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流程揭秘:小白轻松上岸!

puppy

是不是一想到GRE就觉得脑壳疼,完全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别慌,这篇文就是专门写给你们这些GRE小白的“宝典”!我们会手把手带你把整个GRE流程彻底捋顺,不再是模糊的一团糟。从最开始应该准备什么、怎么高效选资料,到考试报名那点事儿、考场上的注意事项,再到最后分数怎么送到学校,每一个关键步骤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我们会把那些容易踩坑的地方提前告诉你,帮你规划好时间线,让你少走弯路,大大节省精力。真的,跟着这篇“揭秘攻略”走,你就能轻松搞定GRE,顺利朝着梦校冲刺!快来一起看看,把GRE这座大山变小土坡吧!

哥们姐们,还记得我当年第一次听到“GRE”这三个字母的时候,脑子里简直一片空白。那感觉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入口,前面黑漆漆一片,完全不知道第一步该迈向哪儿。周围的学霸们聊起“单词量”、“阅读速度”、“逻辑推理”的时候,我只有点头傻笑的份儿,心里慌得一匹。尤其是看到学姐发的朋友圈,说为了GRE刷题刷到头秃,每天喝咖啡续命,我就更绝望了。当时我就想,有没有那么一篇“傻瓜式教程”,能把这整个过程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让像我这样的“GRE小白”也能少走点弯路呢?别说,现在我就来当那个“过来人”,手把手带你把GRE这座看似吓人的大山,变成脚下的小土坡!

GRE流程揭秘:小白轻松上岸!

咱们得先聊聊这个起点问题,就是该准备些啥玩意儿。很多同学一上来就冲动消费,买了一大堆据说“口碑爆棚”的辅导书和在线课程,结果堆在桌上吃灰,或者翻了几页就劝退了自己。其实,最最核心的,是先搞清楚自己的水平到底在哪。你得先做个诊断性测试,就跟看医生一样,知道自己哪里弱,哪里强,才能对症下药。我当年就是听了学长的话,先去ETS官网下载了一套免费的PowerPrep Online模拟测试。据ETS官方数据,这套软件模拟度极高,能够给出一个相当准确的分数区间和各部分的表现分析,这可比你盲目做题有效多了。我记得当时我做了 Verbal 部分,结果才拿到145分,瞬间清醒了,知道自己单词量是硬伤,阅读速度也跟不上。

有了这个“诊断报告”,你就能大概知道自己的痛点在哪了。接下来就是选资料,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市面上的GRE资料多如牛毛,什么红宝书、绿宝书、Magoosh、Kaplan、普林斯顿评论等等,能把人看花眼。我的建议是,永远优先选择官方资料!ETS出版的《GRE官方指南》(俗称OG)和《GRE语文官方指南》、《GRE数学官方指南》,这三本是必入的。它们里面有最原汁原味的题目和最权威的解析,绝对是你备考的基石。就拿数学来说,据说很多中国学生觉得GRE数学简单,但实际上,根据ETS官网公布的数据,即便全球考生在Quant部分的平均分已经达到了153分,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轻敌或者对题目理解偏差而失分。OG里面对这些“陷阱题”的讲解就特别到位,能帮你避开不少坑。

除了官方资料,你也可以考虑一些口碑好的线上平台。比如Magoosh,它以其海量的练习题和详细的视频讲解闻名,很多同学用它来刷题和学习策略。当然,这些平台的价格也不便宜,像Magoosh的 premium 订阅,一年的费用可能就高达数百美元。咱们得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学习习惯来决定。我有个朋友,就特别喜欢跟着YouTube上的免费教学视频学习,比如Gregmat的免费课程,他把那些抽象的逻辑推理和阅读技巧讲得特别接地气,这让他省下了一大笔辅导费。所以说,资源那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当你对自己的实力和备考资料有了个大概的谱儿,下一步就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了。千万别想着“佛系备考”,不然分分钟就会被拖延症打败。一个好的计划,得细化到每一天或者每周。比如,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背100个单词,然后做20道数学题和5篇阅读文章。据统计,大多数成功申请到Top 30美国大学硕士项目的学生,GRE的平均备考时间在3到6个月之间,而且每周投入的学习时间普遍超过20小时。这意味着,你如果想达到一个理想的分数,比如冲击320+,光靠考前突击是远远不够的。你得把每个阶段的任务都分解好,什么时候攻克单词,什么时候主攻阅读,什么时候集中刷数学,都要清清楚楚。我当时把目标院校的要求也考虑进去了,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学院,虽然不设最低GRE分数线,但官网统计的录取学生GRE平均分常年保持在320分以上,这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咱们聊完准备,该说说考试报名那点事儿了。这可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在考位紧张的时候。GRE考试的报名流程很简单,直接去ETS的官网注册账号、选择考场和日期、然后付款就行。但这个“选择考场和日期”环节,可真是个大挑战。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考位那是出了名的难抢。据ETS官网显示,每年的下半年,也就是申请季高峰期,国内主要城市的考位常常提前两三个月就被抢光了,甚至会出现“一位难求”的局面。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没提前规划,结果只能跑到隔壁省份去考试,白白增加了路费和住宿费,人也折腾得够呛。所以,一旦你确定了大致的考试时间,就得赶紧去ETS官网(www.ets.org/gre)蹲点,看准了就下手。

报名的费用也是个需要提前准备好的问题。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GRE普通考试的报名费是231.3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600元左右,而且这笔费用是会根据汇率有所波动的。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咱们得提前把这笔预算准备好。支付方式通常支持信用卡和借记卡,确保你的卡能进行国际支付。报名成功后,你会收到一封确认邮件,里面包含你的考试地点、时间以及准考证信息。这个邮件可得保存好,到时候进考场核对身份全靠它了。

考试当天,你得提前去考场。别指望掐点到,那只会让你更紧张。ETS官网建议考生至少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进行身份核对和一系列的安检。想想我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因为不熟悉路,差点迟到,路上心跳简直要蹦出来了。幸好赶上了,但那种紧张感直接影响了我 Verbal 的发挥。进考场时,监考老师会让你出示有效身份证件(通常是护照或二代身份证),并且会进行指纹识别和拍照。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所以大家一定要理解和配合。据考场规定,严禁携带手机、智能手表、计算器、草稿纸等任何未经允许的物品进入考场,我记得有次考试,有个同学因为把手机放在口袋里被发现,直接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真的太惨了。

GRE考试的流程也得提前熟悉。它分为分析性写作(Analytical Writing)、语文(Verbal Reasoning)和数学(Quantitative Reasoning)三个部分。其中,语文和数学各有两个计分部分,还有一个不计分的加试部分(可能是语文也可能是数学),但你不知道哪个是加试,所以每一部分都得认真对待。每个部分的考试时间都有限制,比如分析性写作是两篇各30分钟,语文和数学各是20题或25题,每部分30分钟或35分钟。考试中间会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你可以去洗手间、吃点东西放松一下。这个休息时间非常宝贵,一定要利用好,让自己大脑清醒一下,迎接接下来的挑战。有同学告诉我,他会在休息的时候嚼一块口香糖,或者听一段轻音乐,据说能有效缓解考试焦虑。

考场上的小技巧,那也是多到说不完。先说分析性写作吧,它由两篇作文组成:一篇是Issue,要求你对某个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篇是Argument,要求你分析和驳斥别人论证中的逻辑错误。这部分虽然不计入总分340,但很多大学,尤其是像哈佛大学这样的顶尖商学院,它们的MBA项目官网都会强调GRE写作分数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衡量申请人批判性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据数据显示,大部分被名校录取的学生,GRE写作分数都在4.0分以上。所以,提前多练习范文、熟悉常用句型和逻辑结构,绝对是提升写作分数的不二法门。

Verbal部分,单词是重中之重。GRE的词汇量要求极高,很多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用不到,非常“反人类”。我当时就是每天抱着“再要你命三千”啃,这本书里面收录了GRE常考的核心词汇,是无数GRE考生的“血泪史”结晶。刷完这本书,再结合阅读理解和填空题的练习,效果会非常明显。当然,光背单词还不够,你还得学会阅读技巧,比如快速抓主旨、识别作者态度、定位细节信息。GRE的阅读文章通常比较长,而且包含很多学术性内容,例如根据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要求,其硕士项目虽然不设最低GRE分数,但录取的学生在Verbal部分平均分常常达到160+,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有庞大的词汇量,更要有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Quantitative部分,也就是数学,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一般会比较有信心。但别以为这就高枕无忧了!GRE数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点本身,而在于题目设置的陷阱和英文表达的复杂性。比如,很多题目会用一些非常规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数学概念,或者设置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需要非常细致思考的陷阱。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粗心大意,把“at least”看成了“at most”,结果一道送分题就这么丢了。所以,一定要细心读题,理解题意。多做真题,熟悉ETS的出题套路,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根据ETS官方发布的GRE年度报告,全球考生在数学部分的平均分是153.6分,而我们中国大陆考生的平均分通常会高出不少,但想冲击165+甚至170满分,除了扎实的基础,更需要细致的审题和严谨的解题习惯。

考完试,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但又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不过,事情还没完呢!考完后,你可以立即在屏幕上看到你的非官方Verbal和Quant分数。官方成绩单会在考试结束后的10-15个工作日内寄送。然后,就是更关键的“送分”环节了。在考试结束前,系统会让你选择四所免费送分的学校。这四个名额非常宝贵,一定要提前想好自己最想申请的院校。比如,我当时选了我的梦校哥伦比亚大学和另外三所保底学校。如果后续还需要给更多学校送分,那就得额外花钱了。据ETS官网显示,每额外送一份成绩单,就需要支付27美元。如果你申请的学校多,这笔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呢。

关于送分,还有一点要注意:很多大学对GRE成绩的有效期是有要求的。通常情况下,GRE成绩的有效期是五年。比如,康奈尔大学的硕士项目官网就明确指出,他们接受五年内的GRE成绩。但有些学校或项目可能会有更严格的要求,比如只接受两年或三年内的成绩,所以你在申请前一定要仔细查阅目标院校的官网信息。送分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据ETS官方介绍,从你提交送分申请到学校收到成绩,通常需要5到7个工作日,遇到高峰期可能会更长。所以,为了不耽误申请截止日期,务必提前做好规划,留出足够的送分时间。千万别等到申请截止前几天才匆忙送分,那时候就太被动了。

如果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别气馁!很多人都会考不止一次GRE。ETS允许你在一年内最多参加五次GRE考试,两次考试之间必须间隔21天。我有个朋友,第一次考试只拿了310分,离她的梦校目标还有点距离,于是她认真分析了失分原因,花了两个月时间重新备考,第二次就考到了325分,顺利拿到了罗格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据统计,全球GRE考生中,有超过20%的考生会选择重考,以期获得更高的分数。所以,重考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而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关键在于,你得认真分析第一次考试的失误,找出症结所在,然后针对性地改进。

说到这里,咱们也得聊聊那些容易踩坑的地方,帮你规划好时间线,少走弯路。最常见的坑就是“战线拉得太长”。有些同学觉得反正GRE成绩五年有效,于是战线拉得特别长,今天学一点,明天玩一天,结果效率低下,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我建议,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备考周期,比如3-6个月,然后在这段时间内全力以赴。强度和节奏都得把握好,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另一个大坑是“盲目刷题,不求甚解”。刷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错题的分析和总结。我有个学妹,每天刷几百道题,但从不看错题解析,也不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分数原地踏步。正确的方法是,每做完一套题,都要花双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分析错题,搞清楚自己为什么错,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粗心大意,或者是解题思路有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据ETS的研究数据显示,那些能够对错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持续改进学习策略的考生,他们的成绩提升幅度通常是那些只知道盲目刷题的考生的两倍以上。

还有就是“备考资料分散,效率低下”。很多同学一下子买了很多书和APP,但又不知道该用哪个,结果每个都用一点点,反而什么都没学精。我的经验是,选择一两套最适合自己的核心资料,然后吃透它们。比如,ETS官方指南和Magoosh,或者红宝书和真题集,集中精力攻克,比你分散精力要有效得多。专注于少数高质量的资源,不仅能让你深入理解知识点,还能让你形成系统性的解题思路。就拿纽约大学(NYU)工程学院的录取来说,他们的GRE平均分要求非常高,很多录取的学生都达到了Verbal 160+, Quant 168+的水平,这绝对不是靠零散的学习能达到的,而是需要高度集中的精力和系统化的备考策略。

最后呢,我想说的是,GRE这场仗,除了知识和技巧,心态也特别重要。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也别跟别人比较。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要相信自己,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当你觉得累了,就休息一下,出去走走,听听音乐,或者跟朋友聊聊天。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在备考的漫长过程中坚持下来,并且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好了,兄弟姐妹们,看到这里,你对GRE的整个流程应该有了个非常清晰的认识了吧?是不是觉得没那么玄乎,也没那么可怕了?真的,GRE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场信息战和耐力战。只要你提前做好规划,选对资料,掌握方法,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再加上那么一点点好运气,就肯定能把它轻松搞定,顺利拿到你梦校的录取通知书!所以,别再犹豫了,赶紧动起来吧!先从ETS官网下个PowerPrep模拟测试开始,看看自己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水平,然后就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冲!


puppy

留学速递 知识

537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