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第一次踏上伦敦希思罗机场的那一刻吗?当时我才13岁,背包比人高,心里既紧张又有点“小大人”的兴奋。周围的旅客匆匆忙忙,说着我还没完全适应的英式英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异国味道。那时我就在想,这真的就是未来几年我要生活的地方吗?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读初中,不像大学那样自由,也不像高中那样目标明确,那种“夹在中间”的独特感受,相信很多考虑这个阶段出国的小伙伴都会懂。我那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小的探险家,带着一堆好奇和一大筐的忐忑,就这么一头扎进了英国寄宿学校的全新世界。
你可能会觉得,初中嘛,去哪儿都一样,读读书交交朋友呗。但亲身经历告诉我,初中留学英国,里面的门道真不少,很多“坑”是你事先根本想不到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踩进去。当年,我的父母在帮我选学校时,简直像大海捞针,各种学校类型、学费标准、地理位置,把他们搞得焦头烂额。他们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学校的学术排名和寄宿条件,觉得这两点最重要。我记得当时在研究几所学校的时候,光是弄清楚英国独立学校的“公学”和“私立”这些概念,就花了不少时间。很多家长都和我父母一样,会优先看学校的公开考试成绩。比如,据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ISC)官网在2023年的数据显示,独立学校的学生在GCSE考试中,获得最高等级(9-7分)的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确实是吸引家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光看这些还远远不够,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学校的文化、对国际学生的具体支持,可能只有过来人才能给你掰扯清楚。
选学校这事儿,说到底是在选一个“家”。除了成绩,你得看看学校的“性格”是不是跟你合拍。有些学校以严格的学术要求闻名,例如我当时考虑的一所位于牛津郡的知名寄宿学校,他们非常强调学术表现,每周都有小测验,并且对国际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高的入学要求,通常会要求雅思5.0或同等水平的UKVI考试成绩,据该校2024年入学的国际学生招生简章所示。而有些学校则更注重全人发展,体育艺术社团活动特别丰富。我当年就没太在意这一点,觉得反正都能学到东西。结果入学后才发现,如果你是个热爱运动或艺术的孩子,而学校在这方面的资源一般,你会觉得挺无聊的。选择一个国际学生比例适中的学校也很关键,太高了你可能总跟自己人玩,融入当地文化就慢;太低了又可能觉得孤单,找不到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朋友。我当时就读的学校,国际学生比例大概在15%左右,这个比例对我来说刚刚好,既能感受到多元文化,又能有机会和本地同学深度交流。
学校敲定以后,紧接着就是寄宿生活的大挑战。第一次走进我的宿舍房间,一张高低床、一个书桌、一个衣柜,还有一位来自香港的室友。我那时候心里就想,这小小的空间,就是我未来几年的“家”了。刚开始真的什么都不习惯,家里的饭菜、洗澡的时间、跟父母随时可以打电话的自由,都变成了遥远的回忆。最开始最不适应的就是学校里的作息时间,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晚上九点半准时熄灯,中间各种课程、运动、晚自习排得满满当当。很多寄宿学校的作息都非常规律,比如我当时就读的学校,晚饭后通常有长达两个小时的晚自习时间,所有学生都会在各自的宿舍或公共学习区完成作业,据他们当年给新生发的《寄宿生活指南》小册子介绍,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
寄宿生活里,Houseparent(宿舍管理员)就像你的“英国爸妈”。他们不仅负责你的日常起居,还要关心你的情绪、学业进展。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思乡病偷偷哭鼻子,就是我的Housemother发现的,她当时没有过多地问我原因,而是给我冲了一杯热可可,陪我坐在沙发上聊了很久家里的趣事,让我感觉特别温暖。他们是你在学校里最能依赖的人。但刚开始我特别害羞,有什么事也不敢说,觉得打扰他们。这是个大误区!我的经验是,一定要主动和Houseparent交流,告诉他们你的困扰,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据英国寄宿学校协会(BSA)的数据显示,寄宿学校通常会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个人导师(Personal Tutor)或Houseparent,以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指导,这个支持体系对初中生尤其重要。
食物问题也是我刚去时的一大“坎”。英国的食物,你懂的,和国内的大餐肯定没法比。学校食堂每周都有固定的菜单,炸鱼薯条、烤肉、各种沙拉,刚开始觉得新鲜,后来就有点想念家里的味道了。我记得有一周,食堂连续两天都供应土豆泥,我就和小伙伴偷偷跑出去,在学校附近的超市买泡面吃,结果被Houseparent“逮个正着”,不过她只是笑着提醒我们注意营养均衡,没有责罚我们。我的建议是,学会接受和适应,食堂的食物虽然不惊艳,但营养均衡是肯定的。偶尔也可以去学校的厨房或公共休息室,和朋友一起做点简单的中餐,或者在周末的时候,经Houseparent允许,去附近的城镇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很多寄宿学校为了照顾国际学生的口味,现在也会提供更多元的餐饮选择。例如,据我查阅某所提供国际GCSE课程的英国寄宿学校官网,他们现在每周会定期提供亚洲风味餐点,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求。
融入课堂更是个技术活。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还不是特别溜,经常老师讲了一大串,我只能捕捉到零星的几个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特别紧张,生怕老师点名让我回答问题。有一次,科学课上老师问了一个关于元素周期表的问题,我明明知道答案,但就是不敢举手,最后被其他同学抢答了。下课后,我的科学老师主动找到我,鼓励我多开口,说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跟国内有很大不同,他们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我记得我的英语老师特别喜欢组织小组讨论,让我们就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当时就有点懵,感觉像鸭子听雷。但慢慢地,我发现这是锻炼口语和思维的好机会。据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教育资料显示,英国的教育体系非常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互动和项目合作是主要教学方式。
面对这样的课堂,主动出击是关键。不要害怕犯错,也不要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够好就不敢开口。我后来发现,当我不懂的时候,直接问老师或者旁边的同学,大家都很乐意帮助我。而且,英国老师很喜欢你提问,这说明你对知识有好奇心。我记得有一次数学课,我实在听不懂一个代数概念,下课后我跑去问老师,他不仅详细地给我解释了一遍,还给我找了一些额外的练习题。在英国的独立学校里,师生比例通常比较低,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根据英国独立学校协会(ISC)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独立学校的平均师生比例为1:8.6,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老师一对一交流和获得个性化指导的机会。
搞定文化差异和社交,对我来说是个漫长的过程。英国人有他们独特的幽默感,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说的一些笑话我完全get不到点,就只能跟着大家傻笑。还有一些俚语和表达方式,更是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英国同学对我说“Fancy a cuppa?”,我当时完全不知道他是在问我要不要喝杯茶,还以为是什么奇怪的邀请。后来才知道这是英国人很日常的口语表达。这些小小的文化碰撞,让我意识到,光是学习语言还不够,还得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多和本地同学交流,他们会很乐意给你解释这些“文化密码”。我当时为了更快地了解当地文化,主动加入了学校的辩论社和足球队。虽然我足球踢得不怎么样,但这种团队活动让我有机会和英国同学在课堂之外建立友谊。
社交圈的建立,绝对是初中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孤独,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了。我那时就觉得,要怎么才能融入他们呢?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俱乐部和社团活动,是最好的破冰方式。我参加了学校的摄影俱乐部和爱丁堡公爵奖(Duke of Edinburgh Award)项目。在这些活动中,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探索兴趣爱好,一起完成挑战。据英国教育部门的统计,英国中学提供的课外活动种类繁多,平均每所学校有超过50种俱乐部和社团供学生选择,涵盖了体育、艺术、学术、社区服务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活动,你不仅能发展自己的兴趣,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到朋友,真正体验英式校园生活。
周末的时光,在寄宿学校里也是社交的好机会。学校通常会组织各种短途旅行,比如去附近的城市购物、参观博物馆,或者去电影院看电影。我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伦敦看了一场音乐剧,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场感受百老汇的魅力,感觉特别震撼。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你放松心情,还能让你更好地了解英国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是和朋友们增进感情的好机会。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宿舍里和朋友们一起玩桌游、看电影,或者只是聊天。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都是建立深厚友谊的基石。记住,不要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多走出去,多和别人互动。
平衡学习和生活,是初中留学阶段的另一个大课题。英国的GCSE课程不像国内初中那样只有语数外,它科目选择非常多,通常学生需要学习8到10门课程,其中英语、数学和科学是必修课,其他科目如历史、地理、艺术、音乐、第二外语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大学方向来选择。我当时选了历史、地理和法语,感觉每一门课都有好多东西要学。这种多样性既是优势,也带来了时间管理上的挑战。我刚开始经常因为贪玩,导致作业堆积如山,然后又熬夜赶工,结果第二天上课没精神。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前一天晚上玩游戏太晚,第二天早上的数学课上睡着了,被老师点名批评。这让我意识到,时间管理真的太重要了。
为了应对学业压力,我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会把每天的作业和任务都列出来,分清轻重缓急,先完成最重要的。而且,我发现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资源非常有帮助。每个学科都有专门的答疑时间,或者你可以预约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我当时经常在午饭时间跑去问我的物理老师,他总是很耐心地给我解答。还有,不要忽视图书馆的资源。英国的学校图书馆非常棒,有很多专业的书籍和学习资料,还有安静的学习空间。据我查询一所英国顶尖寄宿学校的网站,他们不仅提供实体图书馆,还有丰富的在线学习平台和专业学习辅导员,旨在帮助学生有效管理学业压力并提升学习效率。
在英国读初中,除了学业,身心健康同样重要。你可能会遇到各种情绪问题,比如思乡、压力大、或者和朋友闹矛盾。我那时候也有过一段低潮期,感觉自己特别孤独。幸运的是,我的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还有学校护士。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就是护士姐姐帮我联系了医生,并一直关心我的情况。我发现,学会向别人求助是特别重要的能力。不要觉得寻求帮助是软弱的表现,恰恰相反,这说明你很成熟,知道如何照顾自己。据英国政府发布的《青少年精神健康与福祉指南》,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团队,并鼓励学生在感到压力时积极寻求帮助。
参加体育活动也是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好办法。英国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每所学校都有各种体育设施和运动项目。我当时加入了学校的游泳队和篮球队。每周训练几次,不仅让我保持了健康,还在运动中释放了学习的压力。和队友们一起流汗、一起拼搏的感觉,真的特别棒,也让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据英国教育部的统计,有近90%的英国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这充分体现了体育在英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如果你也打算初中就来英国留学,我的建议是,从现在开始,除了学好英语,还要多了解英国的文化和教育体系。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会发现真实的体验和想象中很不一样。它既有超出你预期的精彩,也可能有一些让你措手不及的挑战。但别担心,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勇敢地去尝试,去犯错,去学习。遇到困难了,主动去寻求帮助,无论是Houseparent、老师,还是新认识的朋友。别把自己封闭起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敞开心扉去交朋友。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把心态放平,享受这段独特的成长旅程,你一定会收获一个更强大、更自信的自己,这段初中留学经历,会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