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留学:我的社交融入干货!

puppy

刚来澳新留学,是不是觉得身边都是陌生面孔,想交朋友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别担心,这种感觉超正常,每个留学生都可能经历!我懂那种想融入又有点“社恐”的心情,所以今天想把我的“社交破冰”秘诀都掏出来跟你分享。我会告诉你怎么轻松打开话匣子,找到真正聊得来的朋友,以及如何玩转大学社团和课余活动,让你的社交圈瞬间扩大。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会聊到如何在异国他乡保持真我,不为了合群而失去自己。这些都是我一路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保证接地气又实用。想知道我是怎么从一个“小透明”变成拥有跨国朋友圈的吗?来来来,跟着我的干货,让你的留学生活不止有学习,更有笑声和友情!相信我,你会发现澳新留学圈比你想象的更精彩,我们一起把它玩转起来!

澳新留学:我的社交融入干货!

你还记得刚踏上澳新这片土地时的情景吗?我清晰地记得,拖着两个超重的大箱子,站在墨尔本机场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心里其实是空落落的。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耳边是听不大懂的口音,手机里除了家人朋友的微信,再也没有别的消息。看着那些一群一群说笑着走过的当地学生,那一瞬间真的有种“小透明”的错觉,感觉自己像是被玻璃罩子罩住了,看得见外面的精彩,却怎么也融不进去。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真的能在这里交到朋友吗?这种感觉超正常的,几乎每个留学生都可能经历过!一项针对国际留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高达40%的国际学生在留学初期会感到孤独或难以融入新环境,特别是刚到异国他乡的头几个月,据NAFSA(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2023年发布的数据,孤独感是国际学生面临的普遍挑战。

我懂那种想融入又有点“社恐”的心情,想要打开话匣子又担心说错话,想要主动一点又害怕被拒绝。这真的不是你的问题,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巨大转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隐形高墙”。所以,今天我不想跟你讲那些大道理,只想把我的“社交破冰”秘诀都掏出来跟你分享,都是我一路摸爬滚打、踩过无数坑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保证接地气又实用。你会发现,很多时候,真正让你止步不前的,可能就是你心里那一点点小小的预设。比如,我曾经以为只有英语特别好才能交到当地朋友,但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当地人对我们国际学生的背景和文化都超好奇,他们反而会主动来找我们聊天。墨尔本大学国际学生服务中心的一项内部调研就曾指出,近60%的本地学生表示乐意与国际学生建立友谊,他们同样期待跨文化交流,据墨尔本大学官网2023年国际学生手册中的数据。

那么,怎么轻松打开话匣子呢?我的第一个干货就是:从最简单的“你好”开始,然后观察和提问。这听起来有点傻,但真的非常有效!比如,你在图书馆看到一个同学在看一本很有趣的书,或者他穿着一件你很喜欢的乐队T恤,你可以直接走过去说:“Hey,我看到你穿的这件T恤,这个乐队我也超喜欢!”或者“嘿,你看的这本书看起来很有意思,是在上什么课用的吗?”这样一句话,就能瞬间打破沉默,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我记得有一次在悉尼大学的咖啡馆,我看到一个同学的笔记本电脑上贴满了各种动漫贴纸,我就忍不住笑着问:“哇,你也喜欢看动漫啊?这些贴纸是在哪里买的?”结果我们直接聊了半小时,他还给我推荐了一家当地的动漫周边店。这种“兴趣切入法”简直屡试不爽,它让对方觉得你不是在“搭讪”,而是在进行一场自然的交流。悉尼大学的学生社团组织(USU)每年都会举办“Welcome Week”迎新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Coffee & Convo”,专门鼓励学生们通过日常的共同兴趣点进行轻松对话,据悉尼大学USU官网。

找到真正聊得来的朋友,光靠“哈喽”肯定不够。你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对方,也让他们了解你。这里我的经验是,多参与课堂内外的小组讨论和项目。在澳洲和新西兰的大学里,小组作业是家常便饭,这简直是老天爷给我们创造的社交机会啊!我在昆士兰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有一个小组作业需要我们一起去实地调研。刚开始大家都很客气,后来我们一起熬夜写报告,一起为了一个点子争论得面红耳赤,再一起庆祝项目顺利完成,那段时间的革命友谊简直突飞猛进。我们发现彼此对某些社会议题的看法很相似,对未来规划也有共同的困惑,就这样,从项目伙伴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甚至毕业后大家还保持着联系。昆士兰大学在2023-2024学年的课程设置中,超过65%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都包含至少一项小组协作或团队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数据显示于昆士兰大学学术教务处。

除了课堂,大学社团和课余活动绝对是社交的“宝藏矿区”!我当初刚到澳新的时候,觉得社团活动好像有点麻烦,怕自己融不进去。但后来我发现,我错过了多少精彩啊!社团简直是汇聚了各种有意思的人。我个人比较喜欢摄影,就鼓起勇气加入了学校的摄影社。每周我们都会一起出去扫街拍照,或者在社团活动室里交流后期技巧。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附近的一个海滩拍日出,大家一起凌晨四点起床,裹着毯子顶着寒风等日出,那种共同经历的感觉太棒了!社团里有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的同学,我们分享各自国家的摄影风格和文化。通过摄影,我不仅提升了技能,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学会了一些基础的日语和韩语日常用语!奥克兰大学拥有超过150个注册社团和俱乐部,覆盖了学术、文化、体育、艺术等各种领域,据奥克兰大学学生会(AUSA)官网数据,国际学生在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除了大学社团,当地社区的活动也是拓展社交圈的好去处。很多城市都会有免费的语言交流会(Language Exchange)、户外徒步小组、志愿者活动或者周末市集。我当时在悉尼,周末会去一个当地的社区中心参加他们的“英文会话角”,那里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还有很多当地的退休老人,他们很乐意和我们聊天,分享当地文化和生活经验。我记得有位老奶奶特别喜欢讲她年轻时候环游世界的故事,每次听都觉得超有意思,她还会纠正我的发音,教我一些地道的俚语。通过这些活动,你接触到的就不只是学生群体了,你的社交圈会更加多元化,更能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许多城市,例如墨尔本和悉尼,都积极推广社区志愿者项目,鼓励国际学生参与,例如通过City of Melbourne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Welcome Desk”项目,每年都会有大量国际学生参与到各类社区志愿服务中,据2023年城市委员会报告。

但是,在积极融入的同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记住:如何在异国他乡保持真我,不为了合群而失去自己。我见过一些同学,为了融入当地圈子,强迫自己去参加不喜欢的派对,说一些自己不认同的话,甚至改变自己的穿衣风格和兴趣爱好。结果呢?他们看起来是“合群”了,但内心却非常空虚,觉得自己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我的建议是,找到那些真正欣赏你、接纳你的朋友。如果你喜欢安静的阅读,没必要为了别人去夜店狂欢;如果你不爱运动,也不必为了迎合别人硬着头皮去健身房。真正的朋友,是那些能让你在他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并且依然喜欢你的人。我有一个朋友,他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经常在学校组织汉服体验活动。刚开始只有几个中国学生参加,但他坚持了下来,后来甚至吸引了一些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当地学生和国际学生。他没有为了融入“主流”而放弃自己的热爱,反而因为坚持自我,吸引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惠灵顿分校的“Global Buddies”项目就强调,成功的跨文化友谊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诚之上,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真实兴趣,而不是刻意迎合,据维多利亚大学国际部2023年项目指南。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挫折,比如热情地发出了邀请,但对方没有回应;或者在一次聚会上感觉自己完全插不进话。这些都很正常,不要因此就觉得自己“社交失败”或者“不讨人喜欢”。社交融入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拿我来说吧,刚到澳洲的时候,有一次我鼓起勇气邀请一个当地同学周末一起去逛街,结果她礼貌地拒绝了,说她已经有安排了。当时我心里挺失落的,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但后来我发现,其实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计划,被拒绝一次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你要有继续尝试的勇气,脸皮厚一点没关系!多尝试几次,总会遇到那个对的人。根据澳大利亚政府国际教育战略2025年报告,国际学生在澳平均留学时长超过3年,这段时间足够学生们逐步建立起稳定的社交网络,初始的挫折只是融入过程中的一部分,据澳大利亚教育部数据。

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以及一点点幽默感,这些都是你的社交“利器”。澳新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熔炉,你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视角。不要害怕去提问,去了解,去体验。比如,你可以问问印度朋友他们国家有什么特别的节日,尝尝韩国朋友做的辣炒年糕,或者跟德国同学聊聊他们对足球的热爱。我记得有一次在阿德莱德大学的国际文化节上,我跟着一个日本朋友学了几句简单的日语,她也对我的家乡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因此成为了好朋友。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能帮你拓宽视野,还能让你发现更多有趣的自己。阿德莱德大学每年举办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Welcome Party”等活动,专门设计了文化交流环节,鼓励学生们主动分享和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国际友谊的建立,据阿德莱德大学国际学生官网。

留学生活不只有学习,更有笑声和友情!相信我,你会发现澳新留学圈比你想象的更精彩。我就是从一个连问路都脸红的“小透明”,通过上面这些方法,一步步构建起了我的跨国朋友圈。我现在的朋友圈里,有来自澳洲的,也有来自新西兰、日本、巴西、法国、印度的朋友。我们一起在农场摘过草莓,一起在海边冲过浪,一起在期末考前互相打气,也一起在毕业典礼上流下不舍的泪水。这些经历和友谊,是比任何成绩单都宝贵的财富。它们让我的留学生活变得鲜活、充满色彩,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珍贵的友谊,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助力,许多国际留学生在毕业后,通过他们的国际社交网络获得了工作机会或创业伙伴,这是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流动的普遍现象,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关于人才流动和全球连接性的报告。

所以,如果你也还在为社交烦恼,我的忠告就是:别害怕,迈出那一步,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Hi”。勇敢地去参加社团活动,大方地在小组作业里表达自己的想法,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你遇到的人。当你发现有人跟你一样喜欢看同一个动漫,或者你们都对某个历史事件有独特的见解时,那种找到同类的惊喜感,会瞬间点亮你的留学生活。试着每周和至少一个新同学说句话,哪怕只是问问作业,或者搭讪一句你喜欢的咖啡店在哪里。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比如这个月加入一个你感兴趣的社团,或者参加一次校外社区活动。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就把它当成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你值得拥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和真挚友情的回忆,你的澳新之旅,可以不止有风景和学业,更要有那些陪你笑、陪你闹、陪你成长的朋友。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