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puppy

嘿,是不是总憧憬着学成归国后,能凭借留学背景一鸣惊人,轻松拿下高薪Offer,开启光鲜亮丽的职业生涯?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期待,觉得带着海外的经验和学历,回国就像自带主角光环。可真的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才发现现实跟想象中的好像有点不太一样。简历投出去没回音,面试遭遇各种尴尬,发现自己学的那些“高大上”理论在国内落地有点水土不服,甚至连薪资待遇都远不如预期,那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真的让人挺迷茫、挺泄气的,对不对?别急着怀疑自己,这篇文章就是想跟你好好聊聊这种普遍的“海归困境”,不是要给你泼冷水,而是希望能帮你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挑战,理解它们从何而来,并且一起探讨如何调整心态,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也许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一切,文章里有更多过来人的真实心声和一些实用建议,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力量。

还记得吗?小A,我那个大学室友,在英国读完数据科学的硕士后,回国前那真是意气风发,天天跟我们炫耀她收到的那几家世界500强实习邮件,说回国怎么也能“轻松月薪五万起步”,然后争取三年内在上海买房。她每次提起未来,眼睛里都闪着光,我们一群还在国内打拼的同学,听得那叫一个羡慕。可谁能想到呢?她回国半年后,再聚会时,整个人都变了,酒过三巡,她红着眼圈告诉我,简历投出去几十份,几乎石沉大海,好不容易等来的几个面试,却被HR委婉地告知“学历太高了,我们庙小容不下您这尊大佛”,甚至连她心仪的几家大厂,也因为她缺乏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实习经验,连简历关都过不了。看着她从一个自信满满的“海归精英”变成了一个满脸迷茫的普通求职者,我心里也跟着堵得慌,这哪是想象中的“光环加身”啊,简直是“光环碎了一地”。

你是不是也跟小A一样,曾经对海归身份有着无限的憧憬?觉得经过海外锤炼的你,能力更强,眼界更宽,学历更是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我们都曾以为,手握一张海外文凭,就像拿到了开启国内职场“快速通道”的钥匙,毕业就能直接进入顶级公司,享受与众不同的待遇。可当真正踏上祖国的土地,开始找工作、融入社会时,那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真的会让人有点懵圈。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学的那些“高大上”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似乎有点“水土不服”,或者根本就不是国内企业最看重的。更让人感到沮丧的是,那些曾被我们寄予厚望的海外经验,在某些面试官眼里,甚至不如一个在国内大厂实习过的应届生有吸引力。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海归认为,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比他们在海外求职时遇到的要高出不少,这可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降维打击”啊。

薪资待遇,更是让不少海归感到心凉的一个点。出国前,我们总觉得海外学历理应对应着国内的高薪,毕竟付出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可回国后,你可能面对的现实是,辛苦拿到的高学历,对应的起薪却远低于预期,甚至与国内本科毕业生相差无几。我身边就有朋友,英国名校的商科硕士毕业,回国后拿到的第一份Offer,税前月薪还不到一万,而他在海外读书期间的预期,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这种心理落差,真的挺折磨人的。猎聘发布的《2023海外应届留学生就业洞察报告》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所有归国的海外应届毕业生中,将近六成的人,税前月薪都还在1万元以下。这数据一摆出来,大家就明白了,以前那种“海归=高薪”的固有印象,可能真的要改一改了。

除了薪资,还有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回国后常常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你在海外学到的那些前沿理论、项目管理方法,可能在国内的实际操作中遇到壁垒,或者根本就不适用。比如,你在硅谷学到的那套用户增长模型,回到国内,面对完全不同的用户习惯和市场环境,可能就得重新摸索。一些同学在海外选的专业,听起来很酷炫,回国后却发现国内相关行业发展不成熟,或者就业岗位稀缺。更何况,国内的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人才的要求也日新月异。智联招聘《2023年AI人才发展报告》就明确指出,当前AI领域对算法工程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理论功底深厚,更看重实际项目经验和将技术应用于产业落地的能力。许多海外归国的AI专业学生,虽然在理论知识方面非常扎实,但在面对国内企业对本土化项目经验的强烈需求时,往往会因为这方面的欠缺而处于劣势。这就像你在国外学会了一套精妙的武功,回国后才发现,大家在打的是另一套拳法。

人脉和圈子,这在国内职场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你在海外读书几年,可能积累了不少国际朋友,但对国内的行业圈子、校友资源却了解甚少。回国后,你会发现很多机会并非只通过公开招聘,而是通过各种关系网、内推、熟人介绍。当你发现自己在这个环节几乎是空白的时候,那种无力感真的会让人非常沮丧。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他毕业于一所国际知名学府,专业能力过硬,却因为回国后缺乏有效的人脉资源,迟迟无法进入心仪的行业。他感慨地说,在国内找工作,有时候靠的真不只是简历上的硬实力。领英(LinkedIn)中国曾有报告指出,在中国职场,高达70%的职位空缺其实是通过人脉关系而不是公开渠道被填补的。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国内职场对“圈子”的依赖有多深,而我们这些“孤身一人”回国的海归,恰恰在这方面先天不足。

面对这样的落差和困境,心理上的冲击是巨大的。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出国留学的决定是不是错了,是不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那种从“天之骄子”到“普通人”的身份转变,很容易让人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和挫败感。我身边不少海归朋友,在回国初期都经历过一段情绪低谷,迷茫、焦虑、失落甚至抑郁,都是常有的事。有位朋友就告诉我,她回国后整天失眠,白天也没精神,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看到别人一个个找到好工作,就觉得自己是“最差的那一个”。这真的不是个例,据相关留学服务平台调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海归在回国初期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其中焦虑、迷茫是主要情绪。大家要记住,出现这些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你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环境转换和自我认知重塑的过程。

不过,当你慢慢熬过最初的迷茫期,你也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义“留学价值”。你会发现,留学的意义远不止于那一张文凭,更在于它带给你的独立思考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韧劲以及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些软实力,虽然不像一张Offer那么直接可见,但它们是伴随你一生的宝贵财富,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让你走得更远、更稳。很多海归朋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反而能利用自己在海外培养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在国内开辟出新的天地。智联招聘《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就显示,越来越多的海归,在选择工作时不再仅仅盯着高薪,他们更看重职业发展的空间和个人成长的机会。这说明,大家的心态都在慢慢转变,从“唯薪资论”转向了更全面的自我价值实现。

所以啊,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现在也正在经历着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请你一定不要怀疑自己,更不要轻易放弃。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很多人都跟你一样。放下你那颗“自带主角光环”的心,主动去拥抱现实,去了解国内真实的职场环境和行业需求。尝试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或者找一份实习来快速弥补你在国内实践经验上的不足,这比空想一份高大上的工作要有用得多。多去参加行业活动,拓展自己的国内人脉圈,哪怕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多关注一些行业大佬,也会慢慢积累起你的“人脉财富”。同时,保持持续学习的心态,把你在海外学到的知识和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技能包,这样你才能在变化莫测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迷茫。别急着成功,先学会适应,学会融入,你会发现,你在海外磨砺出的那些宝贵品质,迟早会让你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puppy

留学速递 知识

537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