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小留学生也能闯世界!

puppy

是不是很多时候,提到“小留学生”,你脑海里也冒出“爸妈的宝贝”、“啥都得人操心”的标签?或者你自己就是,在加拿大面对那么多新鲜事儿,心里有点小忐忑?其实我刚来加拿大时也一样,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学业压力… 感觉自己就是个懵懂的孩子,哪敢想什么“闯世界”呀! 但慢慢地,我发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挑战,都成了我成长的阶梯。我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勇敢开口交流,甚至在课余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体验了在国内想象不到的精彩!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每个小留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和尝试,一步步去实现的“小胜利”。原来,即使我们年纪小、经验少,也完全有能力在这里站稳脚跟,活出自己的精彩,甚至走出自己的路!想知道我是怎么从一个有点“弱小”的小留学生,变成现在自信满满、敢闯敢拼的吗?我的故事里,也许就有你正在寻找的答案和勇气!快来听听我是怎么做到的吧!

我在加拿大:小留学生也能闯世界!

还记得我刚下飞机那天,多伦多皮尔逊机场的Arrival大厅里人山人海,各种肤色、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空气里混杂着咖啡香和一丝丝我从未闻过的异国情调。我那时手里紧紧攥着我妈给我准备的厚厚一叠文件,心里扑通扑通地跳。说实话,那感觉就像是被突然扔进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汤里,完全找不着北。周围都是我听不懂的英文,每个人都说着我无法捕捉的语速。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小小的,特别无助,脑子里全是“我能行吗?”、“我会不会被欺负?”的念头。哪敢想什么“闯世界”啊,能顺利找到行李,安全抵达寄宿家庭就算成功了!是不是很多时候,提到“小留学生”,你脑海里也冒出“爸妈的宝贝”、“啥都得人操心”的标签?或者你自己就是,在加拿大面对那么多新鲜事儿,心里有点小忐忑?其实我刚来加拿大时也一样,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学业压力… 感觉自己就是个懵懂的孩子,哪敢想什么“闯世界”呀! 但慢慢地,我发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挑战,都成了我成长的阶梯。我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勇敢开口交流,甚至在课余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体验了在国内想象不到的精彩!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每个小留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和尝试,一步步去实现的“小胜利”。原来,即使我们年纪小、经验少,也完全有能力在这里站稳脚跟,活出自己的精彩,甚至走出自己的路!想知道我是怎么从一个有点“弱小”的小留学生,变成现在自信满满、敢闯敢拼的吗?我的故事里,也许就有你正在寻找的答案和勇气!快来听听我是怎么做到的吧!

初来乍到,语言这关简直就是我的“第一大Boss”。在国内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还不错,雅思也考了个过得去的成绩,觉得平时听听美剧、看看英文电影,来加拿大交流应该没啥大问题。结果呢?现实啪啪打脸。课堂上教授语速飞快,夹杂着各种俚语和学术词汇,我听得云里雾里,做笔记的时候手抖得像得了帕金森。有一次小组讨论,大家都在热烈发言,我却插不上话,因为我脑子里在拼命地翻译和组织句子,等我准备好开口时,话题早就跑远了。那种感觉真的挺打击人的,觉得自己像个哑巴。后来,我逼着自己每天看CBC新闻,从一开始只能听懂几个单词,到慢慢能抓住大概意思。我还去学校的国际学生服务中心寻求帮助,那里有免费的语言辅导和会话小组。据多伦多大学国际学生中心官网显示,他们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包括学术英语支持、一对一语言辅导以及日常会话练习小组在内的全面服务,帮助我们更快地适应学术和生活环境。我每周都会参加一个叫“Conversation Circle”的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随便聊聊电影、旅行、美食,虽然一开始磕磕巴巴,犯错连连,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敢开口了,甚至还敢开玩笑了。原来,语言不仅仅是单词和语法,更是勇敢踏出第一步的勇气。

除了语言,文化冲击也是个隐形的小怪物,总是在不经意间跳出来给我个“惊喜”。我记得刚来的时候,去餐厅吃饭,结账时傻傻地把账单金额直接付了,服务员一脸疑惑地看着我。后来寄宿家庭的妈妈告诉我,在加拿大,小费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是餐费的15%到20%。那一刻我脸都红了,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事。还有一次,上课时教授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班上很多同学都积极举手发言,甚至直接打断教授补充自己的观点,而我习惯了在国内课堂上的“老师讲、学生听”,觉得那样很不礼貌。后来我才明白,加拿大的课堂更注重互动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据滑铁卢大学国际学生指南介绍,加拿大的教育模式强调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积极参与,与许多亚洲国家的教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他们会特意在新生入学时提供文化适应工作坊。我开始尝试着在课堂上提问,即便只是一个简单的澄清,也算是迈出了一步。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那么拘谨了,甚至开始享受这种“碰撞”的感觉。

学业压力更是实实在在的摆在我面前。这里的课程节奏快,作业多,而且特别强调独立研究和小组项目。我第一次看到一个课程大纲(Syllabus)上写着期末论文要占总成绩的40%时,差点没昏过去。在国内可能更侧重期末考试,这里却把平时作业、小组讨论、期中报告和期末论文的权重分得很细。有一次做小组项目,我们组里有一个本地同学,他特别擅长组织和沟通,每次都能把任务分配得井井有条,而且他敢于直接指出我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我当时有点委屈,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被尊重,但后来我意识到,这种直来直去的沟通方式,反而更高效。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加拿大大学国际学生比例已达到总学生数的近20%,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学校提供的学业辅导和写作中心获得帮助。我也学着利用学校资源,去了写作中心请老师帮我修改论文的语法和结构,还预约了专业的学习策略顾问,他们教我如何高效做笔记、时间管理以及应对考试的技巧。原来,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聪明的表现。

光顾着学习那可不行,我很快就意识到,留学生活不能只有书本和宿舍,我需要走出去,去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刚开始我有点社恐,不知道怎么跟新同学打交道,怕自己英语不好惹人笑话。后来,我发现校园里各种各样的社团和俱乐部简直就是我的“救星”。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学校的艺术社团,结果发现里面都是一群热爱艺术的有趣灵魂。我们一起去公园写生,去美术馆看展览,一起吐槽某个教授的“抽象”作业。据西蒙菲莎大学(SFU)的学生会官网显示,他们拥有超过200个注册学生社团,涵盖了从学术、文化、体育到兴趣爱好等各种领域,国际学生可以轻松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我还在社团里认识了一个来自法国的小伙伴,他教了我几句法语,我则教了他一些中文,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些经历让我发现,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加入相关的社团,是建立社交圈最自然、最舒服的方式。

除了社团,我还尝试了加拿大非常流行的志愿活动。我去了当地的社区中心,做一些简单的图书整理和活动协助工作。一开始我有点犹豫,觉得都是免费劳动,还要占用我宝贵的学习时间。但后来我发现,志愿服务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不仅在实践中提升了英语沟通能力,还结识了很多不同背景的人,了解了当地社区的运作方式。有一次,社区中心要举办一个为流浪汉募捐的活动,我负责宣传和协调。那是我第一次独立组织一个小型活动,从撰写宣传稿到联系志愿者,再到现场的布置和协调,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看到活动成功举办,募集到了很多物资,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据加拿大政府官网数据显示,志愿服务不仅是回馈社会的方式,也是国际学生积累本地工作经验、了解加拿大文化的重要途径,甚至对未来申请移民都会有所加分。这段经历让我明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成长。

作为一个小留学生,学会独立处理财务问题,也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刚来的时候,我爸妈每个月会给我生活费,但每次看到账单,我都会心疼半天。加拿大物价不低,尤其是像多伦多、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我决定找一份兼职工作。根据加拿大移民局(IRCC)规定,持有有效学习许可的全日制国际学生,在学期间可以在校外工作每周最多20小时,假期期间则可以全职工作。我通过学校的招聘信息,在一家咖啡馆找到了一份兼职。虽然时薪是安大略省的最低工资(据安大略省政府最新政策,2024年最低时薪已调整为$16.55),但每一分钱都是我辛苦赚来的,花起来都觉得特别有底气。我学会了记账,控制不必要的开销,甚至还研究了各种学生折扣。比如,用学生卡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公交月票,去一些餐厅、电影院也有优惠。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让我对金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培养了我的独立生活能力。原来,赚钱和省钱,也是一种宝贵的生存技能。

除了学习和工作,我当然也没有放过探索这个美丽国家的机会。加拿大地大物博,四季分明,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我春日里在安大略湖畔喂过海鸥,夏天去尼亚加拉瀑布感受过大自然的磅礴,秋天在阿岗昆省立公园看过漫山遍野的枫叶红,冬天在洛矶山脉体验过滑雪的刺激。这些都是我在国内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风景,现在却能亲身体验。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租车去了魁北克城,那座充满法式风情的小城简直美得像一幅画。我们逛古老的街道,品尝地道的肉汁奶酪薯条(Poutine),虽然我的法语只会说“Bonjour”,但依然感受到了那里浓郁的文化气息。据加拿大旅游局数据显示,国际学生在加拿大期间,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深入探索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留学体验,也加深了他们对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理解。每一次旅行,每一次探索,都让我对加拿大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难免会有感到孤独、想家的时候。我刚来的头几个月,每到周末就特别想念家里的饭菜,想念和爸妈唠嗑的日子。有一次,我因为学业压力大加上水土不服生了场病,自己一个人去诊所看医生,排队等了很久,又因为语言沟通有些障碍,心里特别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后来我发现,学校里有很多针对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比如,约克大学的国际学生中心就提供了多语言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各种主题的心理健康工作坊,帮助我们应对思乡情绪、学业压力和文化冲击。我开始定期去学校的健身房运动,听音乐,和朋友聊天,尝试着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放松心情。慢慢地,我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在感到低落时寻求帮助。我意识到,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是闯荡世界最重要的资本。原来,独立不是什么都自己扛,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寻求帮助。

一个人在加拿大生活,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自己打理,这可不是简单地买菜做饭那么简单。我刚开始连怎么开通银行卡、怎么缴纳房租、怎么购买电话卡都一头雾水。记得有一次,我家水管漏水了,我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找谁。幸好寄宿家庭的妈妈教我如何联系物业,如何描述问题。我学会了自己做饭,从一开始只会煮方便面,到后来能做出一桌像模像样的中餐,甚至还会尝试一些简单的西餐。我也学会了规划通勤路线,利用公共交通工具穿梭于城市之间。据温哥华社区学院(VCC)针对国际新生提供的生活指南显示,独立生活技能是留学期间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包括但不限于租房、购物、交通、银行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技能”,让我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逐渐变成了能够独立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成年人。原来,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也能磨练出一个人的能力。

随着学业的深入,我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加拿大有非常好的政策支持国际学生在毕业后留下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PGWP)。这个签证允许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在加拿大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我开始主动去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发展讲座,学习如何写简历、如何准备面试。我甚至利用寒假时间去一家当地的小公司做了一个无薪实习,虽然只是做一些数据整理和行政辅助的工作,但却让我对加拿大的职场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积累了第一份“本地工作经验”。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官网显示,持有加拿大本地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对于未来申请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会带来显著的优势。我的这些探索,让我对未来的规划越来越清晰,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原来,闯世界不仅仅是活在当下,更是为未来铺路。

回顾我这几年的加拿大留学生活,真的像一场奇妙的冒险。从一开始的懵懂、彷徨,到现在的自信、从容,我感觉自己完成了蜕变。我不再是那个凡事都要爸妈操心的小孩子,我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我学会了适应不同的环境,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体验了多元的文化。这些经历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我发现,原来“小留学生”并不是一个标签,它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年纪小,经验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能力去闯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相反,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我们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害怕的挑战,都变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我现在可以很自信地说,我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也走出了自己的路。这种成就感,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所以,如果你现在也像我当初那样,面对加拿大的新生活有点小忐忑,心里没底,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弱小”?别傻了!这片土地上充满着机会,等着你去发现,去把握。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害怕开口,哪怕你现在英语还不够流利,哪怕你现在对未来感到迷茫,这都太正常了!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呀,就先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比如,下次去咖啡馆,点单的时候别再指着菜单了,试着把那句“Can I get a latte, please?”完整地说出来,然后加上一句“Thank you so much!”,你会发现店员给你一个温暖的微笑,这种小小的互动,就能给你带来大大的勇气。再比如,学校的网站上,是不是有各种学生社团的介绍?你随便点开一个你稍微有点兴趣的,看看他们下次的活动时间,然后鼓起勇气去参加一次!就一次,哪怕你坐在角落里不说话,只是听听看看,那也是一个开始啊。别担心别人怎么看你,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儿呢。最重要的,是你敢不敢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相信我,只要你迈出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精彩。去闯吧!你的世界,由你创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