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你蜷缩在电脑前,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英文专业介绍看得你头昏脑胀。剑桥的“自然科学”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万金油”?“工程学”会不会只适合那种从小就拆家电的理工男?“HSPS”听起来高大上,但学完到底能干嘛?每一个专业都仿佛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官网上的介绍总是那么严谨、全面,却又让你感觉隔着一层玻璃,触摸不到最真实的温度。你挠挠头,一杯咖啡已经见底,心里还是空落落的,那种申请前的迷茫和焦虑,恨不得能有个过来人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别怕,我走过这条路,我知道哪个坑你得绕开,哪个宝藏你得赶紧挖!”
剑桥专业选择:官方光鲜背后的留学生真心话
我们当然知道,申请剑桥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每个留学生绷紧神经,而选择专业更是重中之重。毕竟,这不仅仅决定了你未来三四年要和什么书本、什么老师、什么同学打交道,很大程度上也框定了你毕业后的赛道。官方描述往往像精心修剪的园林,秩序井然,却少了些野生的生命力。为了给大家撕开这层“滤镜”,我们这次可是铆足了劲,请来了几位正在剑桥摸爬滚打的学长学姐,让他们来亲身揭秘那些热门专业的真实面貌。他们说出的,绝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用汗水和图书馆咖啡熬出来的真心话。
工程学:不只造飞机大炮,更是解决问题的艺术
“老实说,我来剑桥读工程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要造出改变世界的酷东西,比如更环保的汽车,或者能上火星的火箭。”这是学长小李(化名)在电话里跟我说的第一句话。他现在在工程学院读大三,主攻制造工程。“一开始确实有点懵,剑桥的工程学,尤其是General Engineering,前两年是相当宽泛的,几乎把所有工程领域都扫了一遍。据剑桥大学官网显示,前两年学生会学习包括力学、材料、热力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设计等多个核心课程,每周的讲座和实践课加起来能轻松超过20小时。这意味着你必须对所有这些领域都有一个基本了解,才能在大三选择细分方向。这种‘大杂烩’的模式,有人爱有人恨。爱的人觉得它打下了扎实全面的基础,恨的人可能觉得不够专注,有点‘散’。”
小李记得,大一的“设计与制造”模块,他们小组的任务是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自动化分拣不同颜色方块的机器人。他苦笑着说:“那段时间,我们几乎住在实验室了。教授给的指导很自由,更多是启发你思考,而不是手把手教。这种‘放养’式的教学风格,据我们了解,在剑桥工程学院是普遍现象。一份来自2022年的学生反馈报告显示,超过85%的工程专业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极大提升了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但也有近20%的学生坦言初期适应起来有难度,因为你需要主动去寻找资源和答案。不过,当你真的把一个从零开始设计的东西做出来,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谈到就业,小李说:“工程学的毕业生嘛,路子真的挺宽的。我认识的学长学姐,有去了高盛做金融分析师的,有去了谷歌做软件开发的,也有留在英国本土的研发公司。据就业指导中心最新数据,剑桥工程学院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的就业率超过90%,平均起薪也一直保持在英国大学前列。但如果你觉得来剑桥工程就是为了‘躺平’拿高薪,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的课业压力是实打实的,尤其是期末,你需要把一年学的那些庞杂知识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我们教授经常说,‘我们教的不是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句话我到大三才真正体会到。”
自然科学:在宇宙的奥秘与微观世界间穿梭
“选择自然科学,有点像选了一个探险家的执照,你可以去探索物理的广袤宇宙,也能钻研生物的微观世界。”学姐艾米丽(化名)是个物理与材料科学方向的自然科学学生。她告诉我,剑桥的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s,简称NatSci)是出了名的“难”。“它不像国内很多大学会把物理、化学、生物分成独立的学院,NatSci允许你在第一年选择三个学科,第二年选择两个,第三年再锁定一个。这种灵活性,据剑桥大学官网介绍,旨在培养跨学科思维和适应能力。我大一选了物理、数学和材料科学。每周物理的讲座就有大概8-10小时,再加上小班辅导(Supervisions)和每周一次的实验室,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我记得大一那会儿,有一次物理实验是自己搭建一个简单的光学望远镜,从磨镜片到最终成像,每一步都得自己来,那种挫败感和最终成功的喜悦,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艾米丽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察:“NatSci的教授们,简直就是各个领域的‘狂热分子’。他们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是分享自己对科学的热情和最新的研究进展。比如我有一位量子物理的教授,他在课堂上讲到自己最新的研究突破时,眼睛里会放出光来。这种感染力,真的会让你觉得科学不是那么枯燥。不过,这也意味着你的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在Supervisions上给你抛出一个前沿问题,让你用已学的知识去尝试解释。根据一项针对NatSci学生的匿名问卷调查,超过70%的学生认为Supervisions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最受益但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因为你需要直接面对教授的‘拷问’。”
关于NatSci的未来,艾米丽觉得“多元”是最大的关键词。“我的同学毕业后,有去投行搞量化分析的,有去做科研的,也有去科技公司做数据科学家的。卫报教育版曾报道,剑桥NatSci毕业生在金融、科研、咨询、教育等多个领域都表现出色,并且拥有极强的适应新知识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NatSci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每年的期末考试,你需要掌握的知识量是巨大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很容易掉队。所以,如果你对某个单一学科有着极致的热爱和专注,那NatSci可能不完全适合你,它更适合那种对多个科学领域都有浓厚兴趣,并且乐于接受挑战的‘全能型’选手。”
经济学:不只是数字游戏,更是洞察世界的智慧
“很多人觉得经济学就是跟钱打交道,每天就是算算算。但实际上,它教会你的是一套看世界的独特视角。”学长张明(化名)是经济学院大四的学生,他已经拿到了伦敦一家顶尖咨询公司的Offer。“剑桥的经济学课程,理论深度非常深。我们大一的时候,除了微观、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基础,还会涉及数学和统计学。每周的阅读量是惊人的,动辄就是几百页的学术论文和教材。据剑桥大学经济学院官网的介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公式记忆。我记得大一的微观经济学教授,他会花一整节课的时间,仅仅为了解释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经济学原理,但他的讲解,结合了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让你觉得这个枯燥的理论瞬间鲜活起来。”
张明提到,Supervisions是经济学专业学习中非常核心的一环。“我们每周都会有Supervisions,通常是1-3个学生面对一位教授或博士生。你需要提前完成阅读材料和习题,然后在Supervisions上进行讨论和辩论。有一次,我针对一个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教授争论了半个小时。虽然最后我被教授‘驳倒’了,但他鼓励我继续思考,并且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这种教学方式,据我们了解,是剑桥各个学院都在沿用的模式,它强迫你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来自2023年的一项内部学生调查显示,超过95%的经济学学生认为Supervisions是他们学术成长最快的方式,但也有学生表示,如果准备不充分,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对于就业前景,张明表示:“剑桥经济学的牌子真的很亮,毕业生去向非常广泛。投行、咨询、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甚至有去创业的。我的很多同学都去了Tier 1的投行和咨询公司,薪资也相当可观。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剑桥经济学毕业生在毕业六个月内,超过95%找到了工作或继续深造,平均起薪也是英国高校中最高的之一。但是,如果你以为拿到剑桥经济学的Offer就高枕无忧了,那你就错了。这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建立人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争无处不在,无论是课程成绩还是实习申请,都需要你全力以赴。当然,如果你真的热爱经济学,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剑桥绝对能给你提供一个无与伦比的平台。”
人文社科(HSPS):用思想解剖社会脉络
“当我跟家里人说我要读HSPS(Human,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是:‘那是什么?毕业了能干啥?’”学姐林悦(化名)笑着说,她现在是HSPS大二的学生,主修社会学和政治学。“HSPS是剑桥一个非常独特且全面的专业,它把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人类学等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类社会。据剑桥大学官网介绍,这个专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复杂社会问题的多角度分析能力。我大一的时候选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每周的阅读量非常大,基本上每门课都有几篇核心阅读材料,加上额外的推荐阅读,一周下来轻松超过100页。而且,这些不是小说,是需要你仔细咀嚼和分析的学术文本。”
林悦形容HSPS的Supervisions就像是“思想的碰撞”。“我们的小组通常是2-3个学生,和一位教授。教授会针对你之前提交的论文或者阅读材料中的某个观点,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比如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全球化对地方文化影响的论文,我的Supervisors直接问我:‘你觉得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吗?如果不是,有什么力量可以逆转它?’这种追问会迫使你深入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根据我们学院去年进行的学生满意度调查,HSPS的学生对Supervisions的质量和深度普遍评价很高,超过80%的学生表示这种形式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HSPS的就业方向,很多人会觉得模糊,但实际上非常广阔。”林悦分享道,“我的学长学姐们,有去联合国实习的,有去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的,有去媒体做新闻的,也有去咨询公司甚至政府部门的。HSPS毕业生在政策分析、研究、咨询、新闻传播、公共关系等领域都非常受欢迎。卫报曾经分析过剑桥大学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HSPS因为其培养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功底,在文科领域毕业生中表现突出。当然,这个专业对英语的阅读、写作和思辨能力要求极高,如果你不喜欢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并且对社会问题不感兴趣,那可能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她补充说,“这里的挑战是,你必须学会如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去分析同一个社会现象,这很烧脑,但也很过瘾。”
法律:严谨逻辑与思辨的殿堂
“我当初选择剑桥法律,纯粹是觉得律师这个职业很酷,能为弱者发声,也能捍显正义。”学长李明浩(化名)是一名在剑桥攻读法律专业的大二学生。他坦言,进来之后才发现,法学院的生活远比想象中更严谨、更具挑战性。“剑桥的法律课程,第一年就会涵盖非常核心的科目,比如刑法、公法、侵权法和合同法。据剑桥大学法学院官网介绍,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培养他们的法律推理和分析能力。每周,我们会有大量的案例阅读,需要消化很多判例法和成文法,然后自己去梳理其中的法律原则。我记得第一个月,我每天晚上都要熬到很晚,才能把所有的阅读材料看完,并且在Supervisions前把作业完成。”
李明浩说,法学院的Supervisions尤其强调辩论和质疑。“Supervisors会问你:‘如果事实是这样,判决结果会如何?’‘这个判例的合理性在哪里?’‘你认为这个法律原则有缺陷吗?’等等。这种不断的提问和挑战,逼着你把每一个法律概念都想得清清楚楚,不能有任何模糊地带。我们学院有位非常受学生尊敬的教授,他曾经在Supervision上说:‘法律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艺术,是分析和论证的艺术。’根据我们学院的统计数据,超过90%的法律专业学生认为Supervisions是他们理解复杂法律概念和提升法律思辨能力的关键。但同时,压力也很大,因为每一次Supervision都像是一场小型法庭辩论,你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李明浩表示:“剑桥法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无疑是非常好的。很多人会选择进入律所,尤其是英国的‘魔术圈’(Magic Circle)律所或者美国的‘银圈’(Silver Circle)律所,待遇和职业发展都非常诱人。当然,也有选择进入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或者做学术研究的。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剑桥法律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内的就业率和继续深造率几乎达到100%,其中很大一部分进入了顶尖的法律和咨询行业。但是,你必须非常清楚,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的领域。在剑桥法学院,你需要学会如何在海量的法律条文中找到逻辑,如何在复杂的事实中抽丝剥茧,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本事。如果你对严谨的逻辑、深入的阅读和激烈的辩论充满热情,那这里就是你的战场。”
计算机科学:代码与创意的交织
“我从小就喜欢鼓捣电脑,觉得代码有一种魔力,能把抽象的想法变成现实。”学姐陈瑶(化名)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大三的学生,她现在正在忙着申请实习。“剑桥的计算机科学,非常注重理论基础,而不是简单地教你写代码。我们大一的时候,除了编程基础,还会深入学习离散数学、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这些核心课程。据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官网介绍,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在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打下坚实基础。我记得大一的算法课,教授会花很长时间去推导一个算法的复杂度,而不是直接告诉你结论。你需要理解为什么它是这样,它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
陈瑶分享了一个她的学习体验:“这里的Supervisions对我帮助特别大。因为计算机科学的很多概念非常抽象,我在讲座上可能听得云里雾里,但是在Supervisions上,我只有两三个同学,可以随时打断教授,提出我的疑问。有一次,我为理解不了Turing机的工作原理而苦恼,我的Supervisors耐心地用各种类比和例子,一步步帮我构建起这个概念。这种个性化的指导,是其他大型讲座无法比拟的。一项由我们系学生会组织的匿名调查显示,超过85%的计算机科学学生认为Supervisions对于他们理解复杂概念和解决难题至关重要,是他们最看重的教学资源之一。”
对于计算机科学的未来,陈瑶的看法是:“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简直不要太好!我的学长学姐们,几乎都被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等这些国际大厂‘抢’走了,也有不少去了金融机构做量化分析,或者自己创业的。根据最新的就业报告,剑桥计算机科学毕业生在毕业六个月内的就业率高达98%,平均起薪也是所有专业中最高的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轻松毕业。这里的课业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项目作业,很多时候需要你花费大量时间去调试代码,解决各种bug。而且,计算机领域发展迅速,你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如果你对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充满热情,并且享受敲代码的乐趣,那么剑桥的计算机科学绝对能让你如鱼得水,成为行业里的顶尖人才。”
生活篇:学术之外,剑桥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除了那些让人‘头秃’的专业课,剑桥的生活还有很多彩蛋等着你去解锁。学长学姐们都提到,剑桥不只是学术的殿堂,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社区。小李(工程学)说:“刚来的时候,除了学习,我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后来加入了划船队,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去河上训练,虽然很累,但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会了团队协作。据剑桥大学学生会统计,大学里有超过400个学生社团和俱乐部,涵盖体育、艺术、政治、学术等各个方面,平均每位学生至少会加入2-3个社团。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平衡学术压力的绝佳方式。”
艾米丽(自然科学)则提到,剑桥的学院制生活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食堂、图书馆、酒吧和各种活动。我的学院定期会组织High Table Dinner,大家穿着长袍,像哈利波特电影里一样吃饭,特别有仪式感。这种学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归属感,即使是在庞大的大学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据剑桥大学官方介绍,学院系统是其独特的特色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更紧密的社区支持和牧师关怀。我有个朋友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学院的辅导员及时提供了帮助,还介绍了心理咨询资源。”
林悦(HSPS)补充说:“剑桥的同学真的太优秀了,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神仙’级别。跟他们一起学习生活,你会发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优秀。有时候,我学累了就会去国王学院礼拜堂听合唱,那种天籁之音能瞬间洗涤心灵。剑桥的博物馆、画廊也都是免费开放的,周末去逛逛,能给自己充充电。虽然学业压力大,但剑桥也提供了很多缓解压力的途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求助,无论是学院的辅导员,还是大学的心理咨询服务,他们都在那里随时准备为你提供支持。”
所以啊,纠结选哪个专业的时候,别光盯着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宣传册子和官网数据。试着去想象一下,你在这个专业里每天要面对什么,是没完没了的公式推导,还是让人头大的阅读材料?是独自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还是在Supervisions上跟教授唇枪舌战?再想想那些学长学姐的“血泪史”和“成功经验”,问问自己,你有没有那种打不垮的热情和好奇心?说到底,选专业就像谈恋爱,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花点时间,去真正了解自己,了解那些专业的“脾气秉性”,然后勇敢地做出那个让你最心动的决定吧!不管你最后去了哪个专业,记得,那都是你和剑桥故事的开始,而这个故事,由你自己书写。