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打工全攻略:这些坑你千万别踩!

puppy

留学生在日本打工需先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每周最多工作28小时,选择正规工作类型,警惕中介骗局,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影响学业。

步骤 注意点
确认打工许可 必须向入管局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否则违法
了解打工时间限制 每周最多28小时,假期可放宽
选择合适的工作类型 推荐便利店、居酒屋、中文家教等
警惕中介陷阱 别轻易交押金,确认工作内容和薪资
保护个人信息 别随便给银行账户、护照复印件

你刚来日本没多久,听说隔壁宿舍的学姐已经在便利店打工了,一个月能挣个七八万日元,感觉挺靠谱的。你也动了打工的念头,想着能补贴生活费,顺便练练日语。结果你一问,发现原来日本打工没那么简单,一不小心就踩雷了。

有个朋友在早稻田大学念语言学校,刚来没多久就听说打工可以赚点零花钱。她通过一个“中介”介绍,花了两万日元报名费,说是可以安排在居酒屋工作。结果人去了,才发现是“黑工”,没签合同,也没保险,工资还经常拖欠。她后来才知道,这种中介在留学生圈里很常见,专门骗刚来的新生。

打工在日本是合法的,但前提是你要有“资格外活动许可”。这个许可是在你入境后向入管局申请的,通常学校会帮你办。没有这个许可就去打工,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查到,可能会被遣返回国,影响以后的签证申请。别小看这个步骤,很多同学以为来了就能打工,结果被学校老师提醒才发现问题。

打工的时间限制也得注意。根据日本法务省的规定,留学生每周最多只能打工28小时,寒暑假等长期假期可以放宽到每天8小时。如果你是语言学校的学生,打工时间限制更严格,有些学校甚至不允许打工。比如上智大学的语言课程,就明确要求学生不能打工,否则会影响升学。

选工作类型也很关键。很多人一开始都想着去居酒屋或者餐厅,觉得挺新鲜的。但其实这些工作强度大,站的时间长,而且要面对很多日本客人,对语言要求高。相比之下,便利店、自动贩卖机补货、中文家教这类工作更适合新手。比如在东京的留学生,很多人会在7-11或者FamilyMart打工,时薪稳定,工作内容也简单。

还有一个坑是“中介陷阱”。有些中介会打着“高薪工作”“轻松上岗”的旗号,吸引留学生报名。但其实这些工作要么是“黑工”,要么是骗局。比如有个在明治大学读书的同学,被中介忽悠去“翻译兼职”,结果去了才知道是要帮忙做假材料,这可是违法行为,差点被警察带走。

打工前一定要确认合同和工资结算方式。正规的打工单位都会签合同,写清楚时薪、工作时间、休息日、保险等。如果对方只口头承诺,没有书面合同,那你就要小心了。比如在大阪,有个同学在居酒屋打工,老板说“干满三个月就涨工资”,结果三个月后老板直接说“最近生意不好”,一分钱没涨。这种事很常见,一定要提前确认好。

保护个人信息也很重要。有些中介或者“黑工”单位会要求你提供护照复印件、银行账户信息,甚至让你签空白合同。千万别答应。一旦信息泄露,可能会被用来做非法贷款或者洗钱。之前有个在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同学,因为给中介提供了护照复印件,结果被人拿去注册公司,差点成了“法人代表”。

打工虽然能赚钱,但别让它影响学业。日本大学对出勤率和GPA(GPA就是你的平均成绩)要求很严格,如果你因为打工耽误了上课或者考试,可能会影响毕业甚至签证更新。比如在同志社大学,GPA低于2.0就会被警告,连续两个学期不达标就会被劝退。所以打工归打工,别本末倒置。

如果你是语言学校的学生,更要注意打工对升学的影响。很多语言学校会建议你不要打工,因为语言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比如在东京国际文化学院,学校明确规定打工不能超过每周10小时,否则会影响推荐升学。如果你打算升入大学或专门学校,最好先打好语言基础。

最后提醒一句,打工虽然能缓解经济压力,但千万别为了赚钱去做违法的事。比如帮别人代购、做假发票、刷单这些,都是灰色地带,一旦被查到,后果很严重。之前有个在法政大学读书的同学,帮人代购免税商品,结果被海关查到,不仅被罚款,还被列入黑名单,影响了以后的签证。

打工这件事,说到底就是“赚点生活费,顺便练练日语”。别太贪心,别太急,找份靠谱的工作,慢慢积累经验。如果你刚来日本,建议先从便利店或者学校介绍的工作做起,等熟悉了环境再考虑换更好的岗位。别踩坑,别被骗,稳稳当当才是正道。


puppy

留学雅思

8509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