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险境:海外学子生死劫
嘿,小伙伴们!还记得刚踏上异国土地的那一刻吗?空气里都飘着自由和新鲜感,心里盘算着怎么在朋友圈里晒出最美的校园一角,或者哪个周末要去哪个网红景点打卡。我刚来澳大利亚的时候,也是这样,下了飞机,拖着两个超重的大箱子,看着悉尼的蓝天白云,感觉全世界都在为我敞开。当时就想着,终于可以过上梦想中的留学生活了,多美啊!结果呢,第二天我就发现钱包丢了,护照和银行卡都在里面,那瞬间真的从云端直接摔到了泥地里,傻眼了。幸好最后找回来了,但那份心惊肉跳的感觉,直到现在都忘不了。这事儿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留学生活真不是只有朋友圈里晒的那些光鲜亮丽,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坎儿”,甚至是一些让人揪心的安全问题。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危机、被骗、或者处理不好的突发状况,这些可不是电影情节,而是不少海外学子实实在在经历过的挑战。这篇文章不是想吓唬大家,而是想跟大家聊聊这些真实的“险境”,把那些大家可能没注意到的潜在风险摆到台面上。因为只有提前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让留学之路走得更稳、更安心。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也许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做好万全准备!
人身安全:你以为的安全感,可能只是错觉
很多小伙伴可能觉得,出国了,尤其是去了那些发达国家,治安肯定没问题,晚上出门浪也无所谓。大家可能对自己的判断力很有信心,或者觉得运气不会那么差。大家需要知道,每个地方都有它的阴暗面,你眼中的安全感,有时候真的只是一个美好的错觉。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我们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让人痛心的消息。就说2023年2月在芝加哥发生的那件事吧,一位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在一次抢劫中不幸被枪杀,这真的让整个留学圈都为之震动,大家对于大城市的安全问题又一次提心吊胆。这起悲剧虽然是个例,但也确实提醒了我们,有些地方的城市犯罪问题不容小觑,尤其是在一些治安相对复杂的区域,夜晚单独出行,风险会成倍增加。我们作为留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警觉性需要时时刻刻保持在最高级别。
性骚扰和性侵犯问题,也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险境”。它可能发生在校园里,可能发生在聚会上,甚至可能发生在你的兼职场所。据英国大学联盟(Universities UK)2019年发布的一份名为《改变文化》(Changing the Culture)的报告显示,国际学生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对签证状态的担忧,可能比本地学生更不愿意报告性骚扰或性侵犯。虽然很难获得针对国际学生的具体统计数据,但报告强调了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低报率,而像墨尔本大学的“更安全社区计划”等机构也一直在努力鼓励所有学生,包括国际学生,进行保密报告。
交通安全也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很多留学生到了国外会买车,或者骑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出行,但每个国家的交通规则和驾驶习惯都可能大相径庭。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警方的数据就显示,新司机,其中包括很多国际学生,在交通事故统计中占比较高,尤其是在他们驾驶的第一年。维多利亚州公路局(VicRoads)和大学的学生服务中心经常会组织活动,提醒国际学生熟悉当地的交通法规,因为这些规则可能和他们的祖国差别很大,这无疑增加了新来者的道路风险。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事情离自己很遥远。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疏忽,或者一次错误的判断,就可能把我们置于危险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更要记住,遇到危险的时候,保命才是第一位的。
心理健康危机:看不见的敌人,更致命
说到留学,大家通常只会想到学业压力、语言障碍,可还有个更隐蔽、更棘手的敌人,那就是心理健康危机。很多小伙伴可能觉得,自己平时活泼开朗,心理素质杠杠的,才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可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那种孤独感、文化冲击、学业重压,真的能把一个平时再阳光的人也压垮。
这种心理上的挣扎可不是空穴来风。英国文化协会和全英学生联合会(NUS)在2023年对国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让人非常担忧:超过70%的受访国际学生表示,自抵达英国以来,他们经历过焦虑或抑郁症状。许多人把学业压力、孤独感和经济困扰列为主要原因,这确实给那些努力为学生提供支持的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文化冲击和孤立感也是心理健康的巨大杀手。我在刚到美国的时候,有次想和当地同学开个玩笑,结果对方一脸严肃,我还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尴尬得恨不得钻地缝。这种文化上的错位感,加上语言交流中的磕磕绊绊,真的会让人感到非常孤独。多伦多大学费思-因特维希社会工作学院在2021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就发现,近60%的国际学生表示自己经历过中度到重度的孤独感,语言障碍和难以与当地人建立友谊是主要原因。这项研究深刻揭示了文化适应对我们情感健康的影响。
学业压力更是无形中的一把利刃。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评估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加上语言隔阂,很多留学生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跟上进度。在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和各大学咨询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学业压力一直是导致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国际学生往往因为语言差异、不熟悉的学术体系以及家人更高的期望而面临额外的压力。有些大学,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甚至开设了专门的研讨会,旨在帮助国际学生应对严峻的学业挑战并缓解焦虑。
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些不幸的悲剧。尽管由于数据隐私和报告标准的不同,很难获得国际学生自杀的精确全球统计数据,但一些国家的研究和案例都指向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例如,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一些机构报告了令人心碎的案例和严重的心理困扰转诊数量的增加,这促使大学加强危机干预服务,并将心理健康支持更深入地整合到国际学生迎新活动中,正如“澳大利亚留学”和“英国国际学生事务理事会”(UKCISA)等组织所讨论的那样。当你感到情绪低落、压力巨大时,一定要勇敢地寻求帮助,无论是找朋友、家人,还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真的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财产陷阱:坑你没商量,钱财两空是常态
除了人身和心理上的风险,钱包的安全也得提到日程上。很多小伙伴刚出国,人生地不熟,对当地的法律和消费习惯都不了解,又急着找工作、租房子,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各种财产陷阱。骗子们可不挑人,他们专门盯着那些看起来涉世未深、又急于融入新环境的留学生。
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各种电信诈骗了。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就多次发布过警告,专门提醒中国留学生提防那些冒充中国使领馆官员或者当地警察的诈骗电话。这些骗局往往通过威胁遣返或者逮捕来恐吓学生,让他们乖乖地转账或者提供个人信息,每年都让受害者损失数百万美元。在2022年和2023年发布的公告中,FBI详细描述了骗子是如何诱导学生汇款的。我身边就有同学接到过这种电话,对方一口流利的中文,还自称是“领事馆工作人员”,说我的朋友牵涉到“国际洗钱案”,差点就被吓得团团转。
租房也是一个重灾区。很多留学生在抵达之前就急着找房子,很容易被虚假的房源信息蒙蔽。英国伦敦和曼彻斯特等主要城市的学生住房服务机构就经常警告国际学生提防普遍存在的租房诈骗。向英国反诈骗行动组织(Action Fraud UK)报告的案例显示,每年有数百起学生因假房东或不存在的房产而损失定金或全部租金的案件,这些虚假广告常常出现在非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群组上,在9月份等学生高峰期尤为严重,大学住房顾问也指出了这一问题。
找兼职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很多国际学生为了补贴生活费或者积累经验,会找一些兼职工作,结果却成了被压榨的对象。澳大利亚公平工作监察专员(Fair Work Ombudsman)就多次调查并处罚过那些克扣工资或剥削国际学生的商家,每年都有大量工资盗窃和虚假合同的案例被举报。一份2020年的报告揭示,国际学生特别容易被支付远低于最低工资的报酬,他们往往因为担心报告雇主会影响自己的签证而不敢声张,这凸显了酒店和农业等行业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更可怕的是那些利用信任进行的高级诈骗,比如投资诈骗和“杀猪盘”。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就报告称,针对国际学生的“杀猪盘”骗局(即通过社交或约会应用建立信任关系后,诱骗受害者进行虚假投资的骗局)显著增加。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通常需要数月时间建立信任,然后迫使受害者进行虚假的加密货币投资,导致损失往往超过数万美元,加拿大皇家骑警在2022年和2023年的欺诈警报中详细说明了这些情况。面对任何让你觉得“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或者涉及大笔金钱的投资,都请务必提高警惕,多方求证,不要让一时的贪念或者轻信,让自己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
突发状况:当你孤立无援时,怎么办?
留学路上,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明枪暗箭”,还有很多突发状况,是我们平时根本想不到的。这些状况,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甚至一场自然灾害,当你孤立无援的时候,这些意外真的会让人手足无措。
首先是医疗急症。很多小伙伴觉得买了保险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国外的医疗费用非常昂贵,有些保险可能并不覆盖所有情况,或者有很高的自付额。在美国,国际学生面临的一个常见困境就是复杂的医疗系统,尽管有强制性的保险要求,但保险覆盖往往存在漏洞。根据NAFSA(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的数据,如果学生保险不足或不理解他们的保单,医疗急症很快就会导致巨额债务。一个在2021年备受关注的案例就涉及一名印度学生,她因为阑尾炎面临5万美元的账单,因为她的有限保险计划未能完全覆盖费用,最终不得不由家人通过众筹来支付。
法律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坑。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违章,或者不小心触犯了当地的某条规定,就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影响到签证。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的数据显示,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学习许可被撤销或不予延长,原因包括未能保持令人满意的学业进展、工作时间超过允许范围或参与犯罪活动。大学通常会举办关于维护签证合规性的研讨会,比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讨会,强调即使是轻微的违规行为也可能危及学生的合法身份,其严重性不言而喻。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也是我们必须纳入考虑范围的。谁能想到留学期间会遇到森林大火、洪水、地震或者社会动荡呢?在2019-2020年澳大利亚毁灭性的丛林大火季节期间,许多国际学生发现自己毫无准备,也不熟悉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大学和州紧急服务部门不得不向国际学生发布紧急且具体的建议,其中许多人从未经历过此类事件,缺乏关于疏散路线、紧急应用程序甚至基本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正如ABC新闻和受影响州的各种学生支持服务所报道的那样。这些事情发生时,如果你没有提前了解相关知识,真的会感到无助。
学术诚信问题,也是一个不小的隐患。在国外大学,对学术抄袭、作弊等行为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有时候甚至会导致开除学籍,影响签证。全球各大学都有严格的学术诚信政策,而很大一部分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是剽窃,涉及国际学生。例如,悉尼大学学术诚信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国际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20%,但在某些年份,他们却占了学术不端案件的35%以上,这往往源于对引用、改写和独立作业的不同文化理解,从而导致停学或开除等严厉处罚。很多时候,国际学生可能因为不了解当地的学术规范,或者语言表达上的困难,不小心就踩了红线。
所有这些突发状况都提醒我们,留学生活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场需要精心策划、时刻警惕的挑战。我们需要做的,是提前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学习如何应对,并且知道在危急时刻,向谁求助。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留学命运,而不是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打得措手不及。
所以,小伙伴们,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有点沉重,甚至有点吓人。但请记住,我分享这些,真的不是想让大家对留学生活感到恐惧,更不是劝退大家。我只是想把那些可能被你忽略的角落,都摊开来给你看看。留学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它会让你成长,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遇到更多有趣的人。但就像任何一段旅程一样,它也有它的风险和挑战。提前做好功课,了解这些“险境”,你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更有底气地去闯荡。
留学嘛,是去体验生活,不是去冒险送命。所以,哥们儿姐们儿们,我给你的建议很简单,就跟咱平时聊天一样:第一,赶紧把中国大使馆的电话号码,还有学校的紧急联系方式、心理咨询电话,统统都存到手机里,并且告诉家里人一份。第二,跟家里人保持联系,别光报喜不报忧,遇到困难了,别一个人扛着,给爸妈或者信任的朋友打个电话,聊聊也好。第三,加入几个靠谱的留学生微信群或者QQ群,多问问那些老生,他们踩过的坑,你就能少踩一个。第四,关于钱的事,要特别小心,任何让你转账或者投资的,都多个心眼,跟信任的人商量一下,别急着做决定。第五,最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直觉,要是去某个地方或者跟某个人接触,你心里觉得有点不对劲,那八成就是真的有问题,赶紧找借口离开,保命要紧!第六,别忘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累了就歇会儿,不开心了就找人说说话,或者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做,千万别憋着。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