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环保课:退瓶费真香!

puppy

别急,今天想跟你聊个超级实用又环保的“省钱秘籍”——澳洲的“退瓶费”!这可不是啥高大上的理论,而是真金白银能拿回来的福利。你想想啊,平时喝完的可乐瓶、牛奶盒、啤酒罐,随手一扔就浪费了,但在这里,你只要花点时间把它们收集起来,拿到指定回收点一扫码,就能把当初买饮料时多付的那几毛钱押金拿回来,妥妥的“蚊子腿也是肉”啊!不仅能给自己攒点零花钱,还能实实在在地为澳洲的环保出份力。刚开始可能觉得麻烦,但等你尝到甜头,看到回收机器吐出的钞票或转账成功的信息,保准你会大呼一声“真香”!想知道具体怎么操作,去哪里退,以及有哪些你可能忽略的小细节?赶紧接着往下看,让你在澳洲的生活既省钱又绿色!

还记得我刚来澳洲那会儿,真的是什么都得精打细算。房租水电网费交通费,还有时不时就想跟朋友出去搓一顿的餐费,简直就像个无底洞,感觉钱包瘦得比我还快。有次我在Woolworths超市门口,正看着手里的空可乐瓶犯愁,随手扔进垃圾桶好像有点可惜,毕竟在国内我们都习惯了垃圾分类,但这边看着好像又不太一样。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当地的学生,慢悠悠地把一袋子瓶瓶罐罐往一台机器里塞,然后机器“咔嚓咔嚓”地吐出来一张小票。我当时就好奇了,这是什么魔法操作?他看到我好奇的眼神,冲我笑了笑,指了指机器上的“10c refund”字样。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在澳洲,你喝完的饮料瓶子,真的能变成钱,一点都不夸张,这就是传说中的“退瓶费”啊!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10分钱嘛,能干啥?但别小看这“蚊子腿”啊,这可是真金白银能回到你口袋里的钱。在澳洲,当你买大部分瓶装或罐装饮料的时候,价格里其实是包含了10澳分左右的“容器押金”的。这个押金,在饮料瓶被回收的时候就会退还给你。这就意味着,你每次喝完可乐、雪碧、矿泉水、啤酒,甚至是一些牛奶和果汁(具体要看包装和容量),只要把它保存好,送到指定的回收点,就能把这10分钱拿回来。这可比你想象的要划算多了,想想你一天能喝多少瓶水、多少罐饮料?或者你跟朋友们聚会,那一桌子下来的瓶瓶罐罐,加起来可就不是小数目了。据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环境部门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推出“Return and Earn”计划以来,到2023年末,仅新州就回收了超过100亿个饮料容器,这其中每一分钱都是消费者拿回来的,或者捐赠给了慈善机构,可见这笔钱的流动量有多大。

很多人刚来可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或者觉得麻烦就直接扔了,我也是这样,白白损失了好多“隐形收入”。但了解之后,你会发现这不光是为了省钱,更是一种非常实际的环保行动。澳洲作为一个自然风光绝美的国家,对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视的。这种容器押金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ontainer Deposit Scheme (CDS)”,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垃圾填埋量,尤其是那些本来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塑料瓶、玻璃瓶和铝罐。官方数据显示,在CDS推行后,一些区域的饮料容器垃圾量减少了40%到60%。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机制,多少塑料瓶就会被随意丢弃,最终流入大海,危害海洋生物?现在,我们每退一个瓶子,就是在为澳洲这片美丽的土地和海洋做贡献,这份参与感和成就感,我觉得比那10分钱本身更珍贵。

那么,具体要怎么操作才能把你的“瓶子钱”给赚回来呢?其实非常简单,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首先,你需要认识哪些瓶子是“有价之宝”。大部分150毫升到3升之间的PET塑料瓶、玻璃瓶、铝罐、钢罐和液体纸盒包装的饮料容器都符合条件。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普通的大容量牛奶盒(超过1升的那种),葡萄酒或烈酒瓶,还有一些没有条形码或被压扁得无法识别的容器,这些通常是不符合条件的。我第一次去退的时候,就傻傻地把一个红酒瓶也带去了,结果机器不认,才发现原来它们不属于CDS范畴。根据澳大利亚环境部门的规定,CDS主要针对的是即饮型饮料容器,以鼓励人们在外出消费后能够方便地回收。

接下来就是寻找“藏宝图”上的回收点。在澳洲,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回收点:一种是叫做“Reverse Vending Machine (RVM)”的智能回收机,通常设置在大型超市(比如Woolworths、Coles)的停车场附近或者购物中心里;另一种是人工操作的“Depot”回收站,这些地方通常能处理更多类型的容器,而且数量大的话会更方便。你可以下载各州的CDS官方App,比如昆士兰州的“Containers for Change”或者新南威尔士州的“Return and Earn”,在App里直接搜索你附近的回收点,非常方便。我刚开始都是去RVM,因为离我住的地方近,而且操作简单,就跟银行ATM机差不多。据相关数据显示,全澳目前已经有超过数千个RVM和数百个人工回收站,覆盖了大部分居民区和商业区,回收网络非常密集。

操作RVM机器也超级简单。你只需要把瓶子一个个地塞进机器的投入口,机器会自动识别容器上的条形码。确保你的瓶子是空的,并且条形码清晰完整,没有被压扁得太厉害,这样机器才能顺利识别。机器识别成功后,屏幕上会显示你投入的容器数量和累计的金额。等你把所有瓶子都投入完毕,机器会问你想要怎么拿到钱。通常有几种选项:可以直接打印一张兑换券,你可以拿着这张券去合作的超市直接抵扣消费,或者兑换现金;也可以选择银行转账(需要输入你的银行卡信息,款项通常在几个工作日内到账),或者有些系统也支持PayPal或直接捐赠给慈善机构。我最喜欢银行转账,因为不用担心小票弄丢,钱直接进账,感觉特别踏实。昆士兰州的Containers for Change系统甚至推出了一个功能,允许你将款项直接存入你选择的慈善机构或社区团体账户,这让回收行为更有意义。

这个“退瓶费”积少成多真的“真香”!别以为10分钱没啥用,我跟你说个我的真实案例。我跟几个室友住在一起,大家平时都爱喝点饮料、啤酒什么的。刚开始他们都嫌麻烦,喝完就直接扔垃圾桶。我跟他们科普了“退瓶费”之后,一开始他们半信半疑,后来我主动帮他们把瓶子收集起来,攒了满满两大袋,大概有两三百个瓶子。我去RVM一趟,哗啦啦退了二十多块钱!当时我就在朋友圈晒了这张小票,还打趣说“今天的咖啡钱和零食钱有着落了!” 室友们看到我真的拿回了钱,立马就来劲了,现在家里专门辟了个角落放空瓶子,大家你争我抢地去退,甚至变成了宿舍里的一种“环保竞赛”。这二十几块钱,虽然不多,但真的能买一杯好喝的咖啡(据统计,澳洲一杯普通咖啡的价格大约在4-6澳元之间),或者一顿不错的午餐,甚至能补贴一下你的公交卡费用。想想看,这钱本来是要被你扔掉的,现在却能用来改善生活,是不是瞬间觉得生活充满了小确幸?

这种小小的“退瓶费”机制,其实也反映了澳洲社会对环保理念的深度融入和实践。我来澳洲留学之后发现,这里的大学也在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比如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就公开承诺到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且在校园里推广各种回收项目和环保教育。我们作为留学生,通过参与“退瓶费”这样的小事,不仅能省钱,更是亲身参与到了当地的环保实践中。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回馈,更是培养我们环保意识的一个过程。你会开始注意自己日常消费产生的废弃物,思考它们最终去了哪里,能否被再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未来无论在哪里生活,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如果你想把“退瓶费”这件事玩得更溜,还有一些小贴士可以分享。首先,尽量让你的容器保持完整,尤其是条形码部分,不要压扁得太厉害,这样机器扫描起来会更顺畅。其次,在投入回收机之前,把容器里面的液体倒干净,冲洗一下,这样可以避免异味和招来虫子,也能保持回收机的清洁。我曾经就因为一个没倒干净的牛奶盒,把回收机弄得有点黏,工作人员过来清理的时候,我挺不好意思的。还有,选择对的时间去回收,周末或者超市营业高峰期,RVM可能会排队,或者容器已满。平时人少的时候去,体验会好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好各种CDS官方App,它们会实时更新回收点状态,甚至有些还能追踪你的回收记录和金额,让你的“退瓶之路”更加顺畅便捷。

这个“退瓶费”的故事,其实也是我刚到澳洲留学时,从茫然到逐渐适应,并发现生活中小确幸的一个缩影。一开始,觉得10分钱很小,收集瓶子有点“丢面子”,甚至有点懒惰。但当我真正尝试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实惠后,这种“麻烦”就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乐趣。现在,我看到路边或公园里被丢弃的饮料瓶,都会忍不住想,唉,这又是多少钱被白白浪费了啊!澳大利亚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高达250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而CDS正是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一环。我们作为留学生,在这个异国他乡,能够以这种方式融入当地的环保文化,感受这份责任与回馈,我觉得特别棒。

所以啊,我的朋友们,别再犹豫了!如果你还在为每个月的花销发愁,或者只是想为地球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那就从收集你喝完的第一个饮料瓶开始吧!别管它是不是10分钱,也别管别人怎么看,你只管把它们攒起来,找个RVM或者回收站,亲手把它们送进去,然后看着屏幕上蹦出的数字,或者银行账户里多出来的那几块钱,我相信你一定会跟我一样,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真香!” 赶紧去试试吧,说不定下个周末,你就能用这些“瓶子钱”给自己买杯网红奶茶,犒劳一下自己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