福110+,本科是国内Top2,为了准备研究计划书,他啃了十几本全日文的经济学专著,改了不下二十稿。他说:“理科是硬碰硬,看谁的‘武器’更强;我们文科,不仅要比武器,还要比谁的‘内功’更深厚。”

所以,如果你是理工科背景,那么恭喜你,你的选择面很广,机会也更多,但要准备好在热门专业里和成百上千的优秀者同台竞技。如果你是文科背景,你的路可能更窄一些,需要把语言和研究的内功修炼到极致,才能打动那为数不多的几位“伯乐”。

四、所以,你的东大梦,现在感觉如何?

看到这里,你可能对东大的录取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轮廓。它不再是一个模糊的、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一个由具体数字、路径和不同难度关卡构成的“游戏地图”。

别光盯着“亚洲第一”的光环焦虑。数据告诉我们,每年有几千名像你我一样的普通留学生,成功拿到了这张地图的“通关文牒”,其中大部分还是咱们的同胞。

也别因为本科录取率低而心灰意冷。如果你真的有非东大不去的执念,那就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大学院才是为大多数留学生敞开的大门。现在就开始规划你的研究方向,提升你的专业背景,这比你天天刷官网焦虑要有用得多。

更不要被那些“卷王”专业的数字吓到。人多的地方固然竞争激烈,但也说明机会多、资源好。关键不是去最热门的地方,而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研究室,那位导师。日本的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你和教授之间的“双向奔赴”。

说到底,东大的门,确实很窄,但它不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它上面有很多扇不同大小、通往不同房间的门。你的任务,不是用头去撞那扇最气派但可能已经挤满人的大门,而是静下心来,研究这张“建筑图纸”,找到那把能打开其中一扇门的,专属于你的钥匙。

那把钥匙,可能是你大学四年里认真做的一个项目,可能是你对某个冷门领域的热情,也可能是你那份改了无数遍、凝聚了你所有思考的研究计划书。

别再问“我行不行”了,去行动吧。把你的梦想,拆解成一个个可以执行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去实现它。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420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