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是啥?对你有多重要!

puppy

嘿,出国读书的你,GPA这个词是不是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每次期末考完,最让人心里打鼓的,估计就是它了。很多同学会觉得GPA不就是个分数吗?但对我们留学生来说,它可远不止一个数字那么简单!你的奖学金、未来的研究生申请、毕业后的实习或工作,甚至是不是能顺利拿到OPT,GPA都是一个实打实的“通行证”。别等到需要用了才开始着急,到时候可能就来不及了。这篇文章就像你身边一个老朋友,不跟你打官腔,而是用大白话好好跟你聊聊GPA到底是个啥,为啥对咱们这么重要,以及我们该怎么去正确看待它,怎么才能更好地“管理”它。读完保证让你对GPA有个更清晰、更实用的认识,少点焦虑,多点策略,踏踏实实规划好你的留学每一步。来,跟着我一起把GPA这件大事彻底搞明白吧!

还记得我刚踏出国门,第一次在Orientation上听到“GPA”这个词,旁边一位学长一脸严肃地告诉我:“这玩意儿可是你的命根子啊!”当时我一头雾水,心里还寻思,不就是个成绩吗?国内考试考得还行,难道到了国外还能翻了天不成?结果,第一次期中考完,看着那个“C”字在成绩单上赫然出现,我彻底傻眼了。宿舍里有个朋友,因为GPA没达到要求,直接被取消了下个学期的奖学金,差点就得打道回府。那一刻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GPA,这三个字母的缩写,对咱们留学生来说,真不是闹着玩的。

很多同学会觉得,GPA不就是你这学期学得好不好,期末考了几分,然后算个平均分嘛。这话没错,但又不够全面。它确实是你的学业表现一个量化的指标,是“Grade Point Average”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平均学分绩点”。在美国的大学里,通常A对应4个绩点,B是3个,C是2个,D是1个,F就是0。每门课的学分乘以你获得的绩点,加起来再除以总学分,就能得出你的GPA了。这个算法看起来简单,背后却藏着一套严密的评估体系,你选了什么课,课程难度如何,你的课堂参与度,期末项目的完成情况,林林总总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绩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2019-2020学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大学本科生的平均GPA大约在3.15左右,可见要保持一个高GPA,其实比想象中更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智慧。

咱们来说说为什么这个看起来只是个数字的东西,会是咱们留学路上的一个“通行证”呢?第一个最直接的,就是你的“钱袋子”。奖学金这事儿,对咱们国际生来说,那可太重要了。学费高昂,能拿到奖学金减轻负担,简直是雪中送炭。可很多奖学金,尤其是续发的、年度的奖学金,那都是有严格的GPA门槛的。比如,根据一些大学官网的政策,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这类顶尖学府提供的许多Need-based和Merit-based奖学金,都会明确要求学生每学期或每年保持最低3.0甚至3.5的GPA,一旦低于这个标准,奖学金就可能被暂停甚至取消。我认识一个学姐,大一的时候因为GPA高,拿到了学校的优秀新生奖学金,结果大二沉迷社团活动,成绩一落千丈,GPA滑到了2.8,学校直接就停止了她的奖学金。她当时别提多后悔了,那笔钱对她来说可是每年将近一万美金的资助啊,突然没了,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申请研究生,更是GPA的“主战场”。你是不是梦想着去哈佛、斯坦福、MIT读个硕士、博士?那GPA绝对是敲门砖里最硬的一块。除了GRE、托福、实习经历、推荐信,一个漂亮的GPA能直接把你从众多申请者中筛选出来。想想看,招生官每天要看成百上千份申请,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去仔细研究你每一门课的作业和论文,最直观的学术能力体现,就是GPA了。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的2024年全球商科硕士项目申请数据,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MBA项目,录取学生的平均本科GPA通常在3.5以上,甚至不少被录取的学生能达到3.7、3.8。如果你的GPA不够理想,即使其他方面再突出,也很难在一开始就进入他们的视野。这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因为竞争实在太激烈了,高GPA能证明你在大学四年里,始终保持了优秀的学习状态和学术潜力。

别以为毕业了GPA就没用了,找实习、找工作,它依然是你的“敲门砖”。尤其是在美国,很多大公司在招聘应届生和实习生的时候,会在简历筛选阶段就设置GPA的门槛。我有个朋友,学计算机的,大三暑假想去微软实习,结果简历投过去就被拒了,后来才知道,微软的校招系统通常会对申请者的GPA有初步筛查,一般要求3.0以上,有些热门岗位甚至要求3.5。据LinkedIn和Glassdoor等职业社交平台上的招聘信息统计,超过60%的美国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都会要求提供GPA,并且多数公司会将3.0作为基本门槛。你的GPA直接影响了你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如果你GPA不高,可能连展现你其他能力的面试机会都得不到,这种无力感才是最让人沮丧的。所以,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得把GPA当回事儿,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成为你通向心仪公司的一道坎儿。

还有咱们留学生最关心的一个词——OPT。OPT,全称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是国际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合法工作的机会。虽然OPT申请本身没有直接的GPA要求,但你想啊,要拿到OPT,你得首先保持合法的学生身份,不能被学校开除吧?而学校开除学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GPA过低,没有达到学校的最低学术要求。大多数美国大学都会设定一个最低的GPA标准,比如2.0或2.5,如果你的GPA连续几个学期低于这个标准,就会面临学术警告(Academic Probation),再不改善,就可能被停学甚至开除。据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官网的学术政策显示,本科生如果连续两个学期GPA低于2.0,就有可能面临开除的风险。一旦你的学生身份出了问题,那就别提OPT了,直接就得打包回家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GPA也是你顺利拿到OPT,留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的间接保障。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给大家制造焦虑,而是想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GPA这东西,你不能不重视。那我们应该怎么去正确看待它,怎么才能更好地“管理”它呢?首先,课程选择要明智。别一上来就想着挑战最难的课,或者跟着朋友盲选。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要求和实际能力来搭配。有些课程难度大,但学分也多,比如微积分、物理,如果基础不是特别好,可以考虑先修一些难度适中,更容易拿到高分的通识课,或者找一些对国际学生更友好的课程。我上大二的时候,有次选了一门看起来很酷的哲学课,结果上课全是各种烧脑的阅读和辩论,我这种英文非母语的,跟得特别吃力,期中一看成绩差点崩溃。后来赶紧和辅导员商量,换了一门相对轻松的历史课,才把GPA拉了回来。据美国大学课程评估网站RateMyProfessors的数据显示,学生们在选择教授和课程时,往往会参考往届学生的评分和反馈,那些被称为“Easy A”的课程,往往在学生群体中获得更高的评价,当然,前提是这门课确实对你有益或者符合你专业要求。

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这真是很多留学生都会忽略的一点。我们学校的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提供免费的数学、写作、物理、化学等各科目的辅导,还有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英语写作指导。我一开始觉得,花钱补习才能有效果,免费的估计一般般。后来有一次,我数学作业卡壳了,硬着头皮去了学习中心,结果辅导员特别耐心,一道题一道题地给我讲解,还教了我很多解题思路。数据显示,许多大学的学习中心对提高学生成绩有显著帮助,比如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学习中心就曾发布报告称,定期使用他们服务的学生,平均GPA比未使用服务的学生高出0.3个绩点。此外,教授的Office Hour也是你的宝藏,别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没必要。这是教授专门留出来给学生答疑解惑的时间,去问问题,去讨论课程内容,不仅能解决你的困惑,还能让教授记住你,这在未来写推荐信的时候,绝对是加分项。

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也至关重要。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同学平时看起来不怎么“努力”,但每次考试成绩都挺好?他们可能就是掌握了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听讲,预习复习要及时,利用番茄工作法集中注意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我以前习惯临时抱佛脚,考试前一晚通宵看书,结果就是效果不佳,而且人也特别疲惫。后来学着把学习任务分解,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复习,把知识点提前消化,效果就好很多。还有,不要只顾着学习,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留学生活压力大,课程繁重,如果精神状态不好,学习效率肯定会受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大学生群体中,有近30%的人曾经历过焦虑或抑郁情绪。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去聊聊。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当的运动,和朋友保持联系,这些都能帮你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学习的动力。

不要把GPA看成是你留学生活的唯一目标,它只是你实现更高目标的一个工具,一块敲门砖。你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软实力同样重要。一个高GPA固然令人羡慕,但如果只是为了高分而死读书,错过了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机会、实习经历,那也是一种遗憾。我有个朋友,GPA不算特别顶尖,大概3.3左右,但他特别积极地参与各种项目,做了好几个创业公司的实习,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的时候,他的GPA虽然不如那些3.8、3.9的同学,但他凭借出色的项目经验和面试表现,还是拿到了很不错的offer。所以,保持一个不错的GPA,确保它能帮你顺利通过各种筛选门槛,在此基础上,再去拓展你的其他能力,这才是最明智的策略。毕竟,未来雇主和研究生院除了看你的学术成绩,也希望看到一个全面发展、有潜力的你。

别再傻乎乎地等到快申请研究生、快毕业找工作了才开始着急你的GPA了。现在就开始,把你每一门课都当成一个小的“项目”来管理,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都全力以赴。如果你觉得哪门课学起来特别吃力,别犹豫,赶紧去找教授、找助教、找同学,或者去学校的学习中心寻求帮助。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寻求帮助是咱们留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你的大学辅导员(Academic Advisor)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他们可以帮你规划课程,解答学业上的疑问,如果你感到迷茫或者有压力,也可以找他们聊聊。就从这个学期开始,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把每一门课的成绩都争取往上提一提,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累,你会发现,留学之路会走得更稳当,未来的选择也会更宽广。


puppy

留学速递 知识

537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