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二点半,首尔新村街头依然灯火通明,便利店的玻璃门反射着霓虹光晕。小A拖着疲惫的身躯,手里捏着一个饭团和一盒打折的香蕉牛奶,手机里是教授刚发来的“下周小组发表”的韩文邮件。他盯着邮件看了好几分钟,脑子里嗡嗡作响,那些高级词汇像一团乱麻,根本连不成句。明明下午刚在咖啡店打卡了那家超火的“ins风”甜品店,配上精心搭配的OOTD,发了朋友圈收获了无数点赞,可现在,只有便利店的背景音乐和胃里那点空虚提醒着他,这才是他韩国留学生活最真实的底色,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和挣扎。
我们都在社交媒体上见过那些光鲜亮丽的韩国留学生活:欧巴欧尼同款的时尚穿搭,弘大梨大咖啡店的精致下午茶,参加社团活动时与帅哥美女的合影,甚至还有甜蜜的异国恋情。然而,这些精彩瞬间的背后,是不是也常常有那么一瞬间,你因为听不懂教授语速飞快的专业词汇而感到窘迫,一个人在宿舍默默啃着泡面,或者为了每个月沉重的学费和生活费偷偷打好几份工,累到只想一键回国?今天,就让我们来掀开这层滤镜,跟你聊聊那些“没人说的秘密”,那些真实又有点心酸、但充满成长的私生活。
学业压力,那是每一个留学生都绕不开的话题。就拿在首尔国立大学读经营学的李同学来说,他刚入学的时候,以为自己TOPIK六级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一上课就傻眼。教授讲课语速飞快,各种专业术语层出不穷,小组讨论时更是插不上话,因为听懂了也组织不出流畅的韩语表达。他分享说,有一门课的期中报告,他几乎是靠着每天熬夜查词典、反复修改,才勉强交上去,当时焦虑到整晚都睡不着觉,就怕影响自己的GPA,因为根据延世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的政策,一些奖学金是要求学生每学期保持2.5或3.0以上的GPA才能继续获得,这无疑给每个留学生都套上了一层无形的紧箍咒,让学业压力倍增。
语言障碍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困难。在首尔读传媒的王同学就分享过一个尴尬的经历。她去银行办理业务,柜员解释得非常快,她有些地方没听懂,想再问一遍,结果柜员的表情就开始变得有点不耐烦。那一瞬间,她感觉自己仿佛被整个世界孤立了,那种无力感让她在走出银行后忍不住红了眼眶。据韩国高等教育统计显示,尽管国际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但许多韩国大学在提供多语言服务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针对非英语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处理行政事务时常感到手足无措。
除了书本和语言的挑战,更让人感到窒息的可能就是经济压力了。在韩国,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小陈在釜山读设计,他家境一般,所以从入学开始就打定主意要靠自己。他找了好几份兼职,周末在炸鸡店送外卖,平时晚上去便利店打工,甚至还在学校食堂洗过碗。他苦笑着说,最忙的时候,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手上磨出了茧子,肩膀也常常酸痛,一到发工资那天,看着卡里的钱,又觉得一切都值得了。但这种透支身体的经历,几乎是每个打工留学生的常态。
韩国政府对国际学生的打工时间是有明确规定的。据Hi Korea(韩国出入境外国人政策本部)官网信息,持有D-2留学签证的学生,在学期间每周最多只能工作20小时,假期期间则没有时间限制,而且必须向学校提交打工申报书并获得许可。虽然2024年韩国最低时薪提高到了9860韩元,但即便按照这个标准,每周20小时的收入也只有不到80万韩元,这笔钱对于每月房租动辄40-80万韩元(尤其是在首尔)的留学生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据Numbeo数据显示,在首尔,一个单身学生每月生活费(不含学费和住宿)大约在70万至120万韩元之间,这意味着很多同学都需要超额打工,或者靠家里补贴,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
住宿问题也常常是留学生心里的“大石头”。刚到韩国的小张,为了省钱选择住进了考试院(Goshiwon)。考试院虽然价格低廉,月租通常在25万至50万韩元,且无需高额保证金,但房间往往非常狭小,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个衣柜,洗手间和厨房都是公用的。小张抱怨说,隔音效果非常差,楼道里的人说话、隔壁房间打电话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有时候半夜还会被外面的声音吵醒,根本没办法好好休息,更别提邀请朋友来玩了。那种私人空间被压缩到极致的感受,让他常常觉得喘不过气。
后来,小张忍无可忍,决定搬出去找One-room(一居室)。他才发现,在首尔租One-room,除了每月固定的租金(普遍在40万到80万韩元之间),还需要交纳高额的保证金(通常是500万到1000万韩元甚至更高)。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留学生来说,这笔钱简直是天文数字。他不得不向家里求助,才凑够了这笔保证金,但也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些在租房过程中遇到的坑,往往是留学中介不会告诉你的。
文化差异和孤独感,更是许多留学生心底最柔软的痛。在韩国生活的刘同学,她发现韩国的人际交往圈子往往比较固定,想要真正融入当地人的圈子并不容易。她曾尝试参加一些韩国学生的社团,但总感觉自己像个“外人”,插不进他们的话题,也无法理解他们的“梗”。她坦言,有时候走在街头,看着周围人三五成群,说说笑笑,自己却只能一个人默默地走着,那种孤独感会瞬间袭来,让她怀疑自己来韩国的意义。据一项针对国际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国际学生在留学期间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和适应障碍。
这种孤独感在节假日的时候尤为明显。春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当国内的家人朋友团聚在一起的时候,留学生们往往只能一个人在宿舍里,看着朋友圈里热闹的景象,心里五味杂陈。小李就说,他第一次在韩国过春节,父母给他打视频电话的时候,他强忍着眼泪说自己“过得很好,跟朋友一起吃了年夜饭”,其实那天他只是一个人去学校附近的中华料理店点了一份炸酱面。这种报喜不不报忧的心态,是很多留学生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而选择的“善意谎言”。
当然,留学生活并非全是心酸,也有很多温暖和成长的瞬间。许多同学在这里找到了宝贵的友情。在釜山大学留学的方同学,通过学校的国际学生交流项目,认识了一位日本同学和一位越南同学。他们语言不通的时候就用蹩脚的英语,甚至画图来交流,一起克服了许多困难。她笑着说,正是因为经历过共同的迷茫和无助,他们的友谊才变得格外坚固。据延世大学官网介绍,该校拥有数百个学生社团,涵盖学术、文化、体育、艺术等多个领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和融入机会,很多同学都在这些社团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爱情,也是留学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首尔某大学读语言的金同学,就在一次语言交换活动中认识了现在的韩国男朋友。他们从最初的语言互助,到一起去探店、看电影,慢慢发展成了情侣。金同学说,虽然中间也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问题有过小摩擦,但每一次的磨合都让他们更了解彼此,也更理解韩国文化。她的男朋友会带她去体验很多当地人才知道的小众景点,也会耐心地教她一些生活中的韩语表达,让她觉得非常温暖。这种异国恋情的甜蜜与挑战并存,是许多留学生都渴望体验的。
除了感情,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和“生存法则”也让留学生活充满了乐趣。小王就分享过她的“省钱秘籍”:每天下午八点后去超市买打折的生鲜和面包;用“당근마켓”(Danggeun Market,一款流行的二手交易平台)淘到便宜的二手家具和电器;学习用“배달의민족”(Baedal Minjok)或“요기요”(Yogiyo)等外卖App订餐,并学会利用各种优惠券。她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技巧,让她的生活变得更便捷,也让她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乐趣。她还发现,在韩国,很多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都提供针对国际学生的中文或英文咨询服务,比如梨花女子大学的学生咨询中心,就致力于帮助国际学生适应新环境、缓解学业和生活压力,让大家知道,遇到困难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最初的迷茫和挣扎,到逐渐适应并找到自己的步调,每一个在韩国的留学生都在经历一场独特的蜕变。他们可能曾经为了一个韩语单词抓耳挠腮,为了生活费而精打细算,为了融入圈子而小心翼翼,甚至因为孤独感而默默流泪。但这些经历,都成为了他们成长的养分。他们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学会了在不同文化中寻找平衡,学会了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和世界。这份异国他乡的磨砺,让他们变得更坚韧、更包容、也更有力量。
所以啊,如果你也正在韩国经历着这些,或者正准备踏上这片土地,千万别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默默承受。这些辛酸和成长,是每个留学生都可能遇到的。别害怕求助,别羞于表达自己的困境。学校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机构、甚至是学长学姐,都是你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打开你的心扉,多和身边的人交流,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和你感同身受。别把所有的压力都往自己身上扛,学会给自己放个假,吃顿好吃的,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勇敢地走下去。你真的很棒,这趟旅程,值得你全力以赴,也值得你好好爱自己。
最后,如果你感到迷茫或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住,多去你所在大学的国际学生办公室逛逛,那里通常会有专门的老师提供帮助,他们对各种政策和资源门儿清,很多时候一句话就能点醒你,帮你少走弯路。别等到问题堆积如山才开口,主动一点,你的留学生活会更顺利,也会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