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老铁们!还记得我刚到纽约那会儿吗?背着个大包,从肯尼迪机场出来,一头雾水地望着眼前这钢铁丛林,心里那叫一个百感交集。激动、兴奋、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同时,钱包深处的某种不安也隐隐作祟。毕竟,纽约!这个传说中的“烧钱天堂”,光听名字就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也让人钱包发抖。那时候,我多希望能有个过来人,把账单拍我脸上,告诉我每个月到底要烧多少钱,哪些地方能省,哪些地方必须花!
现在,我就是那个过来人!在纽约摸爬滚打几个学期后,我终于能把我的“血泪账单”明明白白地摊开给你们看。各位同学心里最清楚、也最心疼的大头,绝对是房租了。我在纽约读书,大部分留学生像我一样,都会选择在曼哈顿周边,比如布鲁克林、皇后区租房,然后坐地铁通勤。我刚来的时候,是跟两个同学合租在皇后区Astoria的一个两居室,我的房间每月大概要支付1200美元。这可不是个例,根据RentCafe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4月纽约市平均租金已达到每月3,700美元,即便是在皇后区的一些热门街区,像Astoria或Long Island City,合租单间租金也常常在1000到1800美元之间徘徊,合租能稍微减轻一些压力。
找到一个合适的住处后,日常的水电网煤气费也是个固定开销,虽然不像房租那么吓人,但也得算进去。我们合租的公寓,每月网费大概是70美元,电费夏天开空调会飙到100-150美元,冬天暖气则是煤气,大概50-80美元,再摊上点水费,平摊下来我每月大概要交100到150美元左右的utilities。想想看,这还是在大家都很注意节约的情况下。这些费用,根据Numbeo的统计,一个85平米的公寓,基本水电煤气网络加起来也要200-300美元,如果住得更宽敞或者用电更多,数字还会更高。
填饱肚子可是大事!在纽约,吃饭的选择真的太多了,从街边小吃到米其林餐厅,应有尽有。刚来的时候我图新鲜,经常在外面吃,结果一个月下来账单惊人。后来学聪明了,大部分时间都自己做饭,一周去一次亚洲超市或者大华超市采购。我发现,如果主要在家做饭,每月在食材上的花费大概在350到450美元。偶尔和朋友出去吃顿饭,或者点个外卖,再加上星巴克之类的咖啡,又会额外多出100-200美元。所以,我每个月在饮食上的预算大概是450-650美元。美国农业部(USDA)的“节俭食物计划”建议,成年人每月的基本食物开销大概在300-400美元左右,在纽约这种物价高的地方,我们留学生再加点改善伙食的费用,这个数字是很正常的。
在纽约生活,出行离不开地铁和公交,也就是MTA。我每天都要坐地铁去学校,所以办一张无限次月卡是最划算的选择。一张30天无限次月卡是132美元,虽然看着有点贵,但比起单次2.90美元的车票,如果你每天通勤两次,再偶尔出去玩玩,这张卡很快就回本了。我平时周末也会用它到处逛逛,去布鲁克林大桥散散步,或者去中央公园晒晒太阳。MTA官方网站明确列出,30天无限卡的价格为132美元,这对于大部分每天需要通勤的学生来说,是几乎必备的固定开销。
健康保险和个人护理是很多同学容易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一块。作为国际学生,学校通常会强制要求购买健康保险,每年几千美元是常事。我的学校提供的国际学生健康保险,平均到每个月大约是300美元。这个费用听起来不少,但要知道,在美国看病真的非常昂贵,没有保险根本负担不起。个人护理方面,比如洗漱用品、理发、偶尔买点化妆品什么的,我每月大概会花50到80美元。女生可能在这方面开销会更多一些。这块保险费用,根据国际学生保险服务商的数据,在纽约地区,一个典型的国际学生健康保险计划每月费用可能在200到400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覆盖范围和学校要求。
学习用品和教材也是一笔不能省的钱。虽然很多课本现在有电子版,或者可以借图书馆的,但有些专业书还是需要购买的。我每个学期大概会花200到400美元在教材和学习用品上,平摊到每个月大概是50到100美元。打印资料、买些文具之类的零碎小钱也得算进去。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的报告显示,学生每年在书籍和用品上的平均花费约为1,200美元,换算下来每月就是100美元,我的情况基本吻合。
生活在纽约,怎么能少了娱乐和社交呢?毕竟不是来当苦行僧的。我每月会给自己留出150到250美元的娱乐预算。这笔钱可以用来和朋友出去看个电影、逛逛博物馆,或者去小酒馆喝一杯。纽约有很多免费或者学生折扣的活动,比如MoMA和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对学生都有优惠,或者某些时段免费开放。我常常会利用这些机会。比如,MoMA的成人票价是25美元,但学生可以享受14美元的优惠票价,这种小折扣积少成多,能省下不少。
当然,生活中总有些意想不到的开销,比如衣服、鞋子、生病买药、或者突然想给家里人买个小礼物。我每月会给自己留一个50到100美元的“弹性预算”,以应对这些突发情况。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否则突然需要一笔钱,就会打乱整个预算。这些“小零碎”虽然每次不多,但累计起来也不可小觑,就像许多理财专家建议的那样,每月为“非必需品”设置一个预算上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消费。
算下来,我每个月的总开销,比如房租占了1200美元,水电网大约130美元,饮食费用550美元,交通132美元,医保300美元,学习用品75美元,娱乐200美元,再加上75美元的弹性支出,这些加起来大概是2662美元。这个数字是不是让你倒吸一口凉气?别急,我这里还有一些把预算玩出花的小妙招,保证你在纽约也能活得有滋有味,还能攒点钱!
想省钱,“厨房大法”绝对是王道,自己做饭能帮你省下大笔开销。我经常去Flushing(法拉盛)或者Brooklyn的Sunset Park(日落公园)买菜,那里的亚洲超市物美价廉。一次买足一周的食材,回来自己动手,不仅能吃得更健康,还能省下大笔外卖费。我还会做一些简单的便当带到学校,中午就不用在外面买沙拉或三明治了。这方面的省钱效果非常明显,研究表明,在家做饭比外出就餐平均能节省高达70%的费用,这在纽约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此外,充分利用学生身份的福利也能帮你省下一笔。好多地方都有学生折扣,比如各种博物馆、电影院、一些服装品牌甚至科技产品。我每次消费前都会问一句“Do you have a student discount?”,很多时候都会有惊喜。纽约大学的学生,比如纽约大学(NYU)官方网站上就列出了详细的学生折扣列表,从电子产品到餐饮,应有尽有。多留意学校的通知,或者上网搜搜“NYC student discounts”,绝对能发现新大陆。
出行方面,除了月卡,天气好的时候,我还会选择步行或者骑共享单车Citi Bike。纽约很多地方步行就能到达,还能顺便欣赏街景。骑车不仅锻炼身体,也能省下几趟地铁钱。偶尔去远一点的地方,跟朋友拼车Lyft或Uber也是个不错的选择。Citi Bike的年费是205美元,算下来每月不到18美元,如果经常骑行,比偶尔打车要划算得多。
如果你精力允许,并且F-1签证允许校内打工,找一份兼职也能大大缓解经济压力。虽然F-1签证对校外打工有严格限制,但校内的工作机会还是有的,比如在图书馆、食堂或者学校的行政办公室帮忙。我在图书馆做过兼职,每周工作15-20小时,虽然工资不高,但也能补贴一部分生活费。而且,纽约州目前的最低工资是每小时16美元,每周工作20小时的话,一个月也能有1280美元左右的额外收入,这大大缓解了经济压力。
来纽约读书,真的不是来受苦的,但也不是来大手大脚花钱的。希望我这份超详细的“血泪账单”和省钱秘籍能给你们一些实在的帮助。别被这些数字吓到,只要你提前规划,聪明消费,纽约的精彩一样可以属于你。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还在纠结预算,那就赶紧坐下来,对照我的账单,把自己的预算也列出来吧!看看哪些是硬性支出,哪些是弹性空间,然后给自己设定一个实际可行的目标。纽约这座城市的机会和魅力,远超你的想象,只要你准备好了,它就会张开双臂欢迎你。冲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