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英国留学中介返佣套路

puppy

Okay,准备去英国留学是不是让你又兴奋又有点紧张?特别是选学校、办手续这些事,很多人都会找中介帮忙。觉得他们专业,能帮你少走弯路对不对?但是,今天咱们就来聊点“扎心”的大实话:你可能不知道,很多留学中介在给你推荐学校的时候,他们自己背后还有一套“返佣”的门道。简单说,就是学校会给中介钱,而这个钱多寡,可能就会悄悄影响他们推荐的学校名单。这样一来,你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和宝贵的时间,结果可能上的并不是最适合你的学校,甚至还错过了更好的机会!这篇文章呢,就是要帮你把这些“隐形套路”全都扒出来,让你看清中介返佣的真实玩法和它对你的影响。读完你会发现,原来选留学中介,还真得擦亮眼睛,才能真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揭秘英国留学中介返佣套路

还记得我刚准备出国那会儿吗?那种既兴奋又有点小忐忑的心情,是不是跟你现在一模一样?一大堆学校官网、专业介绍看得我眼花缭乱,各种申请材料更是让我头大。那时候,我觉得留学中介简直就是我的“救星”,他们看起来那么专业,什么都懂,感觉只要把未来交到他们手里,就能躺赢了。我身边好多朋友也都是这么想的,觉得有了中介,就能少走弯路,直奔心仪的英国学府。

但是啊,直到我到了英国,接触到更多留学生,才慢慢琢磨过味儿来,原来很多留学中介在给你推荐学校的时候,背后还藏着一套不为人知的“生意经”。这套生意经,很可能悄悄影响着你最终的选择,甚至让你错失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机会。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扎心”?我有个学长,当初在国内找中介申请伦敦的大学,中介把一所排名中等、学费却不低的商学院夸上了天,说毕业前景如何如何好,就业资源如何如何丰富。学长当时信以为真,就去了。后来才发现,同班同学里,不少人都是被同一家中介推荐过来的,而且大家都有点疑惑:这学校真的有中介说的那么好吗?这背后,其实就隐藏着留学中介的“返佣”套路。

所谓的“返佣”,简单来说,就是英国的大学为了吸引国际学生,会支付给合作的留学中介一笔介绍费。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它通常以学生第一年学费的一定比例来计算。你可能以为中介只是收取你的服务费,帮你递交申请、办理签证就完事了。实际上,很多时候,你的学费,也成了中介的另一笔收入来源。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英国大学,尤其是那些国际生源竞争激烈或急需扩招的院校,给中介的返佣比例甚至能达到国际学生第一年学费的10%到20% [据行业内部报告,部分非罗素集团院校返佣比例更高]。想想看,如果一所大学给中介15%的返佣,而另一所只给5%,中介在推荐时,会倾向于哪所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会被反复推荐某些学校了。

这种返佣模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介的推荐名单可能会失衡。我认识一个学妹,她的梦想是去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学习经济学,华威的经济学在全球享有盛誉,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67位,其商学院更是英国顶尖 [据QS官网]。她明明达到了华威的申请要求,但中介却一直鼓动她申请另外几所,比如位于英格兰东北部某大学的商科专业,说“那边录取概率大,更容易适应”。学妹听信了中介的话,最后去了那所大学。结果到了学校才发现,她同班同学里有相当一部分人背景比她弱很多,而且很多人都是通过同一家中介过来的。她才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平台。那所大学的国际生比例高得惊人,据说这正是因为其与大量留学中介签订了高返佣协议。

中介返佣的套路还会体现在对“预科”课程的推荐上。预科课程(Foundation Year)本身是为那些学术背景、语言成绩未能直接达到本科或硕士入学要求的国际学生提供一个衔接课程,帮助他们适应英国的学术环境。这本是一件好事,对很多同学来说确实是进入英国大学的有效途径。但你知道吗,有些大学的预科课程,尤其是那些由第三方教育集团承办的预科项目,给中介的返佣比例可能比直读学位课程还要高。据英国大学与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数据显示,每年有数万国际学生选择通过预科路径进入英国大学,这其中不乏真正需要的学生,但也可能夹杂着被“诱导”的学生 [据UCAS官方数据]。如果你的学术背景和语言成绩都完全符合直读要求,但中介却极力向你推荐某个预科项目,并告诉你“读预科能更好地适应”,这时候你可能就要多留个心眼了。这或许是中介为了赚取更高的预科返佣而“过度推荐”你走这条路。

再举个例子,我有个老乡,他一心想读艺术设计类的研究生,目标是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UAL)这种顶尖学府,UAL在艺术设计领域是全球公认的领导者,2023年QS世界大学艺术与设计排名全球第二 [据QS官网]。他的作品集和语言成绩都准备得非常充分。但他找的中介却一个劲儿地给他推荐一所位于中部城市的综合性大学的“创意产业”硕士项目,理由是“综合性大学资源更广,就业选择更多样”。后来我才知道,那所综合性大学的“创意产业”项目,对于国际学生有很高的返佣,而且对作品集的要求相对宽松。我的老乡最终听从了中介的建议,入学后才发现课程内容与他想象的纯艺术设计相去甚远,更多偏向理论和管理,让他感到非常失望,感觉是在“凑合”读书,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和几十万的学费。

这种返佣机制有时还会影响到一些“热门专业”的推荐。你可能发现,很多中介会不约而同地推荐你申请某些商科、计算机科学或者传媒类的专业。这当然有学生自身兴趣和就业前景的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专业往往也是国际学生申请最集中的方向,同时,为了争夺生源,提供这些专业的大学也可能对中介给出更具吸引力的返佣。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数据,商科与管理、工程与技术、社会科学是国际学生选择最多的三大领域,这与中介推荐的热门专业高度吻合 [据HESA官网]。如果你发现中介总是围绕着那么几个专业打转,很少提及一些小众但可能更适合你的特色专业,比如一些特定领域的交叉学科或历史悠久的专业,那么你就要警惕了,是不是你被带进了他们的“舒适区”,而这个“舒适区”恰好就是返佣丰厚区。

甚至,一些中介还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操纵学生的申请选择。比如,他们可能会夸大某些学校的入学难度,让你觉得“必须”通过他们才能申请到,然后把你引向与他们有高返佣合作的学校,说那所学校有“内部名额”或“保录取通道”。我一个朋友,当时想申请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建筑学专业,谢菲尔德大学的建筑系在英国乃至全球都非常有名,QS世界大学建筑学专业排名常年位居前列 [据QS官网]。中介却跟她说,谢大建筑学竞争太激烈了,很难申上,然后给她推荐了另一所伦敦的艺术类院校,说那所院校的建筑学是新兴的,更有机会。结果朋友花了更高的学费去了那所院校,才发现那里的建筑学专业无论从历史积淀还是师资力量上都与谢大有较大差距,而且中介当时所说的“内部名额”也只是空穴来风,根本不存在。

还有一种情况,中介可能会对某些学校的负面信息避而不谈,或者轻描淡写。比如,某所大学虽然排名不错,但其所在的城市治安状况欠佳,或者该专业的学生满意度(NSS)分数一直不高,又或者毕业率、就业率数据不理想。据英国全国学生调查(NSS)数据显示,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参与调查,对课程质量、教学支持、学习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这些数据是学生了解学校真实情况的重要参考 [据NSS官网]。但中介为了促成交易,可能会对这些关键信息闭口不提,或者用一些模糊的词语一带而过。他们更愿意强调学校的“国际化程度高”、“校园环境优美”这些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学生真正关心的学习体验和未来发展。

那么,面对这种复杂的“返佣套路”,我们留学生到底该怎么保护自己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最关键的就是要自己成为信息的“挖掘机”和“鉴别师”。多方查证是王道。别光听中介的一面之词,自己动手去查阅各个大学的官方网站,仔细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入学要求、学费、奖学金信息。英国大学官网的信息通常都非常详细和透明,你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你想知道的答案。拿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来说,它的官网不仅提供详尽的课程大纲,还会列出每门课的教学方法、评估标准以及对学生的期望,这些都是中介不会细致告诉你的 [据格拉斯哥大学官网]。只有你自己仔细研究过这些,才能判断中介的推荐是否真的符合你的预期。

同时,扩大你的申请范围,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中介强烈推荐某几所学校,你自己也应该多研究几所他们没有推荐的,但你觉得可能适合自己的学校。英国有超过150所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罗素大学集团,还有很多优秀的大学在某些专业领域表现突出,比如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在商科和工程领域就很强,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在管理和环境科学方面也声誉卓著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多准备几份申请,给自己留出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你就不会因为被某几所高返佣学校“绑架”而感到后悔。

再者,直接向中介提出关于“佣金”的疑问,看看他们的反应。虽然他们不一定会直接承认具体数字,但你可以观察他们的态度,比如问他们:“请问您推荐的这些学校,贵公司是否有合作返佣协议?如果有的话,这个协议是否会影响您对我的推荐?”虽然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儿“犀利”,但一个真正专业的、以学生利益为先的中介,至少会给出坦诚的解释,而不是闪烁其词。你也可以从侧面打听,比如问他们是否有推荐过哪些“冷门但优秀”的专业,或者对某个具体学校的缺点是否了解,这都能帮你判断中介的专业度和独立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和已经在英国留学的学长学姐、以及通过不同中介申请的同学交流。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往往比中介的“官方说辞”更具参考价值。你可以问问他们所在的专业课程设置、学习压力、校园生活、当地环境等等。我有个朋友,当时通过中介申请了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的一个商科专业,中介把约克夸得天花乱坠。结果她到了学校,才从学长那里了解到,那个专业是新开的,就业资源还在建设中,远不如中介说得那么成熟。据约克大学官网显示,每年都会有新课程上线以适应市场需求,但新课程的成熟度确实需要时间检验 [据约克大学官网]。如果她在申请前能多问问过来人,或许就能有更全面的认知。

所以啊,各位准备远赴英国的准留学生们,别光听中介的一面之词,也别被他们的“专业”光环迷了眼。你的留学之路,是你自己的人生大事,要擦亮眼睛,多做功课,多问多想。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不被那些“隐形套路”所困扰。记住,你是去留学,不是去“送钱”的!祝你学业顺利,留学生活精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