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1. 确定专业方向与目标院校 | 英国声乐专业细分多,需根据兴趣与职业规划选择 |
2. 准备语言成绩与学术背景 | 雅思(IELTS)要求普遍6.5以上,部分学校接受托福(TOEFL) |
3. 准备作品集与试音(Audition) | 不同学校要求不同,提前研究官网或联系导师 |
4. 撰写个人陈述(PS)与推荐信 | 内容需突出音乐经历、学习动机与未来规划 |
5. 申请签证与准备行前材料 | 注意CAS、存款证明、肺结核检测等材料准备 |
“嘿,你还记得大一那年在琴房练到凌晨两点,只为唱好那句《今夜无人入睡》吗?”
我就是那个在琴房里一边打哈欠一边反复练高音的傻姑娘。后来我去了英国读声乐,现在想想,那段日子真是“痛并快乐着”。如果你也正准备走这条路,那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写的。别担心,我不是那种“过来人”讲大道理,咱就是说,聊点真格的。
为啥选英国?声乐氛围真不是盖的
先说说英国的声乐环境吧。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这些城市,音乐氛围超级浓。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皇家北方音乐学院(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这些学校在国际上都很有名。而且英国学制短,本科三年,硕士一年,适合想快速提升又不想拖太久的同学。
我有个朋友去了RNCM读声乐硕士,她说那边的老师很多是英国皇家歌剧院出来的,平时上课就像在“大师班”。而且学校经常有演出机会,她第一学期就登台唱了《茶花女》选段。这种实践机会在国内真的不多。
选对专业方向,别只看名字
很多人以为“声乐”就是唱歌,其实英国的声乐专业分得很细。比如有的学校有“Vocal Performance”(声乐表演)、“Opera”(歌剧)、甚至还有“Choral Conducting”(合唱指挥)这些方向。选错方向,可能你学了一年都没怎么开口唱歌。
我认识一个学姐,她一开始申请的是“Music Performance”,结果进去后发现课程偏理论多,她想多练歌剧,后来只能转学。所以建议大家申请前一定要看课程设置,别光看名字。
语言成绩不是小事,别想着“临时抱佛脚”
英国大学对语言要求普遍是雅思(IELTS)6.5,单项不低于5.5或6.0。有些学校也接受托福(TOEFL),但最好提前确认。我有个同学托福考了105,结果学校不认,只能临时再考雅思,差点耽误申请。
建议大家尽早准备语言考试,别想着“等作品集录完再说”。因为申请时间线很紧,尤其是音乐类专业,很多学校12月就截止了。语言成绩拖到最后一刻,容易出问题。
作品集不是随便录几首歌就行
作品集是英国声乐申请的核心。不同学校要求不一样,有的要录3-5首不同风格的曲目,比如意大利语、德语、法语各一首,加上英文艺术歌曲。还有的学校会指定曲目,比如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 Drama就要求必须包含一首英语作品。
我那时候录作品集录了整整一个月,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试音、录音、听回放、再调整。别想着“随便录一录”,招生老师一听就知道你是不是认真准备的。
个人陈述(PS)别写成简历,要讲“故事”
很多人写PS就是“我从小学音乐,后来考了级,现在想出国深造”。这太干了!招生老师想看到的是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为什么选这个学校,以及你未来想做什么。
我写PS的时候,开头写的是我在高中第一次唱《O Mio Babbino Caro》时的紧张和兴奋,然后讲这段经历如何影响了我后来的学习方向。结尾提到我特别想在英国接触歌剧训练,因为那边的舞台实践多。结果那篇PS被老师夸“有画面感”。
推荐信别随便找个老师签个字
推荐信最好是熟悉你音乐经历的老师来写。比如你本科声乐老师,或者参加过比赛的评委。如果找一个只教过你公共课的老师写,内容肯定空。
我申请时找了我本科的声乐导师,她不仅写了我上课的表现,还提到了我在校内演出中的表现,甚至提到了我练歌时的专注度。这样的推荐信才真实、有说服力。
面试(Audition)是关键,别只靠录音
很多英国声乐专业都要求面试(Audition),有些是线上视频面试,有些是现场。面试内容通常包括现场演唱、视唱、听力测试,甚至还有即兴表演。
我有个朋友去RNCM面试,老师当场给她一段新谱子让她唱,还问她对某部歌剧的理解。她说那感觉就像“考试现场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紧张到手心冒汗。
签证材料别拖到最后一刻
拿到offer后,别以为万事大吉。签证材料也很重要。英国学生签证(Student Visa)需要CAS(Confirmation of Acceptance for Studies)、存款证明、肺结核检测报告等材料。
我去年帮一个学妹检查材料,她存款证明时间不够28天,差点被拒签。建议大家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签证材料,别等到最后几天。
行前准备别光想着买包和衣服
去英国前,很多人忙着买衣服、买电子产品,但千万别忘了带音乐资料。比如乐谱、录音设备、U盘,甚至带个便携式耳机监听设备。
我刚到英国那会儿,发现很多同学都带了便携式键盘,方便在宿舍练声。还有同学带了录音笔,随时录下老师上课的点评。这些小细节真的能帮你更快适应。
最后,给正在犹豫的你一句话
如果你真的热爱音乐,别怕这条路有多难。英国的声乐教育体系成熟,机会多,只要你愿意拼,一定能找到属于你的舞台。别总想着“我能不能行”,先问问自己“我愿不愿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