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留学,我踩过的那些坑

puppy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谁不是一边兴奋一边懵圈呢?我真希望当时有人能拉我一把,告诉我那些没人说的“潜规则”。比如,租房怎么避开无良中介,写论文如何不踩学术诚信的红线,还有找兼职时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什么,以及第一次报税的手忙脚乱。这些坑,我都结结实实地踩过一遍。这篇不是什么官方指南,就是我用真金白银和血泪换来的教训,希望能帮你绕开这些弯路,让你的留学生活少点折腾,多点顺利。

留学加拿大,这些坑你可千万别踩!
租房避坑:核实房东身份,合同逐字看清,邮件沟通留证,不见房子不给押金。
学术诚信:引用格式要规范,Turnitin不是摆设,小组作业别当甩手掌柜,AI工具使用需谨慎。
兼职维权:了解所在省份最低时薪,签正式合同,工资单(Pay Stub)是关键,拒绝“现金工”。
报税须知:SIN号是必须,学费单T2202要收好,报税不等于缴税,还可能领到退税和福利。

还记得我刚落地多伦多皮尔逊机场的那个晚上吗?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心里一半是《老友记》里那种对新生活的憧憬,一半是对未知的迷茫。我掏出手机,点开和“未来房东”的聊天记录,地址、门牌号都清清楚楚。我甚至已经付了第一个月的房租和押金,合计2000加币,就等着拎包入住了。

一个小时后,我站在那个地址前,看着眼前紧闭的、漆黑一片的house,心里咯噔一下。邻居告诉我,这家人去欧洲度假了,至少一个月后才回来。我再发信息给那个“房东”,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那一瞬间,多伦多午夜的冷风,吹得我透心凉。是的,我被骗了。一个典型的“幽灵租房”骗局,就这么戏剧性地发生在了我身上。

那一晚,我在朋友家的沙发上度过,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什么没人告诉我这些?为什么那些光鲜亮丽的留学指南里,只字未提这些真实、残酷又糟心的“坑”?

所以,今天我坐在这里,不是以什么专家的身份,就是一个踩过坑、摔过跤的学长。我想把那些用真金白银和血泪换来的教训,原原本本地告诉你。这篇不是官方指南,就是一份朋友间的私房话,希望能让你在加拿大的路,走得顺一点,再顺一点。

租房的那些“坑爹”事,从入门到精通

租房,绝对是留学生涯的第一道坎,也是最多坑的地方。我那个2000加币的教训,只是冰山一角。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的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加拿大人因租房诈骗就损失了超过270万加元。留学生,尤其是初来乍到的新生,是骗子们最爱的“肥羊”。

最常见的骗局就是我遇到的那种,骗子盗用网上的房源图片,发布一个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完美公寓”。他们会编造各种理由,比如“本人在国外,不方便看房”,催促你赶紧通过电子转账(E-transfer)或西联汇款支付押金来“锁定”房源。记住一个铁律:任何没见到房子、没见到房东本人、没签正式合同就让你付钱的,99.9%是骗子。

那怎么才能安全租房呢?

第一,通过靠谱的渠道找房。学校的校内住宿(Residence)是最安全的选择,虽然可能贵一点,但省心。如果选择校外租房,可以看看学校官网推荐的租房网站,或者使用PadMapper、Rentals.ca、Kijiji等知名平台。但即便是大平台,也要擦亮眼睛。Facebook Marketplace和微信群里的个人房源,骗子尤其多,需要加倍小心。

第二,一定要实地看房。如果你人还在国内,可以拜托在加拿大的朋友、学长学姐,甚至可以花点钱找一个靠谱的看房服务。视频看房也是一个选择,但要让他们打开水龙头、看看窗外、在房间里走一圈,确保是实时视频,而不是播放录好的影像。看房时,顺便观察一下周边的社区环境、交通便利程度,问问未来的室友(如果合租的话)关于房东和房子的真实情况。

第三,核实房东身份。你可以礼貌地要求查看房东的ID和房产证明(Property Tax Bill),证明他确实是这套房子的主人。如果对方是二房东,你需要看到他和原始房东签署的租约,并确认原始房东同意转租(sublet)。

第四,合同是你的护身符。每个省都有标准的租房合同(Standard Lease Agreement),比如安大略省就有官方的模板。签合同前,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看清楚租期、租金包含哪些费用(水、电、暖、网)、押金金额(通常是一个月的房租作为最后一个月的房租押金,也就是last month's rent deposit)、维修责任、退租条款等。任何口头承诺都不要信,白纸黑字写进合同才算数。所有沟通,特别是关于钱和维修的,最好都用邮件进行,这是你未来的法律证据。

入住前,用手机把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拍下视频和照片,特别是那些已经存在的损坏,比如墙上的划痕、地毯的污渍。发一份给房东备案,避免退租时被无理克扣押金。了解你所在省份的房东与租客权益委员会(Landlord and Tenant Board),这是你在遇到纠纷时可以寻求帮助的官方机构。比如,房东不能随意涨租,不能未经通知就进入你的房间。这些都是你的合法权益。

论文的“红线”你别碰,学术诚信不是说着玩的

刚来加拿大上学,我以为最大的挑战是语言和全英文授课。后来才发现,真正的大Boss是“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在国内,我们可能对“引用”这件事没那么敏感,但在北美,这可是天大的事。

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朋友在一篇期末论文里,引用了一本书里的观点,他觉得只是转述了一下意思,就没加引用标注。结果,Turnitin(一个查重系统,几乎所有加拿大大学都在用)直接给他标红了25%的重复率。教授二话不说,给了他这门课零分,并且上报了学院的学术诚信办公室。他不仅要参加学术诚信的听证会,这个污点还会记录在他的学术档案里,甚至影响未来的研究生申请。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多伦多大学曾在其年度学术诚信报告中披露,一个学年内处理了超过1500起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对于国际学生来说,后果可能更严重,一旦被认定为严重作弊,可能会导致课程失败、停学甚至被开除,学签(Study Permit)也会随之失效,直接打包回家。

那么,学术诚信的“红线”到底在哪里?

首先是抄袭(Plagiarism)。这不仅仅是复制粘贴别人的文字。你把别人的观点、数据、想法,用自己的话重新说了一遍(Paraphrasing),但没有注明出处,这同样是抄袭。正确的做法是,无论是直接引用(用引号)还是转述,都必须在文中标注来源,并在文末的参考文献(References/Bibliography)中列出详细信息。

其次是“代写”和“代考”。微信群和朋友圈里那些“论文保分”“网课托管”的小广告,千万别碰!这属于最严重的学术欺诈。一旦被发现,基本就是开除处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你的学业、金钱和前途,不值得为了一时的轻松去冒这个险。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坑:小组作业。在一个group project里,如果你的队友抄袭了,而你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在最终成果上署了名,那么你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小组合作时,一定要建立信任和沟通,最好能交叉检查彼此负责的部分,确保没有学术不端的问题。

如何安全地跨过这条红线?

第一,开学第一周就去参加学校图书馆或写作中心(Writing Centre)举办的关于如何正确引用的讲座。他们会手把手教你APA、MLA、Chicago等不同引用格式的区别和用法。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

第二,善用工具。像Zotero、Mendeley这样的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帮你自动生成规范的参考文献列表,省时又准确。

第三,不懂就问。如果你不确定某个引用是否合规,或者对论文要求有任何疑问,直接去问你的教授或助教(TA)。他们很乐意为你解答,这表现了你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没人会因此觉得你笨。

第四,关于AI工具,比如ChatGPT。现在很多学校对AI的使用出台了新规定。有的教授完全禁止,有的允许用来做头脑风暴,但禁止直接复制其生成的内容。你必须仔细阅读每门课的课程大纲(Syllabus)上关于AI使用的政策,并在需要时明确声明你使用了AI辅助。千万不要自作聪明,教授们有的是方法检测AI生成的内容。

打工赚钱,别忘了用法律保护自己

留学生活费不菲,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做兼职来补贴生活、积累经验。这是好事,但打工圈里的水,同样很深。

我第一份兼职是在一家中餐馆做服务员,老板是中国人,说好了时薪12加币,现金结算,不报税。当时我傻乎乎地觉得挺好,拿到手的都是现金,还不用交税。干了两个月,老板开始拖欠工资,我去找他理论,他两手一摊:“我们之间又没合同,你去哪告我?”我当时就懵了,因为是“现金工”,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在这里工作过,最后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这种“现金工”在留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但它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你以为省了税,实际上你失去的是加拿大法律赋予你的所有劳动保障。

首先,你的薪水可能低于法定最低工资。加拿大每个省的最低时薪都不同,而且每年都会上调。例如,截至2024年初,安大略省的最低时薪是$16.55,BC省是$16.75,阿尔伯塔省是$15.00。任何低于这个标准的薪水都是违法的。

其次,你没有保险。如果你在工作时受伤了,比如在后厨切到手、滑倒摔伤,正规的雇主会为你购买工伤保险(WSIB/WorkSafeBC),你的医疗费用和误工费都会有保障。而打“现金工”,一旦出事,所有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最后,你没有失业保险(EI)和养老金(CPP)的积累。虽然你现在可能觉得这些很遥远,但它们都是合法工作的福利。特别是EI,如果你因为非个人原因失业(如公司裁员),并且工作了足够长的时间,政府会给你发放一段时间的失业金,帮你度过难关。

那么,如何做一个精明又受保护的“打工人”呢?

第一,确认你的合法工作资格。持有学签的国际学生,通常可以在校内无限时工作,在校外于学期期间每周最多工作20小时,在寒暑假等官方假期可以全职工作。在你开始找工作前,请务必在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官网上确认你的学签是否允许校外工作。

第二,申请社会保险号码(SIN)。这是你在加拿大合法工作的身份证明,相当于你的身份证号。任何正规的雇主,在雇佣你之前都必须要求你提供SIN。你可以在Service Canada免费申请。

第三,坚持签正式的雇佣合同。合同里会明确你的职位、工作内容、薪资、工时、福利等。这是保障你权益的最重要文件。

第四,学会看你的工资单(Pay Stub)。每次发工资,雇主都必须提供一张工资单,上面会详细列出你的工作小时数、总收入,以及各项扣除(Deductions),比如所得税(Income Tax)、CPP和EI供款。如果你发现任何问题,要及时向雇主提出。

如果你遇到了劳动纠纷,比如被无故解雇、克扣工资,不要害怕。你可以向所在省份的劳工部门(Ministry of Labour)投诉。他们会为你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维护你的合法权益。记住,在加拿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是什么身份。

第一次报税,我差点“原地爆炸”,但结果是真香

“报税”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成年人的复杂和烦恼。我第一次报税前,焦虑了好几个星期。一堆看不懂的表格(T4, T2202A),各种专业的税务术语,我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我甚至想过花几百加币找个会计师帮我报了算了。

后来,在学长的指点下,我硬着头皮自己尝试了一次,结果发现……咦,不仅不难,我还收到了政府几百加币的退税和福利金!瞬间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很多留学生都有一个误区:我没收入,或者收入很低,就不用报税了。大错特错!在加拿大,报税和交税是两回事。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报税是一种权利,是去“领钱”和积累福利的途径。

为什么一定要报税?

第一,领取消费税补贴(GST/HST Credit)。这是政府为了补贴低收入人群支付的消费税而发放的福利,每个季度发一次。只要你年满19岁,是加拿大税务居民,并且报了税,就可能符合领取条件。每年能有好几百加币呢!

第二,积累学费抵税额度(Tuition Tax Credits)。你每年交的巨额学费,不是白交的。学校会在年初给你一张T2202表格,上面是你上一年度支付的学费金额。这个金额可以用来抵扣你的应缴税款。大部分学生在读书期间收入不高,用不上这个额度,但它可以无限期地向后结转(carry forward)。等你毕业后找到工作,有了较高的收入,这些累积的学费额度就能帮你省下一大笔税款。如果你不报税,政府就不知道你有这笔额度,等于白白浪费了。

第三,申请其他福利。一些省份还有自己的福利项目,比如安大略省的延龄草福利金(Ontario Trillium Benefit),它整合了住房、能源和消费税补贴,符合条件的居民每月都能收到一笔钱。而申请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要报税。

第一次报税,你需要准备什么?

1. 你的SIN号。

2. T4表:如果你打过工,你的雇主会在次年2月底前给你这张表,上面是你去年的工资总额和各项扣款。

3. T2202A表:你的学费单,可以从学校的学生系统里直接下载。

4. 房租收据:如果你在安省等地租房,保留好房租收据,可以用来申请住房补贴。

报税其实没那么可怕。现在有很多经过加拿大税务局(CRA)认证的报税软件,比如Wealthsimple Tax (原SimpleTax), UFile, TurboTax。很多软件对学生或低收入人群是免费的。你只需要像填问卷一样,把表格上的数字一个个输入进去,软件就会自动帮你计算所有东西,并且可以直接在线提交给CRA。

此外,每年3、4月份,很多大学的学生会都会联合CRA举办免费的报税诊所(Tax Clinic),由受过培训的志愿者手把手帮你报税。你只需要带齐文件去就行了,完全免费,超级适合第一次报税的小白。

记住,报税的截止日期通常是每年的4月30日。即使你错过了,也应该尽快补报(file late),因为那些福利可不会等你哦。

留学这条路,就像一场单人闯关游戏。路上有新奇的风景,也有意想不到的陷阱。没有人能替你走完全程,但如果我的这些“踩坑”经验,能帮你识别地图上的几个危险标记,让你绕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那这篇文章的目的就达到了。

别怕犯错,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的学费。但如果我的这些“学费”能帮你省点钱、省点心,让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体验这个美丽的国家上,那就再好不过了。

大胆去闯吧,去经历,去感受。记住,在你身后,有无数像我一样曾经懵懂、也曾狼狈的学长学姐。我们都曾是你,我们为你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894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