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际法留学,真实体验告诉你!

puppy

想去韩国学国际法,心里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又有点打鼓?别着急,这篇文章就是我这个过来人,把在韩国读国际法硕士博士的真实经历,毫无保留地跟你唠唠嗑。你是不是好奇,那边的学术氛围到底怎么样?教授是不是很严格?课程会不会很吃力?还有最关心的,生活费到底要多少,奖学金好不好申请?从当初一头雾水地准备申请,到后来摸爬滚打适应韩国的学习和生活,我踩过的坑、遇到的惊喜、学到的经验,都会在这里跟你摊开说。这篇文章不光有学术上的干货分享,比如课程设置、研究方向,也会聊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租房、打工、以及如何融入韩国社会。如果你对韩国国际法留学充满了疑问,或者想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条适合你的路,那就赶紧点进来看看吧,保准都是最真实、最接地气的体验分享,帮你提前避坑,少走弯路!

还记得吗,我刚收到首尔大学国际法硕士的录取通知书那天,那心情真是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屏幕上“Congratulations”的字样闪得我眼睛都快花了,心里一边狂跳“哇,梦想成真了!”,一边又有点虚,毕竟是韩国,国际法,听起来就高大上又有点遥不可及。当时我在小红书上刷了好多帖子,知乎也搜了个遍,但总觉得少了点“过来人”的那种接地气儿的唠嗑。所以今天,我就来当这个“过来人”,把我在韩国读国际法硕士、博士这几年的真实体验,一五一十地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聊。

你是不是跟我当初一样,对韩国的学术氛围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国际法这种听起来就特别严谨的学科。说实话,刚开始真有点懵。记得我上第一堂课,是国际公法,教授是位有点严肃的韩国老先生。教室里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大家都正襟危坐,气氛那叫一个紧张。教授的英语带着点韩国口音,语速不快但信息量巨大。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布置的第一份作业,竟然是要我们分析一份真实的国际法院判决书,而且要求用英文写一篇3000词的评论。我当时就傻眼了,这强度,完全超出了我本科时期的经验。不过话说回来,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才逼着我们快速成长。根据首尔大学法学院官方资料显示,其国际法硕士项目通常要求学生完成至少24个学分,其中核心课程的阅读量和作业量都相当可观,旨在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说起教授,你可能觉得他们是不是都“冷冰冰”的?其实不然,大多数教授都非常敬业,也愿意帮助学生。我博士阶段的导师,他虽然在学术上是出了名的严谨,每次开组会都会把我批得体无完肤,但私下里却很关心我的生活。有一次我生病了,他竟然让夫人给我送来了亲手做的海带汤,当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当然,严格的学术要求是肯定的,他们非常注重学生的思考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像高丽大学法学院,据其官网介绍,国际法领域的教授们很多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在国际组织工作的经验,他们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或者跟着他们参与一些国际项目,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锻炼机会。

课程设置方面,韩国的国际法项目内容非常丰富,远不止《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那么简单。我记得硕士一年级的时候,除了基础课,我还选修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和《国际环境法》。到了博士阶段,研究方向更是细分到惊人。我们系里甚至有专门研究“北极地区国际法”和“网络空间国际法”的课程。这些课程往往结合了最新的国际事件和案例,让你感觉所学知识并非纸上谈兵。延世大学法学院的课程列表上,除了传统的国际法课程,也有像《国际人权法》、《国际刑法》以及《国际海洋法》等前沿领域的课程,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你肯定最关心的就是钱袋子问题了,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生活费这块,首尔确实不便宜。我刚去的时候,在弘大附近租了个“考試院”,那叫一个迷你,月租大概35万韩元,里面就一张床一张桌子,洗手间都是公用的。后来搬到了稍微大一点的单间,每个月光房租就得花掉50到60万韩元。这还是我精打细算的结果。根据韩国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首尔市单身国际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不含学费)大约在100万至150万韩元之间,其中房租是最大头。所以,如果你想过得舒服点,这个预算还得往上走走。

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国际法硕士一学期的学费大概在400万到600万韩元之间,博士会稍微高一点点。但好在奖学金的机会还是挺多的,只要你足够优秀,或者运气好。我硕士第一年就申请到了学校的优秀国际学生奖学金,虽然不是全额,但也能覆盖一部分学费。后来读博士的时候,我成功申请到了韩国政府奖学金(KGSP),这个奖学金是真的香,不仅免学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费补贴,甚至还包括往返机票。不过,KGSP的竞争非常激烈,申请条件也比较高。据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NIIED)官网介绍,KGSP每年只在全球范围内招收少数精英学生,要求申请者学业成绩优异,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除了KGSP,很多大学自己也有针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项目,比如一些学校会提供学费减免,或者以助教、研究助理的形式给予补贴。我身边就有同学通过给教授做研究助理,每个月能拿到几十万韩元的补助,这不仅能减轻经济压力,还能提前接触到研究项目,积累经验。我记得有一次,我帮导师翻译一份国际会议的资料,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多月,虽然辛苦,但拿到报酬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值了,那笔钱正好够我交下个月的房租。延世大学官网上就明确列出了多种针对国际学生的校内奖学金,涵盖了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

说到打工,韩国对留学生打工还是有规定的。像硕士生每周的合法打工时间是20小时,假期可以放宽到30小时。我的同学们有去咖啡店打工的,有做中文家教的,也有去国际贸易公司做实习生的。我呢,因为专业的关系,偶尔会接一些法律翻译或者文书润色的活儿,时薪比普通服务业高一些。韩国的最低时薪每年都在涨,2024年已经达到9860韩元。虽然打工能补贴生活,但也要注意不要影响学业,毕竟学习才是我们的主业。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打工时间太长,结果期末考试差点挂科,还好教授体谅他,给了他补考的机会。所以,平衡好学习和打工非常重要。

刚到韩国的时候,语言障碍确实是个大问题。我虽然在国内学过一点韩语,但真正到了当地,发现口语交流还是吃力。去超市买东西,去餐厅点菜,甚至看个病,都得拿出手机翻译软件。最开始,我甚至在邮局寄包裹,因为说不清楚,差点把包裹寄到非洲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哭笑不得。不过,韩国的大学里有很多针对国际学生的韩语课程,而且很多韩国同学都非常乐意帮助我们练习韩语。我的口语进步最快的时候,就是跟我的韩国室友每天聊天,她教我地道的表达,我教她中文。现在,我基本上已经能无障碍交流了,虽然还带着点口音,但已经能融入到当地生活了。

融入韩国社会,除了语言,文化冲击也是少不了的。韩国人对长幼尊卑非常看重,餐桌礼仪、饮酒文化,包括说话的方式,都有很多讲究。我记得有一次,跟几个韩国朋友一起喝酒,不小心把酒杯拿得比前辈还高,当时就被朋友悄悄提醒了。这些小细节,都需要慢慢学习和适应。不过,韩国的年轻人其实也挺开放的,他们对外国文化很感兴趣,只要你愿意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他们也一样会热情地接纳你。我发现,最快融入的方式就是参与社团活动。我加入了学校的国际学生社团,经常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一起出去玩,也认识了很多韩国本地朋友,他们会带我去吃地道的韩国料理,去体验韩国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申请过程回头看也像一场“闯关游戏”。准备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细节,比如成绩单、毕业证、推荐信,每一份文件都要确保万无一失。我当时为了让推荐信更有说服力,特意拜访了两位对我非常了解的教授,跟他们详细聊了我的留学计划和研究兴趣。文书(PS和RP)更是重中之重,要写出你的独特之处,为什么选择韩国,为什么是国际法,你的研究兴趣和未来规划。我当时写PS就改了不下十稿,找了好多人帮我润色。据韩国各大学的招生简章,申请国际法专业通常会要求申请者提交英语能力证明(如托福雅思)、本科或硕士阶段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这些都是评估申请者学术潜力和语言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这边读国际法,真的会让你对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选择了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作为研究方向,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我查阅了大量的国际判例和学界文献,甚至还去旁听了几场国际仲裁模拟法庭。整个过程虽然漫长又充满挑战,但也让我感到无比充实。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找一份稀缺的国际仲裁报告,我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一个星期,最后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这就是在韩国学习国际法给我的最直观感受: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重塑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果你也跟我当初一样,心里对韩国国际法留学蠢蠢欲动,但又有点犹豫不决,那我给你个最实在的建议:赶紧去考个托福或者雅思,然后把你的本科或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好好整理一下。这些都是硬指标,越早准备越好。再抽空多看看你想申请的大学官网,把它们的国际法项目和教授的研究方向都摸透,说不定你就能找到跟你志同道合的导师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847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