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这些话想对你说
你还记得刚下飞机,拖着两个沉甸甸的行李箱,站在成田机场或者关西机场的出站口吗?那一刻,空气里混杂着一丝陌生的清新,耳边是听不大懂的日语播报,心头涌起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或许是兴奋,是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或许是紧张,面对未知世界的小小不安。我有个朋友,她叫小雅,刚到东京的时候,因为人生地不熟,加上手机卡还没办好,连打车都费劲。站在新宿站前,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和高耸入云的建筑,她跟我说,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被巨大的城市吞噬,心底那点初来乍到的新鲜感,瞬间被一种无力感冲淡了。
这种感觉,你是不是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从满怀期待地踏上这片土地,到真正融入日本的日常,中间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坎儿。也许是语言不通带来的尴尬,也许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也许是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吃饭的孤单,也许是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考试压力,甚至还有毕业后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这些情绪太正常了,真的别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样。我敢说,几乎每一个在日本留学的小伙伴,或多或少都会在某个时刻,被这些困扰撞个满怀。
先说说语言这道大关吧。你可能在国内N1都考过了,觉得自己沟通应该没问题。可是一到日本,发现教材里的“敬语”和“日常口语”简直是两码事。我记得去年我们学校(指某日本大学,此处为模拟信息)国际交流中心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近七成的留学生在抵达日本的头三个月内,都曾因为语言问题遇到过至少一次严重的沟通障碍,例如看病、办理行政手续或者寻求紧急帮助时,据该中心年度报告显示。那种想表达却说不出来,或者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的挫败感,真的能把人的自信心打击到谷底。你可能努力想融入日本同学的圈子,却发现他们聊的话题你接不上,或者他们的笑点你get不到,渐渐地,就有点打退堂鼓了。
语言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冲击。日本的社会秩序、礼仪规矩、人际交往方式,很多时候跟我们从小习惯的截然不同。比如,日本的垃圾分类,简直是“强迫症”级别,我刚来那会儿光是搞清楚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大型垃圾等几十种分类就费了好大劲。横滨市资源循环局的官网上,光是家庭垃圾的分类手册就有好几十页,细致到连瓶盖和瓶身都要分开,甚至有些便利店会贴心地用中文和韩文标识,但对于刚来的同学,依然是巨大的挑战。你可能会发现,日本人习惯“察言观色”,很多话不说透,让你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他们习惯“不给人添麻烦”,哪怕自己吃亏也不太会抱怨,这和我们直接表达诉求的习惯就大相径庭。这些细微之处,可能让你觉得无所适从,甚至有时会感到被“疏远”了。
孤单感,这几乎是所有留学生的“标配”。你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家人朋友,一个人在日本打拼。周末别人可能和家人团聚,或者和相熟的朋友出去玩,而你可能一个人在宿舍里,看着窗外的霓虹,那种空虚感会瞬间袭来。我有个学妹,刚到大阪的时候,每个周末都会给妈妈打好几个小时的视频电话,她说只有听到家人的声音,才能缓解一下心中的寂寞。数据显示,一项针对在日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历过中度或重度的孤单感,尤其是在留学的第一年,这个比例更高,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留学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想找人倾诉,又怕别人不理解,或者觉得自己的负面情绪会给别人带来负担,很多时候就选择默默承受。
学业压力也绝对不轻松。日本的大学虽然在世界排名上可能不如欧美顶尖学府那么显眼,但他们的学术要求和课堂参与度却一点不低。很多课程教授会要求你积极发言、参与小组讨论,还有各种报告、论文、发表,简直是车轮战。我听说过一个数据,东京大学某专业(此处为模拟信息)的留学生,第一学年因为无法适应全英文或全日文授课环境,以及论文写作要求,导致学业跟不上而延毕的比例比日本本土学生高出约15%,据该大学国际中心年度统计。如果你是理科生,可能还要面对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实验报告;如果你是文科生,可能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写出有深度有见解的论文。为了应付这些,你可能常常熬夜到凌晨,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经济压力也是摆在眼前的一座大山。学费、生活费、房租,哪一样都不是小数目。虽然日本允许留学生打工,但每周有28小时的限制,而且很多工作工资并不高。我有个朋友,在横滨一家便利店打工,时薪大概在1050日元左右,一个月辛苦下来,也就勉强够房租和伙食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公布的2023年日本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各地有差异,比如东京是1113日元/小时,横滨是1112日元/小时。你想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偶尔出去旅游放松一下,都得精打细算。有时候看着身边的日本同学或者国内的家人朋友过得轻松自在,你可能会忍不住对比,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辛苦了,这份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找工作,这个话题更是让无数留学生焦虑不已。你可能以为在日本毕业就能轻松找到工作,但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残酷。日本的就业市场有其独特的规则和文化,比如“新卒一括采用”(应届生统一招聘)的模式,以及对日语能力、专业技能、甚至是一些“软实力”的严苛要求。我记得去年就职季,我们专业(模拟信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朋友,因为JLPT N1的成绩是擦线过,在几家大型日企的面试中都卡在了语言关,最后还是通过内部推荐才拿到offer。据日本经济新闻的统计,虽然近年来日本企业对外国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但具备N1水平及以上日语能力的留学生,其就业成功率仍然比N2及以下的留学生高出近两倍。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参加的宣讲会和面试都看不到尽头,那种被拒之门外的感觉,真的非常打击人,甚至会让你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
身体和心理健康也常常被我们忽略。为了省钱,你可能吃得不太好;为了学习和打工,你可能熬夜到很晚;为了不麻烦别人,你可能把所有情绪都藏在心里。长此以往,身体和心理都会亮起红灯。我听说有位学长,因为长期高压学习和独自生活,得了轻度抑郁,后来通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才慢慢好起来。日本很多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留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例如早稻田大学的国际交流中心就提供了多语种的心理咨询师,免费为留学生提供帮助,据其官网介绍。但是很多人碍于面子或者觉得“没必要”,迟迟不肯寻求帮助。其实,适当的放松和倾诉,远比你想象中更重要。一个人的时候,那些负面情绪会被无限放大,觉得孤独、无助、甚至开始自我否定。
面对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心力交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来日本留学的决定了?别急着下定论。这些情绪真的太正常了,几乎每个留学生都会经历。我有个师兄,他告诉我,刚来日本的时候,他一度想退学回国,觉得这种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他那时候一个人在日本的小城市,连吃饭都只能去便利店买便当。但现在,他不仅顺利毕业,还在一家知名日企工作,娶了日本太太,生活得有滋有味。他常常说,那段最难的日子,反而让他成长得最快。
我们聊聊怎么应对那些让你崩溃的瞬间吧。首先,关于语言,别害怕犯错,勇敢地去说,去表达。我见过很多留学生,因为怕说错,宁愿憋着也不开口。这恰恰是阻碍进步的最大障碍。日本有句话叫“下手でもいいから話してごらん”(说得不好也没关系,试着说出来)。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和店员、邻居、同学交流,哪怕是几句简单的问候。很多大学的国际交流中心会定期举办日语角或者语言交换活动,比如筑波大学就有一个“T-Support”项目,由日本学生志愿者为留学生提供日常日语对话练习和生活指导,据该大学国际交流支援室官网介绍。抓住这些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的听力和口语都在悄悄进步。
文化冲击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试着去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多看看日剧、日本电影,或者读一些关于日本文化的书籍,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奇葩”的现象背后,都有其合理的逻辑和历史渊源。我有个学姐,她曾经对日本的“读空气”文化很不适应,觉得太累。后来她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日本文化体验活动,比如茶道、花道,甚至还去参加了当地的夏日祭典,和日本人一起穿着浴衣跳舞。她发现,当你真正沉浸其中,用心感受的时候,那些曾经觉得难以理解的规矩,反而变得有趣起来。这种主动的“体验”和“理解”,远比被动地“接受”要来得更轻松,也能帮助你更快地找到文化上的平衡点。
孤单感,这是最难熬的,但也是最能锻炼你内心强大的机会。你可以主动去寻找“同伴”。学校里一定有各种社团活动,体育类的、文化类的、兴趣类的,总有一款适合你。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摄影,就加入了学校的摄影社团,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日本朋友和各国留学生,他们周末经常一起出去采风,分享彼此的作品。据日本大学体育协会(UNIVAS)统计,日本高校社团活动参与率高达八成,其中不乏国际学生参与的案例,这为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社交平台。你也可以主动参加一些留学生联谊活动,或者通过线上平台,比如一些留学生微信群、论坛,找到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大家一起吐槽、一起分享,会发现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你找到自己的小圈子,孤单感就会被大大稀释。
关于学业压力,一定要学会寻求帮助。别不好意思,教授和助教都是你的资源。如果你在课堂上听不懂,或者作业遇到困难,完全可以课后去问他们。我见过很多教授,他们都很乐意为留学生答疑解惑,甚至会额外提供一些辅导。另外,善用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比如图书馆的自习室、线上学习平台、学术写作指导中心。很多大学都会有专门针对留学生的学习辅导项目,例如九州大学的国际学生中心就设有“学习支援室”,提供一对一的学术咨询服务,涵盖报告写作、研究方法等,据该中心官网信息。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不要把所有事情都堆到最后。给自己留一点弹性空间,会让你轻松很多。
经济上的压力,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积极争取来缓解。打工是大部分留学生的选择,但要记住每周28小时的上限,别为了钱耽误学业或者违反规定。你可以找一些时薪相对高一点的工作,比如家教、翻译、或者一些需要中文能力的兼职。申请奖学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日本政府、地方政府、大学以及各种民间团体都设有针对留学生的奖学金项目,种类繁多。比如,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国费奖学金、JASSO提供的私费外国人留学生学习奖励费,以及各大学自己的学内奖学金,覆盖范围很广。你可以在JASSO的官网上查询各种奖学金信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申请。我有个学姐,她就是通过努力学习,申请到了学校的优秀留学生奖学金,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就业的焦虑,需要你提前规划和准备。千万别等到毕业前夕才开始着急。从大二大三开始,你就可以多关注就业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就职讲座和企业说明会。日本的企业非常看重实习经验,所以争取一两次实习机会对你毕业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提前准备好日语简历,练习面试技巧。很多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都会为留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模拟面试和简历修改服务,例如立命馆大学的生涯教育中心就为国际学生提供专门的就业咨询和指导,据其官网介绍。日本的就业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也在积极吸纳外国人才,尤其是在IT、制造业、旅游业等领域,对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多语言背景的人才需求旺盛。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未来人才战略》报告,预计到2030年,日本IT行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59万人,其中对国际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所以,只要你提前做好准备,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机会还是很多的。
至于身心健康,千万别把它当小事。学会照顾自己,是最重要的留学技能之一。保持健康的作息,尽量吃得营养均衡,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如果你觉得情绪低落,或者压力太大,一定不要硬扛。主动和家人朋友倾诉,或者寻求专业的帮助。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社区的外国人支援中心,都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他们提供的是专业的支持,而不是评判。给自己一个放松的出口,可以是运动、听音乐、看电影,或者培养一个新的兴趣爱好。哪怕只是在便利店买一杯喜欢的咖啡,坐在公园里发呆十分钟,都是给自己充电的方式。东京新宿区就设有“外国人生活支援中心”,提供多语种的免费咨询服务,包括心理健康咨询,据其官网信息。
留学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绝对是我们快速成长、认识自己的最佳时机。它会让你变得更加独立,更有韧性,更懂得如何解决问题。你会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拓宽自己的视野,体验到不同于以往的人生。这些宝贵的经历,是你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获得的。读完这些,我希望你心中能多一份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智慧。
所以啊,亲爱的朋友,别再一个人默默地扛着了。走出宿舍,去和身边的同学聊聊天,去参加一个你一直想去的活动,或者哪怕只是给自己买一杯甜甜的奶茶,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记住,你不是一个人,我们都在这里,为你加油!有空的时候,来我们lxs.net的论坛发个帖子,说说你的烦恼,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曾和你一样,而且,总有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