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1. 了解排名背后的评估标准 | QS排名偏重研究、国际化、师生比,不完全代表教学质量 |
2. 关注专业优势与行业资源 | 有些非顶尖院校在特定领域有强大资源和校友网络 |
3. 考虑城市与就业机会 | 伦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实习机会多,生活便利 |
4. 评估录取难度与性价比 | 排名靠后院校申请门槛低,学费相对便宜,适合过渡或转专业 |
5. 重视个人适应与成长空间 | 学校是否支持国际生、课程是否灵活、导师是否负责更重要 |
“QS排名100名之后的英国院校,真的不值得读吗?”
去年有个学妹跑来问我,她拿到了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offer,但心里还是犹豫,因为QS排名在100名开外。她说:“学长,我是不是该再冲一冲G5?”我反问她一句:“你了解这个学校的专业实力吗?你知道谢菲尔德的材料工程在英国可是前三?”她愣了一下,说没太关注这些。
其实,很多同学在选校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看QS排名。但你知道吗?QS排名其实只是参考之一,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校的真实水平,特别是对留学生来说,真正影响你未来发展的,远不止一个数字。
比如,我之前认识一个朋友,他在英国读的是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QS排名常年在150左右。但他的专业是新闻传播,而卡迪夫的新闻专业在英国本土排名常年前三。他毕业后直接进了BBC实习,现在在一家国际媒体公司做编辑,工资不低。他说:“如果当初只看QS排名,我可能就错过这个机会了。”
再比如,英国的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QS排名大概在180左右。但它的亨利商学院(Henley Business School)可是英国最早获得三重认证的商学院之一。我一个学姐就在那里读了金融硕士,现在在伦敦一家投行工作。她跟我说:“当时很多人劝我冲更高排名的学校,但我自己查了资料,觉得这个学校的金融专业特别适合我,结果真没选错。”
所以你看,排名只是个参考。真正重要的是你学的专业在业内有没有认可度,学校有没有给你提供实习、就业资源,以及你能不能在这个环境里学到东西、成长起来。有时候,一个排名不高的学校反而更适合你,因为它更“对口”。
而且,你有没有想过,排名高的学校竞争也高?GPA要求高、申请人数多、录取门槛高。如果你的背景不是特别强,硬冲高排名学校,可能连offer都拿不到。这时候,选择一个排名稍低但专业实力强的学校,反而更容易拿到offer,也能在专业领域里站稳脚跟。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业。很多同学以为只要学校排名高,回国找工作就轻松。但其实,用人单位更看重你的专业能力、实习经历、英语水平,还有你能不能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你在排名100之外的学校,但专业扎实、实习经历丰富,照样能拿到好offer。
举个例子,英国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QS排名大概在300左右,但它的工程和商学院在苏格兰地区非常有名。我认识一个学机械工程的同学,他在那里读完硕士后,直接被一家德国大厂招走了,工资比很多G5毕业的同学还高。他说:“学校虽然排名不高,但课程很实用,老师都是行业出身,教的东西直接就能用。”
再来说说城市因素。很多排名靠前的学校集中在伦敦、牛津、剑桥这些地方,生活成本高得吓人。而一些排名稍低的学校,比如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虽然不在伦敦,但城市生活成本低、实习机会也不少,反而更适合长期学习和生活。
还有,有些学校虽然排名不高,但对国际生的支持非常到位。比如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它在英国和中国都有校区,对国际生的适应、语言支持、就业指导都做得很好。我有个朋友在那里读完本科后,顺利申请到伦敦政经(LSE)的硕士,他说:“如果不是诺丁汉打下的基础,我根本不敢冲LSE。”
说到底,选学校不是只看排名那么简单。你要看专业、看课程设置、看就业资源、看城市环境、看学校对国际生的支持,甚至还要看你自己能不能适应那里的学习节奏。排名只是个工具,不是唯一的标准。
所以,如果你拿到了QS排名100之后的英国学校的offer,别急着否定自己。先去查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行业口碑,看看毕业生都去了哪儿工作,问问在校生或者校友的真实体验。说不定,你选的这个“非热门”学校,反而更适合你,也更能帮你实现留学的目标。
最后,给你个建议:别光盯着排名看。多去学校官网查信息,加入一些学长学姐的微信群、论坛,或者直接联系学校招生办。信息多了,你自然就能判断这所学校到底值不值得读。留学不是为了一个排名,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