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微信群里不是平时那些打趣的表情包,也不是周末约饭的通知。一条条红色的感叹号,带着让人窒息的悲伤和愤怒,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来。你还没来得及点开看清楚,心里就已经“咯噔”一下,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是不是又出事了?是不是我们圈子里的人?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人从背后推了一把,瞬间失去了平衡。我们每个人漂泊在外,都希望平安顺遂,最怕听到的,就是那些让人心碎的消息,特别当它发生在我们熟悉的群体里,那种冲击力,真的不是用几句话就能描述的。
最近,一个不幸的消息再次传来,咱们身边一位同伴,一个和我们一样,怀揣着梦想、离开家乡、努力打拼的留学生,生命却在异乡的土地上永远定格了。这件事情,它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狠狠地砸在了我们留学生这个群体的心坎上。那些随之曝光的细节,每一个都触目惊心,真的会让你读到一半就觉得心头一紧。这不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它就发生在和我们一样追求梦想的同伴身上。这样的悲剧,一遍遍地敲响警钟,提醒我们,哪怕身处治安相对较好的区域,也绝不能放松警惕,多一份警觉,就是多一份生机。
很多时候,我们留学生都在努力适应新环境、学业压力、文化差异,很少会真的去想,有一天,危险会离我们这么近。但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还记得2021年发生在芝加哥大学的那起中国留学生郑少雄遇害案吗?据当时多家权威媒体,包括《芝加哥论坛报》和新华社的深入报道,这位品学兼优的留学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仅仅是为了抢夺随身物品,就被无情地枪杀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毫无预兆地逝去,背后留给家人和朋友的,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和对海外安全环境的无尽担忧。这起案件不仅震惊了华人社区,也引发了大家对留学生安全问题的广泛讨论和警示。这不仅仅是一条新闻,更是一面血淋淋的镜子,照出了我们身处异乡可能面临的真实风险。
大家可能会觉得,自己平时很小心了,不走夜路,不和陌生人搭讪,可危险有时并非以我们想象的方式出现。我们每个人在踏上异国土地时,都应该对当地的治安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比如,加拿大的温哥华,虽然总体被认为是世界宜居城市之一,但根据温哥华警察局2022年度发布的犯罪统计报告,财产犯罪和人身攻击事件,尤其是在市中心和周边区域,依然时有发生,并且在某些类别的犯罪中呈现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哪怕是走在人流量大的街区,哪怕是白天,我们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手机不要边走边看,耳机不要一直塞着,随时留意周围环境,这些看似简单的小细节,关键时刻可能就能帮我们避开潜在的危险。你的直觉,很多时候就是最好的警报器。
很多大学为了保障学生安全,都在校园里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有些做得相当到位。以美国南加州大学为例,据其公共安全部(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 DPS)官网详细介绍,他们拥有一个庞大的安全巡逻队,并且提供24小时的校园内免费接送服务(Trojan Transportation),还有紧急报警电话亭随处可见,只需要按下一个按钮,就能立刻与校警取得联系。这些资源,很多同学可能知道有,但真正需要时却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利用起来,甚至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和覆盖范围。我们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学校的这些安全服务,把校警电话、紧急联系人设置成快捷拨号,并且下载学校推荐的安全APP,比如一些大学会推广Rave Guardian之类的软件,它能让你在遇到危险时,一键联系到校警,还能让指定好友追踪你的位置。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保障,关键时刻能救命。
如今这个时代,网络社交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交友软件更是成了很多留学生拓展社交圈的方式,尤其是在异国他乡,通过网络认识新朋友似乎更便捷。但网络背后的风险,往往比现实中更隐蔽,也更难以捉摸。还记得2017年轰动全球的“章莹颖案”吗?这起案件虽然性质极其恶劣,罪犯通过伪装身份将受害人诱骗上车,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但它也再次警示了我们,与陌生网友见面时,尤其是通过网络平台认识的人,一定要格外小心,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即使现在很多平台都声称有实名认证或者身份核查,但犯罪分子总会寻找新的漏洞,利用人们的善良和信任进行犯罪。据联邦调查局(FBI)每年发布的互联网犯罪报告显示,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的诱骗、诈骗案件数量持续攀升,年轻群体和留学生因对当地环境和文化不熟悉,更容易成为受害者。我们一定要避免向陌生人透露过多个人信息,选择在公共场合见面,并且告知朋友或室友自己的行程、见面地点和时间,甚至可以约定一个安全词,如果情况不对劲,就用这个词发出求救信号。
提到网络安全,各类诈骗电话和邮件也得提防,简直是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什么“虚拟绑架”、“领馆通知你涉嫌洗钱”、“DHL包裹被扣,内含违禁品”、“移民局要求你补交资料,否则遣返”等等,这些花样层出不穷的骗局,每年都会让不少留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根据加拿大反诈骗中心(CAFC)每年发布的报告,因各类诈骗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加元,其中年轻人群体也是高风险受害者之一。诈骗分子往往利用留学生人生地不熟、对当地法律不了解、对权威机构缺乏辨别力的特点进行诈骗,并且通常会制造出一种紧急和恐慌的气氛,让你来不及思考。切记,任何要求你转账汇款到陌生账户、购买礼品卡、或者声称你的个人信息泄露需要进行“资金审查”的电话或信息,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诈骗。使领馆、银行、警方,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你直接转账或者进行所谓的“资金清查”。遇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家人或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官方电话进行核实,而不是回拨骗子给的号码,或者点击不明链接。多问一句,多核实一步,就能避免自己血汗钱打水漂。
租房是每个留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一个安全的住所,是保障我们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基础。选房时,不仅要看房租、交通和周边设施,更要关注社区的治安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当地警察局的网站查询社区犯罪率,例如美国的一些城市,会提供详细的社区犯罪地图(如SpotCrime.com或Numbeo等网站),上面会标注不同区域的犯罪类型和发生频率,这些信息能让你对未来居住的环境有个清晰的认识。锁好门窗、安装防盗警报器,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防范措施,哪怕是白天短暂外出,也要确保门窗锁好。与室友合租的同学,更要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曾经就有新闻报道,留学生因室友引狼入室导致盗窃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这并非危言耸听。选择室友时,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彼此知根知底、生活习惯相近的朋友。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要随意将钥匙交给他人,更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谈论自己的居住地址和贵重物品信息,这都有可能让你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留学生活并不总是光鲜亮丽的,很多时候,孤独、文化冲击、学业压力、经济困境,都可能让我们陷入情绪低谷。心理上的脆弱,有时也会让我们更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或者在遇到危险时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国际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指出,国际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普遍高于本地学生,例如焦虑、抑郁、适应障碍等问题更为常见。学会寻求帮助非常重要,这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强大的体现。很多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心理辅导服务。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为例,其官网就详细列出了学生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Student Support and Wellbeing),包括一对一咨询、团体治疗、工作坊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支持。当我们感到情绪低落、焦虑、甚至出现抑郁倾向时,不要硬扛,及时和家人、朋友倾诉,或者寻求专业帮助。一个健康的心理,也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的重要防线,它能让你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保持冷静,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留学生群体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彼此照应,互相提醒。如果发现身边有同学行踪异常,或者情绪不对劲,多问一句,多关心一下,也许你的一句问候就能改变很多事情。建立一个可靠的朋友圈子,比什么都重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一个互相支撑、互相帮助的伙伴。比如说,很多华人学生会或者同乡会,都会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并分享一些实用的安全提示。据一些高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的活动记录显示,他们常常会邀请当地警官、安全专家来举办安全讲座,普及防范知识,甚至会教授一些基本的自卫技巧。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拓宽社交,也能获取第一手的实用安全信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社区安全的守护者,大家守望相助,才能共同筑起一道更坚固的防线。
遇到危险或者可疑情况,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报警,或者向学校安全部门求助。不要害怕,不要犹豫,更不要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多时候,你的报警可能不只救了自己,也避免了其他人成为受害者,甚至是阻止了更严重的犯罪发生。记住,你是受害者,你没有任何错,寻求帮助是你的权利。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觉得一个地方不安全,或者一个人让你感到不舒服,就立刻离开,不要管面子问题,不要管是不是“想多了”。有时候,第六感比任何安全指南都来得直接,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很多案例都表明,受害者在事发前其实都有过不好的预感,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避开,最终导致了悲剧。生命只有一次,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这篇文章,我们反复提到安全,反复强调防范,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因此提高警惕,将安全意识融入到留学的日常生活中。那个不幸遇害的同学,他也是我们中的一员,他的不幸,是对我们所有人敲响的警钟。那些触目惊心的细节,并不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有些代价是生命无法承受的,有些伤痛是永远无法愈合的。每一张高清遗照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都是一段被永远中断的青春,都是一个本可以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我们希望所有在异乡求学的游子,都能平平安安,顺利完成学业,最终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家人的期待,平安归来,这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最真切的愿望。
好啦,兄弟姐妹们,说了这么多,你心里肯定也有些沉重。但生活还得继续,学习还得努力,安全这根弦,咱可不能松。就当我是个老妈子,啰嗦几句,希望你能听进去:出门前,给你爸妈或者室友发个消息,告诉他们你去哪、大概多久回来,这叫报个平安,也算留个底;晚上回家,不管多晚,宁愿多花点钱打车,叫个Uber或者学校的校车服务,也别为了省那几十块钱走夜路,不值得冒险;手机电量永远保持在安全线以上,紧急联系人一定要设置好,最好能背下来几个重要号码;遇到看着不对劲的人或者事儿,跑就对了,别犹豫,别去探究,安全最重要。记住,你的命比任何东西都金贵。安全第一,永远是第一!咱们在这边闯荡不容易,照顾好自己,平平安安的,就是给家里最好的交代了。大家互相照应,我们都在这里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