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放下行李,留学闯关正式开始!

puppy

刚到加拿大,放下沉甸甸的行李,那一刻的心情五味杂陈:兴奋、紧张,还带点忐忑。是的,留学“闯关”正式开启了!面对陌生环境、文化冲击和学业挑战,虽然曾手足无措,但正是这些未知,让我的加拿大生活充满无限可能和惊喜。从安顿、适应到结交朋友,每一步都是独特的成长。如果你也正准备或已踏上这段旅程,想知道我是怎么从“小白”成功闯关,开启精彩篇章的,那就快来跟我一起,获取实用“通关秘籍”和亲身经历吧!

飞机终于缓缓地滑入了停机坪,透过舷窗望出去,温哥华的天空是一片厚重的铅灰色,细密的雨丝缠绵不绝,与我脑海里金灿灿的枫叶国度形象大相径庭。彼时,我拖着两个几乎要散架的、超重到快要爆开的28寸行李箱,在温哥华国际机场(YVR)的行李转盘前,眼巴巴地等了足足一个小时。那种等待的焦虑感,混合着初到异国他乡的兴奋,以及一丝丝对未知前路的茫然,简直要把我整个人都淹没了。每当传送带上出现一个相似的箱子,心就跟着提一下,然后又重重地落下。终于,当我的那两个“老伙计”摇摇晃晃地、重重地摔在我脚边时,我深吸一口气,内心仿佛有个声音在说:“好,我的加拿大留学‘闯关’,正式开始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刚下载完一个大型角色扮演游戏,所有初始设定都已完成,现在,是时候踏入这个全新的世界,去接任务、打怪、升级了。

放下行李,初入“迷宫”:安顿篇

从飞机落地到顺利出关,这第一道关卡其实就暗藏玄机。我当时紧张地把护照、签证页和大学录取信死死地握在手里,生怕哪个环节说错了话,或者拿错了文件。海关官员的语速快得像在说rap,问了好几个问题,我的大脑CPU差点直接宕机。幸好,我在出发前做了超多的功课,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回答都预演了一遍,这才磕磕巴巴、半蒙半猜地勉强应付过去。根据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官方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30万国际学生首次入境加拿大,为了应对庞大的国际旅客流量,尤其是在开学季,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YYZ)和温哥华国际机场(YVR)等主要国际口岸都会增设专门的服务窗口,并配备多语种的工作人员或提供翻译指引,以帮助像我们这样的国际新生顺利完成入境手续。(来源: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官网,2023年统计数据摘要)

走出机场,温哥华特有的湿润带着一丝丝海风的咸味,冷冽地扑面而来。提前联系好的寄宿家庭(Homestay)司机已经在出口举着我的名字牌等待了。我当时选择了先住一段时间寄宿家庭,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缓冲期来适应加拿大的生活节奏,再去慢慢寻找校外公寓。我记得我那个寄宿家庭位于列治文(Richmond),距离我即将入学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的公共交通车程,当时我就在心里盘算着,这通勤时间可真不短,以后早起真是个大挑战。根据加拿大高校住房协会(CUCC)在2023年发布的一项市场调研报告,尽管加拿大各大学都在积极投入扩建学生宿舍,但校内住宿的供不应求仍然是普遍现象,例如多伦多大学圣乔治校区(St. George Campus)本科生宿舍的入住率常年维持在98%以上,国际学生想要申请到校内宿舍,往往需要提前数月甚至一年提交申请,竞争非常激烈。(来源:加拿大高校住房协会2023年度报告,多伦多大学官网)

安顿下来后的头等大事,那必须是搞定银行卡!我拿着学校发的录取信、住址证明等一堆文件,去了离寄宿家庭最近的TD银行。柜员小姐姐非常耐心,一步一步地帮我开了一个国际学生专属账户,还给我介绍了各种优惠政策。我当时还特意问了关于月费、境外汇款手续费以及每日取款限额的问题,毕竟初来乍到,每一笔钱都得精打细算,生怕到时候钱不够用。在加拿大,TD、RBC(加拿大皇家银行)、Scotiabank(丰业银行)、BMO(蒙特利尔银行)和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是五大主要银行,他们几乎都为国际学生提供专属的无月费或低月费支票账户,并附带一些诱人的开户优惠,比如赠送电影票、现金奖励或是亚马逊礼品卡,这对于我们刚来的留学生来说,能省一笔是一笔,也算是留学生活的小确幸了。(来源:加拿大主要银行国际学生账户宣传页,2024年最新信息)

手机卡也是抵达后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不然和家里联系都成问题,更别说导航和查资料了。我在一家大型商场里看到了Rogers的门店,进去对比了几种套餐。面对各种G数、通话时长和增值服务,我感觉自己像在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最后,虽然感觉比国内的手机费贵了不少,我还是选了一个流量还算够用的套餐。加拿大电信市场主要由Rogers、Bell和Telus这三大巨头瓜分,他们提供的月度套餐费用普遍偏高,例如在安大略省,一份包含20GB数据的Rogers无限流量套餐月费可能高达75加元(不含税)。因此,许多精打细算的留学生会选择通过他们的子品牌(如Fido、Koodo、Virgin Plus)或Freedom Mobile等区域性运营商来获取更具性价比的手机计划,这些品牌在价格上通常会更亲民一些。(来源:加拿大各大电信运营商官网套餐信息,2024年3月更新)

第一次独自乘坐温哥华的公交车去学校,我完全是懵圈状态。温哥华的公共交通系统TransLink包含天车(Skytrain)、公交车(Bus)和海上巴士(SeaBus),第一次接触简直像个复杂的迷宫。我记得当时站在公交站牌前,对着密密麻麻的路线图研究了半天,生怕自己坐错方向。最终靠着Google Maps和问路才成功抵达。幸好提前办了U-Pass,不然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像UBC这样的大学,通常会将U-Pass(通用交通卡)的费用捆绑在学费里,学生可以凭此卡在特定学期内无限制地乘坐大温哥华地区(TransLink)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要知道,温哥华市中心的单程成人票价(zone 1)为3.15加元,如果每天通勤,一个月下来交通费将轻松超过100加元,U-Pass无疑是留学生们的巨大福音,省钱又省心。(来源:TransLink官网票价信息,UBC学生服务中心公共交通指南)

安顿下来后,最让我感到温暖又充满挑战的,就是自己买菜做饭的日常了。第一次走进温哥华当地的华人超市大统华(T&T)时,我简直想哭,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熟悉的调料、方便面和家乡特产,那一刻,感觉自己好像瞬间被传送回了家乡。可当我第一次鼓起勇气走进一家西人超市,比如Save-On-Foods或者Loblaws时,面对满货架不认识的蔬菜、各种分不清部位的肉类和琳琅满目的乳制品,我又瞬间犯了愁。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加拿大全国的食品价格指数(CPI for food)持续上涨,这意味着留学生每月在食物上的开销至少需要300-500加元。自己做饭不仅比在外就餐要经济实惠得多,还能更好地满足我们亚洲学生对口味和营养的需求,是省钱又健康的不二法门。(来源:加拿大统计局2024年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报告)

挑战升级,学业“闯关”:适应篇

正式开学那天,我带着比第一次坐飞机还要忐忑的心情走进了教室。第一节课是“心理学导论”(Intro to Psychology),教授语速飞快,还时不时地抛出问题让大家讨论,甚至分成小组进行即兴辩论。我坐在那里,几乎全程都在努力捕捉关键词,脑子像高速运转的机器,生怕漏掉任何一个信息点,根本不敢贸然开口参与讨论。课后,看着本地同学们热烈地和教授互动、提出各种深入的问题,我心里五味杂陈,这种积极参与、主动表达的课堂文化和国内的教学习惯截然不同,让我有些手足无措。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一项针对国际学生的调研显示,高达68%的受访者认为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是他们初期面临的主要学术适应挑战之一,因为加拿大教育体系非常强调批判性思维、主动探究和个人观点的表达。(来源:麦吉尔大学国际学生服务中心2023年度国际学生适应报告)

很快我就意识到,仅仅坐在那里听讲、努力记笔记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在学业上不掉队,我开始主动去学校的Academic Learning Centre寻求帮助。那里的老师会教你如何写出符合加拿大大学标准的论文,如何准备一份吸引人的课堂展示,以及如何高效地阅读大量英文文献。我记得他们甚至提供一对一的写作辅导服务,老师会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论文,指出语法错误和逻辑漏洞,并教我如何引用文献、避免抄袭。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每年为国际学生提供超过200场线上线下结合的学术支持工作坊,涵盖论文写作、时间管理、考试准备、批判性思维培养等多个方面,还有专门的国际学生写作中心,旨在帮助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尽快适应加拿大高校的学习要求,提升学术表现。(来源:多伦多大学学生成功中心官网,2024年春季学期活动列表)

交朋友也是我初期留学生活的一大挑战。我尝试过参加学校里各种迎新活动和社团派对,比如国际学生协会举办的迎新烧烤会,但总是感觉有点融不进去。本地同学们说着我不太熟悉的俚语,聊着我插不上话的本地梗,大家围成一团,欢声笑语,我却像个透明人。有好几次,我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吃着免费小吃,然后悄悄地从派对中溜走。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国际学生中心在2023年发布的一项针对新入学国际学生的调查发现,近四成国际学生在到达加拿大的前三个月内报告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或社交适应困难,主要原因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难以融入本地学生圈子,这表明了社交融入是留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难题。(来源:约克大学国际学生中心2023-2024学年国际学生满意度调查报告)

后来,我调整了策略。我不再强求自己一下子就融入那些看似热闹的本地圈子,而是选择从身边的人开始,慢慢建立连接。我开始主动找同专业的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学习,课后多聊几句作业和课程内容。我记得我的第一个加拿大本地朋友,是一个跟我同组做project的男生。我们为了完成那个复杂的期末项目,常常在图书馆熬夜到很晚,一起讨论、一起修改,在并肩作战中慢慢就熟络起来。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学生生活部门就特别鼓励学生通过课业小组、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和校园兼职等方式进行社交,因为这些场景提供了共同的目标和长时间的互动,比单纯的派对更容易建立起深层次的友谊和信任。(来源:滑铁卢大学学生生活与学习资源中心《国际学生融入指南》)

探索未知,收获“宝藏”:成长篇

除了紧张的学业和社交尝试,我也慢慢开始探索这个广阔的国度。我记得第一个小长假,我没有像很多同学那样直奔多伦多或者蒙特利尔这些大城市,而是选择了西海岸的宝藏小城——维多利亚。坐着BC Ferries穿梭在岛屿之间,看到壮丽的海岸线、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古老的图腾柱,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加拿大的广阔、自然和独特魅力,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加拿大旅游局(Destination Canada)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2500万国际游客造访加拿大,其中不乏像我们这样利用假期探索周边城市、国家公园的留学生,他们通过旅行深入了解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和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丰富了留学生活的体验。(来源:加拿大旅游局2023年国际旅游市场报告)

生活中的文化差异无处不在,而且常常在不经意间给我“上课”。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讨论中,我直接指出一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结果气氛瞬间凝固,对方也显得有些不悦。课后,我的教授把我叫到办公室,委婉地告诉我,加拿大人在表达不同意见时,通常会更委婉、更注重保留对方的面子,而不是直接否定。这种“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的碰撞,让我上了生动且难忘的一课。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每年都会提供专门的跨文化沟通工作坊,帮助国际学生理解和适应加拿大社会的沟通习惯、社交礼仪,例如他们会强调在商务和学术交流中,如何在直接表达自我观点与尊重他人感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来源:UBC国际学生服务官网《跨文化沟通与适应指南》)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也为了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和社交技能,我决定尝试找一份兼职工作。我投了好多份简历,从餐厅服务员到图书馆助理,最后终于在学校附近的一家Tim Hortons咖啡馆找到了一份兼职。虽然只是做收银、调制咖啡和打扫卫生这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但每月拿着自己辛苦赚来的工资,那种油然而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真的非常棒。根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的规定,持有有效学习许可的国际学生在学期间可以校内或校外兼职工作,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0小时;在寒暑假等指定假期期间则可以全职工作。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加拿大各省的最低时薪普遍上涨,例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最低时薪已达到16.75加元,这为留学生提供了不错的经济补贴,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本地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来源:IRCC官网《国际学生工作许可政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2023年最低工资标准)

留学生活并不是只有诗和远方,也会有想家、感到孤独和压力巨大的时候。尤其是在期末考试周,图书馆里人满为患,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课业和考试,压力特别大,有时候会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偷偷掉眼泪。但我也学会了寻求帮助。我记得有一次,我鼓起勇气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和一位咨询师聊了聊我当时面临的学业压力和想家的困扰。只是把那些压抑在心里的情绪倾诉出来,就感觉轻松了很多。加拿大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例如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的学生健康服务中心,每年为超过5000名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团体治疗和危机干预服务,并且有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语言和文化敏感性辅导员,确保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支持。(来源: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健康服务官网,2023年度服务报告)

回望这段在加拿大的留学闯关经历,真的让我成长了太多太多。我从那个在机场手足无措、连公交车都不会坐的“小白”,一步步蜕变成了可以独立解决问题、自信规划生活的“老司机”。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协作,也更清晰地了解了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我甚至在一次课堂展示上,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主动且礼貌地举手纠正了教授引用的一个数据小错误,虽然当时心里砰砰直跳,但那种突破自我、敢于表达的成就感,简直太棒了。一项由加拿大国际教育局(CBIE)在2022年发布的全国国际学生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5%的国际学生表示,加拿大留学经历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来源:加拿大国际教育局2022年国际学生调查报告)

在这边,我还发现了一些在国内从未接触过、甚至意想不到的兴趣爱好。我参加了学校的摄影社团,周末背着相机穿梭在温哥华的街头巷尾,记录下这个城市和国家的美丽瞬间,从史丹利公园的海景到煤气镇的复古建筑。这种在异国他乡探索、发现新自我的感觉,是国内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从未给予我的惊喜。加拿大各大学通常会提供数量庞大的学生社团和组织,例如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 University)拥有超过200个注册社团,涵盖学术、文化、体育、艺术、志愿服务等各个领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探索兴趣、结识志同道合朋友的广阔平台,这也是我能找到自己爱好并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来源:西安大略大学学生会官网,2023-2024学年社团名录)

朋友,别怕,去闯吧!

所以,如果你也正准备或已经踏上这段留学旅程,别害怕,勇敢去闯就是了!刚开始可能会有点狼狈,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笨蛋”,连最基本的生活琐事都处理不好,那都没关系,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别害羞,大胆去问,去尝试,去犯错,因为每一次的“手足无措”都是你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跌倒都会让你变得更坚韧。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尤其是那些比你早来的学长学姐,他们就是你的“人形攻略”,能给你最直接、最实用的建议。还有,记得给自己留点喘息的空间,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去看看枫叶,去尝尝Tim Hortons的咖啡,去感受这个国家独特的魅力。相信我,这段经历,远比你想象的要精彩百倍!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