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目标国家对中医的认可度 | 不同国家对中医执业资格要求不同,提前查清楚 |
选择有中医相关课程的学校 | 如UBC、NYU等提供替代医学课程,适合入门 |
积累实践经验,参加中医社团或实习 | 动手能力比理论更重要,实习能帮你积累真实经验 |
关注签证与执业许可政策变化 | 政策常变,别等到毕业才发现不能执业 |
“我是在国外才真正爱上中医针灸的”
去年冬天,我在纽约大学(NYU)的图书馆里赶Due,连续熬了三天夜,眼圈黑得像熊猫,脖子僵得像铁板。那天我室友看不下去了,直接拉我去他认识的一个中医诊所,说是他爸从国内请来的老中医,就在学校附近开了个小诊所。针灸完,我整个人像被重置了一样,脑子清醒了,背也不疼了。那天晚上我竟然第一次在DDL前睡着了,还睡得特别香。
后来我开始主动了解中医,甚至开始考虑转专业。你可能觉得奇怪,一个学金融的留学生,怎么突然爱上针灸了?其实不是我变了,是我在国外才真正理解了中医的价值。
我在UBC的朋友小林也一样。他本来学的是心理学,后来因为长期失眠,试了各种西药都没用,最后被一个中医朋友扎了几针,居然好了。他说:“我以前觉得中医是玄学,现在才发现它比很多‘科学’还科学。”后来他选修了UBC的“替代医学”课程,还在暑假报名了中医实习项目。
说实话,咱们在国内时对中医的理解太浅了。很多同学可能觉得它就是拔罐、推拿、喝苦药。但你到了国外才发现,原来中医在海外的影响力比你想的大得多。比如在加拿大,中医是合法职业,有完整的执照考试体系,甚至很多医院都设有中医门诊。美国虽然不如加拿大规范,但在加州、纽约州这些地方,中医诊所也很多,而且很多西医医生也推荐病人去看中医。
我之前查过数据,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中医针灸,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推荐针灸治疗超过40种疾病。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超前。它讲究整体调理,注重预防,正好弥补了西方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板。
我在纽约的中医诊所实习时,遇到一个美国老太太,她每周都来扎针,说是缓解关节炎。她说她年轻时是华尔街的律师,退休后开始关注健康。她跟我说:“你们中国人太聪明了,几千年前就知道怎么用一根针治病。”我当时心里特别自豪。
如果你也对中医感兴趣,或者只是想多了解一个领域,我建议你先从学校里的相关课程入手。像UBC就有“东方医学入门”这门课,在健康科学学院下面,课程内容包括中医基础、针灸原理、草药知识等。老师是加拿大本地的中医,也有中国背景。他们讲课特别接地气,不会一上来就背《黄帝内经》,而是从实际案例讲起,让你慢慢理解中医思维。
纽约大学(NYU)也有类似课程,属于“整合医学”方向。这门课很受欢迎,每学期都要抢课。课程内容包括针灸、按摩、草药、饮食疗法等,还会带学生去中医诊所参观。我朋友就是在那里第一次接触针灸,后来直接报了暑期中医实习项目。
如果你打算深入学习,可以考虑转专业或者申请相关的研究生项目。比如在加拿大,BC省的温哥华针灸学院(Vancouver College of TCM)就有完整的中医课程,毕业后可以考加拿大中医执照。美国也有不少中医学院,比如加州的Yo San University,专门培养针灸师和中医师。
不过要注意的是,中医在海外的执业资格要求不一样。比如在加拿大,你要通过CCTCM(加拿大中医针灸执照考试)才能执业。而在美国,每个州要求不同,有些州只要求完成课程,有些州要考NCCAOM(美国国家中医针灸认证委员会)的考试。建议你提前查清楚目标国家的政策,别等到毕业才发现自己不能执业。
我认识一个在多伦多学中医的学姐,她之前是学计算机的,后来因为身体不好开始接触中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她说:“中医让我重新理解了人和身体的关系,也让我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她现在在一家中医诊所工作,还打算考执照。
其实,中医不只是治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教你如何与身体对话,如何调节情绪,如何饮食作息。这些知识在国外特别有用,尤其是对我们这些经常熬夜赶Due、饮食不规律的留学生来说。
如果你也想试试,我建议你先从体验开始。很多学校附近都有中医诊所,价格也不贵,几十块钱一次。你可以先去试试针灸、拔罐、推拿,看看有没有效果。如果感兴趣,再去找找学校有没有相关课程。
别觉得中医离你很远,其实它就在你身边。你可能不知道,你宿舍楼下那家按摩店的老板,说不定就是国内来的中医。你可能不知道,你隔壁实验室的印度同学,也在偷偷喝中药调理。
留学不只是学知识,更是找方向。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体验,就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就像我,原本打算毕业后回国进投行,结果现在天天想着考中医执照。你呢?有没有哪一次经历让你突然对某个领域产生了兴趣?
如果你还没找到方向,不妨试试中医。说不定,它就是你一直在找的那个“对”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