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本科:我的人生脱胎换骨!

puppy

有没有同学跟我一样,在决定去英国读本科之前,心里总有点忐忑?总觉得未来不确定,或者在国内的学习生活有点瓶颈?说实话,我当初就是这样,有点迷茫。但自从我踏上英国的土地,开始我的本科生活,真的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蜕变!从一开始面对全英文课堂的紧张,到后来能够自如地参与讨论、独立完成各种项目,我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还交到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超棒朋友。在这里,我被迫走出舒适区,学会了独立生活,也发现了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勇敢、这么有能力。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和力量,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如果你也想知道我是如何从一个有点青涩迷茫的毕业生,蜕变成现在这个充满干劲、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自己,那就快来听听我的英国本科故事吧,也许你也会从中找到一些共鸣和启发哦!

英国本科:我的人生脱胎换骨!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高三毕业的夏天,我坐在书桌前,看着电脑屏幕上国内大学的专业列表,密密麻麻的文字在我眼前打转,心里却像一团乱麻。那个时候,我真的对未来一点谱都没有,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困在玻璃罩里的金鱼,虽然周围有水,却游不出固定的圈子。每天按部就班地学习,考试,再学习,再考试,好像一个机器,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更不知道离开了家、离开了老师和同学,我还能不能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这种迷茫和焦虑,现在回想起来,几乎是我去英国读本科前最真实的写照了。也许,你也有过这种感觉吧?那种想冲破现状,但又有点害怕未知的复杂心情,简直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最终还是决定踏上英国这片土地。当我第一次走出希思罗机场,感受着伦敦特有的湿润空气,街头擦肩而过的各国面孔,耳边是各种口音的英文,那一刻,兴奋、紧张、好奇,还有一点点害怕,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刚开始的那几周,真的可以用“煎熬”来形容。全英文的课堂,教授语速飞快,各种专业词汇像洪水一样涌来,我经常是瞪大了眼睛,努力跟上每一个字,但大脑却像被卡住的录音机,嗡嗡作响。我当时甚至怀疑,我真的能在这里学好吗?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像我这样的国际学生特别多,据UKCISA(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仅在2022/23学年,英国就有超过679,970名国际学生在这里求学,大家都在经历着类似的文化和语言适应期,一下子就感觉自己没那么孤单了,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学术上的挑战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在国内,我们习惯了老师划重点、提供标准答案的学习方式,但在英国,情况完全不一样。我记得第一次上History of Art的seminar,教授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鼓励大家讨论,结果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们这群亚洲面孔的学生都互相看了看,没人敢第一个开口。教授看到我们这样,只是笑了笑,然后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那次之后,我才慢慢明白,这里更看重你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我第一次写论文,光是引用格式就让我头疼了好久,什么哈佛、APA、MLA,我之前听都没听过。英国大学本科课程的第一年,学生可能就需要提交篇幅达到2000-3000字的学术论文,而且需要严格遵守这些引用格式,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全新的挑战,每一次提交前都像打一场硬仗,生怕漏了一个逗号都会被扣分。

这种“被迫”思考和独立探究的学习模式,慢慢地改变了我的学习习惯。以前我可能只会等着老师给出答案,现在我学会了主动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去学术数据库里寻找论据,甚至会为了一个观点,反复和同学争论。英国大学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每周投入大量独立学习时间,例如,我读的商科课程,教授在课纲里就明确要求我们每周至少有20-30小时的自主学习和阅读时间,这比课堂时间要长得多。这意味着你需要自己规划时间,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己去消化吸收知识。我发现,这种学习不仅效率更高,而且能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不再是别人的观点,而是我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这种感觉真的很棒,就像大脑里突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开关。

除了个人作业,团队项目也是英国本科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个Marketing的小组项目,需要为一家虚构的公司设计一个全新的产品推广方案。小组里有来自德国、印度、中国的同学,大家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差异巨大,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鸡同鸭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不让谁。有一次为了一个广告语的设计,我们甚至吵得面红耳赤。但正是在这种激烈的碰撞中,我学会了如何倾听不同的声音,如何在分歧中找到共识,如何有效地分配任务和管理时间。我后来才知道,许多商科、工程或传媒等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团队项目和报告展示占比很高,例如,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的部分本科课程,小组项目评估甚至可能占到课程总分的30%或更高。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更让我理解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团队合作的魅力和挑战。

学习之余,英国的大学生活也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交体验。你猜怎么着?我刚到英国的时候,还担心自己会交不到朋友,或者只能和中国同学抱团。结果呢,我发现根本不是这样!英国大多数大学都拥有数百个学生社团和协会,光是伦敦大学学院(UCL)就有超过300个学生社团,涵盖了学术、体育、文化、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我加入了学校的辩论社和国际美食社,在辩论社里,我第一次和英国本地学生针对各种社会议题展开激烈讨论,那段日子我的口语简直是突飞猛进。而在国际美食社,我尝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菜肴,也把中国的饺子和火锅介绍给了我的朋友们。这些社团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地球村,让我认识了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等等国家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探索英国,那种真挚的跨国友谊,是国内很难体验到的。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独立能力简直是被迫点满。以前在家,洗衣做饭这些事情我几乎从来没碰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典型的“妈宝女”一枚。到了英国,一切都得自己来。刚开始学做饭的时候,厨房简直就是灾难现场,不是水煮菜就是泡面。有一次我尝试做个番茄炒蛋,结果把锅都烧糊了,差点引发火警。后来,我学会了如何规划一周的食材,如何精打细算地购物,甚至能在英国的超市里找到能做出地道中餐的食材,这真的让我非常有成就感。根据最新的学生生活成本报告,2023/24学年英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住宿费用约为£150-£200,这笔开销需要学生自己管理和规划,水电费、网费、餐费,林林总总加起来,我每个月都要做详细的预算。这种从零开始的独立生活,虽然过程有点狼狈,但它让我明白了金钱的价值,也让我学会了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真正成为一个能对自己负责的大人。

英国的周末和假期,更是我探索世界的好机会。英国的交通网络非常便利,加上各种学生优惠,让我在学习之余也能尽情游玩。我记得我买了一张16-25 Railcard(即使你超过25岁,只要是全日制学生也能申请),在英国火车票上能享受高达三分之一的折扣,这简直是学生的福音。我和朋友们利用周末,坐火车去了爱丁堡,感受苏格兰的古老与神秘;去了曼彻斯特,看了英超的比赛,感受那份狂热;还去了巴斯,沉浸在罗马浴场的历史韵味中。每一次旅行,都像是一次小小的探险,让我看到了课本之外的英国,也让我对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种行走在陌生城市街头,感受不同风土人情的感觉,让我觉得世界真的很大,而我也变得越来越渺小,但心里却越来越开阔。

除了个人成长,英国本科经历也为我的职业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大门。我发现英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会提供各种帮助,比如简历修改、面试辅导、实习信息等等。我大二的时候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预约了好几次一对一咨询,老师不仅帮我润色了简历,还模拟了面试场景,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最让我安心的是,作为获得英国本科学位的国际学生,毕业后我可以申请为期两年的Graduate Visa(毕业生签证),这意味着我可以在英国合法寻找工作或创业,不用急着毕业就回国,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积累海外工作经验。这是我在申请前就了解到的政策,当时就觉得英国给国际学生的支持力度真的很大,也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然,在海外求学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曾经也经历过想家、学业压力大到失眠、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等等。有一次我生病了,一个人在宿舍里,特别想念爸妈做的饭,那种孤独感简直要把我吞噬。但英国大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几乎所有英国大学都设有专业的学生咨询与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并提供针对国际学生的文化适应、压力管理等支持。我当时就鼓起勇气预约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和他们聊了聊,他们不仅倾听我的烦恼,还给了我很多积极的建议,教我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寻求帮助。爱丁堡大学甚至提供了多语言咨询服务和专门的国际学生福利顾问,这让我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校和老师一直都在我身后支持着我。

在英国的这几年,我发现自己身上多了很多以前从未发现的特质。我变得更勇敢了,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变得更有韧性了,面对困难不再轻易放弃;我变得更有自信了,那种自信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因为它建立在我独立解决问题、克服挑战的真实经历上。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个“社恐”,结果却在各种社团活动和小组项目中,学会了如何主动沟通,如何与人建立连接。许多英国大学都设有创新中心和创业孵化器,鼓励学生将课业所学转化为实际项目。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在谢菲尔德大学读计算机,通过学校的Hackathon活动,和几个同学一起开发了一个APP原型,差点就拿到了天使投资。这些经历让我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原来我不仅能学习,还能创造,还能影响别人。

如今,我已经顺利从英国本科毕业,回顾这三四年的光阴,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盛大的洗礼。我不仅拿到了一纸学位,更重要的是,我拥有了一套全新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沟通的技能,以及一个遍布全球的朋友圈。英国大学普遍拥有庞大而活跃的校友网络,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在全球19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7万名校友,他们的影响力遍布各行各业。我相信这些宝贵的资源和经历,会是我未来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从一个有点青涩、有点迷茫的毕业生,蜕变成了现在这个充满干劲、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自己。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是一种从心底里焕发出来的力量。

我知道很多人会担心留学费用,觉得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确实,英国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便宜,但其实也有很多途径可以减轻经济负担。比如,持有学生签证的本科生在学期期间通常允许每周工作不超过20小时,假期期间则没有时间限制。按照英国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这也能补贴不少生活费,还能提前体验一下海外的工作环境,积累一些宝贵的社会经验。我有个同学在咖啡店打工,不仅赚了些零花钱,英语口语也突飞猛进,还认识了不少当地人,简直是一举多得。不少大学也提供针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只要你足够优秀或者符合特定条件,都有机会申请到。这些都说明,只要你愿意努力,经济上的困难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

英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国际学生毕业后在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上的提升尤为显著,这些是全球雇主都看重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如果你现在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觉有点迷茫,或者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去发掘自己更多的潜能,那我真的会拍着胸脯告诉你,去英国读本科,绝对是你人生中最值得的一次投资!它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一张文凭,更是你整个人生格局的提升。它会让你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优秀,这么勇敢,这么充满力量。

所以,如果你也心动了,别犹豫了,赶紧去学校官网看看那些让你眼睛发亮的专业,去查查申请要求和奖学金政策,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小目标!也许就从申请材料准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朝着那个“脱胎换骨”的自己,勇敢地迈出去吧!相信我,你会感谢那个勇敢的自己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