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你别再被坑了!

puppy

哎,是不是一提起日本留学,脑子里就浮现出樱花、动漫、精致生活的美好画面?但说真的,多少学长学姐在追梦路上吃了不少哑巴亏,踩了不少坑啊!从找房子签合同的各种“坑蒙拐骗”,到打工被压榨还不敢吭声;从语言学校的隐藏费用,到升学路上遇到的各种不靠谱中介,这些糟心事儿真的能把人的留学热情消磨掉大半。我们知道你可能也有很多担心,害怕自己也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别怕!这篇文章就是来帮你避雷的,我们集合了无数过来人的血泪教训,手把手教你如何识破那些常见的“陷阱”,比如怎么识别靠谱的租房信息、打工时怎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避开那些不必要的冤枉钱,甚至还有遇到问题时该找谁帮忙。留学生活本该充满期待和成长,不应该被这些烦恼困扰。赶紧看看这篇文章,给自己打个预防针,让你的日本留学之路更顺畅、更安心!

还记得吗?刚拿到留学签证,兴奋地在心里描绘着未来在东京街头漫步、在京都古寺学习的场景,空气里都飘着樱花和拉面的香气。小林,一个充满憧憬的学妹,就是这样一头扎进了日本的怀抱。她从网上找到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房子,房东承诺价格优惠,只要先交三个月房租就能拎包入住,不用中介费。小林觉得遇到了贵人,没多想就转了钱,可等她风尘仆仆地抵达日本,按照地址找过去,眼前却是一片荒芜的工地。电话再也打不通,社交媒体也拉黑了她。那一刻,樱花变成了眼泪,精致生活也只剩下一地鸡毛的狼狈。

这种心酸的经历,其实远不止小林一人。多少怀揣梦想的留学生,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异国风情,就被这些猝不及防的“坑”给绊倒了。日本社会固然秩序井然,但面向留学生的陷阱依然隐蔽且凶猛,它们常常披着“优惠”“便捷”的外衣,让人防不胜防。比如,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23年末公布的“住宅・土地統計調査”数据,海外居民在租房过程中遇到的合同纠纷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每年都有数百起案例被记录在案,其中不乏针对语言不通的外国人的欺诈行为,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圈。

租房子,绝对是大家来日本遇到的第一个大关。你可能听说过“礼金”、“敷金”这些玄乎的词,但真正签合同的时候,那些动辄加起来能抵好几个月房租的初期费用,才是真正的肉疼。小张学长就曾分享过他的遭遇,中介给他推荐的房子,说是“初期费用全包”,结果合同里又冒出来一个“火災保険料”(火灾保险费)、“鍵交換費用”(换钥匙费)、“消毒費用”(消毒费),甚至还有一笔“安心サポート費用”(安心支援费),加起来又是好几万日元。他当时急着入住,又觉得不好意思,就硬着头皮签了字,后来才知道很多费用都可以讲价或者根本不是必须的。数据显示,在日本租房的初期费用,通常是月租金的3到6倍,而其中一些杂费,像消毒费,很多时候是可选项而非强制项,但中介为了利润常常将其包装成“必须”。

更让人头疼的是,许多房源信息在网上看起来美轮美奂,等你实地去看,不是照片严重失真,就是地段偏远到怀疑人生。有的中介甚至会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告诉你这个房子很抢手,有很多人在排队,让你赶紧交定金。小李学姐就因此吃过亏,她在网上看到一个离学校很近、装修漂亮的公寓,中介催她速签。签完合同才发现,那个“离学校很近”的地铁站,距离公寓步行竟要20分钟,而且还是上坡路。后来她了解到,日本的“徒步时间”计算标准,通常是按每分钟80米来估算,但实际步行体验,尤其是携带重物或有坡度时,会大打折扣。所以,实地考察,甚至在不同时间段考察,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合同和信息不对称,退房时的“清扫费”也是个巨坑。很多人以为自己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能拿回全部敷金,结果还是被扣了高额的清洁费甚至“原状恢复费”。小王同学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租的房子住了两年,退租时房东以“墙壁有轻微磨损”、“地板有划痕”等理由,扣了他大半的敷金,理由是“原状恢复”需要。他争辩无果,因为合同里确实写了这些条款。根据东京都消费者中心的统计,租房退租纠纷中,因原状恢复和清扫费用产生的争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房东会利用外国人对日本法律不熟悉这一点,不合理地扣除费用。提前阅读《国土交通省住宅紛争処理支援センター》关于“原状回復をめぐるトラブルとガイドライン”的官方指导手册,能够让你心里有底。

安顿下来后,生活费的压力很快就会让人开始考虑打工。日本对留学生打工有明确规定,每周不能超过28小时,长假期间每天可以工作8小时。大家也知道,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店主为了节省成本,会想方设法“钻空子”。小陈学长在一家居酒屋打工,老板常常会在高峰期让他多干一个小时,却不给他算加班费,理由是“这是对你的培训”。更有甚者,有的老板会以“试用期”为名,支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薪水。根据厚生労働省202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东京都的最低时薪已达到1113日元,而全国平均为1004日元。任何低于这个标准的薪资,即使是所谓的“研修期”,都是违法的。小陈后来鼓起勇气和老板理论,并咨询了学校的国际中心,才发现自己被变相压榨了近半年时间。

打工的坑还体现在工资发放和休假上。有些小店,老板会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或者干脆说“店里最近生意不好,晚点发”。小玲学姐就经历过,她在一个便利店打工,到了发工资的日子,老板却说系统出了问题,要再等一周。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次,让她不得不怀疑。日本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必须每月至少一次,在固定的日期支付。如果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可以直接向“労働基準監督署”(劳动基准监督署)举报。许多留学生担心举报后会失去工作,甚至影响签证,但实际上,日本的法律对劳动者权益有严格保护,即使是外国劳动者也一样受到同等对待。

除了工资,工作环境的压榨也值得警惕。有些老板利用留学生语言不通、不熟悉法律的弱点,强迫他们做超出工作范围的事情,或者对他们进行言语上的侮辱。小美学姐在一家超市打工时,就被店长要求在休息时间无偿帮忙搬货,而且店长还会当众对她大声呵斥,让她感到非常委屈和羞辱。她一开始不敢反抗,害怕丢掉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但这种精神上的压力对她的学业和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最终,她在朋友的建议下,联系了外国人劳动者咨询热线。据日本政府外国人労働者相談コーナー的数据显示,每年有大量外国人劳动者因遭受职场霸凌、歧视而寻求帮助。记住,你在日本工作,即使是兼职,也拥有和日本人一样的劳动权益,任何形式的职场霸凌都是不可接受的。

语言学校,作为很多留学生赴日的第一站,也常常隐藏着不少“惊喜”。刚开始选择学校的时候,许多机构的宣传都把学费说得天花乱坠,似乎性价比超高。然而,入学之后各种“自愿”缴纳的费用却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教材费、设施使用费、活动费,甚至连办理在留卡延期都要额外收费。小高同学就吐槽说,他报名的语言学校,号称一年学费不到80万日元,结果入学后,强制购买的教材费就花了5万多日元,加上每年近3万日元的“设施维护费”,以及各种名目的校内文化活动费,最终的总开销比预算高出了近15%。据JASSO(日本学生支援机构)2022年的调查报告,语言学校的平均年学费(不含住宿)大约在70万到90万日元之间,但这个数字往往不包括所有杂费,需要大家在咨询时务必问清楚费用构成。

有些语言学校还会对学生的出席率和成绩有不合理的压力。虽然签证要求出席率,但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会对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甚至以取消签证协助为要挟。小刘学长就曾经历过,他因为生病请假几天,结果就被学校老师约谈,语气非常严厉,暗示如果出席率再下降,可能会影响他升大学的推荐信。这种无形的压力,让很多学生即使身体不适也强撑着去上课,生怕一点疏忽就前功尽弃。其实,日本入管局对于出席率的要求通常是80%以上,学校的内部规定如果超出合理范畴,学生有权利提出疑问,并向学校的国际事务部门或学生支援中心寻求帮助。

从语言学校升学,往往是大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时候,各种“升学中介”就开始活跃起来。有些中介承诺“保送名校”,甚至鼓吹“包过”,吸引了很多急于升学的同学。小杨同学为了考一所心仪的大学,找到了一家中介。中介费高得吓人,还要求他签订一份“不成功不退费,但可以免费重申一次”的合同。结果,中介只是简单地帮他修改了文书,并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升学指导,也没有辅导面试技巧,导致他第一次申请就失败了。当他想让中介“免费重申”时,中介又以各种理由推脱,最后不了了之。他后来才明白,很多“保送”都是幌子,学校的录取标准是透明且严格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走后门”。根据文部科学省的数据,日本大学对国际学生的录取通常需要EJU(日本留学考试)成绩、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成绩、校内考试和面试综合评估,没有任何一家中介可以真正“保送”。

还有一些中介,在信息传递上存在严重偏差。他们为了促成合作,可能会刻意隐瞒某些大学的真实情况,比如专业就业率、地理位置的偏僻程度,甚至会夸大奖学金的发放比例。小张同学就曾被中介忽悠着报了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专业,入学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在日本的就业前景并不理想,而且学校在地图上看起来离市中心不远,实际上交通极其不便,每天通勤就要花费大量时间。他后来在学校的留学生交流会上才得知,很多同学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因此,直接通过大学官网查询信息、参加大学开放日活动、向在读学长学姐咨询,才是最可靠的途径。一些知名大学,例如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大学,其国际生招生官网都会详细列出申请流程、奖学金信息和就业数据,每年更新,信息非常透明。

手机卡和银行账户办理,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也可能藏着陷阱。有些通讯运营商或代理店,会向刚来日本的留学生推荐一些资费高昂、合约期长的套餐,或者捆绑销售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小芳同学刚来日本时,在机场就被一个推销人员忽悠着办理了一张高额套餐的手机卡,每月话费比身边的同学贵了一倍多,而且合约期长达两年,提前解约还要支付高额违约金。她后来才知道,日本的MVNO(虚拟运营商)有许多价格实惠的套餐,比如Rakuten Mobile、LINEMO等,专门针对流量需求大的年轻人。这些运营商的资费往往更透明,也更灵活。据日本总务省2023年发布的《電気通信サービスに関する利用者からの苦情及び相談の状況》报告,手机合约纠纷是外国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

金融诈骗也是留学生需要高度警惕的。你可能会接到假冒警察、大使馆或者银行的电话,说你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要求你把钱转到“安全账户”,或者声称你的签证有问题,需要缴纳“罚款”。小李学长就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对方能准确说出他的名字和出生日期,让他一度信以为真,差点就把钱转了出去。幸好他冷静下来,给大使馆打了电话核实,才发现这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记住,任何政府机构或银行,都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你转账到陌生账户。如果遇到可疑电话或邮件,一定要多方核实。日本警察厅官网和大使馆官网都会定期发布针对海外公民的诈骗预警信息,建议大家经常关注。

日本的生活成本,尤其是物价,也是一个需要提前规划的方面。很多同学出国前对日本的物价没有概念,以为和国内差不多,结果发现超市里随便买点菜就花了不少钱。特别是水果和肉类,价格普遍偏高。小周同学刚来的时候,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便利店的饭团和泡面,结果营养不良导致身体不适。他后来学会了逛超市的“打折时间”(通常是晚上7点以后),或者去一些平价超市(如Gyomu Super 業務スーパー),学会自己做饭,生活质量才大大提高。据总务省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消费者物价指数,日本的食品价格一直在上涨,合理规划伙食预算,学会精打细算,是留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还有就是所谓的“交友陷阱”。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留学生初来乍到、急于融入的心理,以交朋友为名义,诱骗学生参与传销、赌博,甚至更严重的犯罪活动。小方同学就曾被一个“热情”的日本人拉去参加一个“投资分享会”,对方鼓吹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就能获得高额回报。小方差点就动心了,幸好他的室友及时提醒他,这很可能是传销。在不了解对方底细的情况下,对过于热情或提出金钱要求的人一定要保持警惕。日本警视厅每年都会发布针对传销和诈骗的警示,其中也包括以留学生为目标的案例。

这些坑,有些是明晃晃的欺诈,有些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会给你的留学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留学生活本就充满挑战,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成长和体验文化上,而不是疲于应对这些“坑”。

那么,遇到问题了,该找谁帮忙呢?别怕,日本社会也有很多机构和资源可以提供帮助。首先,你的语言学校或大学的“国際センター”(国际中心)或者“留学生支援室”(留学生支援室)是你的第一道防线,他们通常有专门的老师处理留学生的问题,提供咨询、翻译和引导。其次,日本各地都有“外国人総合相談窓口”(外国人综合咨询窗口),比如东京的“多文化共生総合相談ワンストップセンター”,提供免费的法律、劳动、医疗等咨询服务,而且通常有中文翻译。这些咨询窗口的设立,正是为了帮助不熟悉日本法律和语言的外国人。据东京都生活文化局在2023年的统计,其外国人咨询服务窗口每年处理的案件数高达数万件,覆盖了从租房纠纷到劳动权益的方方面面。

另外,日本的学生支援机构JASSO也有专门的留学生支援热线和网站,提供奖学金、住宿、就业等信息,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向他们求助。遇到劳动纠纷,记得去“労働基準監督署”;遇到租房纠纷,可以咨询“消費生活センター”(消费生活中心)或“弁護士会”(律师协会)的免费法律咨询。记住,主动寻求帮助,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来日本留学,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不是来体验这些不必要的烦恼。希望每个来日本的留学生,都能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少走弯路,多看风景,把梦想变成现实。

所以啊,与其在这里干着急,不如赶紧行动起来。拿到所有合同文本,哪怕是日文的,先不要急着签字,找学校老师或者懂日语的学长学姐帮你逐字逐句看一遍,特别是那些关于钱和违约金的条款。租房前多跑几趟,白天黑夜都去看看周边环境,能找学长学姐推荐房源就更好。打工的时候,合同一定要留底,遇到不合理的要求直接说“NO”,工资低于最低标准或者被拖欠,第一时间拍照留证,然后去问学校的国际中心,他们真的会帮你。银行的电话、大使馆的邮件,凡是让你转账汇款的,直接挂掉或者删除,然后自己去官网核实。遇到那种过于热情、让你觉得浑身不舒服的人,直接敬而远之,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别等到被坑了才后悔,提前做好功课,多问多看多思考,你的日本留学之路,才能走得更稳当,更安心!


puppy

留学速递 知识

537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