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绩点,配得上优秀吗?

puppy

咱们留学生都懂,高绩点不光是申请好学校、找实习的敲门砖,有时候更是给爸妈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心安。我们都拼命地想把GPA刷得高高的,但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会问自己:我的这个绩点,真的配得上“优秀”这两个字吗?它真的能代表我所有的努力、我学到的所有知识,以及我这段宝贵的留学经历中真正的成长吗? 这篇文章就是想和你好好的聊聊这个话题。它不是要打击你,而是想带你换个角度思考:高分当然重要,但我们怎样才能在追求数字漂亮的同时,也确保自己是真材实料地吸收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让这份“优秀”不仅仅停留在成绩单上,而是真正成为你未来申请、就业,乃至人生路上的核心竞争力?别焦虑,跟着文章一起,咱们聊聊如何让你的绩点和你的真实实力一样闪耀,让你的留学生活更有价值,更不留遗憾!

凌晨三点,图书馆里只有我和几盏孤零零的台灯,桌上堆满了厚厚的教材,咖啡已经续了第三杯。看着屏幕上那一串刺眼的数字——课程的平均分,我的心跳有点乱。再过几天就是最终成绩揭晓的日子,我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百分比,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够不够?3.5够不够申到我想去的研?3.8能不能拿到那个梦寐以求的实习?爸妈要是问起来,我该怎么说?那个瞬间,我突然觉得很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疑问:我为了这个数字付出了这么多,我的绩点如果真的很高,它就真的能代表我“优秀”了吗?它真的能承载我所有深夜里的挣扎,所有关于未来的憧憬吗?

这份焦虑,相信在座的各位留学生朋友们,多多少少都品尝过吧。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背负着学费、生活费,还有家人朋友的期望。高绩点,在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给自己、给父母一个交代的“硬通货”。它不仅仅是成绩单上的一串数字,它意味着申请下一阶段学业时的敲门砖,是争取奖学金的必备条件,甚至可能是找到一份好实习、好工作的通行证。据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2022/23学年,全球赴美留学生总数已超过百万,其中仅中国留学生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意味着在每一个申请季,竞争都异常激烈,高绩点在初步筛选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对“绩点”的执念,有时候会让我们陷入一种“高分陷阱”?为了那几分之差,我们可能会选择那些被认为是“水课”的课程,只为了容易拿到A;我们可能会为了背诵而背诵,对知识本身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我们甚至会为了赶一个DDL,而牺牲了参与社团活动、结交新朋友的机会。我认识一个朋友,为了把绩点从3.7刷到3.9,硬是选了三个和他专业完全不搭的“简单”课程,虽然最后拿到了高分,但她在面试时被问到“你最近印象最深刻的学习经历是什么”时,却支支吾吾,根本拿不出真正有深度的知识或技能来支撑。据领英(LinkedIn)发布的2023年全球职场技能报告,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是雇主最看重的软技能,单纯的学术成绩并非唯一考量。

我们当然不是在说高绩点不重要。优秀的学业成绩,代表着你付出过的努力,展现了你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很多顶尖的大学和公司,在筛选简历时,都会有一个基本的GPA门槛。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官网数据显示,其热门硕士项目的平均录取GPA通常在3.8以上,这个数字对于申请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能确保这个漂亮的数字,是建立在真材实料、真知灼见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功夫?你的绩点,如果只是靠死记硬背、应试技巧堆砌出来的,那么当你在真实世界中遇到挑战时,它又能帮你多少呢?

很多时候,高绩点带来的压力,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我见过不少同学,为了保持住“优秀”的绩点,晚上睡不好觉,吃饭也没胃口,甚至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倾向。一项针对留学生的最新调查(据留学心理健康联盟报告)显示,超过60%的留学生表示因学业压力感到焦虑或抑郁。这种长期的精神内耗,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让你错过享受留学生活、探索自我、发展兴趣爱好的宝贵机会。我们来留学,不光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更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开阔眼界,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如果你的高绩点是以透支健康和快乐为代价,那这份“优秀”真的值得吗?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你的“优秀”,除了绩点,还能体现在哪里?是不是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复杂的理论,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解释出来时?是不是当你独立完成了一个挑战性的项目,并且从中学习到了宝贵的经验时?是不是当你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合作,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团队任务时?这些经历,这些能力,才是你的绩点背后真正应该闪耀的东西。据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职业服务中心数据显示,参与过至少两段实习的毕业生,其毕业半年内找到全职工作的比例比未实习学生高出25%,这足以说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真正的“优秀”,体现在你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上。我的一个学姐,绩点不是班里最高的,但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创业孵化项目。她的一个课程项目是设计一个可持续环保的包装方案,她不仅在课堂上拿到了高分,更是在课后继续完善方案,最终获得了学校的资助,成立了一个小型工作室。据某大学商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据其课程大纲)通常要求学生组队完成商业企划,期末成绩占比中,团队合作和实战成果远高于传统笔试,这正是鼓励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有效方式。她现在的成就,远超那些只关注绩点的同学,因为她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大学里提供了太多丰富的资源,远不止课堂那么简单。有没有去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咨询过?有没有参加过各种讲座和工作坊?有没有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深入研究过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有没有加入一个你真正热爱的社团,哪怕它和你的专业没什么关系,却能让你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领导力?很多大学,比如多伦多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学术支持中心,据其官网介绍,每年服务超过10,000名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学习技巧工坊等,这些都是提升你“真材实料”的好地方。这些经历,虽然不直接体现在你的绩点上,但它们会让你在未来的申请和求职中,拥有更丰富、更独特的故事可讲。

你有没有想过,很多学校现在在招生时,除了看绩点,还会非常看重你的个人陈述(PS)、推荐信以及你的课外活动。很多大学的奖学金项目,比如悉尼大学的国际学生卓越奖学金,除了要求高GPA,也明确要求申请者提供社区服务、领导力等方面的证明。他们想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有思想、有潜力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一个高分的机器。所以,与其一味地盯着绩点,不如花时间去打磨你的“故事”,去积累那些能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独特经历。你的绩点或许能让你通过第一轮筛选,但真正让你被录取、被录用的,往往是你绩点之外的那些闪光点。

“绩点配不配得上优秀”,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优秀”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概念。我们之所以要聊这个话题,不是为了让你放弃追求高分,而是希望你能更全面地看待自己的留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你可以努力争取高绩点,但同时,也要努力成为一个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人。当你的绩点漂亮的同时,你的简历上也有精彩的实习经历,你的面试中能展现出清晰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你的谈吐中流露出对某个领域的热情和独到见解,那个时候,你的“优秀”才真正站得住脚,才真正能让你在未来的竞争中无往不利。德勤(Deloitte)招聘官在一次校园宣讲中提到,他们现在更倾向于看学生的项目经验、实习经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

你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不光是拿分。即使是一门你觉得枯燥的课,尝试去发现它背后的逻辑,思考它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甚至主动向教授请教问题。密歇根大学一项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数据显示),那些定期参加小组讨论和辅导课的学生,普遍反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且考试表现也更稳定。你会发现,当你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时,学习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帮助你拿到好成绩,更能让你真正吸收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现在,如果你还在为绩点焦虑,我希望你能暂时放下手机,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然后,打开你的日历,给自己规划一下接下来的日子。别光盯着下一次考试,也看看自己有没有把时间分配给那些能真正提升你能力的活动。比如,下周三有没有一个你感兴趣的线上讲座?下个月学校有没有招聘会,可以提前去了解一下?或者,和你的教授约个Office Hour,聊聊你对某个课题的看法,而不是仅仅为了问考试范围。别再犹豫了,从现在开始,把“刷绩点”变成“提升自我”,让你的留学生活,不止是成绩单上的那几个数字,更是你人生中一段闪闪发光的成长历程!


puppy

留学速递 知识

537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