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秘籍:日本艺留到底要备多少?

puppy

哎,是不是每次一想到要去日本艺留,心里就一堆问号:钱到底要备多少?作品集怎么才能脱颖而出?日语还没练好,去了可怎么办?别慌别慌,这简直是每个学艺术的宝子们在迈出这一步前都会有的纠结!好在,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咱们的学姐可是实打实地走过这条路,把她跌跌撞撞、摸爬滚打才总结出来的“秘籍”都掏心窝子地分享出来了。她会告诉你,除了学费生活费,还有哪些你可能想不到的隐形开销?作品集准备的弯路怎么少走?更重要的是,艺留到底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才能真正享受这段学习旅程。想知道学姐怎么避坑、怎么省钱、怎么一步步搞定所有难关吗?快跟着她一起,把那些看不见的坑都提前填平,让你的日本艺留之路少点焦虑,多点底气吧!

“学姐学姐!救命啊!我这周又被一个中介忽悠了,说什么作品集要‘日式审美’,还给我看了一堆特别乖的画,可我明明想做装置艺术的,感觉跟我的风格完全不搭!是不是要去日本就得改风格啊?还有啊,钱钱钱!我妈说她给我准备了五十万,够不够啊?我看到网上有人说一年就要二三十万,我人都傻了!”

你瞧,是不是听着特别耳熟?每次在咱们www.lxs.net的论坛里看到这些问题,学姐我这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觉又回到了几年前的自己。那会儿我可不也是这样,捧着手机电脑,恨不得把所有关于“日本艺留”的帖子都翻个底朝天,生怕漏掉任何一个信息。钱要备多少?作品集怎么才能脱颖而出?日语还没练好,去了可怎么办?这些纠结,简直是每个想在日本闯出一片天地的艺术宝子们,在迈出这一步前都会有的心路历程。不过别慌别慌,学姐我既然实打实地走过了这条路,那今天就来把那些跌跌撞撞、摸爬滚打才总结出来的“秘籍”都掏心窝子地分享出来,保准让你少走弯路,多点底气!

咱们先来聊聊最让人头大的“钱”的问题。哎,一提到这个字,大家的眉头是不是都快拧成麻花了?学费、生活费这些明面上的开销,大家多少都心里有数,可真正去了日本你会发现,还有一堆你可能想都想不到的“隐形开销”在等着你。就拿学费来说吧,日本的艺术院校学费确实不便宜,特别是那些私立的美术大学,比如我当年申请的武藏野美术大学,本科第一年的学费加入学金,大概就要140万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可能就快7万块钱了,之后每年的学费也得有120万日元。这还只是学费哦,还没算你的教材费、保险费,以及各种学校活动需要缴纳的费用呢。当然啦,如果你能考进东京艺术大学这样的国立院校,学费会相对便宜很多,通常一年在54万日元左右,但这竞争的激烈程度,你懂得,那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

光有学费可不行,咱们还得在日本活下去对吧?最大的开销,毫无疑问是房租。东京的房租那是出了名的贵,如果你想住在学校附近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一个稍微像样一点的单身公寓(1K)月租金轻轻松松就能达到7万到10万日元。就拿我当时在东京杉并区租的房子来说,一个不到20平米的1K公寓,月租金也要7万5千日元,这还不包括水电煤气和网络的费用呢。数据显示,哪怕是在东京稍微偏远一点的练马区,1K公寓的平均月租金也高达6万5千日元左右,这还没算搬家时可能要交的“初期费用”。这些初期费用才是真正的大头,包括押金(敷金)、礼金(礼金)、中介费等等,加起来可能就是好几个月的房租,甚至能达到房租的四到六倍!这笔钱往往是很多同学来之前没有充分准备的。所以啊,别听网上那些说东京生活费很低的小道消息,那估计是住着合租房,天天吃泡面才能省下来的钱,咱们学艺术的,可不能亏待了自己和创意啊。

除了房租,日常的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吃饭,在日本自己做饭相对会省钱一些,超市里的食材虽然比国内贵一点,但如果精打细算,一个月3万日元也能吃得像模像样。但如果你像我一样,偶尔也会想下馆子尝尝日本的特色美食,或者和朋友出去聚餐,那每个月5万到8万日元的餐费就一点也不稀奇了。交通费也是一笔硬性开销,东京的地铁和JR线路虽然四通八达,但票价也不便宜。如果你学校离家比较远,或者经常需要去各种画材店、美术馆、画廊,一个月几千到上万日元的交通费是少不了的。学姐我当时办了一张西瓜卡,一个月交通费都能冲到8000多日元,因为我经常要去不同的美术馆看展找灵感。据东京地铁公司的统计,通勤学生每个月的平均交通费大约在5000-10000日元之间,这还没算你周末出去玩或者去周边城市的费用呢。

还有一笔常常被大家忽略,但对咱们艺术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开销,就是“材料费”和“作品集制作费”。日本的画材店简直是艺术生的天堂,各种品牌、各种媒介的材料琳琅满目,但价格也让人肉疼。比如说,一套60色的Copic马克笔,价格轻松就能突破2万日元;一块高品质的油画画布或者特殊纸张,单价就能达到几千日元。你可能需要大量耗材来完成你的课程作业和作品集,这些成本累积起来非常可观。我有一个同学是做雕塑的,他的材料费每个月都能花掉3万日元,因为需要购买各种木材、石膏、金属等等。据新宿世界堂(Sekaido)的数据显示,每年开学季和毕业季,美术材料的销售额都会大幅上涨,可见学生在这方面的投入有多大。此外,为了制作精美的作品集,你可能还需要高质量的打印、装订,甚至请专业摄影师拍摄你的作品,这些也都是钱啊。别忘了,申请学校的报名费、考试费,每申请一所都要好几万日元,积少成多也不是小数目。

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已经开始焦虑了:“学姐,那我这点钱真的够吗?是不是还得去打工啊?”别急,咱们来聊聊打工和奖学金。日本政府对留学生打工是有明确规定的,持有学生签证的留学生,每周最多可以工作28小时,在长假期间(如暑假、寒假)则可以放宽到每周40小时。东京目前的最低时薪是1113日元(数据来源于厚生劳动省2023年10月),所以如果你每周打满28小时,一个月大概能挣到12万日元左右。这笔钱用来补贴生活费是绰绰有余的,但如果想完全覆盖学费和房租,那就有点吃力了。而且艺术生平时作业量就很大,加上语言不通,找一份满意又能兼顾学业的打工并不容易,很多同学只能从便利店、餐饮店开始做起。我有个朋友在便利店打工,虽然辛苦,但至少可以锻炼口语,还能接触到当地人,也算是不错的体验。

奖学金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日本政府(MEXT)奖学金是公认的“香饽饽”,不仅免学费,还会提供丰厚的每月生活费(例如2023年研究生的月津贴约为14万4千日元)。但这奖学金竞争异常激烈,通常需要非常优秀的学术成绩和日语能力。除了政府奖学金,日本还有很多地方政府、民间团体和大学设立的奖学金,金额从每月几千日元到几万日元不等。这些奖学金通常对日语能力和申请者的专业方向有一定要求。举个例子,多摩美术大学的官网上就列出了多种面向国际学生的校内奖学金,虽然金额不算特别高,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所以,在规划预算的时候,把打工收入和奖学金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这样能让你的资金规划更全面。

接下来,咱们聊聊让无数艺术生头秃的“作品集”!这玩意儿简直是申请日本艺留的“命根子”,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很多同学总觉得作品集就是把最好看的画或者设计堆起来,但学姐告诉你,这可大错特错了!日本的艺术院校,尤其是像东京艺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它们看的不仅仅是你的最终作品,更看重你的“思考过程”和“个人探索”。拿东京艺术大学来说,它在招生时经常要求申请者提交大量的草图、调研笔记、实验记录,甚至是你废弃的方案,这些都是为了了解你是如何从一个概念,一步步发展成最终作品的。一份好的作品集,应该能清晰地展现你的创作思路、灵感来源、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应该是一个“故事”,讲述你和你的艺术之间的关系。

所以,千万别盲目追求所谓的“日式审美”而改变自己的风格!你就是你,你的艺术就是你的特色。如果你的风格是狂野的、实验性的,那就大胆地展现出来。当然,你需要用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来呈现它,让评审老师能够理解你的意图。我的一个学弟,他做的是非常前卫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风格充满未来感和批判性。当时很多人劝他为了申请日本大学,要“收敛”一些。但他坚持自己的风格,只是在作品集排版和文字说明上做得非常细致,把他的每一个项目背后的思考、技术难点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最终他拿到了多摩美术大学的录取通知,因为他的作品集展现了强大的个人风格和深入的思考。多摩美官网也明确指出,他们希望看到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独特的视角,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

准备作品集的时候,还有个大坑要避开:别一个人埋头苦干!多找老师、学长学姐、甚至是你信任的朋友帮你提意见。旁观者清,他们能发现你自己看不出的问题。你可能觉得自己的作品已经完美无缺了,但在别人看来,可能叙事不清晰、排版有问题或者某个作品的逻辑不够完整。我记得当时我有个作品集初稿,自认为布局很棒,结果给教授一看,他直接指出我的作品介绍文字太少,根本无法理解我的创作意图。后来我根据他的建议,增加了大量的过程图和文字说明,作品集一下子就“活”起来了。此外,作品集页数不要贪多,精简才是王道。每个作品放几张高质量的图,配上简洁有力的文字说明,突出你的核心思想就够了。评审老师每天要看那么多作品集,他们没有时间细细品味你所有细节,所以第一印象和核心亮点尤为重要。

日语!日语!日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很多人觉得学艺术嘛,视觉沟通最重要,语言差点也没关系。大错特错!虽然有些艺术院校有英文授课项目,但绝大部分专业,特别是本科和修士阶段,对日语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一般来说,直接申请日本艺术大学的本科,最低要求是日语能力考试N2水平,而研究生或某些竞争力强的专业,N1几乎是标配。你可能会说:“我去了日本再学呗!”当然可以,但那会大大增加你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你想想,课堂上老师讲课你听不懂,和同学交流磕磕巴巴,去美术馆看展介绍文字也看不懂,甚至连去便利店买东西都得靠手语加比划,这得多憋屈啊?

学姐我当年是考到N2才敢去日本的。刚开始的时候,在课堂上听到老师飞快的语速,我还是会一脸懵圈。但至少,我能抓住关键词,课后通过查字典、问同学,还能跟得上。我有个同学,日语水平一般,他刚去的时候,甚至连在教授面前自我介绍都紧张得结结巴巴,几次重要的研讨会他都因为听不懂而无法参与讨论,错过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机会。所以,在出国前尽可能地提升你的日语水平,至少达到N2,N1更好。这样你才能更快地融入日本的生活和学习,才能真正享受你的艺留之旅。语言学校可以作为过渡,但最终还是要考过JLPT,这是进入大学的敲门砖。据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的数据,每年成功申请到日本大学的国际学生中,超过80%都持有N2及以上的日语能力证书。

最后,咱们聊聊那些你可能没想到的“心理准备”和“文化冲击”。去日本留学,不仅仅是换个地方学习,更是要面对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兴奋,觉得一切都新鲜有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语言障碍,都可能让你感到沮丧和孤独。我记得我刚去日本的时候,有一天在电车上不小心碰到了一个日本大叔,我还没来得及道歉,他就瞪了我一眼,说了几句我没听懂的话,当时我就觉得特别委屈,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里。这种小小的挫折,刚开始真的会让人心情低落。

孤独感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和日本同学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真正融入他们的圈子。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好,而是文化和语言差异造成的。我当时就经历过好长一段时间的“社恐”,不敢主动和日本同学交流。但后来我发现,只要你主动迈出一步,日本人其实都很友好。我后来加入了学校的一个摄影社团,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慢慢地结交了一些日本朋友,他们会带我去吃好吃的小店,带我去小众的摄影景点,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就有一个“国际交流中心”,专门为国际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文化交流活动,定期还会组织各种联谊会,帮助国际学生尽快适应环境。

还有就是学术风格的差异。日本的艺术教育,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传统、更严谨。教授可能会要求你做大量的调研、实验,甚至是一些重复性的练习,这可能和一些西方艺术院校鼓励“自由奔放、打破常规”的教学理念有所不同。你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并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比如我当时上色彩课,教授要求我们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去调色,每天都要练习几十遍,刚开始我觉得很枯燥,但在反复练习中,我真的感受到了日本匠人精神的精髓,也让我的色彩掌控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所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固步自封,去尝试理解和接受不同的学习方法,你会发现很多惊喜。

艺留生活,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专业能力,还有你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到看不懂超市的商品标签,大到毕业后找工作。但正是这些挑战,会让你成长为一个更强大、更独立的个体。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留学生表示,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所以,别害怕,这些挑战最终都会成为你宝贵的人生财富。

所以啊,亲爱的宝子们,如果你真的决定要踏上日本艺留的这条路,学姐给你一个最实在的建议:从现在开始,就把你的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任务,然后每天都为它做一点点努力。比如,今天就去查一查你想去的大学的官网,看看他们的招生简章和作品集要求;明天就抽出半小时,背50个日语单词;再过几天,就开始梳理你的作品,看看哪些可以放进作品集,哪些需要修改或者重做。别想着一下子把所有事情都搞定,那样只会让你压力山大。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你就会发现,原来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实也都能被你一点点地实现。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姐永远在这里给你加油鼓劲儿!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