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我被坑惨了
嘿,小伙伴们!是不是总幻想着去日本留学,以为那是开启人生新篇章的金色大门?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去了才发现,这哪是“金色大门”,分明是一路“坑”啊!从前期找中介被忽悠交智商税,到落地后租房遇到的各种奇葩陷阱,甚至连打工都差点被不良老板“白嫖”。那些原本不该存在的隐形消费、不透明的合同条款,真的让我一个头两个大,感觉自己就是个任人宰割的“韭菜”。那种又气又无助的感觉,相信很多留学生都有过体会。这篇血泪史就是想跟大家聊聊我到底踩了哪些雷,花了多少冤枉钱,又是怎么一步步从被坑到自救的。如果你也正打算去日本,或者已经在日本留学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那这篇文章可千万别错过,保证能帮你提前避开不少大坑,省下不少钱和心力!赶紧来看看我的真实遭遇,少走弯路啊!
还记得那是去日本前的一个夏天,我兴冲冲地在咖啡馆里跟朋友们炫耀我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手机里刷着京都的樱花、东京的夜景,脑子里全是动漫里那种充满活力的青春。当时我对未来的憧憬简直能把咖啡都点燃了,觉得只要踏上日本的土地,我的生活就会自动升级到“完美模式”。谁能想到,这股兴奋劲儿还没撑到我真正融入当地生活,就被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那滋味儿,简直透心凉,心飞扬——只是飞的是我的钱包和笑容。
我的第一大坑,绝对是始于国内的留学中介。当时我爸妈觉得找个“专业人士”帮忙省心省力,于是我们选了一家号称“多年经验,成功案例无数”的机构。他们给我规划了一条“直升名校”的路线,听起来光鲜亮丽,感觉我就是未来的留日精英。可是,当我拿到第一份费用清单的时候,心里就咯噔了一下。除了常规的申请费、材料翻译费,里面还多出了一个“境外服务费”,说是包含接机、找房、办理手机卡等等,收费高达一万五人民币。当时不懂行,觉得可能都是必要的吧。结果呢,落地日本后,这个所谓的“境外服务”只提供了一次冷冰冰的接机,把我扔到预定好的一个价格高昂、条件普通的民宿,手机卡还是我自己跑遍了三大运营商才办好的。我后来才了解到,很多语言学校其实都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接机服务,办理手机卡、银行卡也有专门的留学生支持窗口。那个中介收的钱,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智商税。据日本留学生服务中心(JASSO)的数据,每年都有大量留学生通过官方渠道或学校直申,并没有支付如此高昂的额外“服务费”。
光是中介的“坑”还不够,我发现他们给的“免费语言学校”选择,也藏着猫腻。一开始他们推荐了一所“性价比极高”的语言学校,说学费便宜,升学率也很好。我当时一听学费便宜,高兴坏了,觉得这下省钱了。结果去了才知道,这所学校位于东京郊区,交通极其不便,每天通勤就要花掉我大把时间和金钱。更要命的是,学校为了节省成本,教室小得可怜,设施老旧,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班级里国际学生比例失衡,中国人扎堆,导致大家互相说中文,日语口语提升非常慢。我后来才知道,东京市中心区域的语言学校,虽然学费会高一些,但交通便利,教学资源丰富,而且国际学生来源更广,有助于强迫自己多说日语。比如,像新宿日本語学校、ISI日本語学校这种位于中心地带的学校,虽然学费可能会比郊区学校高出10%-20%,但其提供的便利性和学习氛围是郊区学校无法比拟的。我在日本留学交流网站上看到很多学长学姐分享经验,都建议不要只看学费,地理位置和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也很关键。
语言学校的问题也让我感受到了“信息差”的恐怖。我花了差不多半年才适应过来,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我开始自己上网查资料,去学校的官网看,去论坛上问。我发现像东京大学这样的国立大学,国际学生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比如据东京大学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其国际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已超过10%,并且持续提供丰富的奖学金项目给优秀留学生。这些信息,中介当初提都没提,他们只是一味地推荐那些合作紧密的语言学校。我感觉自己像个被蒙在鼓里的人,每一步都得靠自己摸索,然后为之前付出的“智商税”默默心疼。
等到我真正落地日本,租房又成了我遇到的第二座大山。中介承诺的“协助找房”服务基本等于零,我只能自己摸索。第一次租房,我找了一家日本当地的不动产公司,当时急着入住,又对日本租房的各种规矩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地就签了合同。入住的时候,中介告诉我需要交“敷金”(押金)和“礼金”(谢礼金)。敷金还好理解,礼金这个东西,简直就是日本租房特有的“奇葩”制度,完全不退还的。我当时交了一个月的房租作为礼金,相当于我还没住进去,就白白损失了一个月的房租。据日本全国宅地建物取引業協会連合会(Zenkoku Takken)的调查,东京地区的礼金和敷金通常都是1到2个月的房租。我当时交的虽然在一个合理区间,但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这笔钱无疑是巨大的额外开销。
更让我头疼的是,签合同的时候,不动产公司的人跟我说得含糊不清。我当时日语还不太好,虽然有朋友帮忙看了看,但有些条款真的是“文字游戏”。比如,合同里有一条写着“退租时需支付清扫费”。我以为这很正常,结果退租时,他们给我开了一张高达5万日元的清扫费账单,理由是我的房间“不够干净”。我明明打扫得很彻底了,但他们就是能找出各种理由。我后来才知道,很多不良中介和房东会利用外国人对日本法律不熟悉这一点,在清扫费上做文章。正规的租房合同,一般会明确写明清扫费的上限或者具体标准。日本国土交通省有一个关于租赁纠纷的指导原则,明确指出正常使用的痕迹不应由租客承担高额清扫费。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这些,只能硬着头皮把钱交了,感觉自己被宰了一刀。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费用,还有很多隐形消费让我欲哭无泪。比如,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严格,需要购买专门的垃圾袋,不同地区价格还不一样。我第一次去超市买垃圾袋的时候,看到一卷小小的垃圾袋要几百日元,简直惊呆了。还有水电煤气费,日本这边的煤气费是出了名的贵,尤其是洗澡的时候,热水哗哗地流,心也在滴血。我住的公寓还规定必须购买火灾保险,一年大概要交一万多日元。这些都是国内中介和网上攻略里很少提及的细节,但每一笔加起来,都是不小的开销。我在日本留学论坛上看到有学生分享,一个月的水电煤气费加上垃圾袋、火灾保险等杂费,轻松就能突破一万五日元,甚至两万日元。这让我意识到,在日本生活,哪怕是小钱,也得精打细算。
租房的时候,我还遇到过一个“保证人”的问题。日本租房通常需要一个连带保证人,这个保证人必须有稳定的收入,并且是日本国籍。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找到一个日本朋友做保证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很多不动产公司就会推荐你使用“保证会社”(担保公司)。这个担保公司当然不是免费的,我当时签的合同是每年需要交相当于半个月房租的“保证料”。这又是一笔额外的开销。有些不正规的保证会社,后期还会以各种理由增加收费或者服务态度极差。我后来发现,有些大学的国际学生中心会提供连带保证人的支持,或者推荐一些对留学生友好的房源,那些房源可能就不需要你额外找担保公司。比如,京都大学的国际学生宿舍就直接面向国际学生,省去了保证人这一环节,并且价格通常比市场价低很多。我当时要是多做功课,或许就能避开这笔冤枉钱了。
租房的坑还没完全爬出来,打工的坑又在等着我。留学生在日本打工是为了补贴生活费,也能锻炼口语,简直一举两得。但现实是残酷的。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日语口语不太好,加上人生地不熟,所以只找到了一份在中华料理店洗碗的工作。老板是一个在日本多年的中国人,一开始对我很热情,承诺时薪是950日元,比当时的东京最低时薪(约1013日元,据厚生劳动省2023年数据)稍微低一点,但他说“包吃住”,我就觉得还行。结果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这个“包吃住”简直是陷阱。
所谓的“住”,其实是和另外四个同事挤在一个狭小、阴暗的房间里,卫生条件极差,而且房租从我工资里扣的钱,远高于那个地方的实际市场价。至于“吃”,就是每天吃店里剩下的饭菜,有时根本吃不饱。更过分的是,老板经常拖欠工资,每次发工资都要找各种理由扣钱,什么“工作失误费”、“水电费分摊”等等,从来没有足额发过。我一个月辛辛苦苦干下来,到手只有五六万日元,连房租都勉强够。我当时一个同学在便利店打工,虽然时薪是最低时薪,但每天按时下班,工资按时发放,还有交通补贴。厚生劳动省网站明确规定,雇主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不得随意克扣。我当时就是太天真,没有仔细阅读劳动合同,也没有保留好自己的打卡记录,才让不良老板有了可乘之机。
除了工资被克扣,我还差点被“白嫖”。有一次店里特别忙,老板让我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中间没有休息。他说这是“特殊情况”,下次会给我补回来。结果呢,下次又遇到“特殊情况”,再下次还是“特殊情况”。我算了算,那段时间我至少多干了几十个小时的活儿,但工资里一点都没有体现。日本《劳动基准法》明确规定,超时工作需要支付加班费,并且有休息时间的规定。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这些法律条款,也不敢跟老板正面刚,生怕他把我辞了,我就没有收入来源了。这种无助感,真的让我对日本的滤镜碎了一地。我后来在一个留学生求职网站上看到很多正规企业招聘兼职,比如一些大手连锁超市、餐馆,他们都会严格遵守劳动法,不仅会支付最低时薪,还会提供交通补贴,并且按时发工资。我那时候真是恨自己太傻太天真,为了一个“包吃住”的承诺,把自己卖了。
回头想想,我踩的这些坑,很多时候都源于自己的“信息不足”和“过于相信别人”。我总以为既然是留学机构,既然是日本的公司,应该都是正规的吧。结果发现,在日本这个社会,虽然整体诚信度很高,但专门针对外国人,特别是日语不好的外国人,下套的人也不少。他们吃准了我们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所以敢大胆地设下各种陷阱。我甚至还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案例,有些不良公司会利用留学生的签证规定,让他们超工时打工,或者从事一些不合法的工作,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对留学生的打工时间有明确限制,每周不得超过28小时,假期可以适当延长。一旦超出了这个限制,可能会影响签证续签,甚至面临遣返。
除了这些大坑,日本生活里还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小坑”,比如手机套餐的选择。我刚到日本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就随便去了一家运营商办了套餐。当时店员给我推荐了一个“流量超大,通话免费”的套餐,一个月要八九千日元。我当时觉得还行,毕竟在国内手机费也差不多。结果我用了几个月才发现,我的流量根本用不完,通话也很少。我身边的朋友用的都是一些虚拟运营商(MVNO),比如UQ mobile、Y!mobile或者IIJmio,他们的套餐价格只有我的一半,甚至更低,流量也足够用。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MVNO的用户数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因为其价格优势非常明显。我当时真的是太傻了,没有货比三家,白白浪费了好多钱。
交通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东京的地铁和JR线路四通八达,但票价也不便宜。我刚来的时候,每次出行都是买单程票,后来才发现办一张Suica或Pasmo卡,虽然方便,但没有折扣。其实,如果你在一个区域内经常通勤,购买定期券(月票)会划算很多。我每天从郊区到学校,单程票价就要四五百日元,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笔巨款。如果我早知道可以办定期券,一个月就能省下好几千日元。日本交通系统非常复杂,各种优惠票种和通勤方式都有,但需要你花时间去研究。我当时就是太懒了,总觉得随便坐就行,结果白白多花了好多冤枉钱。比如,有些大学周边的交通机构还会提供学生优惠定期券,比如早稻田大学官网就提供详细的交通指南,包括如何办理学生月票来节省交通费用。
我的这些经历,真的让我从一个对日本充满浪漫幻想的小白,变成了一个懂得凡事多留个心眼、多查查资料的“老油条”。我学会了不轻信中介的一面之词,学会了在签合同前仔细阅读每一个条款,学会了主动去了解日本的法律法规和当地政策。我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韭菜”,而是开始尝试自己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虽然过程很辛苦,走了很多弯路,但这些经历也让我成长了许多。
所以啊,各位准备来日本留学,或者已经身在日本的小伙伴们,我的血泪史就摆在这里了。如果你不想像我一样被坑得体无完肤,那就一定要擦亮眼睛。在选择留学中介的时候,千万不要只听他们忽悠,多找几家对比,最好能找到有朋友亲身体验过且评价好的机构。如果可以,尽量通过学校官网直接申请语言学校或大学,避免中间商赚差价。申请前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清楚所有费用明细,包括学费、入学金、教材费,以及学校是否提供接机、宿舍等服务。
租房子的时候,切记不要急躁,多看看几家不动产公司,不要只看外国人专用的,有些日本当地的不动产公司反而更靠谱。尤其要注意合同里关于敷金、礼金、清扫费、更新费这些费用的条款,搞清楚哪些是退还的,哪些是不会退还的,清扫费的上限是多少。如果日语不好,一定找一个靠谱的日本朋友或精通日语的学长学姐帮忙翻译和把关。日本的国民生活中心(国民生活センター)是一个专门处理消费者纠纷的机构,遇到不公正的对待,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我当时就是太害羞,不敢去寻求帮助,现在想想真是不值得。
找打工呢,切记要选择正规的公司,最好是去大一点的连锁店,比如便利店、快餐店、超市这种。面试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时薪、工作时间、是否有交通补贴、工资发放日期和方式,并且要签好劳动合同,保留好自己的打卡记录。不要相信口头承诺,尤其是涉及到工资和工作时间的问题。如果发现工资被克扣或者有其他不公正待遇,不要忍气吞声,可以向劳动基准监督署(労働基準監督署)求助。日本是法治社会,虽然会有些针对外国人的不公,但只要你了解法律,敢于维权,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生活中的各种隐形消费,比如手机套餐、交通费、水电煤气费,也要提前做好功课。可以多问问身边的学长学姐,他们都有丰富的省钱经验。比如,手机套餐多对比几家虚拟运营商;交通费能办定期券就办定期券,如果偶尔出行,可以考虑JR一日券、地铁通票之类的。多利用大学的学生福利和折扣,很多地方学生证都有优惠。最重要的就是,在日本生活,凡事都要多留个心眼,多问问,多查查,不要怕麻烦。你的钱包会感谢你的,你的留学生活也会少走很多弯路,多一份安心。祝大家在日本留学之路顺顺利利,都能避开那些该死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