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澳洲读商法,过来人帮你避坑!

puppy

要不要去澳洲读商法?这个问题是不是让你纠结了好久,甚至有点迷茫?别急,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深知这条路上会遇到多少坑,走了多少弯路。从一开始选学校、挑专业时的一头雾水,到课程难度超出想象的崩溃瞬间,再到毕业后找工作、甚至考虑移民时的各种不确定性,这些我可都亲身经历过。所以,这篇文章就是把我这些年摸爬滚打的经验教训,那些别人不一定会告诉你的“潜规则”和“大实话”,全都掏心窝子地分享给你。我会告诉你怎么避开那些常见的误区,比如哪些学校的商法项目更适合你,真实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的,毕业了到底好不好找工作,以及签证和移民政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影响。无论你只是刚刚萌生这个想法,还是已经准备递交申请,相信这里都能给你最实用的建议和方向感,帮你把留学澳洲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明智,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

还记得我刚萌生去澳洲读商法这个念头的时候,那种兴奋又夹杂着迷茫的心情吗?那时候,我每天都在网上刷各种论坛,看学长学姐的经验贴,小红书上各种“留学避坑指南”更是收藏了一大堆。脑子里像一锅浆糊,一会儿觉得澳洲商法前景一片光明,一会儿又担心自己学不好、找不到工作。家里人问我选哪所学校、读什么专业,我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感觉自己像只无头苍蝇,在无数个看似光鲜亮丽的选项里乱撞。

你现在是不是也跟我当初一样,坐在电脑前,对着一片澳洲学校的官网发呆,纠结“JD”和“LLM”到底有啥区别,商法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毕业了到底干嘛?别担心,这种感觉太正常了。我走过的那些弯路,踩过的那些坑,今天就来给你掏心窝子地好好唠唠,让你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

澳洲商法:一个听起来很美的“陷阱”?

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都会被“商法”这个名字吸引。听起来既有商业的深度,又有法律的严谨,仿佛学成了就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商业律师,或者进入国际大公司做法务,年薪百万指日可待。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觉得国内商法卷得不行,去澳洲学了,说不定还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可是,你有没有停下来仔细想想,你对“商法”的理解,和澳洲大学里教授的“商法”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我记得刚上第一节“公司法”的时候,教授在PPT上列了一大堆澳洲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的监管规定、公司董事的信义义务、股东权利的复杂结构,我当时就懵了。这不是我以为的,那种“我帮你审查个合同、起草个协议”的商法。它更宏观、更理论、也更细致入微。据墨尔本大学法学院2023年发布的课程大纲,其Master of Laws (Commercial Law Specialisation) 的核心课程,除了常见的合同法、公司法,还深入到竞争与消费者法、税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法规体系和判例法历史,这可不是简单读几本书就能搞定的。

你可能还会觉得,澳洲是一个移民国家,学法是不是很容易就能留下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商法专业,尤其是硕士阶段的商法,并不直接等同于成为一名在澳洲执业的律师。要成为一名律师,你通常需要完成一个JD(Juris Doctor)学位,并通过LPAB(Legal Profession Admission Board)的职业实践要求。我认识一个学姐,悉尼大学商法硕士毕业,想做律师,后来又补读了一年的职业实践课程,外加一年的实习才能考取律师执照。据澳大利亚法律委员会(Law Council of Australia)的统计,2023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国际学生比例不到10%,这充分说明了其难度和门槛。

选校不踩坑:别被“八大”光环晃花了眼

提到澳洲留学,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澳洲八大”——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等等。这些学校确实名声在外,教学质量也无可挑剔。我当初也是一门心思要冲八大,觉得非八大不去,去了就亏了。可实际情况是,盲目追求名校,很可能会让你走入一个“高分低能”的怪圈。

我当时申请的时候,一心只盯着QS排名,觉得排名越靠前越好。但后来才发现,不同大学的法学院,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其教学侧重、课程设置和就业导向都有很大差异。例如,据莫纳什大学法学院官网介绍,他们的商法硕士项目非常强调“实践性”,会设置大量的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和与业界合作的项目,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商业纠纷的能力。我有个朋友在莫纳什读商法,他们经常有机会去当地律所或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或者参与教授与企业合作的法律咨询项目。相比之下,有些更注重理论研究的大学,课程可能就相对抽象,更偏重学术探讨,对未来想直接进入职场,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同学来说,可能就不是最优选择。

选择学校时,你更应该关注的是课程的“适用性”和“灵活性”。比如,有些大学的商法硕士项目会提供丰富的选修课,让你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深入学习某个细分领域,比如国际贸易法、金融科技法或者环境法。据悉尼科技大学(UTS)法学院的数据显示,其Master of Business Law课程提供了超过20个专业选修方向,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甚至有机会选择与其他学院(如商学院)交叉的课程,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反观一些只提供固定课程模式的学校,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可能就限制了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别忘了,你来澳洲是为了学习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一个名校的文凭。

真实的学习体验:你以为的轻松,其实是“内卷”plus

很多人都会觉得,国外的大学生活应该比国内轻松很多,每天除了上课就是party。我当初也天真地以为,终于可以摆脱国内填鸭式的教育,享受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了。结果呢?啪啪打脸!

我记得很清楚,刚入学的时候,第一周的阅读清单就让我傻眼了。一门公司法,要求阅读一个超过100页的判例集,外加两篇学术论文。这还只是一门课的阅读量!我当时就懵了,这跟国内大学那种“老师划重点、期末背一背”的学习方式完全不一样。澳洲法学院的教学非常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每次上课前,你都需要提前阅读大量的材料,包括案例、法律条文、学术文章,然后带着自己的观点去课堂上参与讨论。如果你没有准备,课堂上教授随便提一个问题,你可能就接不上话了,那种尴尬简直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我的一个同学,在昆士兰大学读LLM,他给我吐槽过,有一次一个小组作业,要求他们分析一个复杂的商业纠纷案例,并提供法律意见。他们小组四个人,光是前期查阅资料、梳理案情就花了两周时间,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熬到深夜。最终的报告不仅要逻辑严谨,还要引证大量相关判例和法律规定,甚至要模拟法庭上的辩论。据昆士兰大学法学院2022-2023学年学生反馈报告显示,超过80%的国际学生认为,法学院的作业和考试对批判性思维和英文写作能力的要求远超预期。这说明,澳洲法学院的学习强度和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要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是你想象中的轻松。

此外,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也是澳洲大学的一大特色。这玩意儿说好也好,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说不好嘛,遇到“神仙队友”就真是欲哭无泪了。我大大小小的组队作业经历了一大堆,有遇到过非常给力的队友,大家分工明确,效率极高;也遇到过那种“隐形人”,项目快截止了才冒出来问一句“我能做点啥?”。处理这些团队协作中的人际关系,本身也是一种挑战。这种学习模式,其实是在模拟未来职场的工作环境,让你提前适应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你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协作。

毕业后就业:澳洲真的能留下吗?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我当时也是满怀憧憬地觉得,读完商法硕士,就可以在澳洲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顺理成章地办理移民。结果呢?现实又一次给我泼了一盆冷水。

首先,作为一名国际学生,在澳洲找法律相关工作,尤其是在律所,其难度远超想象。大部分律所,尤其是大型律所,更倾向于招聘拥有澳洲永居身份或者公民身份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没有签证限制,可以长期稳定工作。即使你非常优秀,拿到了offer,也可能会因为没有PR而止步。我有个朋友,在悉尼大学读完LLM,GPA很高,实习经历也很丰富,拿到了一家中小律所的面试机会。结果面试官直接问她:“你有没有PR?我们没有Sponsor签证的预算。”她当时心里就凉了半截。

这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一些中小型律所或者华人律所,可能会考虑聘用国际学生,尤其是有特定语言优势(比如中文)的学生。但是,这类职位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而且起薪普遍低于本地毕业生。据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局(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的数据,2023年法律专业国际毕业生在澳洲找到全职工作的比例为48%,远低于本地毕业生的78%。这清晰地表明了国际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的巨大挑战。

那么,商法硕士毕业的国际学生通常去哪里了呢?很多人会选择回国发展,或者在澳洲进入一些与法律相关的行业,比如金融机构的合规部门、咨询公司、企业法务等。这些职位对法律背景有要求,但又不强求必须拥有澳洲律师执照。我有个校友,毕业后就在一家大型银行的合规部门工作,负责审查金融产品的合规性。他告诉我,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律师,但工作稳定,薪资也不错,而且可以利用在澳洲学到的知识。据澳洲金融行业协会(Finsia)报告显示,过去三年,金融行业对具有合规和风险管理背景人才的需求增长了15%,这为商法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

所以,如果你抱着“毕业就能在澳洲当律师”的想法来读商法,那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条路会非常非常艰难。但如果你是想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国际商法知识,未来不论是在澳洲相关行业发展,还是回国利用所学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加码,那商法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关键在于,你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签证与移民:政策变幻莫测的“迷宫”

说到澳洲留学,签证和移民总是绕不开的话题。我当年读书的时候,技术移民的门槛还没现在这么高,拿到485工签后,凑够分数申请PR似乎是很多同学的“标配”。但如今,澳洲的移民政策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变得越来越严苛,越来越复杂。

我毕业的时候赶上了485工签政策收紧。本来以为硕士毕业可以拿到两年的工签,结果没多久政策就变了,很多专业直接砍到一年半,甚至有专业直接不给工签了。这让很多同学措手不及,毕业后能留在澳洲找工作的时间大大缩短。据澳洲内政部2024年初发布的最新数据,毕业生临时签证(485类)的申请人数持续增长,但拒签率也有所上升,尤其是在某些“高风险”专业。这说明,即使你拿到了工签,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

至于技术移民,更是难上加难。法学相关的职业,比如律师(Solicitor)和出庭律师(Barrister),虽然在移民职业清单上,但对语言(雅思四个8)、工作经验和州担保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我身边几乎没有国际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通过技术移民拿到PR的。我有个朋友,为了凑够移民分数,硕士毕业后又在澳洲读了一个会计的GD(Graduate Diploma),然后找了相关工作积累经验,前前后后花了五六年才勉强拿到PR邀请。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巨大的毅力和金钱投入。

而且,澳洲的移民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澳洲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以前大家觉得热门的专业,可能几年后就不是了;以前相对容易的移民路径,可能现在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如果你把“移民”作为来澳洲读商法的主要目的,我劝你一定要三思。你要时刻关注澳洲移民局的最新政策,不要抱有幻想,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据澳洲移民局官网的更新,2023-2024财年,澳洲技术移民的总配额有所减少,并且重点转向了偏远地区和特定紧缺职业,这无疑增加了留学生通过技术移民的难度。

写在最后:我的肺腑之言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我一直在给你泼冷水,说澳洲商法这里不好那里难。我这么做,只是想把我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真真切切地讲给你听,让你能提前有个心理准备,而不是带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到这里,最后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去澳洲读商法,这本身没有对错,它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选择。但这个选择需要你慎重考虑,需要你做足功课。别只盯着那些留学中介包装出来的“成功案例”,也别只看那些光鲜亮丽的宣传册。多去翻翻大学的课程大纲,看看具体的考试形式和作业要求;多去搜搜当地的招聘网站,了解你感兴趣职位的真实要求和薪资水平;再多去问问那些真正在澳洲学习和工作的学长学姐,听听他们的真实经历。

如果你已经决定要来,那就请你做好吃苦的准备,做好面对各种挑战的准备。在学习上,要主动去探索,去提问,去参与;在生活上,要学会独立,学会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改变。未来的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所以,别再纠结了!赶紧打开你心仪大学的官网,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商法课程设置,看看每门课都学些什么。再打开Seek或者LinkedIn,搜一搜澳洲的商业法律相关职位,看看需要什么技能和经验。如果你英语还没达到流利的程度,现在就开始疯狂练习口语和写作吧,因为法学院的论文可不是开玩笑的。别忘了,多找几个在澳洲读商法的朋友或者学长学姐聊聊,他们的第一手经验比任何宣传材料都管用。现在就开始行动,把所有的不确定性都变成你清晰的计划!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