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留学,如何弯道超车?

puppy

来到加拿大,是不是觉得大家都在埋头刷GPA?但光学习好真的够吗?其实真正的“弯道超车”,不是比谁学得更苦,而是比谁更早看清“游戏规则”。想在毕业时手握几份实习经历、建立起自己的黄金人脉网吗?想知道怎么巧妙利用学校的Co-op项目,让你的简历闪闪发光,甚至提前规划好移民路径吗?别再只盯着课本了,这篇文章就是要跟你聊聊那些学校不教、但能决定你未来发展的“潜规则”和实用干货,帮你少走弯路,轻松领跑!

留学生“弯道超车”心态自检
□ 你是否认为GPA是衡量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 除了上课和赶due,你每周会花时间在“课外”活动上吗?(比如参加社团、行业讲座)
□ 你知道学校Career Centre的具体位置和功能吗?上学期去过几次?
□ 你的LinkedIn个人资料是精心打造的,还是随手填写的?
□ 你是否了解什么是Co-op,以及它和普通实习的区别?
□ 你知道自己专业的NOC/TEER代码吗?了解它对未来移民意味着什么吗?

嘿,我是 lxs.net 的小编,今天想跟你聊点“正经事”。

先给你讲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我认识两个同届的学长,小A和小B,都是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科学(CS)专业的。小A是典型学霸,那种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路上的神人。他的GPA高达3.9/4.0,各类奖学金拿到手软,是我们这群学渣仰望的存在。

小B呢,成绩也不错,GPA大概3.5,但他更多的时间好像花在了“不务正业”上。大二参加学校的黑客松比赛,大三进了学校的Co-op项目,在Shopify实习了八个月,还经常在LinkedIn上分享一些自己做的小项目和行业观察。

毕业季来临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手握完美成绩单的小A,海投了上百份简历,面试却寥寥无几。面试官问他项目经历,他只能干巴巴地复述课程作业。而小B,还没等毕业典礼,就已经拿到了三四个大厂的Offer,其中就包括他实习过的Shopify,起薪是小A想都不敢想的六位数加元。

这个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们漂洋过海,砸下重金,难道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吗?小A的经历不是个例,每年都有大批GPA光鲜的留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撞得头破血流。他们输掉的,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对加拿大职场“游戏规则”的认知。

所以,这篇文章不想跟你灌鸡汤,只想跟你聊聊干货:在加拿大留学,如何真正实现“弯道超车”,让你在毕业时,不仅手握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更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路径和一份闪闪发光的简历。

别只当“GPA刺客”,Co-op才是你的第一块敲门砖

很多同学刚来加拿大,最先听到的“神话”就是Co-op,全称Co-operative Education。但很多人对它的理解仅仅是“带薪实习”。这可就太小看它了。

Co-op不是简单的实习,它是一个由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正式教育项目。你上的不再是“四年大学”,而是“四年大学 + 1-2年全职工作经验”的超级套餐。你的学生身份和员工身份是交替进行的,比如上8个月课,然后去企业全职工作4个月,再回来上课,如此循环。

这到底有多香?我们用数据说话。以Co-op项目最负盛名的滑铁卢大学为例,根据他们官方发布的2022-2023年度报告,超过96%的Co-op学生在毕业六个月内找到了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的毕业生平均起薪,也远高于安大略省其他大学的平均水平。像Google, Microsoft, Amazon, Tesla这些科技巨头,以及RBC, TD, Scotiabank等加拿大五大行,都是滑铁卢Co-op项目的大雇主,每年都会放出大量岗位。

我有个朋友在UBC的工程Co-op项目,他的经历很典型。大二暑假,他通过学校系统匹配到温哥华一家本地的建筑公司实习。虽然公司不大,但这份经历让他第一次知道了真实的建筑行业是如何运作的,也让他的简历不再是白纸一张。靠着这份经历,他在下一个Co-op学期成功申请到了加拿大知名工程公司SNC-Lavalin的职位。毕业时,他已经手握16个月的相关工作经验,找全职工作时,起点比那些只有课程经历的同学高了不止一个台阶。

那么,怎么才能搭上Co-op这班快车?

首先,它不是免费的午餐。大部分学校的Co-op项目都需要你额外申请,而且有GPA门槛(通常在B或B+以上)。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你需要通过项目内部的“求职竞争”。学校会有一个内部的招聘系统(比如滑铁卢的WaterlooWorks),企业会把Co-op岗位放上去,你需要像正常求职一样投简历、写求职信、参加面试。

这意味着,你从大一、大二就必须开始培养自己的求职技能。你的简历不能只写“我学过什么课”,而是要突出“我做过什么项目,解决了什么问题”。学校的Career Centre(职业发展中心)是你最好的朋友!他们提供免费的简历修改、模拟面试服务。别不好意思,大胆去约!我敢说,90%的留学生从来没踏进过那里,而这恰恰是你超越他们的机会。

记住,Co-op的真正价值,不在于那几个月的工资,而在于它给了你一个低风险的试错平台,一个提前进入加拿大职场的入口,以及一张写满“本地工作经验”的黄金名片。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本地背景的留学生来说,是无价之宝。

你的人脉,不是毕业后才开始建的

“Networking”(人脉拓展)这个词,在咱们文化里听起来有点功利。但在北美,这是一个非常中性,甚至是被高度鼓励的职业行为。一项被广泛引用的领英(LinkedIn)数据显示,高达85%的工作是通过人脉关系找到的。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好工作,根本就不会出现在Indeed或Glassdoor这样的公开招聘网站上,它们在“隐藏的就业市场”里就被内部消化了。

作为留学生,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缺少本地人脉。但好消息是,大学这个环境,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人脉金矿,关键看你会不会挖。

你的教授,就是第一座金矿。别再把教授当成只会打分的NPC(非玩家角色)了。他们的Office Hour,不只是用来问“这道题怎么做”的。你可以去聊聊你对某个行业问题的看法,问问他们当年的职业经历,甚至请教他们对你职业规划的建议。加拿大的教授很多都有丰富的业界经验,或者和业界有紧密的联系。他们的一封推荐信,一个不经意间的内推,可能就改变了你的职业轨迹。

我认识一个学传媒的学姐,她对体育营销特别感兴趣。她就经常去一个教市场营销的教授的Office Hour,这个教授曾经在MLSE(枫叶体育娱乐公司,拥有多伦多猛龙队和枫叶队)工作过。学姐不是去问作业,而是去请教教授对某个营销案例的看法。一来二去,教授对她印象深刻。后来MLSE有一个暑期实习的机会,教授直接就推荐了她。这个机会,是她自己海投简历绝对得不到的。

第二座金矿,是你的数字身份——LinkedIn。在加拿大,没有一个专业的LinkedIn页面,约等于“查无此人”。你的LinkedIn页面就是你的线上简历和职业名片。头像要专业,个人简介(Summary)要清晰地展示你的技能和职业目标,每一段经历都要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写出具体成果。

更高级的玩法是利用LinkedIn进行“Informational Interview”(信息访谈)。看到你心仪公司的校友?大胆地发一封邀请,附上一段简短真诚的留言,比如:“您好[校友名字],我是[你的大学]的一名在读学生,我对您在[公司名]的[职位]非常感兴趣。不知您是否方便在未来几周内,花15-20分钟的时间,让我向您请教一些关于这个行业/公司的经验?非常感谢!”

大多数校友都是很愿意帮助学弟学妹的。一次20分钟的咖啡聊天,你获得的信息和建立的连接,比你自己在网上看10篇攻略还有用。而且,当这家公司有职位空缺时,你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是一个和他/她聊过天的、活生生的人。

学校的各种活动、社团、招聘会,更是不能错过的机会。别总宅在宿舍里。多去参加一些行业讲座(Industry Night),哪怕听不懂也要硬着头皮去,目的是混个脸熟,拿几个联系方式。加入与你专业相关的社团,比如商学院的Finance Association,工程学院的Coding Club。在这里,你不仅能认识志同道合的同学,还能接触到已经毕业的校友和企业代表。

人脉不是你求人办事时才想起的“关系”,而是你平时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信任和连接。它不会立刻变现,但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

实习,不只是为了写在简历上

如果你所在的专业没有Co-op项目,或者你没能成功申请上,也别灰心。自己找实习(Internship)同样重要,甚至更考验你的主动性。

实习的意义远不止是给简历添上一行字。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体验”和“验证”。

很多同学对职业的想象都来自于影视剧或者网上的文章,比如觉得金融就是《华尔街之狼》,市场就是《艾米丽在巴黎》。但现实往往大相径庭。一份为期4个月的实习,足以让你亲身体验一个行业、一个岗位的日常。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数据分析工作,其实80%的时间都在清洗和整理枯燥的数据;或者,你以为很无聊的会计岗位,其实充满了逻辑推理的乐趣。这种亲身体验,能帮你及时调整职业方向,避免毕业后走上不适合自己的路,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实习是获得“Return Offer”(转正录用)的最佳途径。对于企业来说,招聘一个实习生并最终将其转正,成本和风险远低于招聘一个毫无了解的应届生。根据加拿大合作教育与工学结合协会(CEWIL Canada)的一些调查报告,超过50%的实习生在毕业后会收到来自实习公司的全职Offer。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比例。

我有一个在多伦多大学读Rotman商学院的朋友,她大三的暑假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RBC(加拿大皇家银行)找到了一个市场分析的实习岗位。实习期间,她不仅完成了分内的工作,还主动承担了一些额外的小项目,并且积极参加部门的每一次团建活动,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实习结束前,她的经理主动找她谈话,给了她口头的Return Offer,只要她毕业后愿意回来,职位就为她保留。

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实习机会?

学校的求职网站(Career Portal)是第一站,这里的信息是经过筛选的,专门面向本校学生,竞争相对较小。其次,LinkedIn, Indeed.ca, Eluta.ca等主流招聘网站要天天刷,设置好关键词提醒。

但我想强调一个很多人忽视的渠道:初创公司(Startups)和中小企业(SMEs)。大家挤破头想进大公司,但往往忽略了,加拿大的经济主体是中小企业。这些公司可能没有光鲜的办公室,但他们更灵活,更愿意给新人机会,你也能在其中接触到更广泛的业务。你可以通过 AngelList, Communitech (滑铁卢地区) 或者 MaRS Discovery District (多伦多地区) 等平台找到这些公司的招聘信息。

最后,试试“Cold Emailing”(陌生邮件)。找到你感兴趣的公司里相关部门的经理或HR的邮箱(可以用Hunter.io这样的工具),写一封简洁、真诚的自荐信。说明你是谁,为什么对他们公司感兴趣,你能带来什么价值,并附上你的简历。别怕被拒绝,发100封,只要有1-2个回复,你就赢了。

记住,第一份实习不求“高大上”,但求“有收获”。它能让你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心态转变,这比什么都重要。

提前规划,把移民当成一个“项目”来管理

对于我们大多数留学生来说,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移民规划,宜早不宜迟。千万不要等到毕业工签(PGWP)快到期了才开始着急,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请把你的移民规划当成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项目(Project),从你选专业、找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了。

你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毕业后,你可以申请长达三年的PGWP,这是你在加拿大合法工作的身份。在这期间,你需要积累工作经验,来满足移民的要求。目前最主流的联邦移民途径是“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 简称EE),它是一个打分系统,叫CRS(Comprehensive Ranking System)。年龄、学历、语言成绩(雅思/思培)、加拿大工作经验都是加分项。分数越高,被邀请申请移民的几率就越大。

我们来看一下现实的残酷性。根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官网公布的数据,2023年以来,EE的邀请分数线经常在500分以上。一个典型的加拿大本科毕业生,雅思四个7,工作一年,分数可能也就在460-480分左右,离邀请线还有一段距离。这意味着,光靠“正常”路径,移民的确定性并不高。

所以,“弯道超车”的思路在这里同样适用。你要学会利用“省提名项目”(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 简称PNP)。加拿大每个省都有自己的PNP项目,用来吸引该省需要的人才。一旦你获得了省提名,你的EE分数会直接增加600分,这基本上就等于保送了。

那么,规划该如何做?

第一,你的工作岗位很重要。加拿大的职业分为不同的TEER类别(Training,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Responsibilities)。TEER 0, 1, 2, 3类的工作通常被认为是“技术性工作”,是移民所需要的。在你找工作时,要有意识地去匹配这些类别。比如,在餐厅做服务员(TEER 4)可能无法为你移民加分,但在办公室做行政助理(TEER 3)就可以。

第二,工作地点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重要。安大略省和BC省因为申请人太多,PNP的要求水涨船高。而像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曼尼托巴省这些“草原三省”,或者大西洋四省,它们的PNP政策通常会更友好,分数要求更低。比如,曼省的PNP项目,对于在本省毕业并找到对口工作的留学生,就有非常优惠的政策。这意味着,去一个稍微“村”一点的地方工作一年,可能比你在多伦多死磕三年更容易拿到身份。

我有一个朋友,在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在多伦多做了一年市场工作,EE分数一直不够。后来他下定决心,搬到卡尔加里,在一家能源公司找到了同样的工作。仅仅工作了半年,他就通过阿尔伯塔省的省提名项目成功上岸了。他的选择,就是一种战略性的“降维打击”。

所以,从现在开始,花点时间去研究IRCC的官网,去了解你所在省份的PNP政策。把语言成绩尽早考出来(雅思G类,越高越好),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想从事的工作属于哪个TEER类别。这些功课,你做得越早,未来的路就走得越稳。

你的加拿大留学故事,不应该只有图书馆的深夜和成绩单上的A+。它还可以有在Co-op面试前的紧张与兴奋,在行业晚宴上与业界大牛交换名片时的激动,在实习项目中亲手解决一个真实商业问题的成就感,以及在毕业前就手握理想Offer和清晰未来规划的从容与自信。

别再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了。抬起头,看看课本以外的世界。真正的赛道,从你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祝你,前程似锦,弯道超车成功!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894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