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1. 明确兴趣方向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虽热门,但细分方向差异大,建议结合自身背景和兴趣选择 |
2. 提前准备语言和成绩 | GPA、TOEFL、GRE等成绩是申请基础,建议提前1年准备 |
3. 研究目标院校课程设置 | 不同学校侧重点不同,比如港大偏研究,港科大偏应用,港中文偏理论 |
4. 积累项目或实习经验 | 申请AI和大数据专业,项目经历比纯理论更重要,尤其是有代码产出的 |
5. 写好个人陈述 | PS要讲清楚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你做了什么准备、未来想做什么 |
“嘿,你还记得那个熬夜改PS的晚上吗?”
那会儿我还在温哥华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读计算机硕士,凌晨三点盯着电脑屏幕改PS,一边改一边怀疑人生。当时我申请的是人工智能方向,结果收到港科大(HKUST)的offer,还问我愿不愿意转大数据方向。那时候我还在想:“大数据?那不是公司里做报表的吗?”
后来才知道,这俩专业现在在港校里有多吃香。AI和大数据已经不是“技术宅专属”了,而是很多港校重点发展的方向,连金融、传媒、医学都在抢着用AI做分析。而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数据资源丰富,就业前景也比想象中宽。
港校的AI和大数据专业到底有多火?
我认识一个朋友,GPA才3.3,托福95,结果居然拿到了港中文(CUHK)的AI硕士offer。她说她申请的时候做了两个AI相关的项目,其中一个还是在Kaggle上跑模型。港校现在特别看重实际操作能力,不是只看成绩。
像港大(HKU)的Master of Data Science,录取率不到20%,竞争比商科还激烈。而港科大的MSc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去年还新增了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track,说明他们也在不断调整课程方向。
还有个朋友去了港城大(CityU)读大数据分析,他说那边的课程设置特别贴近行业,比如有一门课直接教你怎么用AWS做数据处理,还有老师带他们做金融风控模型。这种“实战型”课程,在找工作时真的加分不少。
这些专业到底学啥?适合谁?
如果你以为AI就是写代码、调参数,那你就小看它了。港校的AI课程其实很综合,比如港中文的AI硕士,就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甚至还有AI伦理课。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
而大数据呢,不只是“会跑SQL”就行。港大的数据科学硕士,就要求你懂Python、R、SQL,还要会用Spark、Hadoop这些工具。更狠的是,他们有一门课叫“数据可视化”,教你用Tableau和D3.js把数据讲成故事。
这两个专业都适合哪些人?如果你本科是计算机、数学、统计、工程类的,那恭喜你,你是“天选之子”。如果你是商科、文科出身,也不是没机会,但你得提前补点编程基础,不然开学第一天你就会怀疑人生。
申请这些专业要啥材料?
港校申请其实不复杂,但细节很多。比如港科大要求GRE,港中文不要,港大建议有但不是必须。语言成绩方面,一般要求托福90+或雅思6.5+,小分不能低于5.5。有些专业还会要求WES认证,尤其是非英语授课背景的同学。
推荐信方面,建议至少一封是学术推荐人,比如你的导师或课程老师。如果你有实习推荐人,那也行,但最好能说明你在项目中做了啥技术活,比如“负责用Python做数据分析”这种具体描述。
项目经历是关键。如果你做过AI相关的比赛,比如Kaggle、阿里天池,或者在实验室做过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的项目,那一定要在简历和PS里突出。哪怕你只是写了个小模型,跑了个小数据集,也比没有强。
毕业后能干啥?留港还是回国?
很多人问:“读完AI或大数据,能不能留港?”我的答案是:能,但要看你努力程度。港校的CS系学生很多都能找到实习,比如腾讯、阿里、Google、Meta都有在港校招人。我一个学弟在港科大读AI,还没毕业就被腾讯招去实习,后来直接转正。
如果你想回国发展,那这两个专业也是“香饽饽”。AI现在在金融、医疗、教育、制造都吃香,尤其是大厂,像字节、美团、京东都在抢AI人才。而大数据呢?几乎每个公司都需要,不管是做用户分析、市场预测,还是风控建模。
不过,如果你想走学术路线,那建议你考虑读PhD。港校的AI研究其实很强,比如港大的计算机视觉团队、港中文的NLP团队,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力。
学长学姐的真实经历: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认识一个女生,本科是商科的,后来自己学了Python和机器学习,做了两个数据分析项目,最后拿到了港城大的大数据offer。她说她一开始也担心自己基础差,但来了之后发现,只要肯学,港校老师都很愿意帮忙。
还有一个朋友,本来想申美国的CS,结果被拒了,临时转申港科大的AI,居然拿到了offer。他说他PS里重点写了自己为啥对AI感兴趣,还提到了在Kaggle上的比赛经历,结果招生官很感兴趣。
这些例子说明啥?说明港校不是只看成绩,他们更看重你的潜力和热情。如果你真的喜欢AI或大数据,愿意动手做项目,那你就值得一试。
最后给学弟学妹几句大实话
如果你现在还在纠结要不要申AI或大数据,那我建议你先问问自己:你愿意熬夜跑模型吗?你愿意在GitHub上写代码吗?你愿意在实习中做数据清洗吗?如果答案是“愿意”,那你就是这块料。
别怕自己基础差,很多港校学生也不是科班出身。只要你愿意学,愿意动手,你就能走通这条路。
记住一句话:AI和大数据不是靠“听懂了”就能学会的,而是靠“做出来”才能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