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明确目标学校与专业方向 | 结合兴趣、研究计划、教授研究方向匹配度 |
联系教授进行事前面谈(AO入试) | 邮件要简洁、专业、有研究计划支撑 |
准备出愿材料(成绩单、研究计划、推荐信) | 注意各校提交时间、格式要求 |
参加校内考(笔试+面试) | 提前模拟面试、复习专业知识 |
申请签证与准备赴日 | 确保在留资格认定书已下,准备好体检与机票 |
日本留学直考全攻略:研究生、修士到博士的通关秘籍
你有没有试过半夜盯着邮箱,就等教授回信?那感觉,比等托福出分还紧张。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申请早稻田大学的修士课程,整整写了15封邮件才拿到教授的回复。结果人家只回了一句话:“你的研究计划不够具体。”他当场崩溃。后来他改了三次研究计划,终于拿到了内诺。这,就是日本留学直考的真实写照。
日本的大学制度和欧美很不一样,很多学校不走统一申请系统,而是直接联系教授,走“内诺制”。什么意思?就是你得先说服教授收你,他点头了,你才有资格参加考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相亲”?没错,这事儿讲究缘分,也讲究准备。
我认识一个学姐,她本科是中山大学的,GPA 3.4,不算特别高。但她申请的是九州大学的修士课程,目标是环境工程。她一开始也担心自己成绩不够,但后来她发现,日本学校更看重研究计划和实际能力。她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研究计划,还联系了实验室的学长,拿到了一些内部资料。最后她顺利拿到了教授的内诺,连教授都说:“你的计划很清晰,我很感兴趣。”
说到研究计划,这东西真的不能马虎。很多人以为随便写个大纲就行,其实不然。我在东京大学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教授最看重的不是你现在的研究水平,而是你有没有独立思考和规划的能力。比如你要申请社会学专业,研究计划里得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方法、数据来源,甚至还要说明你打算怎么分析。别小看这一页纸,它可能决定你能不能拿到内诺。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得先考N1?其实不一定。像京都大学、大阪大学这些名校,他们对语言的要求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很多教授更看重你的专业能力,而不是日语等级。当然,如果你是文科生,尤其是文学、历史这类专业,N1还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你是理工科,比如计算机、机械工程,那N2甚至N3都可能被接受。不过,别高兴太早,面试时你还是得能听懂教授的问题,也能表达清楚自己的研究内容。
我有个学弟,申请的是东北大学的修士,专业是材料科学。他TOEFL只有85分,没考N1,但照样拿到了offer。为什么?因为他提前联系了教授,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在邮件里附上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发表的论文,还主动提出可以参加Skype面试。教授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给了他机会。所以你看,语言成绩不是万能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展示出你的研究潜力。
说到面试,这绝对是重头戏。很多同学以为只要研究计划写得好就能过,其实不然。面试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我在庆应义塾大学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面试通常会问三个问题:你是谁?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么研究?听起来简单,但要回答得清楚、有逻辑,其实挺难的。建议大家提前准备几个版本的自我介绍,中英文都要练,特别是要能用日语简单介绍自己的研究。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联系教授的方式”。很多人一上来就发邮件,结果石沉大海。其实,最好先通过LinkedIn或者学术数据库找找教授的学生,看看有没有认识的人可以介绍。比如我认识一个同学,他想申请东京工业大学,结果发现他本科导师和那边的教授是同门。他通过导师写了一封推荐信,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教授的回信。这种“关系”在日本特别有用,千万别忽视。
申请日本研究生(修士预科)和修士课程其实是两回事。很多人以为申请研究生就是提前进实验室,其实不然。研究生是“听讲生”,不能参加考试,必须再考一次修士课程。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修士,那最好直接准备修士考试,而不是先申请研究生。像北海道大学、名古屋大学这些学校,很多学生都是直接考修士,根本不走研究生这条路。
博士申请就更难了。首先你得有硕士学历,其次你得有研究成果。比如我一个朋友申请东北大学的博士,他硕士期间发表了两篇SCI论文,还拿了奖学金。结果他面试的时候,教授直接问:“你来我们实验室,打算解决什么问题?”他回答得很清楚,还列出了未来三年的研究计划。最终他顺利被录取,还拿到了JSPS奖学金。所以博士申请,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别怕失败。我认识的很多成功申请者,都不是一次就成功的。有人考了两次修士,有人换了三个研究方向,有人甚至从文科转到了理科。只要你愿意坚持,愿意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日本的大学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论坛上、群里、朋友圈里,到处都有愿意帮你的人。
所以,别犹豫了。现在就开始写你的研究计划吧,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准备。别让“如果当时我早点开始就好了”这句话,变成你未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