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荷兰疫情防控政策 | 关注政府官网,避免信息滞后 |
注册学校健康系统 | 及时更新个人健康状况 |
合理安排线下与线上课程 | 注意课程调整通知 |
利用校内资源缓解心理压力 | 积极参与线上心理咨询 |
留学生眼中的荷兰:抗击新冠疫情的独特之道
还记得2020年春天,刚到荷兰的我正准备开始在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的第一学期,突然听到一条消息——学校要暂停线下教学,所有课程转到线上。这消息当时让我有点懵,毕竟从小到大从没想过留学生活会被疫情这样打乱。后来才发现,荷兰这国的疫情应对方式和我之前听说的美国或者加拿大完全不一样,真是让我眼界大开。作为留学生,了解这些细节对我们适应生活、学习和心态调整特别重要。
荷兰政府的“聪明防疫”让我感到安心
相比美国NYU那边一刀切的封城政策,荷兰政府采取的是“智能锁定”策略。比如在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他们会根据疫情数据灵活调整开放图书馆的座位数和课程教室容量。学校会提前通过邮件告诉大家哪些建筑可进,哪些地方必须戴口罩。记得有一次,我参加线上TOEFL(托福英语水平考试)备考群,群里有同学分享他们学校不同的防护措施,发现荷兰这边其实更注重个人责任感,大家都自觉保持距离和戴口罩,感觉氛围还挺温馨。
线上与线下课程混合模式,灵活适应留学生学习节奏
在莱顿大学,疫情最严重时,教授们迅速调整教学方案。比如我有一门生物课,平时需要做实验,老师改成了线上模拟实验,课本和视频资源配合得特别紧密。虽然没法像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那样有大面积的线下设施,但荷兰的高效在线课堂让我感到学习效率并没有打折。还有些课程直接使用Zoom平台,老师会分小组讨论,保证我们这些留学生能跟上进度。对头脑灵活的我们来说,反而能利用碎片时间去复习和预习。
留学生心理支持服务,让我不会感觉孤单
疫情期间,挤在宿舍多少会有点焦虑,尤其是语言不通,想倾诉又没法面对面。荷兰的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提供了专门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免费且保密。我朋友小李就是在那里找的心理医生,聊聊压力和孤独感后感觉好多了。学校还组织了线上活动,比如瑜伽课和读书会,帮大家放松心情。对我们这种远离家乡的留学生来说,这些支持真是救命稻草。
荷兰的防疫政策对留学生签证和居留的影响
大家最关心的签证问题也得跟上节奏。荷兰移民局(IND)在疫情期间推出了特别政策,比如如果因为疫情无法及时办理续签,学校会出具延期证明,帮你避免身份中断。我身边有个朋友因为航班取消,没及时回国续签,学校协助他申请了网上办理,最后顺利拿到了签证延期。对我们来说,及时关注学校和移民局的官网很重要,别让签证问题成为留学路上的绊脚石。
日常生活的细节:购物、交通和社交都变了样
疫情期间,荷兰的超市严格控制人数,结账排队时大家也保持1.5米距离。阿姆斯特丹的公共交通会限制车厢内人数,大家都自觉戴口罩。与我之前听说的加拿大温哥华和美国西雅图那些拥挤场面相比,荷兰这种有序让我觉得挺安全。社交方面,虽然不能频繁聚会,但学校会组织线上派对或者小范围户外活动,让我们这些爱玩爱社交的留学生也有释放的渠道。
留学成绩压力下的防疫体验:GPA(平均绩点)和TOEFL(托福)成绩依然重要
没错,疫情没让我们放松学习。莱顿大学的教授们依然严格按照学期要求考核。GPA就是“Grade Point Average”的缩写,代表你的平均成绩,很多学校和将来申请奖学金都会看。TOEFL是托福考试,是留学生证明英语水平的标准考试。疫情期间,虽然考点减少,但荷兰的一些考场调整了座位间距,保证考试公平和安全。我当时考试前特意查了官方通知,提前预约,体验还不错。对我们来说,疫情下保持好成绩和语言水平,是留学成功的关键。
疫情结束后,荷兰留学生活的新常态
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莱顿大学和其他高校开始恢复更多线下活动,但线上教学的优势被认可并保留了下来。未来可能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趋势,这对我们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自律要求。看着身边的同学们都能灵活切换学习模式,我也觉得荷兰这种独特的抗疫路线,既保证了安全,也不耽误学习,挺适合我们这代留学生。
实用小贴士:留学荷兰疫情下,怎么活得更轻松?
我建议大家一到荷兰就第一时间关注学校和荷兰政府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网站,别光靠朋友圈消息。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口罩、洗手液别忘带。遇到课程调整或者签证问题,及时找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帮忙。别害羞,心理压力大了就预约心理咨询,释放一下压力。大家还可以加入学校的留学生群,互相分享信息和经验,有时候一个小提示就能省你不少麻烦。疫情期间,保持学习动力,照顾好自己,未来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